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航天员
神十飞行乘组由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组成
聂海胜
张晓光
王亚平
神舟十号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任指令长。其中,聂海胜曾于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
【航天员聂海胜】聂海胜,男,汉族,湖北襄阳市人。1964年9月出生,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航天员张晓光】张晓光,男,满族,辽宁省锦州市人。1966年5月出生,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航天员王亚平】王亚平,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1980年1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0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安全飞行1600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聂海胜简历
聂海胜,男,汉族,湖北枣阳人,党员,大学文化。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副师职,上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曾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
“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当杨利伟登上“神舟”五号飞船之际,他的战友、中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梯队成员聂海胜,满怀激情为记者写下这句话。聂海胜,目送战友飞上太空,心中充满了对自己事业的崇敬和自豪。他说:“九天揽月,我们盼望那一天!”
对待学习,聂海胜自觉而刻苦。尽管没钱买学习资料,但课本上的内容,在哪页哪个位置,他都清清楚楚。
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整个杨荡镇只有两个学生考上。学校了解到他的家庭困难,为他补助了救济金。每次放假,他还去十几里外的堂兄家帮着搬木材、装茶叶、下地干活,一个假期下来能挣十几块钱。就这样,他靠自己的双手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
聂海胜说自己是幸运的,高中毕业时遇上了招飞。当飞行员是聂海胜的梦想,小时候在山坡上放牛躺着睡着的时候,从没见过飞机的他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长出一双大大的翅膀飞上蓝天。
有一天,家中来人,说是县武装部搞政审的,他才知道自己真的要去飞翔了。
临走时,聂海胜像往常上学一样,只背了一个书包,没有更多的行李。他死活不让母亲出门送自己,是怕母亲难过。
来到航校,聂海胜好似鸟儿上了天。他觉得自己与飞行有缘,要不儿时为何会做那个无缘无故长翅膀的梦?为何摸着操纵杆就熟悉得像老朋友一样操作自如?
聂海胜觉得自己是为飞行而生的。当年,作为同行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教官让他给其他学员讲讲飞行体会,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
1989年6月12日,聂海胜开始改装后第一次驾驶某型歼击机单飞。第二天,他就遇上了事故。
那天,正当他准备飞向4000多米的高空时,只听座舱外“砰”的一声爆响,发动机停车了。瞬间,飞机转速、高度下降,舱内温度急剧升高。他一边镇定地向地面报告,一边试图排除故障。
所有的办法都尝试过了,飞机还在下坠。这时,地面指挥同意他跳伞。但聂海胜还想做一做努力,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把飞机开回来!他试着让飞机滑行,但因距离太远没有成功。
此时,飞机距离地面只有四五百米,急速下降的飞机带来巨大的超重过载,动一下都很困难。最后,他不得不按下了弹射开关,此时他已出现了瞬间黑视,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他睁开眼,自己已落在了稻田里,飞机摔在了离自己一百多米远的山沟里,扎进土里十几米深,着火爆炸了。
后来经查明,事故原因是由于发动机压缩器上的叶片出了机械故障。鉴于聂海胜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处置险情,想尽一切办法挽救飞机的勇敢精神,部队党委为他记了三等功。
聂海胜有个温馨的家,这个家的日常生活,也是紧紧围绕着“航天”二字运转的。
当初接受航天员选拔时,聂海胜的体重就稍稍有点超标。于是,如何帮他“减重”成为整个家庭十分关注的课题。航天员在训练中身体消耗很大,不吃东西不行,吃不好也不行。如何减重?只有通过加大运动量来实现。妻子聂捷琳说:“这几年,他在体能训练上的付出,比别人要大得多。我们全家跟着他都成了‘运动员’。”
平时聂海胜住在航天员公寓,双休日才回一趟家。这两天里,聂捷琳一到晚饭后,就动员女儿陪聂海胜去广场转圈散步,不转上两小时不回来。饮食上,这两天她就瞄着豆制品往家买,最多是买点牛肉,高脂肪的食品坚决不买。以至于女儿常常抱怨:“爸爸一回家我就没好吃的了。”
5年内,聂海胜把自己的体重减了5公斤,并一直保持着67公斤的标准。
女儿今年11岁了,夫妇俩给她起名聂天翔是一个十足“航天”味的名字。双休日她除了完成自己的课外作业,重要的责任是担任父亲的“英语辅导员”。聂海胜过去英语基础较差,而小小年纪的女儿在这方面却颇有天赋。家里常见的情景是,女儿煞有介事地提问,父亲认认真真地回答;或是父亲老老实实地背课文,女儿在一边扯着嗓子叫唤:“不对,不对,重来一遍!”
