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与“识字”、“课文”组成。“识字”两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6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24课;每单元1个综合练习,共8个。“识字”课有三种形式:词串识字(1、2、5、6)、形近偏旁的比较(3、4、7)、特殊偏旁的认识(8)。每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相对集中:第一单元:春光篇(1-4);第二单元:哲理篇(5-8);第三单元:亲情篇(9-12);第四单元:勤学篇(13-16);第五单元:爱国篇(17-20);第六单元:科技篇(21-24)。以上安排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每单元一个综合练习,重视综合性和实践性,一般包括学用字词句、朗读背诵、写字、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主要用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并在语文能力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适当的扩展。
[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⑴ 继续掌握正确的勤查字典,并养成习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⑵ 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⑶ 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⑷ 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2、汉语拼音
⑴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⑵ 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⑴ 准确认读373个生字。
⑵ 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13个常用偏旁部首。
⑶ 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83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口语交际
⑴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⑵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⑶ 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⑷ 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5、阅读
⑴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 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⑶ 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⑷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写话
⑴ 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⑵ 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⑶ 学会“转述”、“劝阻”等方面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
⑷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393个生字(其中要求写的293个)。继续培养识字能力,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能运用笔画或结构分析字形。写字姿势正确,字写得端正、清楚。学会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
[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经过一学年半的学习,学生已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听说习惯。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
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初步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有三、四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有待这一学期进一步加强教育。
[教学措施]
1、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语言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联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重视识字教学,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重视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加强边读边写,试默自查;重视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生字。
3、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课堂上要有充分时间进行朗读训练,要人人都有读的机会。开始训练默读。重视字词句的训练,要把字的教学放在词和句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词句教学要抓重点、难点,为学生设置思考的路子,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重视自然段教学,为中高年级的段、篇训练打好基础。
4、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给学生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激发学生听说的愿望,保证训练时间,坚持大面积训练,及时纠正语病,让全班学生都有练习说话的机会。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教学
质量。 [教学安排]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
教学设想
这一册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是“勤查字典”;第二是“主动识字”。前者侧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后者则侧重思想意识的强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侧重操作层面的内容,除了要注意具体方法的指导之外,也要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而对侧重思想意识培养的内容,除了要充分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之外,同样要注意“操作技能”方面的指导和练习。有的东西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它却一辈子有用;有的东西一时有用,但它却一辈子无用。诸如“勤查字典”、“主动识字”之类的习惯大概都属于前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字典的用途,掌握基本的查字典的方法,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初步养成主动识字、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勤于查字典的习惯及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学习。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字典、字卡。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字典的用途,掌握基本的查字典的方法,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学期你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
2、本学期还要重点培养两个学习习惯,其中一个为勤查字典(板书)。
二、指导看图
1、看第一页上面的插图,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师述:我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知道了多读课外书的好处,可是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我们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3、仔细看上面的小图:图上的老师在向我们推荐什么?(字典)
4、看下面两副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字典呢?
5、从整体入手,仔细看下面的小图,完整地说说图上学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
6、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看图,说说同学们在干什么?
7、看第二页图,说说还有哪些情况下我们经常用到字典的?{在学校,在家中}
8、谈谈你平时是如何使用字典的?
三、总结板书,进行练习
1、说说新学期里自己准备怎样培养自己勤于查字典的习惯?(小组交流)
点评: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既可以在别人的讨论中得到启发,也可以由小组长组织同学们在学习中展开竞赛,更快的养成良好的习惯。
2、阅读课外读物。{语文补充阅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初步养成主动识字、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一、简介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先生吗?他曾经给一位小学生写过一封信,信中有一部分内容就让他多读书。
读书就如同采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师述:你读懂这句话了吗? 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乐于课外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中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我们的字典朋友,可是如果不认识的字太多的话,那就肯定会影响我们的阅读效率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书。
二、指导看图
1、看第3页上面第一幅图,从照片上你看出了什么?
2、第2、3幅图画了什么?
3、他们通过什么途径识字呢?
4、看下面第一幅图,同学们在干什么?(津津有味地聚在一起看图识字)
5、看下面第二幅图,两位同学在干什么?(津津有味地在大街上看铺名识字)
三、小结:
图上的同学挑选适合自己的,自己喜爱的方法识字。字识的多了,阅读课外书籍、报刊也就方便多了,这样就可以从中学到许多课本里没有的知识,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
四、讨论
1、 你想读课外书吗,有什么困难?(大家交流解决。)
2、谈谈你平常读了哪些课外书?有什么收获?
3、今后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主动识字?
4、布置一个月后进行识字比赛。(分“个人奖”和“小组奖”) 教学感悟与反思
识字1
教学设想
本课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集
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和1个只识不写的字。第三部分是练习。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以及祭扫革命烈士时庄严肃穆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智育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小田字格上的1个生字只识不认识“手字旁”;理解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9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人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识
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饺子]
(2)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拜年]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相机出示词卡]
(4)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相机出示词卡]
四、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五、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看看挂图,想想字义。
六、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
1.认读生字,正音。
如:“扫”的声母是平舌音,不要与翘舌音混淆;“饺子”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2.用“饺、扫、墓”扩词。
七、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有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春节,民间风俗是什么?(包饺子、拜年)清明节呢?(扫墓、踏青)
八、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扫、拜、墓、踏”的笔顺。认识手字旁。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亡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6.教师巡视,纠正姿势不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扫、拜、墓”的笔顺书空。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词卡:龙舟、端午]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相机出示词卡:粽子]
2.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相机出示词卡:中秋]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相机出示 词卡: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4)学生借助拼音读以上生字词。
(5)指名认读、正音。
如:“粽子、月饼”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3.小结:刚才我们学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有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民间风俗是什么?(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呢?(全家人要团圆,吃月饼)
三、指导读韵文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范读、自由读、互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检测效果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团、饺、饼、端”这4个生字的。
2.教师范写生字。
3.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4.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5.认读课后词语。
6.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词语。
7.听写词语,检测效果,及时反馈。
教学感悟与反思
识字2
教学设想
上课伊始,让学生介绍旅游胜地的有关资料,学生必须事先通过查找、搜集、交际等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完成任务。这样,就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识字教学中,既要注意“工具性”又要注意“人文性”,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图画的展示,让学生自己感受、体验、手找、发现大自然的美。在这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飞跃,受到美的熏陶。从孩子的心理来说,他们天生对外部世
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渴望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事物。只要我们积极引导,他们宝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舍得到保护,得到发扬。
儿童心理学表明,孩子只有对感兴趣的事物才有学习的欲望。采取学生感兴趣的起名字、猜一猜、画一画等方式,学生体会桂林的山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就很容易了。 学生通过旅程,漓江的美景无不在脑海中一一掠过,这种直观的感受通过“说说你最留恋的是什么”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深化为内心的感悟,“画廊”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学会了字音并不意味着他能把握言语作品的声音形态,所以教师的示范和教会学生诵读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识字2》犹如一首潺潺流淌的小诗,权富美感,是语言美的典型。其一,声音美,琅琅上口,声声悦耳,具有音乐性;其二,情意美,言语的形式如同桂林山水的美景一一展现。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多诵读好听的韵文,不仅能让他们在言语声音的世界中充分感受汉语言形式的魅力,还能使他们更喜欢学习语文。环节的设计将枯燥的识字融入游戏中,通过贴词,将所学的词语和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再一次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了学生的不同想法。通过交流、讨论,把枯燥乏味的写字教学变成了学生展示才华的阵地,学生不仅从中学到了识字写字的方法,更主要的是激发了识字写字兴趣,写好字成了他们主动的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8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旅游胜地的材料,一组一张小情境图和一套生字卡片。
2.教师准备大教学挂图和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师生谈
二、 话,导入新课
三、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正是踏青旅游的好时节,你想向小朋
友们推荐哪一个旅游胜地呢?为什么?请说一说。
四、 二、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五、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六、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七、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词语。
八、 三、创设情境,学习韵文
九、 1.学习第一组词串。
十、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走进山水如画的
桂林去看看吧。(播放优美的音乐。)
十一、 (2)我们的轮船已缓缓驶入漓江,(多媒体出示桂林的风
光片。)让我们站在船头看一看这美丽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十二、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碧水“、“秀峰”、“倒
影”等词语。
十三、 (4)这么美的景色,你能把它读好吗?(引导学生读出自己
的体会,指名读,比赛读。)
十四、 2.学习第二组词串。
十五、 (1)船,沿着漓江缓缓前行。听,远处传来了什么?(播放
壮族青年对歌的歌声。)
十六、 (2)我们循声望去,(多媒体课件显示壮族对歌的情景。)
你看到了什么?
十七、 (3)相机出示“对歌”、“椿树”、“壮乡”等词语。
十八、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师点拔理
解:壮乡,指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十九、 (5)多么有趣的风俗,多么热情的壮族人民,让我们用充
满感情的朗读来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吧!(练读“对歌”、“榕树”、“壮乡”,指名读,齐读。)
二十、 (6)你还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情?
二十一、 3.学习第三组词串。
二十二、 (1)走出多姿多彩的壮乡,听完悦耳嘹亮的对歌,轮船渐
渐驶近连绵起伏的青山。(出示小插图一二。)你们感觉这些山怎么样?
二十三、 (2)假如要你给它们起个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字呢?为
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二十四、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象鼻”、“骆驼”、“笔架”
等词语。
二十五、 (4)这么有趣的山峰,这么有趣的名儿,谁想读?(指名读,
分组读,齐读。)
二十六、 (5)这里可能还有什么样的山?小组猜一猜、画一画。(配
上音乐。)
二十七、 4.学习第四组词串。
二十八、 (1)(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绿莹莹的江面上一位渔民
正撑着竹筏。(教师相机介绍竹筏。)
二十九、 (2)竹筏上,站着一只鸬鹚,(观看鸬鹚捉鱼的课件。)它
正注视着水面,随时准备捕捉水里游动的鱼儿。(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竹筏”、“鸬鹚”词卡,并进行朗读。)
三十、 5.回归整体。
三十一、 桂林之行即将结束,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走过的旅程,(读
学过的词串。)你最留恋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学生自由说。) 三十二、 青山、绿水、竹筏、鸬鹚??漓江真像一幅美丽的水彩
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漓江真可称为百里画廊哪!(出示“画廊”,学生读。)
三十三、 四、齐读韵文,小结本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词语:碧峰倒影象鼻骆驼笔架画廊月饼
(1)带拼音读。
(2)去拼音读。
2.开火车读。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2》。
二、指导诵读,读中感梧
1.整个漓江,好像一条百里画廊,充满着诗情画意,老师很想读一读。(教师示范读,并介绍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2.学生边看图,边读词,读出美感。多种读法交替,读后师生评
价。
三、看图贴词卡,练习说话
1.愉快的旅行结束了,你都见到了什么?小组先说一说。
2.小组合作将这些词语贴在对应的图下面,贴好后,轻声读一读。
3.把学生完成的情境图贴在黑板上,再次齐读。
4.根据图意,用卡片上的词语练习说话。
四、字形分析,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碧、峰、影、鼻、骆、驼、架、廊。
(1)读一读。
(2)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来记住。
2.学习写字。
(1)观察、讨论: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提出来讨论、交流。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重点抓住“鼻”这个字指导。)学生描红。
(3)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五、课间延伸,实践活动
水如碧玉,清澈见底;山是奇峰,挺拔秀丽,不去旅游真是可惜。请小组互相合作设计一幅广告画和相应的广告词,把桂林的美景好好夸一夸,让别人听了见了就想去,看哪个小组设计得好。
教学感悟与反思
识字3
教学设想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课文将两组容易混淆偏旁的生词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第一组词语介绍了—些树的名称和木制品;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关的事物;第三组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第四组词语介绍了一些植物。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诵。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智育目标:1.学会奉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新词。
2.比较“木禾”、“竹艹”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区别形近偏旁。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前面两课和这一课都是看图读韵
文识字,而本课还通过形近偏旁的比较来识字。板书课题:识字3(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
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
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一),复习“木字旁”、“禾
字旁”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
旁本义。
(1)“木”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
棵树)
师:同学们说得对。“木”的古
文字像一棵树,有树冠、树干和树根。
(2)复习“木字旁”。
教师范读带木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禾”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
株禾苗)
师:同学们说的对。“禾”的
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茎与根。
(4)复习“禾字旁”。
教师范读带禾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是什么树?你能说出它们的名
称吗?[相机出示词卡:松柏、杨柳]
2.你们知道松树、柏树和别的树有什
么不一样吗?(松树、柏树的叶子常年都是绿色的)
3.出示词卡:桌椅
4.春天到了农民伯伯把什么插在田
里?[相机出示词卡:秧苗]
5.秋天到了,秧苗长大成熟结出果实,
远远望去,金灿灿的一片,好喜人的景象啊!那金灿灿的一大片是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稻谷]
6.“秧苗”、“稻谷”这些地里长的农
作物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庄稼]
五、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
语的偏旁是什么?(木字旁)为什么都是木字旁?(因为这些词语大都与树木有关)第二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禾字旁)为什么都是禾字旁?(大都与庄稼有关)你们觉得汉字有趣吗?中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你们要认真学习!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七、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齐读。
2.用“柳”、“椅”、“秧”扩词。
八、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柳、秧”的
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本课6个生字。让学生注
意在田字格书写时都应该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
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事物。
字头”
本义。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 3.检查听写情况。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 2.自由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二),复习“竹字头”、“草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
(1)“”的古文字像什么?(像竹叶)
(2)复习“竹字头”。
师范读带竹字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两棵小草)
(4)复习“草字头”。
师范读带草字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都是竹制品,你能说出它们的
名称吗?[相机出示词卡:竹篮、箩筐、筷子]
2.中国的老年人最喜欢喝什么?仆目
机出示词卡:茶叶]
3.有一种水果外面有许多硬刺,但口
味非常好,酸甜好吃,你知道这种水果的名称是什么吗?[相机出示词卡:菠萝]
4.有一种春天开的花,叶子是淡绿色
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香味,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相机出示词卡:兰花]
五、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偏
旁的名称是什么?(竹字头)为什么都是竹字头?(因为这些制品都是竹子做成的,大都与竹子有关)第二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草字头)为什么都是草字头?(大都与一些植物有关)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七、指导书写
1.指名说“篮、筐”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
临写。
和木制品?(读第一组词语)
关的事物?(读第二组词语)
品?(读第三组词语)
第四组词语)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检测效果。 二、指导读韵文 1.按要求归类读。 (1)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树的名称 (2)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 (3)哪些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 (4)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植物?(读 2.多种形式练读。 指名读、齐读、同桌互读。 三、辨析两组形近偏旁
1.做找朋友游戏。
2.教歌诀:“禾字旁表示庄稼,木
字旁表示树木。爸爸下田去插秧苗,爷爷上山去栽松树。”“草字头表示花草,竹字头与竹子有关。窗台上放着两盆花草,墙壁上挂着一只竹篮。”
四、课内作业
教学感悟与反思
识字4
教学设想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第一组同语与太阳有关;第二组词语与眼睛有关;第三组词语都与冰有关;第四组词语与水有关。课本的最上部位有两个表,以两两相对的形式表现了“日目”、“冫氵”的“实物——古文宇——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意在让学生通过了解本义辨析形近偏旁。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的好习惯。
智育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比较“日目”、“冫氵”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井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向称。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旁的比较识字,板书课题。
些什么。
读准字音。
“目字旁”
偏旁本义。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形近偏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 三、出示表(一),复习“日字旁”、 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1.太阳出来了,蓝天上飘着朵朵
白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天空?[相机出示词卡:晴空]
2.春天到了,太阳照在身上暖和
和的,这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温暖(nuan)]
3.小姐姐在于什么呢,[相机出
示词卡:晾晒¨]
4.解放军叔叔趴在草地上是怎样
打靶的,[相机出示词卡:眼睛、瞄准]
5.小哥哥站在山坡上看远处美丽
的风景,这叫什么?[出示词卡:眺望]
6.“眺望”也是看,但和“看”
有什么不同?
