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王师傅 “故宫网红”修表王师傅告诉你:什么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手艺!

| 微信第一风尚自媒体 |


范主说:真人无名,真水无香。看似轻描淡写,其实功夫很深。

(商务范出品,转载请注明)


最近,范主被安利了一个中国工匠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口气看了三集,这些故宫“网红”们,帅炸了好吗~


范主经常被日本工艺、德国制造刷屏,其实在自己的国家,也有大写的现代工匠精神,只有中国人才懂!范主看完以后,觉得再也不用羡慕百达翡丽啦~



有一群人,视自己为普通的故宫工作人员,(但其实,他们都是顶级的文物修复专家)。他们用精湛的技艺,修复文物,被称作“文物的医生”。


这是一份需要倾注耐心、毅力和挚爱,才能从事一生的职业。


一、故宫男神王津,16岁进故宫修钟表,39年没换过工作,没搬家。


故宫多网红。纪录片播出不久,钟表组的修复师傅王津,就火了。


这位外表神似郑少秋,语气和蔼的故宫男神,范主被苏到了…


16岁进入故宫文保科技部钟表组,修了39年钟表文物。没有换过工作,工作室也没有搬过家。


王津准备修复一座破损严重的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这是乾隆皇帝收藏里,较为大型的一组钟表之一。


我在故宫修文物王师傅 “故宫网红”修表王师傅告诉你:什么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手艺!

“它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机械制造和工艺水平,但修复它们,就不是欣赏时的心情那样轻松愉悦了”


内含的人物、水鸟、很多生物都会随着时间做出栩栩如生的动作。


为了修复公鸡不能动弹的一侧翅膀,王津必须反反复复专注的调校每一个细节。


“修复走时功能还不是修复工作的终点,修复它的演艺功能才是最难的”



有的时候,我们觉得一个小小的缝隙没有什么。但是匠人就像天生的处女座,不希望有任何瑕疵。


“关上那个风正好赶在那棵树中间,正面看不着那拼缝,差一点都不行。”


王津带着自己的徒弟亓浩楠去参加钟表博览会,了解一下全球钟表商制造的一些古代钟表近况。偶遇华人钟表圈中著名的钟表收藏家,黄嘉竹。这位收藏家拿出自己收到藏表给师徒二人看。


“大的好像故宫没有” “故宫有这样的怀表吗?” “这个不少,但是修的量不大”



“故宫没有这种哦。只要我有两三件故宫没有的,我就开心。”收藏家喜悦自己的收藏。王师傅浅浅微笑。



这是两位同在钟表圈,但不同世界的人。


△范主说:“跟皇帝收藏,哪有比?”


修复文物,是穿越古今,与百年文物进行对话的一种特殊职业和特殊感受。 在故宫钟表文物修复展上,王师傅感叹着自己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



故宫的钟表,师徒二人一辈子也修不完。


看展只需要一个小时,背后却要经过八个月的修复。


眼前的玻璃柜里,这些钟表本该有灵动的动作,可是并没有让它们动。


“上满了弦,待它演示功能全恢复的时候,你看的那种感觉,就是跟不动的感觉,就是不一样。感觉它就是一种活的。”


“你看就这么静态摆在那儿,看着都有点儿心疼。”



修复前:一直搁在库房里,破损比较严重,一百多年没有修复过,没有多余配件,都是孤品。



范主带你看看修复后:铜镶金乡村音乐水法钟,壮观的gif动图。

△范主替王师傅内心OS:"泥萌让它动啊!"


二、骑着小电动,去执行特殊的任务。


青铜组的王有亮老师傅,从八十年代进故宫,工作也有一定年头。


他和同辈们的师傅,就曾经修复过震惊一时的"马踏飞燕"。(范主记得,小时候历史书的封皮上就有这个)


因为时间的腐蚀,有的青铜器已经碳化、有的锈迹斑斑。青铜器在修复的过程中,要先制作复制品。每一个方位、什么样的颜色、斑点都要准确到位。


“能把复制品做好了,你在修复当中,就一点问题没有。有时候,能做好一个复制品,就能做这一行了。”



修复国宝的现场并没有想象中的战战兢兢,王有亮就是轻描淡写的做着手里的活儿。


“你就得这么拿,如果你只提一边,他可能这边是坏的。”


