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词名句,写景状物,自然风光,山,山水,长江,青山,天门山
【名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处】
唐·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注】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说明】
《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给人一种新鲜的意趣。
【赏析】
天门山位于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诗的前两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描写的就是天门山这种夹江对峙,江水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首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长江浩荡东流的壮阔气势。诗人想象丰富,称长江冲撞开了“天门”,而使之成为东西两座山,形象地展现出了楚江巨大的力量。次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山间的狭窄通道时,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显现天门山奇险的气势。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句写足了浑阔茫远的水势。第三句承首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末句承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诗人并不是静止在一个地方望天门山的,否则,两岸的青山便相对而立,并不会产生“相对出”的动态感。只有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才能看到两岸的青山向自己靠近以至扑面而来的情景。一个“出”字不但逼真地再现了诗人在舟行过程中所见的青山特有的动态,还表露出诗人心中的新鲜喜悦之感,更暗示了青山的多情好客,富有人情味。末句传神地描绘出诗人乘风破浪,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同时也体现出诗人欣赏名山胜景,目不暇接的情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这首诗将青山绿水互为映衬,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颇为壮观。此外,“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唐诗直解》:“一幅绝好画意。”《唐诗训解》:“指点景物如画。”
(责任编辑:夏素筝)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