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是兰科白及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属有九个种类,产于我国的就有四种。大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各地。白芨的花很美,很适合观赏之用,中药中所称的白及(又名白芨、明白芨、紫兰根、甘根、白给),使用它的假鳞茎晒干而制成。
白芨生于山野、山谷较潮湿处,有栽培,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白芨的块茎肥厚肉质,为连接的三角状卵形厚块,略扁平,黄白色;须根灰白色,纤细。叶3~5片,披针形或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长鞘状,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花3~8朵,疏生;苞片披针形;花淡紫红色或黄白色,花被片狭椭圆形,先端尖,唇瓣倒卵形。
栽种3至4年后的9至10月采挖,将块茎浸水中约1小时左右,洗净泥土,除去须根,经蒸煮至内面无白心时取出,晒或炕至表面干硬不粘结时,用硫磺熏一夜后,晒干或炕干,然后撞去残须,使表面光洁,筛去杂质。
干燥块茎略呈掌状扁平,有2~3个分歧,长1.5~4.5厘米,厚约0.5厘米。表面黄白色,有细皱纹,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亦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以茎痕为中心,周围有棕褐色同心环纹,其上有细根残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呈半透明角质状,并有分散的维管束点。气无,味淡而微苦,并有粘液性。以根茎肥厚,色白明亮,个大坚实,无须根者为佳。
因此一定要选择制作到位,质量上乘的优质白芨,才能起到更好的功效和作用。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2、繁殖方法。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块茎繁殖较易。9--11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每块带1--2个芽,沾草木灰后栽种。开沟沟距20---25厘米,深5--6厘米,按株距10---12厘米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3--4月出苗。亩用种苗100公斤,
3、田间管理
①中耕除草。白芨在田间管理除草要求很严格,种植好喷洒乙草胺封闭,白芨苗出齐后。5---6月份白芨生长的很旺盛,杂草也长的很快,进行除草。除草结合搂松畦面,除草时要浅锄,免得伤根。
②追肥。白芨是喜肥的植物,每个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或稀薄的人畜粪尿,7---8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但是要防止杂草丛生。
③灌溉和排水。白芨喜阴,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7~9月份早晚各浇一次水。白芨又怕涝,大雨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繁殖方法
1.有性繁殖
(1)种子形态:蒴果纺锤形,成熟时黄褐色略有光泽,具纵脊6条,顶端花瓣枯后不脱落,内密布黄白色、细长、碎屑状种子,长1.5~2毫米,宽0.25毫米,解剖镜下观察呈长纺锤形,中间膨大,丙端渐尖,种仁黄白色,椭圆形,种皮膜质延伸成细线状弯曲。千粒重约0.56克。
(2)采集种子:白芨花期4~6月,果熟期(aIhUaU.COm)7~9月,当蒴果呈黄褐色时采收,种子在蒴果中保存。种子不耐贮藏。
(3)繁殖方法:白芨的种子很小,播种繁殖比较困难,有待进一步研究。其种子在15~30℃的不同温度下都能发芽。
2.无性繁殖:白芨主要采用鳞茎繁殖。栽种前翻地,深30厘米左右,耙细整平,筑成130厘米宽,沟深15~20厘米的高畦,以利排水。
四川在9~10月收获时,选当年具有嫩芽的假鳞茎与老鳞茎毗连处切下,按行株距33厘米开穴,深10—13厘米,每穴栽种3个,呈三角形平放穴中,新芽向外,每667平米用种茎15000个左右,栽后淋猪粪水,并盖上拌有猪粪水的草木灰或腐熟的堆肥,每穴一把,每667平米约需1 200~1 500千克,然后覆土与畦面齐平。湖北于早春2月或秋季8月结合收获时栽种。北方于4月底或5月初将前一年贮藏的带芽种茎切下,按行株距33厘米×17厘米开穴,每穴栽1个,覆土3~4厘米,并稍加镇压,然后淋水。
白芨采用无性繁殖,增产系数有限,据报道,如需大量栽培,可采用无菌萌发与组织培养相结合的快速方法繁殖,能获得大量幼苗,为大面积生产提供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