五、教师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两组词语。
第一组词语是什么偏旁?(日字旁)为什么都是日字旁?(“晴、暖、晾、晒”大都与太阳有关)第二组词语是什么偏旁?(目字旁)为什么都是目字旁?(“眼、睛、瞄、眺”大都与眼睛有关)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1.指名读、齐读。
2.正音:”晒、准”是翘舌音,
不要读成平舌音
3.用“暖、眼、准”扩词。 七、指导书写
1.学生看和记忆“暖、准”的笔
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田字格中书写时都应左窄右
字。
影、临写生字。
么。
3.教师范写生字,让学生注意在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
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 3.检查听写情况。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有什
2.自由读韵文,要求:渎准字音。
三、出示表(二),复习“两点水”、
“三点水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
偏旁本义
(1)“冫”的古文字像什么?
(2)复习“两点水”。
教师范读带两点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氵”的古文字像什么?
(4)复习“三点水”。
师范读带二点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出示挂图,继续学习生字词
1.企鹅生活在南极,你们知道那
儿的天气怎样?
2.从图上什么地方看出南极非常
寒冷?
3.南京有一座大桥在全国都非常
有名,这就是南京长江大桥,你们知道长江大桥横跨在什么上面吗,[相机出示词卡:长江]
4.教师简单介绍长江:长江流经
我国10个省区,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
5.长江是我国第—大河,那我国
第二大河是什么河呢?[出示词卡:黄河]教师简介“黄河”。
6.长江的水最后流人哪个海?教
师简介“东海”。
五、教师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节课的生字,第
一组生字的偏旁为什么是两点水旁?(这些生字大都与冰冻、寒冷有关)第二组生字的偏旁为什么是三点水旁?(这些生字大都与水有关)
六、学生自学本节课的生字词
1.指名读、齐读。
2.用“冷、冻、冰”扩词。
七、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冻”的
笔顺。
2.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
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
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仿影、临写生字。
第一组词语)
第二组词语)
三组词语)
四组词语)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词。 2.及时反馈。 二、指导读韵文 1.按要求归类读, (1)哪些词语与太阳有关?(读 (2)哪些词语与眼睛有关?(读 (3)哪些词语与冰有关?(读第 (4)哪些词语与水有关?(读第
2.多种形式练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辨析两组形近偏旁
1.做找朋友游戏。
2.教歇诀:
“目字旁表示眼睛,目字旁与
太阳有关。瞄准射击要用眼睛,晾晒衣服要在晴天。”“三点水是水的变形,两点水与冰冻有关:江河湖海离不开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四、课内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3.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看
图说话。
教学感悟与反思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学习部首查字法,掌握根据不同情况提取部首的方法。
2.培养学生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能通过查字典来解决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部首查字法,掌握提取部首的方法。
难点:会从一个字的多个义项中选择正确的义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⒈多媒体课件。
⑴动画卡通猴。
⑵填表。(见教材)
⑶结合句子给小猴讲讲生字的意思。(见教材。)
⒉每组一张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⒈教师激情介绍。(多媒体出示卡通猴画面。)
小朋友,你们认识他吗?
他聪明又好学,可喜欢读书了,因此大家又叫他博士猴。 ⒉动画导入。
小朋友,很高兴认识你们。昨天,我借了一本童话书,里面遇到好几个字不认识,(出示“腔、粮、酣、敲”。)这些字的上面又没注音,真是急死我了。你们能帮帮我的忙吗?
⒊揭示课题。
要想帮小猴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只有学会一种新的查字典的方法——部首查字法。
二、学习新知
1.掌握提取部首的方法。
⑴学习对话。
①学生自读对话内容。
②师生分角色朗读。
⑵领悟方法。
学生交流师生对话的主要内容——提取部首的两个知识点。 ①一个字中哪部分是部首就到哪个部首里去查。
②如果一个字的两个部分都是部首,就按照取左不取右,取上不取下,取外不取内的方法来提取部首。
⑶反馈练习。
出示“苇、取、困”,让学生找出它们的部首并说明理由。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汉字。
卡通猴:我的难题就要解决了,我们快来找一找吧!
⑴教师示范。重点指出用部首查字法查字时,在检字表中找到要找的部首项,然后在相应的笔画数中就可找到我们要查的字的页码了。 ⑵学生练习,完成书上的表格。
⑶集体交流。
3.学习选择正确义项。
卡通猴:字是认识了,可我还不懂得它们的意思,你们能给我讲讲吗?
(1)教师讲解示范:(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一个字往往有几个义
项,必须根据这个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的意思从字典上找出正确的义项。)
(2)学生实践练习。(人人动手查字典,同桌共同讨论生字的意思。)
(3)全班交流。
三、巩固拓展
1.小组合作填写作业纸。
2.全班交流。
3.评出优胜小组。
四、课外延伸
卡通猴:小朋友真了不起!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一种新的本领——部首查字法。大家以后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可要勤查字典哦!这样,我们可以看更多的书、读更多的报、学更多的知识了。
古诗两首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自学生字。自己借助拼音读古诗,认读诗中的生字。2、引导学生根据新旧字的联系,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方法识记生字。3、本课两首古诗,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朗读背诵,不要对诗句作过多的分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朗读、背诵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
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古诗两首)
二、教学《春雨》
1.板书诗题:春雨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
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原诗有八句,这里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
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等特点。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
(2)指名读诗句。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乃:n6i,鼻音。共两画,第一笔是“横
折折折钩”
“撇”。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第二笔是
随:su[,平舌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
“有”,再写“l”。
“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ron,翘舌音,前鼻音。左右结构,
右部先写“门”,再写“王”。“润”是加水分,使东西不干枯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
构,讲生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①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②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春雨像知道时
节似的,当春天一
到,它就下起来了)想一想:为什么诗人
说它是“好雨”呢?(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对,这两句诗赞美
了春雨来得及时。
③齐读这两句诗。
④指名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⑤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入”?(“潜入”
就是在人不知不觉中透进去)那么“随风潜入夜”该怎么解释?(夜间,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进万物的内部)“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
(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
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
(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
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你说得真好!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
⑥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
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好雨I,知I时节。
当春,I乃I发生。
随风II潜入I夜,
润物ll细I无声。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
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
时。
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
(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乃: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
向右上取势,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势,第二笔“撇”须顶连“横”画,撇出时略带弧度。
随:第一笔和第二笔写成的“口”体形
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笔写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处定位,中间和下部须留写“l”
的位置,末笔“捺”弯曲俯仰有度,不
宜平直。
润:左部“三点水”写法同前,右部首
“点”定位宜高,第二笔“竖”和第三笔的“折”部等长,“门”中的“王”,三“横”间距相等,末“横”较长。
(2)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3个生
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
2。抄写“春雨”、“时节”各两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雨》。
2.默写“春雨”、“时节”两个词语。
二、教学《春晓》
1.板书诗题:春晓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
“晓”xiOo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部是“日字旁”,右部是“尧”,上面没有“点”。诗题里的“晓”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3.教师范读,领读一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画面上是
个什么人?她左手在拉起什么?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画面上是个古代女子,她左手拉起帘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鸟和芭蕉等景物)
(2)指名读四句诗。’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眠:midn。前鼻音,三拼音。左右结构,
左部是“目字旁”,右部是“民”。“眠”就是“睡”的意思。
觉:jue。上下结构,上部是““”,不是
“?”,下部是“见”。“觉’’是个多音字,读山6时是觉得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生字的结构,讲生
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①指名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②谁能说说“春眠不觉晓”的“晓”是
什么意思?(“春眠不觉晓”的“晓”是天亮的意思)为什么这个“晓”和“春晓”的“晓”意思不同呢?(因为联系全句的意思,说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才好讲,说成不知不觉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讲)对,你能联系全句的意思来解释“晓”字的意思,讲得合理,对头,很好!那么“处处闻啼鸟”该怎么解释呢?(“处处闻啼鸟”就是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意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写成“处处闻鸟啼”呢?(自答:写诗是
要押韵的,这首诗押的是“ao"韵,所以要把“鸟”字放在句末)
③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
这两句诗的意思?
(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
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想一想:这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
(5)齐读这两句诗。
(6)指名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的
是昨天夜里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昨天夜
里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想到这样风吹雨打,花儿不知落下了多少)请连起来说一说。(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
(8)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
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春眠,,不觉晓,
处处l,闻啼鸟。
夜来I,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不觉晓:反映睡得香,人感到满足。
处处闻啼鸟:反映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
花落知多少:反映春光不能常驻,应该
加倍珍惜的心情。
(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觉:开头三“点”,第一、二两“点”是
“侧点”,第三点是“撇点”,不可写成““”’,第四、五两笔写成的“一”呈下罩势,第六、七两笔写成的“n”体形宜瘦,框内应能包容第八笔“撇”画的上半,第八、九两笔写成的“九”底部齐平。
晓:左部“日字旁”体形宜瘦右部上面
的“戈”第一笔“横”画应斜向右上,第二笔“斜钩”要有弧度,第三笔“撇”与“斜钩”相交后补满左下空白,右部下面的“兀”,“横”
画宜平,“撇”和“竖弯钩”起笔处均顶连“横”画,而彼此互不相连,行笔舒展,保持底部平稳。眠:左部“目字旁”体形宜瘦;右部各“横”画间距相等,“竖提”宜直,“斜钩”应有弧度。“竖提”的出“提”部位与“斜钩”的出“钩”部位应横向齐平。
字。
再交换读听一次。 (2)学生自练描红“觉、晓、眠”3个生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晓》,熟读背诵。 2.抄写《春晓》《春雨》各两遍。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晓》。 2.默写“春晓、风雨”两个词语。 二、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春雨》。 (1)放录音。 (2)教师指着板书引背。 (3)分两个大组,一组读,一组听,
(4)各人轩声默念背诵-
(5)齐背。
(6)指名背诵。
2.指导背诵《春晓》,方法同上。
三、课堂练习
1.“找朋友”(连词)。
光)(春花)
时)(准时)
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美丽景象。
春(春风)(春雨)(春晓)(春 时(时节)(时间)(时光)(及2.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春天 春雨—— 3.说话练习。 (1)话题:春天来了 (2)提出要求:根据第25页上的画 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春天的 (3)各人发挥想象,构思讲说内容。 (4)同桌两人交互说听、补充。 (5)指名几人到班上讲说,教师评
议,小结。
教学感悟与反思
蚕姑娘
教学设想
基于对课文的理解,我确定的教学流程是,首先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卵、蚕、茧、蛾之间的关系。然后开展对课文的精读,重点放在蚕生长过程的变化的理解上,让学生抓住“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一天天发亮”等关键词语理解蚕生长过程中四次大的身体变化。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适当为学生解惑,如“蚕为什么要睡这么多次?”、“蚕为什么身体会发亮?”等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这一过程的教学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是要把准语文课的主旨,要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理解,通过读来表达对蚕的喜爱,通过读来激发他们对昆虫的兴趣。各种媒体的使用也要尽量少一些,不可用媒体的展示来代替学生的感悟体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掌握多音字“发”(伯)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难点: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结合学习生字词
“蚕”、“姑娘”,揭示课题
1.出示蚕的挂图,引出课题生字教
认。
问:这是什么?(板书:蚕)出示
“蚕”的字卡,学生看拼音读“cdn”。注意“蚕”字是平舌音、前鼻音。分析字形:“蚕”字是上下结构,上部是“天”,下部是“虫”。书空记字。
问:谁知道“蚕”是什么,有什
么作用?(蚕是一种昆虫,能够吐丝,蚕丝能织成美丽的绸缎)对,人们把“蚕”看做像一个美丽能干的姑娘,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
(板书:姑娘,补全课题)
出示“姑娘”词卡,学生看拼音
读“g0 niong”。提示注意:“娘”是鼻音,不能读成帕ng。分析字形:“姑娘”两个宇都是左右结构,左部相同,都是“女字旁”;右部不同:“姑”字右部是“古”,“娘”字右部是“良”。分别书空记字。
2.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蚕姑娘》
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蚕姑娘。
二、初读指导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后默读课
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外的生字以及多
音字“发”。特别注意区分、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
列词语的意思:桑叶 蚕卵 蚕床 蚕山 吐丝 茧子 盖新房 蛾 从此
(3)读顺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蚕 桑叶 从此 瘦
钻出 换上 卵 茧
(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加点字的
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及三拼音节。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桑叶:(用图或实物讲解)
蚕卵:蚕蛾产下的子。
蚕床:指养蚕的用具,如竹匾等
(指看书上插图)。
蚕山:(看实物或图)供蚕吐丝做
茧的一束束草秆子或麦秸秆子,上尖下宽,所以叫蚕山。
蛾:(看图)蚕的成虫。
从此:从这时起。
(4)抽字词卡片,让学生读。
(5)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此:左右结构。左部“止”第一笔
是长“竖”而不是短“竖”,第四笔是“提”而不是“横”;右部“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两笔相连而不交叉,不能写成“七”,上部左低右高,下部齐平。
旧:开头两“竖”长度相当,上下
间隔相等,“日”框内部一“横”连左“竖”不连右“折”,底部一“横”
既连左“竖”又连右“折”。
姑:左部“女字旁”末笔改“横”
为“提”,右连第三笔“撇”而不交叉;右部“古”首“横”宜收紧些,下面“口”形上宽下窄,体形稍大,使下部平稳。
蚕:上部首笔是“横”而不是“撇”,
第四笔“捺”起笔处连“横”而不连“撇”。“撇、捺”舒展,预留下部空隙写“虫”。
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部“提
手旁”写法同前;右部“奂”,自上而下笔画由收紧到放开,最后两笔“撇、捺”相配,支持下部平稳。
钻:左右结构,左右宽度相等。左
部“金字旁”开头两笔占位略宽,盖住下部笔画;右部首“竖”挺直,“横”画宜短,左连“竖”画,下面“口”形写法同“姑”而略大,保持下部平稳。
娘:左部“女子旁”写法同“姑”
字;右部“良”首“点”宜高,第二至四笔应横向收紧,“竖提”长而挺直,其“提”部,形成的角度略大,最后两笔,“撇”连于“捺”,共同布白于右下空隙部位。
桑:上部三“又”呈品字形分布,
上大下小,一律改“捺”为“点”;下部“木”的“横”画要长,“撇、捺”舒展,全字上收下放,保持平稳。
盖:上下结构。上部“羊字头”开
头两笔一侧“点”一撇“点”,三“横”间隔均匀,中“横”略短;下部“皿字底”体形宽扁,框里两短“竖”,分别同左右两“竖”画走势相应,而彼此对称,平分成框里三个空隙,末“横”特长,左伸右展,保持底部稳定。
裳:上部宜纵向收紧;下部“衣”
的“横”画宜短,“撇”画稍长,“竖提”偏左定位,最后的短“撇”连于长“捺”,下部四笔体形宽放,保持全字稳定。
2.学生练习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注意第2~5自然段
词句的异同。
2.读抄词语(见文后练习3)。
第二
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
变成 吐丝 蚕姑娘 吃桑叶
换上 从此 暖洋洋 盖新房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事?(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时间是在天气暖洋洋的春天里)(告诉我们蚕是从蚕卵中孵出来的)(板书:卵一蚕)问:“钻出”是什么意思?(在这里,钻出就是爬出来的意思)
(3)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就
知道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孵出来的。
(4)齐读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
什么样子?(又黑又小)
(板书:又黑又小)蚕姑娘出来以后
怎么样?(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来以后,变成黄姑娘)(板书:吃桑叶、睡、脱、醒)教师提示注意: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板书:蚕眠)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都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黄色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
(3)小结:读了第2自然段。我们知
道了蚕在生长中开始阶段的情况。
(4)齐读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和上面第2自然段的
语句基本相同,但有几个词语换了,谁能说一说?(“又黑又小”换成“又黄又瘦”;“黑”换成“黄”,“黄”换成“白”)这反映了什么情况?(反映了蚕姑娘在不断生长)(板书:又黄又瘦)还有什么词语换了?(“就”换成“又”) 出示:{:{登::
谁能说说“就”和“又”表示的不
同意思?(表示两个不同动作接连发生用“就”;表示某个动作的重复发生用“又”)对,这里用“又”表示第二次蚕眠的情况是恰当的。
(3)齐读第3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
的情况。
4.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个自然段和上面第3自然段
相比,谁能说说哪些语句不同?(“又黄又瘦”换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变成白姑娘”换成了“从此一天天发胖”和“从此一天天发亮”;“脱下黄衣裳”换成了“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板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这反映了蚕姑娘不断地长大了。
(3)齐读第4、5自然段,注意词语
换用情况。
三、指导背诵
看提示(写在小黑板上)背诵第2、3
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
几天桑叶,______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______衣裳。醒了,醒了,变成______姑娘。(每空依次在上下填两个字,下同)
2.看提示背诵第4、5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蚕姑娘,吃了
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
四、课堂作业
朗读、练习背诵第l-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指名背诵第1-5自然段。
二、继续细读课文(第6、7自然段) ,
1.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为什么要写明“睡了四回”?(因为蚕
眠有四次,这是蚕的生长特点,所以必须特别写明)这个自然段里把茧子比作什么?
