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前中国保险消费外部性研究
作者:邵汝军
来源:《商业时代》2014年第25期
内容摘要:本文以经济外部性的视角,研究社会消费与收入水平、居民财富、保险消费的联动关系,运用VAR模型对1980-2010年间全国层面的年度时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显示社会消费与储蓄存款、国民收入、保险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保险消费能有效地推动社会总消费支出的增长和提升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从而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起到明显促进作用,保险消费的外部性效应正日益显现。
关键词:保险消费 外部性 社会总消费支出 VAR模型
问题的提出
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快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与此相对应的是,截至2012年12月,我国居民金融机构个人存款余额已达41.6万亿,其中储蓄存款达40.4万亿,而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21.0万亿,以年末大陆总人口为13.5亿人来计,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已达3.0万元,这显示出中国消费内需市场潜力巨大,而启动关键在于消除人们对未来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和降低国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从而有效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拉动内需扩张,这在当前“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出口面临困境的形式下,显得尤为迫切。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从经济外部性的视角,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保险消费与社会消费、国民收入、居民储蓄之间的联动关系,来探讨如何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改善居民的消费预期、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模型构建
预防性储蓄理论最早可追溯到Fisher和Friedman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预防性储蓄理论获得极大发展。很多证据表明,储蓄的一个重要动机是用于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收入下降,预防性储蓄是指风险厌恶的消费者为预防未来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消费水平下降而进行的储蓄。Leland(1968)首次对预防动机的储蓄模型进行了研究,认为人们进行储蓄不仅是为了平滑一生的消费,更重要的是为了应付未来不确定性事件带来的冲击,预防性储蓄主要为避免未来不确定收入将带来的消费影响。在现实中,预防性储蓄理论比较其他储蓄理论更符合经济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因此成为近年来储蓄理论研究的中心。
预防性储蓄理论放弃了二次型消费效用假设,从而把预防性动机纳入分析要素,使不确定性成为消费函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消费效用最大化问题,假设消费者生命周期为T,Et是基于t期可获信息的条件期望,U是每一期的消费效用函数,开始做决策的时期为t期,该期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