青铜器修复,至今都是鲜为人知的技艺。



追求细节的王有亮师傅,回忆当学徒时的经历:“有时候就是调不出来正确的颜色,一个礼拜都调不出来,难受死了”。说这句话时 ,范主也(╯﹏╰)难受死了。


早年,故宫的贵重青铜器已经修复的差不多了。王有亮还会带着徒弟高飞,做一些细碎的铜器、金银器修复。


每天到了休息的时候,王有亮都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就是骑着小电动,



出来抽根烟。



三 、这才是现代中国(大写)的工匠精神(爱国主义教育)


不管是钟表组的王津,还是铜器组的王有亮,他们身上都存在这一种无法遮挡的光芒——中国工匠精神。


陶瓷,应该是从皇族到百姓,都在使用的器具。古代的工匠烧制瓷器,就算有一点瑕疵,也要摔碎重来。


陶瓷组的王武胜,为了修复一个破损非常严重的唐三彩马,付出了太多


去陶瓷管看同时代器物展,拍照;和其他组同事讨论物理、动物肌理、化学材料。开玩笑的王武胜师傅说:“不要涉嫌创造性修复”。最后,通过技艺,使一件文物重新发光。


修复前:


修复后:


木器组的屈峰,虽然年轻,却有着哲学大触般的思想。


在修复一个在国内已经凤毛麟角的辽金木雕佛像时 ,他说的一番话让人动容:


“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古代的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办法融到里头去。人在这世上来了,走了一趟。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


“很多人,都一般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是因为把这个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其实不见得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方面。


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当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也已经把自己也融入到里头。


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干什么。要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它传播文化。不是说是,文物就是为了保留一个物品放在那儿。那没有什么价值。”


修复前:



修复后:



漆器组的闵俊嵘,和所有的漆器修复人员一样,除了忍受难熬的生漆过敏。还要忍受一些难闻的气味,比如用古法的猪血点石灰。



为了采集到合适的漆,去北京郊区,和采漆师傅一起在夜里割漆 。



一晚上,60棵漆树,才能采集八两优质漆。


修复前:



修复后:



纺织组的孔艳菊和一群年轻人,在如隔两世的故宫内,埋头修复一个特殊的黄花梨百宝嵌番人进宝图顶箱柜。



镶嵌,不仅要和金银木器完美的嵌入,还要达到修旧如旧的水准。


“在这儿,我觉得是跟当代脱节的”



这帮年轻人过着于当代脱节的日子,延续着故宫的百宝镶嵌修复工艺。



修复前:


修复后:


纺织组的陈杨,带领着一组的女性,承担纺织品修复工作。她们不能化妆,不能用粉底,不能喷香水,不能做指甲。


陈杨操作着现代人已经不愿意去学的缂(ke)丝技术。


“苏州的年轻人,都已经不碰这个工艺了,实在太费时费力,费眼睛。”



但陈杨在潜移默化中,承担着这份责任。一个熟练工,一天也只能织出几寸缂丝来。


修复前:


修复后:


还有书画修复组里,掌握着独门技艺的大师们:

随师父修复过《游春图》,退休又返聘回故宫的徐春华。


出身书画修复世家、父亲就是故宫书画修复组第一代开创者的张旭光。被可爱的手残贴膜网友们膜拜,奉为真正的祖传故宫贴膜,手机贴膜简直就是糊窗户的水平。。(虽然范主觉得这样比喻太低估张老先生)


书画揭裱,历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另一个故宫男神杨泽华。



故宫从金禹民,到刘玉,三代单传,唯一的摹印传人——沈伟。



退休后返聘,继续临摹退休前就参与临摹,一套十七张丁观鹏《罗汉图》的郭文林。



还有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用了十年时间,


才临摹出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冯忠莲女士。


看着这两张面容改变,黑发变白发的工作照。范主已泪飙:这些故宫的修复大师,是在用一生真挚来做中国匠人。


网上有个段子:

“如果有时间,可以在看各种美剧、英剧、日剧的间歇,或者少看两集手撕鬼子、嫔妃宫斗、婆媳撕逼、老公出轨的国内剧,花两个小时看看这部三集纪录片。


然后,你会被一群人打动,你会感到热血往上涌,你还会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所谓最牛x的爱国主义教育片,当仁不让。”


四、在故宫修文物的体验大集合


和范友们的心情一样,前三趴里,大师们的技艺已经让范主献上膝盖。这明明就是“故宫博物院招聘宣传片”!