(新房)为什么说“茧子真漂亮”?(茧子
又白又亮,长圆形,很好看)
(3)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
要写“成了,成了”?
(蚕没有再睡,就不能说“醒了”;蚕结
茧子好比盖新房,茧子结成,好比新房盖成,所以要写“成了”)“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这句要怎样读?(要读出喜悦的语气来)请你把这句读一下。(学生读)
(4)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
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板书:吐丝结茧)
(5)齐读第6自然段。
2.第7自然段。
(1)指名读。
(2)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什么?自
答:茧子里的“蚕”称做蚕蛹。(板书:蛹)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一动也不动”?(茧子里的蛹是慢慢在变化,逐渐长出两对翅膀来,所以不能写“一动也不动”)
(3)“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自答:
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板书: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
窗的意思。前面抑苗子I-I,/4:~"斩帛”;士田烟嫱n夺Z右茁辟㈠柞“并下宙”*徂会括而有趣。请看第31页上面的第一、二两幅图。(学生看图)“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这句要怎么读?(要读出惊异好奇的语气来)请你读一下。(学生读)
(4)看31页上第三幅图,想一想:两个
蚕蛾在干什么?(蚕蛾在产卵)提示: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孵出小蚕来,又开始新一轮的生长过程。
(5)齐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根据板书内容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填空练习,概括课文。
从_____里钻出来的又_____又_____的
蚕姑娘,一共睡了_____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二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三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四次身体一天天_____。它吐_____结_____,最后_____开了窗,飞出了_____姑娘。
3.齐读完成填空后的这段话。
四、课堂练习
1.读句子,初步认识句子的并合(课后
练习4)。
这里有两组句子,每组三句话,要求我
们读一读。初步懂得怎样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来说。
(1)各人自读,体会。
(2)指名读第一组三句话。
(3)谁能说说怎样把第一、二两句并成第
三句的?(把一、二两句连起来,把第一句未了的句号改为逗号,把第二句开头的“蚕姑娘”去掉,这就并成了第三句)
第二组三句话的练习方法同此。
2.背诵第6、7自然段。
(1)利用押韵的字引背。(押韵的字写在
小黑板上:娘、上、由主.*白¨向宙*白、
(2)分两个大组,一组背,另一组听,再
交换一次。评议。
(3)各人自背。
(4)指名背诵。
3.背诵全文。
(1)全班背诵。
(2)指名背诵。
4.书面作业。
(1)扩词。
蚕( )( )( )( )
换( )( )( )
丝( )( )( )
(2)照样子,写词语。
例:暖洋洋 红通通 黑白 绿亮
教学感悟与反思
月亮湾
教学设想
月亮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课。这篇课文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破的动人景象。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是重点段,从村前到村后具体地描述月亮湾的美丽。
依据语文教学新大纲,我设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字词方面,识字、写字,通过观察画面并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二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掌握月亮湾的地理位置。
如何围绕重点展开教学,如何突破难点呢?“美丽”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我紧扣“月亮湾美在哪里?”一问,让学生欣赏动画,
自读自悟,找出有关词句,在看看、读读、想想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月亮湾的美景。这过程中要强调“随机教学”这一点。应根据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随机板书(粘贴词卡),并指导朗读背诵。等交流得差不多了,课文的2、3自然段描绘的美景也已深深地映入学生的脑海。这时再请学生将刚刚随意粘贴的词卡按顺序重新排列“村前”的景色(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然后看动画有条理地试背2、3自然段。这教学过程中,主要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体会月亮湾的美丽和新农村兴旺发达的景象。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感官享受中感情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该有多乐呀!
在这篇诗情画意的课文中,关于月亮湾的地理位置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不容易搞清楚。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游戏活动,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先让学生利用各色橡皮泥捏成五种景物:一是座座房子(表示村子),二是一座拱行的石桥,三是田字形的农田,四是三角形的山,五是月牙状的小河。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村子的后面是山,前面是小河,河上有石桥,过了石桥是农田。学生看着自己的杰作,不由得声情并茂地背诵起来。枯燥的内容,难懂的地理位置,化成了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桌上的游戏,在游戏中解决了课文的难点。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教学思
想。比如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在生字教学中,我对读准字音这个要求,不提“读准字音”四个字,而是请学生和生字交朋友,在初读课文时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注意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这游戏的名称叫“送生字回家”。对于字形教学,请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鼓励求异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学”。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月亮湾美在哪里?”这样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第二、精心设计一个比较优化的教学程序。第一课时安排了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和语文课后实践(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2、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图。)第二课时抓词“美丽“而动全文,欣赏动画,朗读背诵和理解词句于一体。第三课时按排了为解决难点而设计的游戏活动。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重读书,重感悟。设计中体现“大读书”观念,初读、细读、自由读、换词读、体会读、领读、引读、练习背诵等,现语文教学“读”之本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掌握月亮湾的地理位置。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欲望。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见过农村的美景吗?让我们随着图画去游览农村的美景。
2.出示挂图。
3.揭题
这美丽的村子叫什么名字?相机板书(月亮湾) 4.读题。注意正音“亮”(轻声)
过渡:月亮湾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送生字回家”。
要求:自由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与生字交朋友,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
2.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注意正音,师声评议。
(1)平舌音:载zai;翘舌音:朝zhao 、绕rao ;后鼻音:映ying
(2)指导读好句中轻声。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想象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过渡:月亮湾是什么?请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交流:月亮湾是什么?(是一个美丽的村子)(是我家住的地方)(是作者的家乡、是美丽的村子)说说是谁的家乡? 3.指导朗读。
(1)你觉得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
(2)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重读“美丽”一词。
四.过渡:这美丽的村子为什么叫“月亮湾”呢?
1.默读全文,找出有关句子。
2.交流。
(1)相机出示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放映动画。
(2)指导读好长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村子的名字为什么叫“月亮湾”?
3.学生字“湾”、“牙”。
(1)师述:“湾”本义是指水流的地方,本文中指地名。 (2)比一比,再口头组词(弯—湾)。
(3)指导书空“牙”的笔顺。
4.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布置课后语文实践。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自然段。映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过渡:月亮湾美在哪里?
二.细读课文,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月亮湾美在哪里?轻读课文,划出有关词句。(用曲线表示) 2.交流。相机欣赏动画,粘贴词卡,指导朗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a.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粘贴词卡“小河”、“河上”。 b.欣赏动画(2)、(3)。观察“月牙一样的小河”,读词卡“月牙”。观察“河上有一座石桥”,读词卡“石桥”。
c.指导朗读第一句。(映示句子)“月牙”重读。领读、指名读、齐读。“师生评议)
(2)学习第二、三句。
a. 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映示句子“河水饶着村子缓缓地流着”,齐读。
欣赏动画(4),帮助理解词语。“缓缓地”一词换词说说。“饶着”一词,请两名学生上前演一个饶着另一个转。
b. 映示句子“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欣赏动画(5),直观“一群群”的鱼。
c. 指导朗读第二句。先让学生自读体会,并说说怎么读才能读出美来,再适当指导。“缓缓地”读慢一点,后半句读出鱼儿的欢快、自由。
d. 这一句写了哪里的美景?(可看看画面,答后粘贴词卡“河里”)
过渡:河里还有什么美景?
e. 学生交流,相机欣赏动画(6)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为什么?集体交流。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f. 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清清的”等词。
g. 引读第二、三句。边看动画(4)(5)(6)。 (3)习第四、五句。
a.生答“河岸上栽着许多桃树。”相机欣赏动画(7)贴词卡“河岸”。问:哪个词是“种着”的意思?读词“栽着”。
b.生答第五句。看动画说说什么像“一片朝霞”?有什么相同之处?
c.指导朗读第四、五句。重读“许多”、“开满”、“一片”“灿烂”等词。
d.引读第四、五句。边看动画(7)
(4)学习第六句。
a. 欣赏动画(8)
b. 比较句子/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c. 看动画体会“绿油油”的农田的美。粘贴词卡“农田” d. 指导朗读。重读“绿油油”一词。
(5)学习第三自然段。
a. 欣赏动画(9),粘贴词卡“山坡”
b. 指导朗读“一片”引导学生想象茶树茂盛生长的景象,读出月亮湾人们的喜悦心情。
注:以上(1)至(5)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五个内容,应按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词卡随机粘帖。
3.再看画面(9),提问:
(1)这长满茶树的山坡在哪里?(相机板书“村后”。)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的内容?(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那么,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景色?(答后板书“村前”)
4.再读第二自然段。
(1)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村前”的景色的? (2)指名上黑板按顺序排列—粘贴词卡。(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5.边欣赏动画边试背二、三自然段。
(1)生自由轻声试背。
(2)指名试背。
(3)同桌互背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你觉得月亮湾怎么样,你喜不喜欢月亮湾?你想说些什么?(相机板书“美丽”、“热爱”)
2.指导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赞美”、“热爱”的语气来。
三.总结。
月亮湾真是个美丽的村子。学了《月亮湾》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你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去月亮湾看看,看看作者美丽的家乡。
四.齐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口头)映示填空题,生回答 后映示答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绿油油)的农田、(清清)的河水、(美丽)的村子、(粉红)的桃花、(月牙一样)的小河、(灿烂)的朝霞。
2.朗读全文后提问:课文按什么游览顺序描述月亮湾的景色?答后板书:
/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村后:山坡
二.组游戏活动。(四人小组,每组一套彩色橡皮泥) 1.将各色橡皮泥捏成各种景物。
(1)座座房子(表示村子);(2)拱形的石桥;(3)田字
形的农田;(4)三角形的山;(5)月牙状的小河。
2.根据课文描述的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教师行间指导)
村子的前面是小河,河上有石桥,过了石桥是农田;村子的后面是山。
3.小组交流,按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背诵课文。
三.写字教学。
1.自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2)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词儿)。
2.交流。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如:比较法,口头组词 。/坡 /缓 /绕 \波 \暖 \晓 (2)说说汉字笔顺(书空)。“栽”
(3)找出上下结构的字:岸(山字头)
3.指导写字。
(1)七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朝”左右各半,其余六个字左窄右宽。
(2)“绕”字不要多一点,“桥”字右边第一笔是撇,“岸”字下面的“干”应写在“厂”的里面。
(3)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教学感悟与反思
快乐的节日
教学设想
本诗是儿童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诗歌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生动形象,旋律欢快、活泼,多年来一直是孩子们爱唱的歌曲之一。诗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节日时快乐、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达了他们长大后决心报效祖国的志向。全诗以“乐”为线,心情之乐、成长之乐、理想之乐、场面之乐,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少年儿童欢庆节日时的快乐心境和欢乐热闹的情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a、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意思,会用“培养”写一句话。
b、正确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的意思。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的节日时所流露的喜悦、幸福和自豪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老师写出课题后让学生齐读,课题中的“节日”指的是什么节?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图。出示挂图(即课文中的插图。)
1.先让学生整体看一看图,用一句话说出图上的意思。(不要强求学生说得一致。时间、地点说得不够准确也没关系,要让学生大胆地练说。)
2.让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细致观图。
(1)图上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他们为什么这样高兴?
(3)图上还有哪些景物?
这几个问题,老师事先可以写在小黑板上,也可以用投影仪显示出来。
回答第二个问题时,要结合课题来回答。可以问学生:“快
乐的节日”指的是谁的节日?是哪一天?不光让学生知道是因为过“六·一”儿童节,所以他们非常高兴,还要引导学生知道:他们生长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爱护,在祖国的怀抱里幸福生长,过着美好的生活,所以他们非常快乐。
3.分小组看着图讨论以上三个问题,然后练习回答问题,老师要适时地加以引导。
二、初读课文,创设情境
1.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小声地自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说说诗歌共有几小节。用1、2、3、4标出序号,标在每小节第一行的前边。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读一小节,要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
4.老师范读课文,特别要让学生听清老师读的语气和每小节之间的停顿。
fú mō
5.老师指导学生读小黑板上的词语(老师要在课前写好):抚 摩、
鲜艳、美丽、小溪、流淌、祝贺、充满希望、感谢、培养、幸福、成长、羽毛、丰满、勇敢、飞翔、理想、快乐时光。
学生把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全班一起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的意思。
6.指导学生一小节一小节地朗读,要读得亲切,表达出快乐的心情。通过声音的轻重,声调的高低、停顿时间的长短不同,读出本课的语气。
7.这首诗歌是根据歌词改编的,放这首歌的录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8.学生分小组练习朗读。
9.全班开展比赛,看谁读课文最有感情。
作业: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语:
每年的六月一日,是少年儿童最高兴的日子,是你们的节日。在我们的国家里,少年儿童受到党和政府的极大关怀,被称作祖国的花朵。这首歌表现了少年儿童在节日里的愉快的心情。
二、理解课文内容
1.一个同学朗读全文,其它同学体会一下少年儿童的心情。
2.边默读课文边找一找哪小节写出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一、二、四小节)请三个同学每人读一小节。
3.分小节学习,体会快乐的心情。
第一小节写了哪些景物?画在书上(小鸟、风、花园、草地、红领巾、衣裳)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老师指着板书说:在小鸟
的带领下,在微风的吹拂中,少年儿童来到了什么地方?(花园,草地)这里景色非常优美,少年儿童们打扮得什么样?(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美丽的衣裳)老师板书:鲜艳、美丽。让学生说这两个词的意思。接着问:少年儿童像什么?(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齐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这一小节作者是通过什么写出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创设情境,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默读第二小节,想:谁向我们唱歌?谁和我们说话?(花儿、小溪)老师板书这两个词。
少年儿童在欢度自己节日的时候太高兴了,所以看到花儿在微风中摆动就觉得是在向自己点头祝贺。看到小溪哗哗地流淌,就觉得是在唱歌,在和自己说话。
齐读最后一小节。问:“快乐的时光”指什么?(六·一儿童节)在这欢乐的节日里,少年儿童尽情地唱啊、跳啊,和老师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这一节更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以上三小节贯穿一条线——快乐。读课文时一定要表达出这种感情。男生读第一小节,女生读第二小节,全班齐读最后一小节。
三、学习第三小节,畅谈自己的理想
1.小声读第三小节,看看有几句话?每句所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1.感激之情;2.报答之情。)老师板书后问:为什么要感谢祖国?(党和祖国就像妈妈一样,哺育着少年儿童幸福成长,没有祖国
妈妈的培养、爱护,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怎样报答祖国呢?齐读第二句。这一句里把少年儿童比作什么?(小鸟)“羽毛丰满”是什么意思?(小鸟的羽毛长大,长全才能飞得高,飞得远。本课的意思是:学好知识,掌握本领。)小鸟的成长靠的是妈妈的哺育和自己刻苦地练习飞翔。少年儿童的成长靠什么?(靠祖国的培养,更要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增长知识,长大才能为祖国服务。)
2.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说一说你的理想是什么?
