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修行就必须食气
1、简易食气法
食气法是一种以吸为主的吐纳锻炼方法,即通过吸纳自然界之清气,同时自然地减少饮食的摄取量,借以达到辟除邪秽、强体延年的目的。因此,在秦汉古籍中也将此法称为“食气却谷”法。
食气法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庄子》、《韩非子》等文献中,就有关于“食气却谷”方法的记载。《楚辞·远游》所称“食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即论述了食气的方法及其益智保健作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却谷食气》专篇,论述“食气者为呴吹”的方法。古人认为,自然界龟、鹤、蛇、鹿等动物之所以长寿,在于其“食少而服气”,故《却谷食气》篇中有“深息以为寿”的说法。自战国以至明清,食气却谷之法沿袭不衰,并结合导引与其他静功修习,形成了诸多食气导引方法和流派。本篇以隋代《神仙食气金匮妙录》中所载食气之法作为主要介绍内容。
[基本内容]
本功法具体修习方法如下:
一、修习者可于夜半子时、清晨初寤及空腹之时,择取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之处修习食气法。
二、修习者站立坐卧随意,修习时静心凝神,摒除杂念,待心静志和,即可修行。先闭口,以鼻缓缓引气,待吸满后将口中清气如吞咽状咽入腹中;随后想象体内秽浊之气随吐而上出于喉中,待吐气已极则闭口,再行引气吞咽之法。如此吐纳一次,称之为“一咽”。
三、初习者每日应不少于百咽,熟练后可增益其数。在练习食气法的同时,应适当减少食物的摄入量。一般在修习10天后,可使摄食量明显减少,而精神却较往日更为饱满。
[临床应用]
本功法主要用于减肥及养生保健,益智延年。可用于治疗肥胖病,防治食积腹痛、泄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习惯性便泌等消化系统疾病,对糖尿病、痔疮等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注意事项]
1、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消耗性疾病者不宜修习本法。
2、每天咽气次数应逐日递增,不可操之过急。若出现胸腹不适,呃逆频作,每日咽气次数的递增量需放慢或减少。
3、在修习过程中若出现口渴烦闷等症,可舌搅牙龈以生津吞咽,或口含青果、乌梅等生津止渴之品。
4、饮食摄入量的减少应循序渐进,更不得为追求“辟谷”效应而强行忍饥绝食。通过持之以恒的修习,练功者内气逐渐蓄积而有一定的功底,若出现饥饿感,略行吐纳咽气便可排遣之。
[按语]
本功法与近代的“饥饿法”不同。饥饿法主要以消极的静卧减食为手段,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而本功法修习得法,有养生保健的作用。有不少修习者因此而在减少饮食的情况下不仅能正常地工作和生活,甚至精力较练功前更加充沛,有些慢性疾患也可在练功过程中得到康复和痊愈。当然,对本功法练功过程中出现的“辟谷”效应,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对一般修习者来说,不宜盲目追求辟谷断食效应。
2、道家吐纳筑基功法
中华道家修性炼命之术,首先讲究祛病健体,其次注重延年益寿,最后追求长生久视。笔者曾在东海崂山得传道家吐纳诀,属于修炼筑基之功。因观社会上各派气功五花八门,杂而多端,颇令学习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或见异思迁,或误人旁门,或不知法度,甚至做出偏差,不可收拾,欲养生而反戕生,此气功本身存在之弊端也。盖中华道家功法,遵循“道法自然”,依法行持,不可能出现任何偏差,且与他家气功都可相通。故此不自保守,谨将道家吐纳功法之真正口诀,公开于世,献诸同道。
功理篇
吐纳者,呼吸也。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为寿而已矣。”意即吐出浊气,纳人人体所需之情炁,以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真炁,达到修真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
中华道家修炼,重视“炁”对人体的作用。认为“炁聚则生,炁亡则死。”天地万物无不需炁以生之。东晋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 若能兼行炁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炁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中华道家吐纳,就是一种行炁之法,至简至易,常年坚持,自可终身受益。
中华道家认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胎儿之杰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道太和之炁。那时并无口鼻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熟,裂脑而出,剪断脐带,其窍闭矣。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下断于尾闻,变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喉”是也。其气粗而浮,呼长而吸短。从此太空太和之系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内所蓄之先天祖燕,谓之先天元炁,“动而愈出”(老子语),反失于太空。久而久之,先天气丧失过多,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爱华网 www.aIhUaU.com欢迎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