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扁鹊,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们都知道扁鹊是一位医生,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他们三兄弟都从医。那么,为什么只有扁鹊最出名呢?今天爱华网网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扁鹊三兄弟的故事讲的是什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魏文王问扁鹊:“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高呢?”
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为何你最出名?”
扁鹊答说:
大哥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名气无法传出,只有家里人知道。
二哥治病,于病情始发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小病,所以只在村里小有名气。
而我是在病情严重之时治病,一般人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手术,场面壮观,引人眼球,动人心神,所以他们都以为我医术最高,因此名响全国。”
文王连连点头称道:“你说得好极了。”
二、扁鹊三兄弟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善后弥补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预防,可惜大多经营者未能体会,决策失误造成损失后才忍痛补救。费时、费力、费钱,事倍功半。
为什么会这样?这也许与中国人的特殊心理有关系。中国人喜欢崇拜个人英雄,更注重一个人的瞬间表现,评价一个人感情大于理智。为什么扁鹊的名气比两兄弟大呢?因为扁鹊两兄弟把医术重点放在了人们不以为然的事前、事中,他们的价值在人们心目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肯定,而扁鹊却把医术重点放在了人们关注的事后,他的价值在关键时候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所以他成功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台前”的比“幕后”的成为英雄的机率高的原因。事实上,“幕后”的往往比“台前”的付出的心血更多,作出的贡献更大。你比如,保证神舟飞船升天和顺利返航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事迹很少有人问津,但如果没有这些“幕后”英雄的无私奉献和聪明才智,像杨利伟、翟志刚、刘旺、景海鹏、刘洋等这些航天英雄可能永远不被人关注。
三、扁鹊三兄弟的故事给我们的安全启示
安全工作始终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这是听从扁鹊大哥建议一类人—智者的做法;查隐患,搞整改,发现小问题及时处理,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际,这是听从扁鹊二哥建议一类人—聪明人的做法;等出了大问题再处理,请高超的技术专家,耗高昂的费用,彰显领导之才能,专家之技能,还不一定能得到理想的效果,这是请扁鹊深度治疗一类人—愚昧人的做法。
在我们的日常生产中,依以住的经验、惨痛的事故案例、风险的推理判断而制定出严密的工作规程,严格的工作制度,详尽的施工方案,细致的应急预案,全面的职工教育与培训,在工作中的认真执行与补充,修好我们安全工作的物质之“牢”和精神之“牢”,坚决拒事故于安全大门之外。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总有一些经验不足之人的误操作,明知故犯之人的侥幸心理在做祟,天下太平的心理在主导管理,因此我们要依据施工规定和要求,细致缜密地严查在正常施工中与规定的出入点,查隐患,寻违章,搞整改,处违规,及时查除、制止、纠正不符合安全操作之处,敲响安全警钟,确保安全生产。计划经济年代,我们注重的是过程,厂长负责制的年代,我们重的是结果,现代的经济社会,我们要在重过程中保结果,这也是当代管理者提倡的“细节决定成败”。我们渴求的结果是由过程中无数个细节来实现的,这是一个累加公式,一旦在这个累加公式中出现负数,那么我们的结果就会低于期望值,甚至是负数,因此我们要向扁鹊的二哥学习,及时发现问题,即时处理问题,让危险的火星刚闪现时就被安全水浇灭。
象扁鹊医生那样的事故处理专家,我们也确实需要。“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凭你的方案再缜密,操作人员再尽心,有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意外情况,有人为原因造成的,有自然原因造成的,事故处理专家就象消防队员一样始终处于一种即时出发的待命状态,如果说,我们把平常的安全工作做好,让他们一直处于待命状态,出现“零事故”的最佳安全环境,我们何愁期望的结果不出现!何愁个人待遇不能实现!何愁社会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