分小组讨论一下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什么样的本领?这些本领你现在还没有,应该怎么办呢?
再请两个同学分别读第三小节,要读出感激之情和报答之情。
3.老师小结: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认真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长大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4.齐读全文,要读出感情。
四、反馈
说说每小节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①通过对美丽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②通过对花儿和小溪的描写,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喜悦心情。③少年儿童要用实际行动报答祖国的培养。④少年儿童在节日里尽情地欢乐。)
教学感悟与反思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举办“童话故事大王”这一语言交际训练,让学生会讲童话故事,能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述。
2.培养学生自然大方的态度,并能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3.鼓励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通过训练,学会讲童话故事。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不是很强,他们很容易说错话或表达不清楚,因此,评价时,我们要努力建立新型的、民主的、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做到少批评,多表扬;少指责,多鼓励。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尊重保护学生的个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帮他们树立表达的自信心。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阅读、选择有趣的童话故事,明确要求:所选童话故事不宜太长,只要有意思,生动有趣就行。
2.投影片、动物头饰、小组标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励实践
(出示森林图。)听说森林里正在举行一个“童话故事会”。(板贴课题)小朋友想不想去参加呀?(想)瞧,参加比赛的有孙悟空小组、蓝猫小组、唐老鸭小组、神龙小组、威力虎小组和蓝精灵小组。(老师逐一把小组标志放到小组桌上。)你想参加哪个小组,就到哪个小组去报到,并戴上头饰。)
二、组织交流,充分实践
1.比赛快要开始了,先请百灵鸟宣布比赛规则。(动画演示百灵鸟。)请各参赛组员先在小组内交流童话故事,然后各小组推选出一名组员参加比赛,注意:所讲的童话故事不要太长,要生动有趣!
2.小组交流,推选代表。
3.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4.自主探究评说。
让学生当裁判,评价哪一组讲得最好?为什么?
三、评价反馈,表扬总结
1.表扬优胜小组,颁发“故事大王”奖。
2.请“记者”去采访优胜小组或个人。(请一位同学扮演“小记者”。)请获得“故事大王”的小组或个人介绍经验。
四、课外延伸,强化交际
请小朋友把自己所讲的或听人讲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评一评。
教学感悟与反思
雨后
教学设想
《雨后》一文,是一篇反映孩童生活、富有童趣的诗歌,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笔触,描绘了一对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地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全诗共4节,第一节写雨后的广场,一群赤脚的孩子在嬉戏;第二节写小哥哥踩水玩儿,在提醒妹妹小心滑跤时,自己却滑了一跤;第三节写小哥哥滑跤后虽一身泥水,但仍显露出兴奋和骄傲;第四节写小妹妹提着裙儿小心地跑,却希望自己也能滑一跤。全诗语言欢快流畅,富有节奏韵律,读来琅琅上口,这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结合学生自己的心理和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天真快乐。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玩水踩水的情境中去,并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体验,在读中感悟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和快乐,产生共鸣。在入情入境的感悟和想像中享受童年生活的无穷乐趣。
以读为本贯穿全课。在读上设三关,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说话训练、理解与想象穿插其中。环环紧扣、层层递进,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
2、认识课文中的部分生字,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
3、鼓励同学们由熟练朗诵到试着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重点。
2、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是难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卡片、录音机、儿歌《水花花、泥花花》磁带
教学过程
一、欣赏阅读,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简介作者及课文特征。《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写的富有童趣的诗歌。诗歌给人以艺术美、生活美的享受。想欣赏这篇课文的朗读吗?
2.欣赏朗读。教师朗读课文或播放“配乐朗读”。建议让学生欣赏两遍;第一遍看课文听朗读,让学生在视听状态下体会和理解课文内容。第二遍不看课文听朗读,让学生尽情想像课文的意境和画面,感受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3.确立目标。怎样练习才能朗读得好呢?引导学生讨论并确立自主性的学习目标;一要借助拼音把字音和诗句读正确;二要多读,把课文读流利;??
二、练习朗读,识字写字
1.练习朗读。
(1)提示:“同学们,在练习朗读之前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2)实践。朗读练习是重点,建议安排20分钟以上,并注意课堂调控。调控一:让学生作学习提示。调控二:强调主动学习、相互交往,倡导人文关系的课堂文化。如询问:“学习中有得到同学帮助
的吗”、“怎样相互鼓励呢”等问题。调控三:同桌轮换朗读。既要求朗读正确、流利,又要引导学生从学习态度、过程、方法、习惯等多角度评价和肯定同学,确立多元的价值观。调控四:分享学习成果。让学生听听他人朗读后各自练习朗读。调控五: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汇报学习成果,相互鼓励。
2.识字写字。
(1)拼读和组词。先让学生自主练习生字的“拼读和组词”(如读“梢”字sh—ā—shāo 树梢的“梢”)。然后四人小组以“开火车”形式教读。
(2)突破难点。先选择难认生字集中教学,再发挥小组作用,人人过关。
(3)写字教学。
教师的引导程序:
①读帖,利用田字格自主分析字的间架结构
②描红,同桌俩一人描一人看,注意笔画笔顺,互相纠正; ③临帖,每字写1~2个,自我修改不满意的笔画;
(4)鉴赏,相互评价,打“O”、奖星星。
三、体验生活,感情朗读
1.学习第一小节。
(1)读读想想:雨后的场面是什么样的?教师可用请教的方式提问题:为什么树梢会闪着金光?你们想像中的广场有多大?水有多
深?孩子们快乐得像神仙一样,他们会怎么玩水呢?以上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在多元的“会话”中,由学生自主辨析和想像。教师不必作统一的归纳或评判。
(2)试一试,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2.学第二、三小节。自主朗读,引导质疑。从质疑中有侧重的组织讨论,着重把握“小哥哥”外部表现特征和内心状态:1小哥哥为什么要使劲地踩水呢?——让学生演演,感受玩水的快乐。2为什么提醒妹妹要小心自己反倒滑了一跤?——让学生自己体验。3他为什么嘴说“糟糕”而脸上却表现出“兴奋”和“骄傲”的面部表情?——让男生先回答,表演“兴奋”和“骄傲”的面部表情,再让女生回答,也表演一下。4小哥哥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主感悟。5怎么读这两小节呢?——可建议按自己的理解用不同音量、速度和语气来尝试,寻找满意的朗读效果。
3.学习第四小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先自主练习朗读,后小组交流收获或探讨问题。教师也可提几个问题请教学生:①“泥裤子”是谁?小妹妹为什么要紧跟“泥裤子”?②小妹妹怎样小心地跑?(演演读读)③小妹妹这么小心地跑为什么还希望自己摔跤?④小妹妹有什么特点?以感情朗读来表现。
4.难点指导,全文朗读。抓朗读难点要注意指导方式。期待式:先感受轻声效果,再让学生练一练。欣赏式:“同学们读感叹句的情感特别强烈,很有风格,谁愿意先试一试,大家再好好表现一下!”请教
式:“课文有的诗句没标点符号,该怎么读才好呢?”
四、背诵课文,积累巩固
1.背诵课文。
(1)在构思意境中学背诵。指导背诵第一小节:教师慢速读诗句让学生跟着想像意境——学生自主边读边构想——按序将意境连起来试着背诵。
(2)自主背诵。教师还可启发学生一行为表演的方式帮助构想意境。
(3)互帮互学。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背诵课文的要求。
2.积累词语。
(1)准备听写。读读、认认、写写生字组成的词,再练读自己喜欢的词。
(2)听写词语。
五、拓展学习,丰富生活
1.给学生提供反映儿童生活的诗歌。
2.鼓励学生把诗的意境画下来,或把自己有趣的生活写成诗。 教学感悟与反思
谁的本领大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由《伊索寓言》中的《北风和太阳》改编。主要讲风和太阳开始都认为自己的本领大,两次比本领后双方都悟出了道理。教学意在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认识自己、看待他人。导入, 这一课引人注目之处莫过于它的插图。很有意思。所以我预备由插图引入本课。先看第一幅,太阳公公须眉皆白,脸涨得通红,拇指高高翘起,不屑一顾地望着风。风呢?面目狰狞,同样翘起了大拇指,张开大嘴巴,以牙还牙。再来看后一幅图太阳与风竟紧紧地靠在了一起,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哈哈大笑,拇指翘着,送给了对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初读,多读几遍,了解风和太阳各自的本领。再围绕插图,说说读到的故事。精读,扣住重点词语,抓住风和太阳两次比本领的方式,读一读,再交流。分角色读,读出语气,注意表情,力求展现出人物的个性。想象,第二次比赛后,风听了太阳的话,会说些什么。拓展,想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吗?读一读《伊索寓言》吧!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积累词语9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能使学生懂得在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理解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2、生字卡片,重点句子小黑板。
3、图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本领碰到正巧强烈脱下难受挂帆推着
2、听说训练。
有一天,风和太阳碰到了一起,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开火车认读词语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认识情况和熟练程度,以便在本堂课的生字教学中引起注意。)
二、学习课文
1、谈话激趣:究竟是谁的本领大呢?风和太阳谁也不肯让谁,决定比试一下。小朋友中有谁愿意做公正的小裁判,来评判一下呢?
2、裁判须知:风和太阳一共比了几次,每次比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3、自由读课文,争当小裁判。你觉得谁的本领大?为什么? (争当小裁判,是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怎样才能做公正的裁判呢?这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熟知本课内容,这样就激发
了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兴趣。)
4、组织交流。
⑴、第一次比赛:脱下孩子的外衣
①说说“那还不容易”、“谁知”是什么意思?
②练习用“觉得”说话。
③分角色朗读第一次比赛的经过。说一说:这时的风和太阳会想些什么?
⑵、第二次比赛:让船走得快
① 说说“这有什么难的”是什么意思?
② 理解“得意”、“惊讶”,注意说话语气。
③ 借助图片投影,理解“只见风推着帆,帆带着船,像箭一样飞快地前进。”
④ 分角色朗读第二次比赛的经过。想一想:听了风的话, 太阳会怎样回答呢?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时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说话人的语气,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特别是两句反问句的意思,结合当时的情景,学生的体会完全是自主的。)
(3)、公正的小裁判,现在你想对风和太阳说些什么呢? (能作为公正的裁判,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说句公道话,那是值得骄傲的事,因而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也不需要老师去强加给学生了。)
(4)、你能读准下面的“一”字吗?
一天一个一起一样一条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让学生读一读课文中出现的“一”的变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一”的读法。)
三、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强、些、受、挂、推。
2、汇报识记,练习组词。
3
、描红临写。
教学感悟与反思
蜗牛的奖杯
教学设想
《蜗牛的奖杯》是《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奖杯成了坚硬的外壳,只能在地上爬行。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形象地描绘了蜗牛“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和
“在比赛中遥遥领先”的情景,与第二幅伏在地上爬行的两只蜗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文的教学我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追求,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促使学生在趣味中发现、研读、品味,真正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理解内容,感悟形象,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4、通过拓展阅读深化文章主题,通过打写练习内化文章寓意。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2、通过拓展阅读深化文章主题,通过打写练习内化文章寓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拓展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质疑导入
1、(出示蜗牛图片)小朋友,你们认识
它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蜗牛吗?
2、大家谈得真好,可是你知道吗?在很
久很久以前,蜗牛还长着一对大翅膀呢!看,(出示长翅膀的蜗牛)多可爱的小蜗牛!
3、看到这两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4、今天,我们来看看《蜗牛的奖杯》这
篇课文。板书课题。读题。学习生字“奖”,读准三拼音,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学生讨论)
二、初读课文
1、这只小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呢?
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读书要求
A第一遍,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
几遍。
B第二遍,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
不理解的词。
C第三遍,用自己的话说说蜗牛的翅膀
是怎么丢失的。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
A出示生字卡
B指名分自然段读
C谈谈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吗?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到信息平台自学生字。
2、学生用口诀、谜语、顺口溜识记生字。
3、教师指导书写较难的生字,(翅、蜓、
蜜)认识新偏旁(支)。学生当小老师。
四、学生描红,老师巡堂。
五、网上阅读10分钟
学生到跨越式平台阅读有关蜗牛的资
料及一些名言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我们都知道原来的蜗牛和现在的蜗牛
完全不一样。原来的蜗牛是什么样的呢?读读这段话大家就知道了!(多媒体显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学生交流
2、指导朗读(突出“有力”“自由”)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蜗牛不仅能在天空自由飞翔,
而且还飞得很快,在一次比赛中捧走了冠军奖杯呢!课文哪些词写了它飞得很快。相机理解“遥遥领先、甩下”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的飞行冠军又怎么会变成
现在的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的蜗牛呢?它是怎样变成的?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交流相机理解“天长日久”(提
问引导:背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勉强”(找反义词)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蜗牛为什么变成这样呢?看来
我们还得回到它得奖后的那些日子。捧走了冠军后蜗牛是怎样做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2、学生汇报,教师相应出示句子。引导
理解“得意洋洋”(表情朗读出得意洋洋的样子)“成天、唯恐、生怕”(换一种说法)
重点句子:
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
再也飞不动了。
理解“大”和“重”不仅是奖杯本身
的大和重,而且还暗含着在荣誉面前骄傲自大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阻碍自己前进的寓意。提问引导:假如蜗牛不把这又大又重的奖杯背在身上,蜗牛会怎样?
3、让我们一起把蜗牛得奖后的所做所想
用声音来表达。指导朗读。得意、担心、害怕的心情读出。
五、释放情感
过渡:(相机出示投影)从一个飞行冠
军到只能慢慢爬行,从一个金灿灿的奖杯到一块毫不起眼的硬壳。蜗牛的心情又是怎样呢?(沉重)用这样的语气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它心理又会想些什么呢?
1、指名说。
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空的蜗牛,你想
对它说什么?(尽量用上自己学到的名言)(出示蜗牛图)
六、拓展阅读10分钟
过度:老师还有许多关于蜗牛的小故事,
以及也有向蜗牛样在荣誉面前由于骄傲自满而影响了自己的故事,请大家到资料城阅读。
要求:边读边想
七、打写(任选一道)10分钟
1、前几天,蜻蜓、蝴蝶、蜜蜂??又举
行了一次飞行比赛,小蜗牛背着它的奖杯也去观看了。这次是小蝴蝶得了冠军,小蜗牛看着高高站在领奖台上的小蝴蝶,再看看自己背上的奖杯,小蜗牛想起了很多往事,也有很多话想对小蝴蝶说。它会怎样劝说蝴蝶呢?小蝴蝶又会怎样做呢?