相信范友们已经开始咆哮“我想去故宫工作”“我要去拜师”了。


1.怎样才有资格做这些师傅的徒弟?

故宫依然保留着师徒制,年轻人大多数来自央美、清美、国美(看似又是一个“美院招生宣传片”)。



故宫博物院每年吸收四五十名应届生。未来几年,这个数字还会增加。五年后将会有三分之一的老员工退休。


要走上这条匠人之路,你一定耐得住寂寞,有良好的高等教育,一片痴心。


2.故宫修文物的工作时间

一开宫门,两个世界。在故宫修文物,早上八点上班,当妈妈,带小孩的人会比较难熬。。


但是必须五点下班,无特殊情况,杜绝加班(天色晚了,就要交给猫猫、黄鼠狼这些小动物和**来管了)。


3.像皇上一样逛故宫是啥感受?

故宫太大,很多老师傅,到退休前也没有认真地逛过故宫。


但是,周一故宫闭馆时,可以骑行在故宫的广场。



最早这样享受过的人,是百年前的溥仪。


4.修复工作会不会无聊?

范主觉得,应该不会。就像王津男神说的,做着做着,越会做,越玩儿的转。


以厂为家,每到果树结果时,修复员工会在自己的院子里,摘果子。


这些树,是他们、他们的师傅、师傅的师傅,那些明朝、清朝的人栽种的。有种穿越古今,与时空对话的感觉。


工作之余,还可以加点想象力,放松一下心情。比如看看郎世宁的留世作品《乾隆慧贤皇贵妃朝服像》,看看时尚icon皇贵妃的咬唇妆。


在《崇庆皇太后八十庆典图》图里,找到一个长得像赵本山的大臣。



最后,修复文物,特别是珍贵文物的机会并不多。这么难得的机遇,怎么会觉得无聊呢?必须打鸡血一样又自豪,又鸡冻啊!



修复文物,不仅是创造价值,也是我们民族性格和审美的塑造。


做师傅们的学生,范主已经没希望了。但范主必须想得美啊,干脆蹭吃蹭住,做师傅屋外的御猫好了(=ˇωˇ=)



喵了个咪,奉上B站链接: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924328/


(商务范出品,资料/图片来自《我在故宫修文物》|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微信公众号『商务范』,微信号:bfaner)


『 圈子 』

只谈风月,不谈国事


每日逼格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邮箱bfaner@vip.163.com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5051/699793522680.html

更多阅读

我爱故我在 我爱故我在下一句

我爱故我在1一切终将黯淡,唯有被爱的目光镀过金的日子在岁月的深谷里永远闪着光芒。2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是最近的,也是最远的。到世上来一趟,为不多的几颗心灵所吸引,所陶醉,来不及满足,也来不及厌倦,又匆匆离去,把一点迷惘留在世

我贱,故我在 我创故我在 公益广告

这个世界真的不公平,有的人生下来就拥有别墅,轿车,智慧,所以说要想这个世界对你公平,你必须凭自己的实力逼这个世界对你不得不公平。这个世界上的人也很虚伪,“太多的人在追求名利但又有太多的人不承认自己在追求名利,还指责别人在追求名利

“我思故我在”的几种分析解释 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意义

1.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从对一切的怀疑开始,他对人感官知识的怀疑、对具体经验和物体性质及其广延的怀疑以及他认为知识来源于理性科学和上帝,所以他的“我思”指的是怀疑、理解、肯定、否定、愿意、不愿意

我在故宫修文物 蓝光 文物之光

  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  中国文物,其深不可见终底,其广不可见边缘,它们自豪地占据着大英博物馆中重要的一席,向全世界炫耀那久远文明的绚烂。  我去过很多世界著名的大博物馆参观,包括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卢浮宫、日本东京国

声明:《我在故宫修文物王师傅 “故宫网红”修表王师傅告诉你:什么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手艺!》为网友骨清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