航天员大队领导说:“我们每一个航天员的身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妻子,聂海胜爱人对他事业的支持,更是全心全意。他的训练成绩始终在往前走,家人的支持是重要精神因素。”
张晓光简历
张晓光的三口之家
家里的“老幺”五六岁能唱沙家浜
张晓光,1968年出生,来自锦州市黑山县白厂门镇城西村,是1998年选出的首批14名航天员之一,除本报曾在去年6月份报道了他的故事外,外界对他的报道几乎为零。
前不久,记者驱车来到了锦州市黑山县白厂门镇城西村,采访到了张晓光的亲人、朋友,了解到这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批航天员的成长历程。
当天,由于知道有沈阳的记者要来,张晓光姐夫刘凤全早早就在家中等着,作为国内最早关注张晓光的媒体,一年来,本报记者始终与张家人保持着联系,虽然见面还是第一次,但已是老朋友了。记者给张家人带来了见面礼,那就是2012年6月14日的《沈阳晚报》,对于这份礼物,张晓光姐夫刘凤全和姐姐张凤兰都爱不释手。
刘凤全告诉记者,这两天走在村里,时常会有人向他打听张晓光的近况,这让身为庄稼汉的他心里美滋滋的。
“晓光五六岁的时候,我就陪他玩,在家里,我和他是最亲的了,每次他回来探亲都放着宾馆不住,吃住在我家里,吃喝也从不挑。”刘凤全告诉记者,张晓光是家里的“老幺”,在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
据刘凤全介绍,童年的张晓光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歌。“那会儿我们村里有文艺队,每回我们到各村演出都把他领着,他上台翻几个跟头再唱几首歌给大家助兴,像《沙家浜》和《红灯记》这样的曲目,他五六岁就会唱了,爬树也是他的强项,小时候可淘了。”刘凤全说。
4年前回趟家所有孩子学费他全管
张晓光上一次回老家还是2009年春节,原计划今年春节应该回家,但因为备战“神十”的缘故,这次又失言了。虽然因工作原因,张晓光很少回家,但他的心始终装着家人。
“他对我们都特别好,家里用的穿的都是他给寄的,今年春节虽然没回来,但给每家都汇了3000元,让我们用这钱买新电视。”刘凤全告诉记者,这些年来,3个外甥和外甥女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也都是由张晓光一并承担的。对于这些后辈,张晓光的关心程度甚至要超过他们的父母,一有时间就给他们打电话,叮嘱他们必须好好学习。而这些孩子跟他也特别亲,一放假全去北京找他。“我家孩子今年就是在他那过的年,孩子回来时给我们捎回来不少东西,都是弟弟和弟媳为我们买的。”刘凤全说。
未见母亲最后一面成最大遗憾
张晓光是个大孝子,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张凤兰告诉记者,几个孩子里,妈妈最疼的就是张晓光,但由于部队里假非常少,三四年才能回老家一次。而没看见母亲的最后一面,则成了他最大的遗憾。
“妈妈是1997年去世的,当时弟弟正在杭州疗养,听说母亲病危后马上和部队请假,但因为大雾的原因还是晚了一步,看到妈妈的遗体时,弟弟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就因为情绪失控昏了过去。”张凤兰告诉记者,现在弟弟最拿手的歌曲就是《母亲》,但因为每次唱这首歌时都会哭,所以家人不愿意让他唱。
张晓光的父亲今年78岁,为了让父亲享福,前些年,张晓光在黑山县城里给父亲买了楼房,还给父亲买了昂贵的助听器,除此之外,还会定期把父亲接到北京检查身体。
记者了解到,随着发射日期的临近,张晓光的父亲已经被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独家连线感谢家乡人支持
5月29日,本报记者有幸连线了正在积极为“神十”准备中的张晓光。“辽宁是我的家,感谢家乡人的支持,我一定会尽力的。”张晓光表示,挫折和困难同样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永不放弃一直是他坚毅的力量。
记者了解到,“神十”飞行乘组名单将于6月10日左右公布,如果张晓光能有幸成为“神十”航天员,那么他将成为继航天英雄杨利伟之后,第二位进入太空的辽宁籍航天员。
王亚平简历
烟台姑娘王亚平 樱桃养大的“嫦娥”
■ 亚平父母的家是典型的胶东民居
■ 作为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之一,王亚平(中)曾驾机参加过多次战备演习、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
◆ 长城