2、原来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告诉我们蜗牛
以前会飞是它昨晚做的一个梦,是因为它前天在爬山看谁意志力强的比赛中,它由于坚持不懈,最终爬到山顶而取胜的。而其他的动物都因为半途而废最后都失败了。一早醒来,它见自己满头大汉,看着金灿灿的奖杯自言自语到:吓死我了,我怎么会那么骄傲自满呢?因为我知道??我还知道??
教学感悟与反思
狐假虎威
教学设想
一、注重朗读训练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加强读书训练。我在初读时,就提出读书要求,眼到、手到、心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理解了课文意思后,必须把课文读流利、读出感情。
二、理解词语形式多样
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让学生真正理解语言,除了读一读、听
一听、想一想,还应动一动。我在教学第一段时,我安排学生演一演,师当“旁白”,找了两个学生当“演员”,其余学生当“导演”,在较有兴趣的导与演中,学生理解了词语意思,还激发其想象力,如身临其境,激起读书兴趣。
三、重视语言积累运用
通过熟读,复述课文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注意进行转换迁移的练习,使消极词汇不断地转换为积极词汇。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狐假虎威意为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再深入分析狐狸的心理行为,发现狐狸其实聪明又机智。在遇到危险时,为了保护自己,不妨也做一回聪明的狐狸。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
2 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 3 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
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
背诵课文。旁记:
2 学习生字识字形。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
含义。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狐假虎
威>(板书:<狐假虎威>)这一课的2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指名读课文。老师纠正了“呀”读音,告诉小朋友,在课文中应读第一声,并领读,另外告诉小朋友,“纳闷”的“闷”应当儿化。
二、学习课文
1、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
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师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谁来给大家说说呢?(学生到前
台给大家讲故事)
3、(表扬学生讲的不错。)谁能用一
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别看讲的少,课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学生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
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
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
的意思把话说出来。(学生回答)
5、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
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
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6、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
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
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
(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
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指名读第一节)
(1)、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
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
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回答“跑”。师问:
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查字典)
(4)、学生回答: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
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大家感到紧张。(自读后指名读)
9、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3—6小节,
看谁读懂了,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学生读的时候,师板书:骨碌扯蒙
(1)、“骨碌”是什么意,谁懂了?
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3)、是的。“扯着嗓子”的“扯”
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
(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
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
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读懂了吗?是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
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
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
生读)
指名读:老天爷派我来管
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师范读,学生练读。
(8)、一生上台读。师:你想,
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9)、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
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10)、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
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跟
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读得真好,特别是
那位学生学狐狸蒙老虎的话,口气大,又神气。连我都被蒙住了。现在,咱们接着往下读。下面7、8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
两节写的故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要先读好他们。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课文,
老师板书: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
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回答)
3、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那么
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应该在森林深处,要站的远一点。)
4、看来小朋友读书很认真,都是出
色的导演,下面请意味小朋友读7、8两节,由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5、问;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
(学生回答)
(学生继续表演,小动物看到了
老虎就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6、问:(鹿)你为什么跑,怕谁呀?
7、请学生进行评价。
8、看了表演,我想,神气活现,摇
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一些词都明白了。小朋友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的特别有感情。大家读。(学生读课文)
9、小朋友,看到小动物们逃走了,
它会怎么想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所以我们讲老虎(受骗了)(板
书:受骗)
10、齐读最后一节。(学生读)
小朋友,《狐假虎威》是个成语,
直到现在,人们说话的时候些文章的时候还经常运用成语。请看下面一段话:出示:
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
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
一个汉奸狗腿子狐假虎威的
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
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
不忙的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
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提示:谁借着谁的威风??)
我教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
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的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学生1: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它
太狡猾,专门骗人。(常规思维)
学生2:我也不喜欢狐狸,因为
它自己没本事,靠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常规思维)
学生3: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
聪明。(求异思维)
教师:(作惊吓状)你和别人想
得不一样,狐狸明明在骗老虎,只能说它狡猾,为什么说它聪明呢?(重视求异,培养创新)
学生3:因为老师以前教育过我
们,遇到坏人相威胁我们时,如果我们打不过它,可以智斗。老虎想吃狐狸,狐狸打不过它,就用智慧战胜了老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说它很聪明。(能联系生活,许多学生听了连连点头。)
教师:你真聪明,说得也很有
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坏人,也应该像狐狸一样用智慧战胜他们,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是大家记得《狐狸与乌鸦》这课吗?能说那只狐狸聪明吗?(新旧联系,巧妙迁移,对比理解。)
学生:(齐说)不能,那叫狡猾。
教师:为什么?
学生4:因为它靠花言巧语骗取
别人的食物。
学生5:因为它不劳动,骗乌鸦
嘴里的肉吃,害得乌鸦没食物给孩子吃。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真好,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出示生字:威派爪吓寻抗狐胆借
假兽
2、找找这些字的字型结构:
左右结构:派吓抗狐胆借假
上下结构:寻兽
半包围结构:威
独体字:爪
3、同桌自己讨论说说如何记忆这些
字。
4、进行书写指导
“派”和“旅”的右边的区别
“狐”和“爪”的区别
5、学生进行区别、临摹。
二、口头作业
1、( )头摆( ) 东( )
( )望
( )气( )现 狐
( )虎( )
2、比比组词
派( ) 爪( ) 胆
( )
旅( ) 瓜( ) 但
( )
教学感悟与反思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和提示,先练说劝告用语,再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在练习劝阻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劝阻的技巧。
2.通过练习让学生懂得,对别人正确的批评意见要乐于接受,对别人及时的提醒和帮助要表示感受。
教学重难点
通过劝阻练习掌握的技巧。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表演用的道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老师描述:一天,二(2)班的江晓宁等几位同学一起出去散步,一路上他们碰到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你们想一想江晓宁他们看到了会怎么做?
二、指导看图,理解图意
1.教师同时出示四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请小朋友仔细地看看这几幅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学生各自选择图画练习说话。(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画,说说图上的意思,比比谁说得最详细。
3.指名说图意,(想说几幅就说几幅。)师生共同评价。(评价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劝阻的语言进行评价。
小结过渡:这些同学看到别人危险的举动都能上去劝阻别人,那么在劝阻别人时我们该怎样做到以理服人呢?小组讨论一下。
三、讨论交流,评价练说
1.小组讨论,说说自己会怎样去劝阻别人。
2.小组派代表发言,同学相互评价,比比谁说得好?
3.指名说说自己的劝阻方法,师生共同评价。
四、当堂演练,促进提高
1.过渡:刚才大家讨论得很有收获,自己总结出了两条宝贵经验。在劝阻别人的时候,一是态度要热情;二是要把不正确行为的危害说清楚。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幅图,找你的小伙伴,轮流练习表演,表演前一定要想好怎样劝阻才能让对方听进去。
2.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表演。
3.指名上台表演。评议:表演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说话口齿是否清楚,是否注意礼让貌。
4.评选最佳“演员”。
5.指名表演。
6. 教师小结: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怎样去劝阻别人,小朋友都学了一手,老师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真诚去劝阻别人,避免一些危险的事情发生。
母亲的恩情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借唐代诗人孟郊一首诗演而成的一篇故事。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诗歌是故事的凝聚诗文交融,更让人体到母亲恩情的珍贵。课文前半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后半部分引出诗歌。第
一至三自然段具体写母亲的恩情及孟郊对母亲的感念。从内容上说这是一个故事,有时间、地人物以及事情发生的过程。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介绍《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人的诗,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人对母亲的感受又是不同的。教师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母亲关心自己事情而引出课文。学习课文时,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对母亲恩情的感念。反复吟诵,启发想象,有所意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对母亲恩情的感念。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
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2、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
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
生字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
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
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
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词和小节号
4、出示:针注视迟著名寸草言孟郊
缝补沐浴生机勃勃了
(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
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
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6、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
纠正
7、比赛读书
8、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
么?
四、教学生字
1、读读生字词
2、今天我们要学“补、针、抚、摸、
视、归”看看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4、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
候,要注意什么?
5、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抄写今天教的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从第1、2
句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孟郊要出远门)你知道他母亲是怎么做的吗?(板书:缝衣一针针一线线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教学:缝补针线
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
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从点的油灯可以看出她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地缝着一线线地缝着,从母亲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4、看了图,我们对这段话的意思体
会得更真切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这段内容就是写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谁来读读这句诗?
(2)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3)齐声读读
5、比赛读第一节: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二
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教师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
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
3、读第三、四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多了白发眼睛湿润)从“孟郊看到母亲的头上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你想到了或明白了什么?
提示: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
谁来服侍她?
4、看图2,谁能说说自己对第二自
然段的体会?(看母子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分难舍!他们的深厚亲情太感人了)
5、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诗中诗
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谁能有感情地读读
(2)谁能说说“意恐”的意思?
6、、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母亲送
他时依依不舍的情景。齐读
三、学习第三节
看到了什么?
把小草比作什么?
晖。”
的感情?
读第四节。
指名读,齐读。 1、出示图3,图上这个人是谁?他 2、自由读第三节 3、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这句话中把太阳比作什么?又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谁能读出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有感情地读这句诗 5、这首诗是孟郊什么时候写的?齐 6、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7、读了这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恩迟言寸著”这些字可以用熟
悉的字来记一记。
2、指导写字
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地读一读吗?比赛读。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这节课所教的字 2、把《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和故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读课文 2、《游子吟》这首诗你也能有感情二、指导背诵 1、看图背诵这首诗 2、同座位点背 3、指名读,齐背。 三、读《补充阅读》上的相关文章
四、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补()摸()针()恩()
扑()漠()什()思()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着身上的衣服,()着那
又()又()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不就像这()?沐浴着()的小草,无论怎样都()不了太阳的()啊!
3、默写《游子吟》这首诗。
4、学了这篇课文,你此时最想对爸
爸妈妈说什么呢?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教学感悟与反思
沉香救母(一)
教学设想
《沉香救母》是苏教版第四册第4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借助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赞扬了沉香不畏千难万险,刻苦练功,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同时,图文对照,生动形象,如何通过朗读指导,使学生深切体会父爱子、子念母的人间真情呢?我想到了中医常用的“四诊”法
——望、闻、问、切。
一、望
望即观察。在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按顺序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从沉香紧锁的眉头,愤怒的双眼和握紧的拳头,想象沉香不怕“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苦学武功,立志救母的艰辛。从母子俩拥抱在一起,喜逐颜开的画面,想象母子团聚时百感交集的感人语言,然后依图品读,读出急切和欣喜。这样,一个不怕困难,刻苦习武,一心救母的孝子形象便矗立在孩子们心中。
二、闻
闻即听。文章本身的神话色彩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但课文中的不少长句也影响了学生的品读。如“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这时,教师需要范读,范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断句,而且也能渲染一种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感人氛围,为学生的感情朗读抛砖引玉。当然,听的方式也可多种多样,可听老师范读,也可同桌互听互读,或欣赏优秀生的朗读,学生边听边赏,自然如身临其境。
三、问
课改提倡生生、师生间的双向互动,给学生“思”与“评”的空间,在品读赏析中,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其他同学评评这
样读好不好,为什么?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读课文进行有意识地思考和处理的好习惯,同时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学会读书,自主发展。
四、切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说,想做,借以抒发感情。这就是切。精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当学生品读到“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时,个个都不由自主地做起举斧劈山的动作,我于是顺势引导,让学生想沉香所想(扮演沉香),做沉香所做(劈山动作),说沉香所说(沉香心里的话),借说,悟文中的情,借做,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最后通过感情朗读,把学生的情推至高潮。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就......"的句式,会用"帮助"造句。
3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和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教学;学习默读课文;会用"帮助"造句。
难点:指导朗读复述课文;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里的字词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和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宝莲灯》的碟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2、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书写三个。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导入新课
1、(放歌曲)这首歌曲好听吗?知道是哪部动画片里的插曲吗?请学生讲讲《宝莲灯》的故事。
2、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
1、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故事。
2、检查生字新词。
三、学习第一、二段
1、指读第一段。
2、听了他的朗读,小朋友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呢?
3、自由读读第二段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1)指读,沉香怎么没有妈妈呢?请学生交流。
(2)投影句子: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
(3)这个真实的情况是谁告诉沉香的?
4、(板书:了解真情)听到了这个真情,沉香有什么表现呢?
(1)投影:沉香听了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2)指读,齐读。
5、俗话说的好“知子莫如父”,沉香的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他又说:??
(1)投影:二郎神心狠手辣??
(2)小声读读爸爸的话。
(3)想想看,爸爸说这话时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说的?
6、听着爸爸的分析,望着苍老的爸爸,沉香要解救***决心有
没有动摇?对,沉香默默地攥紧了拳头。此时,沉香心里会想什么呢?
(1)板书:决心救母
(2)小结。
四、学习第三段
1、沉香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看看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1)板书:拜师学艺
2、那么,沉香又是怎么刻苦练功的呢?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读完后,把令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
3、讨论:
# 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
(1)说说你令感动的原因。
(2)点出三个词语,理解意思。
(3)朗读练习。
# 有时累的腰酸背疼,但是只要??
(1)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2)一个小小年纪的孩子,他为什么能吃这么大的苦呢?
(3)点出:一??就??
(4)小结。板书:刻苦练功
(5)此时,小朋友,你们想对沉香说什么呢?
(6)功夫不负有有心人。几年的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7)让我们带着对沉香的敬佩,一起把第四段来读读。
(8)小沉香又是怎样去救母亲的呢?下节课再学习
五、学习生字
1、出示:叹泪付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课文,练习朗读。
2、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3、完成书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说沉香为什么要去解救妈妈?
2、沉香是怎么刻苦练功的?
3、分段朗读课文,评议。
二、学习生字
1、出示剩余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指导描红,临写。
三、完成书后练习
1、朗读词语。
2、在生活中,小朋友肯定有很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1)说话练习:我一看到动画片,就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一闻到肯得基的味道,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一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练说,评议。
3、完成练习册。
板书: 10、沉香救母(一)
了解真情 决心救母
拜师学艺 刻苦练功
教学感悟与反思
沉香救母(二)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刀”。学会用
“帮助”造句。
2. 学习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3. 想象沉香扑进妈妈怀抱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 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难点: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宝莲灯》的碟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说说沉香刻苦学武艺的故事
2、沉香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后,是怎
样解救母亲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生字词,
标小节号。
3、出示词语:救母 血痕 在乎 诚
心 打败 凶恶 激动
浑身 巨响 怀抱
师傅 跨 转身
(1)自读这些生字词
(2)哪些字音值得注意?
“诚”读翘舌音
“奔痕”读前鼻音
“捧诚”读后鼻音
“转”是个多音字,你能用它的两个
读音分别组词吗?
(3)带读,指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在读读,把课
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指名比赛读书
7、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略)
2、指导写字
救:左边的求写得稍微紧凑些,末笔
是点。右边的反文旁写得舒展些
激:中间上面的“白”,下面的“方”
写得紧些,左中右依次放开宽度。
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正确美观地临写生字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图文结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帮助”造句
3、通过学习课文,再次体会小沉香不
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打败凶恶诚心激动
2、把默写的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
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
语可以看出来?
(4)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
感情。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
(2)从该段,你有读懂了什么?
