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古运河畔枫桥古镇,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高僧寒山自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唐代贞观年间改名为寒山寺,成为吴中名刹。
唐代诗人张继举棹归里,夜泊枫桥,一首《枫桥夜泊》脍炙人口,寒山钟声传播中外。(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
大钟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夔龙督造。巨钟有一人多高,外围需三人合抱,重达2吨。重建普明塔院,仿唐宝塔气势雄伟,结束了寒山寺600余年无塔的历史。
据典籍记载,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初名“妙利普明塔院”。此后寒山寺迭经变、屡毁屡兴,已整整1500年了。据典籍记载,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初名“妙利普明塔院”。此后寒山寺迭经世变、屡毁屡兴,已整整1500年了。
这块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已成为寒山寺中的一绝。自《枫桥夜泊》问世,历代文人墨客为寒山寺刻石刻碑者不乏其人。据《寒山寺志》载,《枫桥夜泊》诗的第一块诗碑,为宋代王硅所书。此碑因屡经战乱,寒山寺多次被焚而不存。至明代重修寒山寺时,画家文征明为寒山寺重写了《枫桥夜泊》诗,刻于石上,这是第二块《枫桥夜泊》诗碑。此后,寒山寺又数遇大火,文征明手书的诗碑亦漫漶于荒草瓦砾之间,在嵌于寒山寺碑廊壁间的文徵明明所书残碑,仅存“霜、啼、姑、苏”等数字而已。
《姑苏十景·枫桥》 明·文徵明
金阊西来带寒诸,策策丹枫堕烟雨。
渔火青荧泊棹时,客星寂寞闻钟处。
水明人静江城孤,依然落月啼霜乌。
荒凉古寺烟迷芜,张继诗篇今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