计划于今年6月至8月择机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已经搭乘运输机出征,到达酒泉发射场,这意味着神十任务进入准备阶段。中国载人航天总设计师周建平透露,烟台姑娘王亚平是当前唯一参加选拔训练的女航天员。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透露,女航天员的初步人选是王亚平。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总装备部原副部长张建启近日再次证实:“如果到时候身体状况允许的话,王亚平很有可能将乘坐‘神十’进入太空。”
1 樱桃养大的宇航员
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镇张格庄村,这个位于胶东半岛的小村庄以盛产大樱桃闻名,王亚平就是从这个漫山遍野种满樱桃树的村庄走出来的。王亚平家是典型的胶东民居,红瓦,青砖,木门,左侧门框上钉着一块刻着八一军徽的金属牌子“光荣人家”。
王亚平父母都是朴实的庄稼人,也是土生土长的张格庄人,王家种了四五亩樱桃林,是主要经济来源。“七八岁时就能帮家里干农活,种黄豆很麻利,人家都说我养了个贴心的好闺女。”王亚平的母亲说,王亚平在中学时就多次参加学校、县区的运动会,都是参加长跑项目,直到高中。从小到大都是校队的。长跑是一项非常考验耐力和意志力的运动,但王亚平却从不知道累,而且不服输,能争第一绝不要第二。
王亚平姐妹二人,她是老大。从小,父母就教给她一种处世态度:做自己喜欢的事,享受工作的乐趣,甚至产生一种神圣感。从小到大,王亚平想过当医生、当律师,可是从未敢想过会当女飞行员。
1997年7月,济南,夏夜炎热,山东省招飞现场的姑娘们神采飞扬。一位肤色黝黑的农村小女孩也出现在招飞现场。她就是17岁的王亚平,长发黑裤,帅气硬朗。1996年底,济空招飞办来烟台招飞的那一天,王亚平正站在路边擦自己的自行车。几位交情颇好的同学刚好路过,闲聊几句,大家就推荐她去参加考试。得知好几万应届毕业生争几个名额,她本来不想去,后来顶不住大家的怂恿,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体检,没想到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地通过了学校、烟台市和济南的大体检。高考分数下来以后,王亚平就收到了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幸运地成为了全国第七批37名女飞中的一员。
来拿空军招飞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许多女孩都不会与招飞的老师们互动,而是羞涩地走到台边蹲着近距离倾听教导。而王亚平却肆无忌惮、咧嘴大笑,跟招飞老师的关系就像是相熟的朋友。1997年的8月份,带着美好的愿望,王亚平来到了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开始了她的军旅生涯。
长春飞行学院的生活是艰苦的,入校的第一天,王亚平就和大家一样,剪去了心爱的长发留起了男孩式头发,长飞院的一年零八个月,她们除了学习大学课程以外,每天都得进行体能训练和军事训练,还进行了拉练、游泳、跳伞等特殊的训练。由于王亚平从小到大体育都比较好,初中、高中一直都是校队的,所以这些苦对她来说都没有觉得很苦。
1999年的4月份,在淘汰了7名同学以后,她们剩下的30名学员顺利地转入了哈尔滨第一飞行学院,开始了真正的飞行生涯,在初教机飞行团,当第一次在教员的带飞下飞上蓝天,俯瞰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王亚平心里感到了无比的自豪和骄傲,那一刻她才真正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女飞行员的骄傲。王亚平说第一次开飞机,非常紧张,飞了几个起落,大气都不敢喘一下。飞完落地后,她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2 巾帼蓝天竞风流
2001年,毕业后的王亚平进入武汉空军某部,该团素有“女飞行员摇篮”之称,全国大多数女飞行员都集中在这里,这里先后涌现出了岳喜翠、刘晓莲、程晓健等一大批英模人物。王亚平说,老大姐们许多感人的英雄事迹,是她们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和力量源泉!在这里,她不仅熟练掌握了4种机型的驾驶,更成为一名年轻的骨干飞行员。作为新一代的知识型飞行员,王亚平是空军女飞行员中第二批获得军事学学士学位的。
由于飞行技术“百里挑一”,王亚平曾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09年5月,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启动,首次向女性开启大门。经层层严格选拔,王亚平成为首批女航天员之一,另一位就是中国首飞女航天员刘洋。去年神九任务的选拔中,王亚平是备份乘组的一员。