(3)出示:1、他翻过高山,跨过深
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
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
有感情地读读
(4)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路途遥远沉
香历经千辛万苦?(板书:一个个一道道)你还能说出类似的量词吗?
(5)齐读第2自然段
3、教学第3自然段
(1)从沉香这些做法,我们感受到了
什么?
(2)是啊,诚心感动了仙人。
4、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此时沉
香心情怎样?
(3)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4)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
动?
(5)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
什么?
(6)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
5、齐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小结
四、作业
1、选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一件件一针针一个个一线线一道道 母亲在灯下()()地为我补衣裳。 沉香身上划了()血痕。 我把玩具()地收拾起来。 沉香脚上磨出了()血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
2、会用“帮助”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2、再次让学生默读要求
二、指导复述
1、自己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下故事
的情节。
2、看挂图,想情节,说说这个故事
事。
句吗?
放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吗?
给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 3、同座位互相复述,指名复述这个故4、把两部分故事一起合起来说说。 三、指导造句 1、读读练习4中的三个句子 2、你能仿照句子,也来用“帮助”造3、你能用“帮助”造句时,把“帮助” 学生说,师生共同纠正。 四、作业 1、造句(两个位置不同的句子) 帮助?? 帮助?? 2、把两课的故事连起来说一说,说
教学感悟与反思
木兰从军
教学设想
抓住“紧急”、“焦急万分”让学生感悟木兰的尊老爱幼、为国为家。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围绕“花木兰为什么去从军”看图、范读、思考、朗读、感悟。在理解了木兰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学生的思维,拓展“说服了家人”的具体内容,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及插图可得出,家人包括:父亲、母亲、弟弟。他们都不同意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要想说明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那就得先设置一个场景,家人们是怎样阻止的,要根据人物的身份,想象出适合特点的语言,这样,一场劝阻的口语交际就这样开始了。
母亲劝阻时,(木兰回答):妈妈,我从小练功习武,身体强壮,在不怕他们。您就放心吧!
父亲劝阻时,(木兰回答)父亲,您可是咱们家的主心骨,您一定会健康常寿,我去替您从军,说不定还能立下战功呢!
弟弟劝阻说,(木兰回答)弟弟,你在家要好好照顾父亲、母亲,我走了,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你了,你要做个懂事的孩子。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锻炼了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生字卡、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
木兰从军"。板书课题。
2.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
"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
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每段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
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
2.口头填空。
花木兰()。
3.小结。
4.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曾学过一首北朝民歌,记忆深刻,今天我想把其中的第一段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这首民歌写的是谁?(花木兰)教师板书:木兰
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点击放映动画片)而且木兰形象被搬上美国银幕,动画片《花木兰》轰动欧美。你们木兰的故事吗?(学生自由说。)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木兰故事的课文,(板书课题)12 木兰从军,齐读
4、解题:木兰从军的从是什么意思呢?请你选择。
5、跟随2顺从3参加4次要的
木兰从军的从是参加的意思谁来说说木兰从军的意思
二、预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出示:
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胜利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燕山 赫赫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6)齐读
(7)你能用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2 接下来请大家观看课文的动画,要求仔细听朗读,认真看画面。即将进行朗读比赛。(点击放映课文动画)。
3接下来,老师来听听小朋友们课文读得怎么样?把语文书翻开,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师生评议。 5读了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谁来说说:(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内容相机点明这是课文的几小节的内容)
(相机完成句式练习)。花木兰是。
三、精读课文
1、木兰从军,木兰从军,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呢?请小朋友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找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相机出示第1、2句
(1)(小黑板)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经常”的近义词是什么?陈老师知道有个词语表示“经常发生战争”的意思,(板书:战事不断)
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交流
(边防将士死伤无数,边疆百姓流离失所。)
过渡:是呀,情况多危急呀!所以朝廷——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
(2)指名读,师生评(情况多危急)
4、(出示第3、4、5)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什么叫“焦急万分”?读好这句话。她为什么“焦急万分”?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况。(点击放映动画片段)
(1)请小朋友读一读,想一想
(2)交流,相机板贴:老幼
5、就在国家危难,全家忧心忡忡之际,木兰想到了自己,她想到自己什么?(相机板书)为国为家
6、如果你们是木兰的家人会同意她从军吗?(不同意)
是的,弟弟第一个叫了起来:“姐姐,你不能去,你去了,谁陪我玩呀?”现在请你们这些花木兰来说服弟弟。弟弟很懂事,于是他又说:“我是男子汉,应该我去。”木兰又是怎么说服他的?
木兰的爸爸妈妈又会怎么说呢怎样劝阻呢?木兰又是怎么说服他们的呢?学生自由说。
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她的那份坚定,那份从容。(点击放映动画片段)
学习了课文的第二小节,你们觉得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7小结:正因为木兰懂得了尊老爱幼、为国分忧,于是他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我们的女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情感。(女同学齐读第二小节)
8 其实课文的第二小节就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的第一节改编的,有没有兴趣跟老师来读一读《木兰诗》的第一节。 领读《木兰诗》的第一节。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背诵第一、二、三段。
二.精读课文
理解第四段
1.看插图二,说说胜利归来的花木兰装
束有什么变化?
2.自读课文,画出写将军们恍然大悟的
句子。
3.读后交流。
4.指导朗读、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脱穿将勇
四.作业
抄写字词。
教学感悟与反思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初步学习选择字的义项的方法,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3.通过学词、看图想象、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抚。
4.学习成语,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复习巩固部首查字法。
2.学习成语,丰富积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华字典、背景音乐的磁带。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小朋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你们看,上面画了些什么?同桌的同学可相互交交流。(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学生说说。)
2.你们看得真仔细,这幅图的意思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出示:老牛舐犊)读读这个词语,有不认识的字吗?假如有,赶快动手查查字典,可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查得又对又快。(学生先练习查字典,然后交流查字典情况,最后评出最佳小组合作奖。)
3.读词语。
4.小朋友,我们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部首查字法来知道它的读音。真正学会一个字,不光要知道这个字的读音,还要懂得它的意思,并能准确地用它来表达意思。谁已经知道“舐”和“犊”的意思了?“老牛舐犊”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总结方法:刚才我们小朋友能通过查字典、借助图画的方法来正确选择字的义项,领会了词语的意思。
5.再读词语。
二、发挥想象,相互交流,练习写话
1.老牛在舔小牛,它多么爱自己的小牛呀!这就是“舐犊之爱”。(出示词语:舐犊之爱。学生读词语。)
2.再看看,在它们的旁边还站着一个小姑娘,她正瞧着老牛和小牛呢。假如你是这位小姑娘,此时此刻,你可能会说些什么呢?(放背景音乐,以采访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说的话,并引导学生能对不同的对象说,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3.在交流的过程中,相机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成语“乌鸟私情、天伦之乐、其乐无穷”。
4.这么多“小姑娘”都想向“记者”说说心里话呀,时间来不及了,这样吧,把你们想说的话写下来,好吗?(学生把想说的话写在图中的对话框,教师巡视。)
教学感悟与反思
识字5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需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在读课文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这几句话不但构建了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而且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放开
了手脚,大胆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初步认识常见军事装备和一些军事术语,进行国防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人民军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并初步认识一些常见军事装备和一些军事术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今天学习一篇和军事装备、武
器有关的
2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文
1 看图,图上都画了什么?哪些
是你熟悉的,哪些是你不熟悉的?
2 自由读文,要求:看清音节,
读准字音
三、图文结合,理解词意
1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相关
图和词语
艇、疆、岗”是后鼻音; 手枪步枪机枪站岗巡逻巡航 飞机潜艇导弹哨所领空海疆 (1)相机点拨以下词语 “巡、弹”是前鼻音,“航、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读,齐读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 教学新部首
2 教学生字字形,书空
3 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4 教师范写,指导写字技巧 5 学生仿影,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读词语卡片
2 朗读课文 “哨”是翘舌音
二、质疑解疑
1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提出不理
解的词语,合作解释
2 讨论交流
3 齐读生字词语
三、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汇报交流自己通过课外阅读,
收看有关电视节目或请教他人,收集课文以外的武器装备的名称以及图片
教学感悟与反思
识字6
教学设想
课前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询问家长等多种途径,收集动物的资料,把学生的触角引向广阔的天地,激发学生对这个神奇的动物世界的浓厚兴趣。课上图文结合,在环境中认词识字,在学文中明理,了解各种动物。教学中由扶到放,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交流,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活跃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了解12种动物的名称。
2、对照插图,认识动物的样子,建立起名字与事物的联系,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
3、正确诵读韵文。
教学重难点
建立起动物名字与事物的联系,正确诵读韵文,规范书写生字。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大家去过动物园吗?你们喜欢动物朋友们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动物们真正的家——大森林,一起去看看我们的动物朋友。 (出示挂图)
看!这儿的朋友真多呀!你认识哪些动物?跟你认识的动物朋友打声招呼。
(指名说一说,熟悉挂图)
二、初读韵文。
1、打开课本(第72页),自由读韵文。
(要求:读准动物名称,声音响亮。约2遍)
2、检查读韵文,正音。
1)分组读,每组一行。
2)开火车读词。
3)指名读,相机认读生字。
3、给动物挂牌。
(把韵文中的词标上序号,在图中把序号填到相应的动物身上)
三、学习韵文。
1、看图认动物(读词)。
2、看来大家都认识这些动物了,你了解它们吗?
1)指名介绍动物。
(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的相关资料,适当补充。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2)老师针对学生不熟悉的动物做介绍。
(鼓励学生查找资料,扩大视野)
3)小组合作交流。
(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动物,注意说话听话的要求)
3、说话训练。
(大森林里的动物真多啊!有________的______,有________的______,还有________的______。)
四、指导熟读。
1、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保护动物,也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大家庭,保护我们自己。
2、练习读。
(尝试读出自己对动物的喜爱、害怕)
3、指出韵文的特点,提醒注意停顿。
4、齐读,比赛读。
五、知识巩固。
1、游戏一(判断)。
跳远冠军是(仙鹤 袋鼠)
四不象 是(老虎 麋鹿)
2、游戏二(猜谜)。
有一对长长的牙齿,一个长长的鼻子。(大象)
像仙女一样高雅,全身洁白,头上顶着颗红宝石。(仙鹤) 是一头乱发的万兽之王。(狮子)
它的尾巴像一把五彩折扇,高兴的时候就会展开,向别人炫耀。(孔雀)
补充:
森林医生(啄木鸟)
沙漠之舟(骆驼)
六、指导书写。
1、狮子和老虎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朋友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练写“狮”和“虎”这两个生字,看谁写得最漂亮。
2、请学生分别说说,怎样写才漂亮。
3、老师示范写“虎”。
4、学生在书上描红,认为写好了就写到田字格中。
附。
打印:(词)
狮子 猴子 猩猩 斑马
(判断题)仙鹤 袋鼠
老虎 麋鹿
小黑板:
大森林里的动物真多啊!有________的______,有________的______,还有________的______。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认读词语卡片
2 朗读课文
二、质疑解疑
1 这些动物中,你对哪些动物还不太了解,合作解疑。 2 讨论交流
3 齐读生字词
三、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汇报交流自己从课外收集到的有关动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感悟与反思
识字7
教学设想
《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前后两部分的结构相似,因此,在学习、总结前半部分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讨论后半部分的内容,在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汉字规律,加深对字、词、韵文的理解与积累。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 个生字。
2 .比较“礻、衤”、“宀、穴”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
3 .看图熟读词语,借助插图理解词语,正确流利地熟读词串构成的韵文。
教学重难点
⒈认识本课生字,正确书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⒉能够区别形近偏旁。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⒈生字卡片、“礻、衤”、“宀、穴”偏旁的演变过程的多媒体课件及文中插图。
⒉指导学生课前搜集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和有关祖先的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⒈小朋友,这儿有两组字,你们认识吗?出示“江、河、海”、“柳、杨、松”,指名认读。这两组字为什么用这样的偏旁?
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形近偏旁带生字形式出现的看图识字课文,认识一些新朋友。
⒊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图画,初读韵文
⒈(出示图和第一、二竖行)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 ⒉图上画的是什么?不认识的可以请教组内其他小伙伴。
借助拼音读词语,读准字音。会读了的读给其他小朋友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
小组长带领小伙伴合作读,互相正音。
⒊不带拼音,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三、探究规律,区别“礻、衤”
⒈了解“礻”的演变过程。
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读一读,找一找,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多媒体显示“礻”的演变过程,观察“礻”的古文字像什么? 看看图,读读词,想想这些字为什么都有“礻”这个偏旁?(与神仙、祖宗等有关)
⒉了解“衤”的演变过程。
⑴出示“裙子、裤子、衬衫”,读一读,找一找,你们发现了什么? (多媒体显示“衤”。)认识袜。
⑵同桌合作:看多媒体演示“衤”的演变过程,讨论“衤”的古文字像什么。这些字为什么有“衤”这个偏旁?(大都与衣服有关。) ⑶全班交流。
⑷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有“礻”或“衤”这个偏旁。
四、诵读韵文,理解拓展
⑴出示“神话、祝福、祖先”。指名读。
⑵出示图。小朋友,这些都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请你们拿出自己搜集的神话故事和有关祖先的知识交流交流。(教师积极地参与其中。)
⑶说话训练:对你的好朋友说一句祝福的话。
⑷齐读这组词。
⑸出示“裙子、裤子、衬衫”。
⑹小朋友,“裙子、裤子、衬衫”都是衣服中的一种,你还知道哪
些衣服名称?⑺指名读,齐读这组词。
⑻连起来诵读每一二两行。
五、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⒈出示生字,指名组词读。
⒉同桌交流:怎样记住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⒊集体交流:“礻”和“衤”要区别开。
⒋教师指导书写: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⒌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纠正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激趣导入
⒈开火车抽读学过的生字词。
⒉指名说说“礻”和“衤”的用法。
⒊过渡激趣: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带有“礻”这个偏旁的字大都与神仙、祖先有关,带有“衤”这个偏旁的字大都与衣服有关,只要我们根据意义来识记,就不会把偏旁写错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7”,比一比谁最爱动脑筋,谁能最快最准地在今天学习的词语中发现规律。
二、探究规律,培养能力
⒈自学:看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自由读第三、四行,注意读准字音,词语连读。
⒉检查自学情况:开火车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练读中认识想对应的事物。
⒊小组讨论学习:找一找这些词语中的规律,想想实物、古文字、偏旁的联系。
⒋全班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室、宅、家”三个字都有“宀”这个偏旁,“窝、窗、窟、窿”四个字都有“穴”这个偏旁。)(多媒体分别显示“宀”和“穴”。) 多媒体演示“宀”和“穴”的演变过程。
⒌引导学生小结:“宀”表示房屋,带有“宀”的字大都与房屋有关;“穴”表示在土坡或山坡上挖的洞,带有“穴”的字大都与洞穴有关。
⒍齐读第三、四行。
⒎你们还知道哪些字也带有“宀”和“穴”偏旁?
三、诵读全文,总结拓展
⒈将本课12个词语卡片分发给学生,分成四组上去贴在黑板上,并由贴的学生做小老师领读。
⒉集体诵读整篇韵文。
⒊总结:我们中国的汉字真奇妙,有些字只要根据字的偏旁就可以理解意义。课后,大家可以找找平时容易写错的字,用上今天学到的本领,想想有什么好方法来分清、记住这些字。
四、识写生字,培养习惯
⒈练读生字并组词。
⒉看笔顺图,在课本上按笔顺描红,并想一想怎样记住它们。 ⒊交流:你学会了哪个字?做小老师教教大家。教师点评。 ⒋学生在《习字册》上认真书写,注意写字姿势。
教学感悟与反思
识字8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它吸收了传统识字教材的编写经验,将同偏旁的字写在一起让学生认读。课文以偏旁带字的形式列出了两组词语。本课时主要学习第一组字、词,其中有一些是“鸟”旁,有一些是“隹”旁,但都表示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学时,我努力让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识“鸟”“隹”“月”这三个特殊偏旁,进一步了解象形字、形声
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识字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认识“鸟”“隹”“月”三个偏旁为教学重点;理解偏旁所表示的含义为教学重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多媒体课件:“鸟”“隹”“月”旁演变过程、群鸟聚会图和体育锻炼图。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自主学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摇篮。课前,请学生按以下要求进行预习: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想想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②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文中鸟儿的特征;③选你最喜欢的一种鸟儿画下来,做一个鸟儿的头饰;④搜集有关这些鸟儿的故事。这些预习要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促进了学生探求的欲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老师兴奋地告诉学生: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好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同时,展示课件:在欢快的音乐声
中,乌鸦、海鸥、杜鹃、麻雀、老雕、大雁纷纷出场了。学生如临鸟的天堂,兴奋极了,迫切地想去观察、了解,学习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了。
随即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鸟儿的一些词语,然后出示“鸟”,让学生说说鸟字旁的字有哪些。(学生已学过一部分),再告诉学生还有一个表示长尾巴的鸟的部首“隹”,让学生认读。
三、合作学习,提高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文中的六种鸟儿,学会鸟儿的名称,我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开展多种活动,提高了学生对生词的认识及对鸟儿的了解。
1.认识生词。
开火车,给鸟儿找座位,猜谜语。通过这些游戏,学生很快认识了鸟儿及有关鸟儿的词语。
2.比比谁的耳朵灵。
播放各种鸟儿的叫声,猜猜分别是谁,看谁的耳朵最灵。
3.自我介绍。
拿出自己画的喜爱的鸟儿图片,戴上亲手做的头饰,向伙伴们介绍“自己”的特征及爱好。
4.说话比赛。
说一句话,用上这些鸟儿的名称,说对一句得一颗“☆”,说得好得两颗“☆”,比一比哪组得的“☆”最多。
5.讲鸟儿的故事。
分组练讲有关鸟儿的故事,推选一名代表,小组同学帮助准备,然后参加大组比赛,评选“最佳故事员”。
四、展开想象,识记字形
在识记生字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积极创造,采用编故事、画图、说间架结构等多种方法记住字形,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充分感受创造的愉悦。
五、拓展延伸。不断探究
当学生充分认识文中的鸟儿后,我又启发学生想想:你知道鸟的王国里还有哪些成员?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许许多多鸟儿的名称后,我抓住契机,鼓励学生:这些鸟儿有什么特征呢?请小朋友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出一份小报,与大家交流。这样,使学生的目光跳出课本,去进行新的探索。
教学感悟与反思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的用法。
2.通过练习。形象感受这几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3.分角色读对话,进一步感受标点的用法,在对话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4.了解乱扔废电池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句子中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难点:分角色读对话,进一步感受标点的用法,在对话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印有标点符号的小卡片。(学生课前在生活中手找类似于标点符号的事物,并画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搜集资料,展示交流
学生用绘画展示课前在生活中、自然中寻找到的类似于标点符号的事物,并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找到的标点符号。
二、诗画结合,整体感知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的景物,并配以小诗。 美丽的大自然有许多标点符号;
春雨淅淅地下,那是无数省略号;
草叶上的水珠,那是漂亮的句号;
游动的小蝌蚪,那是可爱的逗号;
2.学生思考交流:在这首小诗中你认识了哪些标点符号?
3.小结:大自然真是一本神奇的书,里头居然藏着这么多有趣的标点符号。今天的练习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标点符号的小世界,去认识它们、了解它们、学会怎样用好它们。
三、创设情境,学会运用
1.标点符号的自述。
过渡: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是小朋友常见也是常用的标点符号,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的自述吧!
(1)多媒体出示动画,标点符号进行自述。自述内容包括运用和书写两个方面。
如:
我是逗号。别看我个子小,作用可大了,句子中间的停顿全靠我。要是没有我把句子断开,人们一口气读下去怎么受得了?在格子中我住在左下格。
我是句号。有我就表示一句话说完。如果没有我,一篇文章就永远无法结束,而且文章的意思也不清楚。我也住在左下格。
(2)听了它们的自我介绍,你都了解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3)根据标点符号的自述,学生动手在格子中写一写四个标点符号,注意不乱占格。
2.送标点符号回家。
出示句子:
你知道天为什么会下雨吗______
草叶上的露珠_____像天上闪烁的星星____
我多么想长大呀_____
(1)给句子加标点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加,其他学生补充。
(2)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好这几个句子。
3.玩你说我猜小游戏。
(1)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学生选择标点符号说句子,其他学生猜猜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为什么。
(2)大堂交流。
4.读标点符号儿歌,加深对这四种标点符号的认识。
四、深化运用,培养语感
过渡:标点符号虽然是那么一些小小的不起眼的东西,但它的作用真是了不得。就像我们平时看的电影,也是因为用好了标点符号,才会有那么精彩的对话。今天让我们也来学做配音演员,给下面这段无声电影配配音。
1.放无声电影,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读书上父子俩的对话,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再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对话加上标点。
3.师生共同校对。(用举牌的方式。)
4.对有争议的地方进行讨论。
如:这节电池没电了,我把它扔了吧。“扔了吧”后面既可以是句号也可以是问号。用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用问号表示征求别人的意见。
再如:不能扔,乱扔电池危害可大啦!“不能扔”后面可以是逗号表示停顿,也可以是感叹号表示一种命令。在这里可进一步向学生介绍废电池的危害,树立学生环保的意识。
5.学生合作分角色练习对话。
6。指名一组学生给无声电影配音,师生评议后再进行配音练习。
7.小结:标点符号的小世界,我们只是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户,相信小朋友在今后会更好地运用标点符号,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第二课时
一、课前铺垫,提供话源
《相似论》指出:“相似的基因、相似的条件和环境产生相似的结果。”因此教学本课时,可根据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组织一次游戏表演,让学生自由组合,玩出自己喜欢的游戏,让老师和同学观看。意在以此提供源头活水,为学生交际时的有话可说打下基础。
二、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上课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出示挂图(或投影),看后提问:“同学们,玩游戏有趣吗?谁能把你课前做过的游戏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做过什么游戏,怎样做的。引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他们都兴致勃勃地口述所见所闻
的游戏后,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这么游戏,像跳绳、跳皮筋、老鹰抓小鸡等,这些游戏都很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些游戏。”这样的引导,学生兴趣盎然,思维异常活跃,会情不自禁地说起来。
三、小组交流,鼓励创新
以前后四个同学为一组,就书中所画的内容互相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要求:①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游戏的名称;②这些游戏你玩过吗?怎么玩?③大家说的时候,要有条理,尽量说具体些;④小组交流时,先自己练说,再说给同学听,别人说的时候,要认真倾听。
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的游戏是不是有名称及玩的方法和过程,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上述两点要求展开,对发言同学表达是否清楚明白和语言是否规范也应予以适当的评价,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接着,另请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教师还可以提出“说的游戏最好与前一组同学不一样”的要求,以鼓励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语言表达的创造性。随后,可以提出“他们说的好在哪里”、“他们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认为他们说的有不足的地方吗”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四、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画中以外的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现实生活相似的、虚拟的交际环境,从而强化目的意识、角色意识和环境意识。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五、课外延伸,学用结合
让学生回家以后,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邻居小朋友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游戏。意在沟通课内外联系,学用结合,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经受实际锻炼,养成真正的交际能力和良好的交际习惯。
学棋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课文从解题开始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可抓住重点词语、句子,通过看图比较,对比朗读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能手、远近闻名、专心致志”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3、通过朗读,对比两位学生学棋的不同表现,懂得读书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复习生字词了解课本内容
1、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老师先说一个:古时候,有两个学生跟秋学棋。
2、专心致志能手用因为??所以把这两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 3、指名读,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可以做动作来解释给大家看。什么时候会走神,因为他走神了,所以老师――提醒他要注意听讲。
二、学习第一段
1、(直接出示内容)指名读。
2、第一段的内容老师觉得太长了,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帮一帮老师,用一句话把这一段的意思说出来。(用因为??所以??复述内容)
出示:因为秋______,所以有两个学生______。多指名说
3、过渡:说得真是太棒了!不知道你们的眼睛亮不亮?
看图:两个学生开始学下围棋,你觉得他们学得怎样?看看哪位同学的眼睛最亮。自主看图
三、学习第二段
1、看图说说两个学生分别是怎么学的(指导注意观察眼神、动作、表情)。其他学生评价补充
2、轻声读第二段,用你聪明的脑袋,灵巧的小手,找出你认为能反映他们学习情况的地方(先找出表现那个学习特别认真的学生的词语)
专心致志一边一边问上几句(学问学问,要学要问,眼到耳到心到)
(1)谁能读出一个学生学棋的认真劲儿,指名读,师生评价 哪儿读得好,哪个词,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再读,品读,齐读
走了神想拉弓射箭只听了一会儿(三心二意、开小差注
意力不集中)又去想别的事了
指名说为什么
(2)能不能读出另一个学生走神的感觉,如果你愿意可以在需要的地方,加上一些动作,因为是走神嘛,动来动去是正常的。同桌练一练,一人读,一人演,看谁练得最像那个走神的学生。 指名练,(脱离书本)评价眼神、动作、表情。 3、轻声连起来自读,老师巡视
4、小结
农民伯伯有一句老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付出了汗水,就会有丰收的喜悦,你心不在焉、上课走神,不付出努力当然什么都得不到。现在,老师请你猜一下,这两个学生最后会是怎样的呢?指名说(说出理由)
三、学习第三段
同学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当然一下子就猜到了他们的结局,果然如此(出示)齐读
四、总结课文
今天,老师发现同学们就像那个专心致志学棋的学生一样,个个很认真,看来,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大收获,是不是?你能勇敢地举起你的手,向我们大家说一说你心里的话。注意表扬评价 出示:
一个学生因为___,所以后来成了(出色,了不起、独一
无二)____的棋手,而另一个学生因为___,所以棋艺_____。看来,学习、读书时都要___,不能____。指名说(还有不一样的吗?)
第二课时
一、指导写生字。
志:上面是“士”不是“土”。
致:左右等宽,右边是“反文旁”。
作、独、棋;左窄右宽。
箭:下半部宽些。
二、指导背诵。
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
1、引读,理清层次。
这两个学生是怎么学下棋的呢?一个学生————、另一个学生————。听着听着————,想着想着————,老师发现了,就————,可他————。
2、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指导观察图中的人物动作特点,抓住“听、看、问”及‘听、想、做“两组动作,熟读成诵。
3、板书,练习背诵。
4、指名背诵,分组背诵。
三、指导造句。
1、例句: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2、指导用“一边??一边??”练习造句。
板书: 13 学棋
秋 能手
一个 专心致志 出色的棋手
另一个 很不专心 没多大长进
教学感悟与反思
“黑板”跑了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一则有关科学家的轶问趣事,课文虽然没有写他是如何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地搞科研,但这件事却能小中见大,让人们了解到真正的科学家所具备的素质和精神。课文中的主人公安培的所作所为,异与常人,却发人深思。课文有五个自然段,配有插图,要指导观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练习复述。本课内容生动易懂,叙事层次清楚,有利于学生朗读和理解。教学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带动下,抓住“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这一中心的词句,充分阅读、展开讨论、相互补充,学生在原汁原味的读书活动中理解、感悟“安培的专心”。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并能有条理的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会讲述“黑板”跑了这个故事。
学会默读课文(动嘴,不动声)。
难点:课题上,黑板两字,为什么要加引号,黑板指什么; 通过读课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有关安培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板书:14 “黑板”跑了
学生齐读课题
2 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自己跑了呢?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1 自读
要求:准字音,通句子,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2 检查
安培 物理学家 搞科学研究 聚精会神
思考 计算 演算 竖着 粉笔
移动 掏出 开始 结果 车厢
热闹 准备 继续 车辆 只顾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 学生默读课文
做到:动眼(拼音和字一目双行)、动脑、不动声。(教师检查)
4 分段指名读全课文
5 齐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6 讨论交流
三、学习生字:数搞考始计
1 齐读生字,分析字形。
2 教师范写。3学生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围绕“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这个中心学习课文,指导
学生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指题齐读:“黑板”跑了)
2.复习字词,出示:
开始 思考 移动 粉笔
后来 计算 准备 黑板
3.开火车读,齐读。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讲了谁的故事啊?
5.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安培吗?
6.齐读第一自然段。
7.过渡: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自由读第二至五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
1. 自由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问题。
2.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1) 指名答,读第二自然段。
(2) 安培一边散步,一边思考一道数学题。书中具体怎样写的?知名答。
(3) 出示: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
(4) 再指名读。
(5) 出示: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
(6) 读一读,比一比,看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7) 句子里的“好像”能不能少?为什么?
(8) 齐读体会。
3. 你还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1)指名答,读第三自然段。
(2)再指名读。
(3)真高兴啊!你为什么这样读?
(4)你们能像他那样读吗?想读的起立。
(5)这一段中有三个词意思相近,它们分别是(出示词卡):心算、计算、演算,你能区分它们,把他们填在恰当的位置吗?
(6)出示:1.开始他在(),用手指头在自己衣襟上划呀划的。
2.他觉得需要找个地方来()以下。
3.他在“黑板”上()起来。
(7)先自己读一读题目思考。
(8)指名填。
(9)有不同意见吗?
(10)这三个词体现了安培由思考到计算的过程,让我们一起度,体会。
4. 你还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1) 指名答,读第四自然段。
(2) 出示:安培忙说:“别动,别动,再等一会儿就得出结果了!”
(3) 再指名读。
(4) 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自己先练一练。
(5) 指名读,齐读。
(6) 引读“可是黑板(还在向前移动),安培(不由自主地跟着‘黑板’走),继续(聚精会神地演算着)。后来,那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自己快追不上了。这时才发现,那不是一块(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
(7) 读到这儿,上节课有人提的问题:黑板为什么要加双引号,黑板怎么会跑?有没有找到答案?
(8) 指名答。
(9)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善于提问题,还要在读书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10) 安培把马车车厢的后壁误认为黑板,可见他搞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成语来说吗?
(11) 能换个词吗?
(12)齐读课文,再次体会安培的专心。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生字:备粉移精;练习讲故事;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导讲故事
1 齐读
2 出示题纲:
介绍安培
讲清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怎样把马车车厢的后壁误认为黑板。
3 同桌互讲
4 指名讲(评议)
二、补充练习
1、做口算时题时,我们常常需要()。[心算计算演算]
2、爱迪生是世界上()的科学家。[著名独一无二]
3、上课时,我们应该()听老师讲课。[仔细专心]
4、我下定()把字练好。[小心决心]
三、学生书写生字:备粉移精
教学感悟与反思
晚上的“太阳”
教学设想
《晚上的“太阳”》一文所展示的情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较大距离,但通过教师抓住文中的多处留白或想象或表演或补白,使学生联系生活的已知,进行充分的想象和个性的表达,激发学生独特的体验,使故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感受体验更深刻。
本文还涉及到一些浅显的物理知识,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时,教师通过放手让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议一议、做一做、说一说来突破这一难点。教师没有先公布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探究、发现、获得,从而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爱迪生遇到问题积极动脑动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其中理解爱迪生用镜面反射油灯灯光的用意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发动学生搜集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爱迪生画像〉你们知道他
是谁啊?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他呢?