2009年7月的一天,在焦躁的蝉鸣声中,航空兵团接到上级选拔女航天员的命令,要求第七批女飞行员悉数到北京空军总医院接受体检。团里立即安排男飞行员乘坐火车,把在外场站执行任务的几位女飞行员们赶紧替换回来。
航天员的选拔标准是什么?女飞行员们顶着“雾水”开始了北京之旅。“体检很严格,当时没有意识到这种残酷。”刘璐说,在航校时,B超检查也就是肝胆脾三个项目,而在北京空军总医院的B超检查则是十几个项目,具体内容都记不清了,只是按照引导员的指挥,不停地走向下一个科室。
那次航天员的选拔,意外成就了第七批女飞行员毕业八年的同学会。闲暇时,女飞行员们在空军总医院旁边的一家餐馆小聚了一番。出于保密的要求,当时同学们只叙友情,一起回忆东北航校的岁月。当时,大家还约定航天员选拔的胜出者,要请客吃饭,地点就选七星级的盘古酒店,距鸟巢、水立方仅一步之遥。
2010年4月29日,团里为刘洋和王亚平举办了欢送晚宴。不久后,她俩就要离开空军去北京西郊的航天员大队报到。如今,每当有人提起女航天员时,中队长刘迪都会做出补充,“记住,我们这里有两个嫦娥。”
刘洋、王亚平之所以能被选上当航天员,除了身体素质、个人素养、飞行技术等原因之外,家庭生活质量也是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在两年前的女航天员“三进两”选拔中,第一代航天员杨利伟带着一批专家下部队考核。杨利伟专门了解刘洋、王亚平的情况:家庭是否和谐?是否孝敬老人?王亚平是个孝顺孩子,平时除了经常给父母打电话进行问候外,每年都会回老家看望父母。2012年春节,亚平接父母去武汉过的新年,2013年春节,一家人又一起在北京过的年。
3 “禁爱令”后比翼飞
部队规定,新飞行员毕业2年后完成改装任务,才允许恋爱结婚。这是一条由来已久的“禁爱令”。
王亚平和爱人赵鹏都是飞行员,却分隔在相距数百公里的不同单位。2006年秋天,赵鹏驾机执行转场任务,恰好从王亚平所在的部队机场上空通过。几乎同一时间,王亚平也要驾机升空。头天晚上,两人在电话里约定,如若能在空中相遇,就要用“标准喊话”打招呼。次日晚上,飞行结束,王亚平拨通了赵鹏的电话质问,“为什么不打招呼?”原来,当天跟王亚平一起训练的还有其他飞机,激动不已的赵鹏出错了,把呼喊信号转到了刘洋驾驶的飞机上。
2006年,王亚平和赵鹏商定在10月1日回老家举办婚礼,但王亚平的部队有飞行任务,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9月30日,王亚平执行任务归来,急赴民航机场,不料却赶上了堵车。到机场时离起飞时间只有10分钟。凑巧的是,飞机因天气原因延误了半个小时。赵鹏还经常调侃说,“还得感谢天气不好,否则,那天你还当不成新娘了。”
婚后,赵鹏与妻子王亚平有一个约定:那就是每次飞行降落后,都要在第一时间发条短信互报平安,这个约定一直坚持至今,只有一次赵鹏没有做到,为此,妻子整整担心了一个晚上。
2008年5月16日9时05分,赵鹏接到任务通知,紧急空运救灾物资至双流机场。飞机降落后,由于机场没有卸货人员,又接到紧急飞赴长沙送药品的任务,容不得赵鹏多想,他挽起袖子第一个冲进飞机动手干了起来,在他的带动下,机组成员仅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将10余吨货物全部卸完。满头大汗的他,没顾上喝一口水,便驾机向长沙飞去。22时07分,赵鹏机组及时将10吨甲亢疫苗及5名医务人员运送到灾区。23时47分,他驾机起飞赴武汉某机场待命,飞机着陆退场时已是次日3时30分。此时,妻子王亚平也在该机场待命,但夫妻俩没有一个主动提出见面。让王亚平想不到的是,执行此次空运任务,丈夫驾驶的飞机自动驾驶仪出现故障,在手操纵的情况下连续飞行12个多小时,运送物资20余吨。
5月17日6时,夫妻俩经过短信联系,赵鹏准备利用进场间隙去看望妻子。谁知,王亚平却接到紧急空运救灾物资的通知。王亚平登机前收到赵鹏发来的一条短信:老婆,专心飞行,我为你加油!16时10分赵鹏驾驶的飞机在成都双流机场降落,他再一次投入到卸货工作当中。16时50分,王亚平驾驶安-26型飞机降落双流机场。17时,是赵鹏与王亚平最为激动的时刻。王亚平终于见到了丈夫,激动拉住丈夫左看右看,过了好一会儿才说:“老公,辛苦了,抗灾任务还很艰巨,任务多、强度大,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记着发信息给我,不要再让我担心!”30分钟是那样短暂,赵鹏与妻子因任务偶遇到一起,又因新的任务匆匆辞别。30分钟,夫妻俩说得最多的话是:好好飞行,注意安全!在依依不舍和相互鼓励中,两人驾机再次消失在云海中。
“心中有爱不言苦,绿色年华自己谱,战火青春最风流。”这是赵鹏自己编写的自励格言,流露出赵鹏对妻子的爱,更体现了他对飞行事业的忠诚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