(简介爱迪生:1847年2月11日生
于美国。他从一个穷苦的、只上过三个月小学的孩子,成长为受人们尊敬的、伟大的发明家。他小爱动脑筋思考问题,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总是充满着好奇心。他30岁时发明留声机,32岁时发明“世界之光”——电灯,33岁时发明电车,随后又实验并改进了电话等。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称他为发明之王。)
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关于爱迪
生的课文。〈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
题目中的“太阳”为什么要加上引
号?
晚上有太阳吗?
晚上的“太阳”指的是什么?
??
3、带着问题好好读课文,相信大家
一定能够得到满意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
字;读顺语句,读通课文,标明自然段号。〉 音?
何一分一秒挡手简易〉
智慧一本正经〉
生交流、教师指导)
时间渐渐地过去。 2、出示生字、词语: (1)自由读 (2)我们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 (3)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请来医生急性阑尾炎需要无可奈 〈犹豫手术痛苦发明焦急呻吟自豪 3、你读懂了哪个词语的意思?(学 一分一秒:一分钟一秒钟,意思是
挡手:挡住了手。
无可奈何:没有任何的办法。 简易:简单而容易的。
犹豫:拿不定主意。
呻吟:因为痛苦而发出声音。
4、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
5、分自然段指名读读文。师生评议。
6、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
词语。
7、讨论交流。
8、再读课文,把你认为难读的多读
几遍。
9、指导朗读长句。
“妈妈,要是晚上也有太阳该多好
哇,我要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这些灯围一圈挡手哇!”
10、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爱迪生的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
需要马上做手术。
(2)爱迪生想办法解决了照明问题。
(3)手术顺利做完,医生夸奖爱迪
生用智慧救了妈妈。
(4)爱迪生对妈妈说要造一个晚上
的“太阳”。
(5)爱迪生真的发明了电灯。
三、教学生字词,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2、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指名
交流)组词,提醒书写要点。
请:换部首“清、情、晴、蜻、
睛、精”,横之间距离相等。
医:笔顺“横、撇、横、横、
撇、点、竖折”(学生书空)
急:刀字头——雪字部——心
字底,中间部分又扁又小,收缩得比较紧。
性:竖心旁(点、点、竖)—
—生,横之间距离相等。
炎:两个火,上小下大,上面
的“火”最后一撇变成“点”。下“火”要托住上面的“火”。
需:雨字头——而。
何:单人旁——可。(“荷”去
掉草字头;“河”去掉“三点水”,加上单人旁)
秒:禾木旁——少。
挡:当加“提手旁”。当下面的
部分要写得舒展,和上面的“小字头”各占一半。
巡视指导。
知识。
手术会怎么样?
万火急〉 简:竹字头——间。 3、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 四、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书空笔顺: 医( ) 性( )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爱迪生的妈妈怎么了? 3、师简介“急性阑尾炎”的医学 4、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妈妈不做 5、齐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十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说主要
内容。
(爱迪生想办法解决了照明问
题。)
2、当时情况怎样?指名读第一
句。(当时情况很糟糕:妈妈的病急需做手术,但用油灯来照明做手术又很危险。)
3、思考,讨论:没有电灯,光线
很暗,做手术很危险,当时人们的表现怎样?
〈相机板书:医生 犹豫
妈妈 呻吟
爸爸 无可奈何
爱迪 生焦急〉
4、师引读,可是那时——,医生
——。
医生“犹豫”了,什么是犹豫?
(拿不定主意。)他会想些什么?(那时还没有电灯,油灯的光线很暗,用它照明做手术很危险,这个手术是做呢,还是不做?)
5、医生的犹豫就意味着手术不能
马上进行了,小爱迪和爸爸多着急啊。自读课文,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读读,体会体会。
6、指名读第3、4句。
爸爸和爱迪生当时会想些什
么,心情怎么样?抓住“妈妈痛苦地呻吟着、爸爸无可奈何地搓着手、焦急、一分一秒、手心攥出了汗水”体会。
7、是啊,手术不能进行就意味着
——(指名说)我们的心都好象被揪住了,我们每个人都在为妈妈的安危担心,谁来读一读这揪心的场面?(朗读指导:医生的“犹豫”,爸爸的“无可奈何”,妈妈的“痛苦”,爱迪生的焦急、紧张)
8、突然之间,爱迪生想出了什么
办法?这个办法怎么样?四人小组看图、读句子讨论交流。
(要求:把第二自然段5——9
句多读几遍,用自己的话说说爱迪生是怎样做的。)
指导有条理地叙述:集中油灯
——搬来大镜子——油灯放在箱子上——镜子放在油灯后。
理解“眼睛一亮”:说明想出了
办法。
“谁知”:别人都不知道爱迪生
能想出一个巧妙的方法。
9、爱迪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油灯多才能有一定的亮度,镜子大反射的面才比较广,手术才得以
进行。)
10、指导朗读:爱迪生想主意部
分读得稍慢。
11、开始,医生不明白,还不住
地摇头说——,而后来,手术台前一片光明。爱迪生急中生智,想出了好办法,〈板书:急中生智〉使医生顺利地做完了手术,他高兴地说——“孩子,是你用智慧救了妈妈!”
12、医生为什么说是爱迪生用智
慧救了妈妈?〈板书:化险为夷〉
13、同学们,如果当时你在场,
你会说些什么?
14、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夸奖
的语气)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自豪”是什么意思?妈妈为
什么自豪?她心里会说些什么?(感到光荣,为有这样一个好儿子感到光荣)
3、〈出示爱迪生的话:
爱迪生拉着妈妈的手,一本
正经地说:“妈妈,要是晚上也有太阳该多好哇,我要造一个晚上的‘太
阳’。”〉
4、理解“一本正经”:态度严肃、
庄重、郑重其事的。这个词语告诉我们什么?(爱迪生对妈妈说的话,是经过认真思考的。)
5、大家注意到没有,爱迪生的这
句话中有两个太阳,它们有什么不同?
(一个有双引号,一个没有。
一个指真的太阳,一个指像太
阳一样会发光的东西。)
6、爱迪生为什么会说将来一定要
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后来,爱迪生真的发明了电灯,
这里的“真的”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板书:发明电灯〉
2、同学们思考一下,爱迪生怎么
会发明电灯的呢?(正是因为爱迪生从小就善于动脑,积极思考,并且一直这样去做,长大后才有了伟大的发明创造。)
3、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在爱迪生的一生中约有两千项
发明,被人们称之为“发明之王”。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2、课后去找一找爱迪生发明电灯
的有关书籍读一读,相信大家一定能得到自己的答案。
四、作业设计:
1、抄写、默写词语
2、复述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爱迪生想了什么办法来解决手
术照明问题的?(集中油灯——搬来大镜子——油灯放在箱子上——镜子放在油灯后)
3、医生为什么说爱迪生用智慧救
了妈妈?(是爱迪生想出办法,解决了做手术的照明问题,使手术顺利进行,妈妈脱离了危险。)
二、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1、回忆内容,列出提纲:
妈妈突发急病,马上要做手
术——想出妙法,手术台前一片光明——手术成功,医生夸奖——郑重表示,要造“太阳”——发明电灯,造福人类。
2、互相练习讲故事,提出意见后
再讲。
3、指名讲故事,评议补充。
三、填空练习:
1、爱迪生把()油灯()端了出
来,又搬来一面()镜子,把()放在()上,()放在油灯()。
2、做完手术后,医生对爱迪生说:
“孩子,是你()妈妈!”
要造一个()。”
()
()
明天
着
3、爱迪生()地对妈妈说:“我四、比一比,再组词: 及()需()当()请()何 急()须()挡()情()荷五、填上合适的词: ()的脸上()的笑容()的 ()的爱迪生()的太阳 ()地说()地呻吟()地看 ()地搓着手 六、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和偏旁:
医()()急()()需()()
炎()()
简()()性()()秒()()
挡()()
七、仿照例子,写句子:
例:同学们的张张笑脸像(朵
朵盛开的鲜花)。
一个个苹果像()挂在枝头。 ()像()。
八、作业设计:
1、完成同步测试
2、课后去找有关爱迪生的书读一
读,了解爱迪生及其对社会的贡献。
板书设计:
15
晚上的“太阳”(发明电灯)
爱迪生 十万火急
(“发
明之王”) 集中生智
化险为夷
教学感悟与反思
“闪光的金子”
教学设想
初次接触这篇课文,认为类似这种表现人物品格的课文,编在二年级,教不好就有说教之感。怎样才能让学生感悟到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金子般的心灵呢?细读课文后,初步认为采用倒序教学,抓住课末的点睛之句“人们都说他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辐射全篇,反复感悟,品读。1、抓中心句。在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后,我从课题引入:刚才大家都发现了,本单元课文的题目大部分都带有引号,我们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知道了《“黑板”跑了》中黑板指的是(生答马车车厢的后壁),晚上的“太阳”中太阳指的是(生答电灯),那么,本课中,“闪光的金子”又是指什么呢?请你们再一次认真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个题目的句子,画一画。生通过读文,很快找到了最后一句。指名读,让学生说说从这一句知道了什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题下板书:徐虎美好的心灵。2、找句子,抓重点词,品读。(1)找句子,师:为什么说徐虎的心灵像金子一样美好呢?请你们细心地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证明徐虎心灵美好的句子,画出来,并想一想,你画这一句的根据是什么?待会儿与大家交流时发言才能使大家信服。(2)交流,品读,聪明的学生果然能抓住
主要的句、段进行汇报。刘星魁第一个发言,就读了第四段。(二年的孩子还缺乏精细的梳理能力)我肯定了他的好眼力,继而请大家就
第四段进行搜索,学生能抓住徐虎的心理活动、语言“心里很着急”“不能再耽搁”发言,有一个细心的孩子还找到了“深度近视眼镜”来说明徐虎在夜晚工作起来不方便,可他都没考虑自己,只想着别人。更让我意外的是,有一个平时不怎么出色的孩子,居然说:从七点,到凌晨两点多,徐虎不是整整工作了七个多小时了吗?他不累吗?通过品读,徐虎不考虑自己,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的高尚品格就如春风化雨般地渗入了孩子的心灵。此时,让学生动情地读读这一重点段,学生就极易入情入境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已经”造句。
3、学习徐虎用自己掌握的本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和新词;用“已经”造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徐虎是个一心想着别人,为人民服务的好人。
从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的字词句中理解徐虎总是这样一心想着别人,利用休息时间为千家万户服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课
题的意思;学习生字:修谈供凡及。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12“闪光的金子”
学生齐读课题
2、质疑:课文的题目是?(学生
齐读),难道课文真的向我们介绍那些会发光的金子吗?课文中“闪光的金子”指什么?自己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读,并给课文的自然
段标上序号。
2、检查:
(1)出示新词:
修理 谈起 凡是 及
时 提供 工具箱 按劝
方便 普通 居民 急
需 地段 咕嘟咕嘟 障碍
污水 附近 规矩 戴
上 誉为 称赞 特约 服务箱
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评
议)
(3)齐读课文
(4)讨论:“闪光的金子”在
课文中出现几次?
A 出示:开头和结尾的两
句话
徐虎是个普通
的水电修理工,却被上海的居民誉为“闪光的金子”。
人们感激徐
虎,都说他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 指名读、齐读
B 你是怎样理解课文的
题目的?
C 在这里题目上加上双
引号,表示课文不是真的写金子。其实是写徐虎,写他的一颗心像“闪
光的金子”。
D 在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都提到“闪光的金子”,这叫首尾呼应。同学们在写话的时候,也可以采用首尾呼应的方法来写。
四、书写生字:修谈供凡及
1、读生字
2、师范生字
3、学生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课文的字词句来理解徐虎
是个一心想着别人的人。学习徐虎他利用自己的擅长为人民服务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书空默写生字修谈供凡及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闪光的
金子”指?(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
3、徐虎到底是谁,他是怎样一个
人?
找出课文中相应的话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
1、相机学习第一段
(1)出示:
徐虎是个普通的水电修理
工,却被上海的居民誉为“闪光的金子”。
指名读
理解:普通水电修理工 徐虎他特别擅长于
修理水电。只要水电出现故障,他都能修理。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上海的居民为什么把这样高
的荣誉送给徐虎呢?
请读一读下面的文章,
2、相机学习第二、三段
(1)交流:徐虎怎样做的?
(2)理解:
“特约、故障、提供”
(3)自从那以后,徐虎就—— 出示: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齐读
(4)读了这一段,你从哪些词语
可以看出徐虎的确是“闪光的金子”?
(5)交流:
圈出“每天、总是、挨家挨
户”。
3、学习第四、五段
(1)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就写了他
为居民服务的情景。
指名读
(2)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
(3)找出徐虎一心想着别人的词
语、句子。
交流后,齐读。
(4)小结:(引读)许多年来,
徐虎就是这样————。他利用————走遍————,给大家带来了————。人们感激徐虎,都说——————————。
(5)齐读第5自然段
三、总结:
读完课文,请你再来说说徐虎
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你应该向徐虎学习写什么呢?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生字:具按劝便;用“已
经”造句;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一、课堂练习
1、出示:
天已经黑了。
我已经是一名少先队员了。 当他做完第四家的活赶到第
五家时,已经是夜晚10点多钟了。
2、指名读句子
3、先口头造句,再写下来。
4、教师个别指导。
二、学习生字:具按劝便
1、抽生字,识记生字(书空默写)
2、师范写字
3、学生完成习字册
三、补充练习
组词
凡( ) 闪( ) 徐( )
供( )
几( ) 间( ) 除( )
洪( )
教学感悟与反思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懂得介绍水果应该抓住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三大特点。
2.培养学生对自己爱吃的水果产生说话、写话的愿望和兴趣。
3.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具体有顺序的介绍水果,并写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重难点
清楚而有顺序地介绍和描写出水果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生动地介绍和描写水果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间
教学准备
学生观看《娃哈哈》的广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
1.老师一踏进教室就闻到了各种水果的香味,看到了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水果,原来今天我们要上——“爱吃的水果”。
2。你们爱吃什么水果?(随着学生兴奋地回答,相机指导学生用“和、最、有??还有??、等等”把话说完整。)
二、猜测水果并揭示
1.老师也有着最爱吃的水果,你能来猜猜吗?(学生自由猎,老师含笑不语。)
2.这样猜是没有根据的,老师不能直接告诉你们水果的名字,不过你们可以向老师询问水果的特点,想想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问?谁先猜到,老师就把这种水果奖给他!(学生提问;老师边板书,边描述特点。)
3.当学生兴奋地猜出后,师生共同总结板书:想想看,刚才你们从水果的哪几个方面提问的?
(形状大小、颜色、表皮、果肉、核或子、味道)
三、优化互动交际
1.你爱吃什么水果?能从这几个方面来简单说说,让同桌小朋友猜猜吗?(左右两个小朋友互相说—说。)
2.谁愿意把你最爱吃的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介绍给同学们?其他同学当美食评论家,听后评评谁说得好。
3.小朋友说得很清楚,但怎样才能说得更好,让其他小朋友听了你的介绍也喜欢上这样水果呢?我们一起来努力!(以刚才说的水果为例,用“像”补充形状,用“摸”或“拟人”化补充颜色,用“尝”补充味道。如果还知道这种水果其它方面的知识,也可以说一说。)
爱华网 www.aIhUaU.com欢迎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