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自己上公开课了,心里有些忐忑不安。第一次在师傅面前露相,总得有些准备有些特色才行。考虑到自己这两年致力于低年级儿童文学阅读的探索,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决定上一堂绘本阅读指导课。到底选哪一本?当我的目光再次停留在《驴小弟变石头》上时,不禁被这个故事打动了。我曾经观摩过窦桂梅老师上的《我爸爸》一课,她把绘本阅读与写话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的做法给了我一些启发。我一次次地咀嚼故事结构,发现这个故事的特色在于充满了曲折和波澜,堆积起来的矛盾和问题把故事引向高潮,然后等待一种叫做“爱”的力量来解决。而爱是巨大的潜流,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和变化。我一遍遍地回味故事中人物的语言,一遍遍反复地看插图,最终独特地解读了这个文本并设计了自认为不错的教案。上过这堂课后。我认为以下几点还是值得回味的。
一、聚焦重点凸显情趣
故事是浑然一体的,在孩子阅读过程中我无意去插入过多的交流,从而破坏孩子阅读的整体感。因此,我在处理教材时将内容处理成了几个大的板块,并抓住典型的片断进行有重点的指导,有详有略,力求每一次的处理都有层次和变化。如第一页中有一句“他有一个嗜好,就是搜集形状和颜色都很特别的小石子”,其中“嗜好”一词对正确理解驴小弟的言行和心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他酷爱搜集石子,才有机会发现神奇的石子,才有后面曲折的故事发生。二年级的学生对“嗜好”一词还无法正确理解,我就从这个词着手,组织了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想象填空:
驴小弟爱收藏各种各样的小石子儿。这些石子儿奇形怪状,有(
),有(
),还有(
)。石子儿的颜色也很多,有(
),有(
),还有(
),五光十色,美丽极了。驴小弟把小石子装进了一个精致的瓶子里,一有空,就坐在桌前摆弄这些小宝贝,好像总也看不够似的。
这样的训练,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生活的回忆,学生果然说出了一些形状和颜色都很特别的石子,将“嗜好”一词具体化、形象化了,在理解下面的故事时就水到渠成了。
二、诱导参与激活想象
驴小弟兴高采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一只贪婪而又饥饿的狮子。这时的驴小弟会用什么办法让自己脱离危险呢?我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兴趣高涨,在学习小组里各抒己见。有的说让自己变成蝴蝶飞走,有的说变出一个猎人把狮子打死,有的说干脆把狮子变成石头……我请各小组评选出“金点子”、“银点子”和“铜点子”,学生兴味盎然,都为自己想出妙计得意万分。接着,我话锋一转,问:“驴小弟是怎样利用手中的魔法石的呢?”学生的目光又落在了我手中的书上,再次点燃了他们往下读的兴趣。
三、转换角色体悟真情
孩子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帮助学生理解驴爸爸驴妈妈对驴小弟无尽的爱是本课的重点。一个完整的三口之家一夜间不复存在,驴爸爸驴妈妈怎么也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他们到处奔波,四处找寻,那种心力交瘁。悲痛欲绝的心情学生很难有切身的体会。此处,我设计了一个“走进驴爸爸驴妈妈心灵世界”的口语变际活动。绘本的特点与魅力在于大量的留白,能引起读者无限遐想。在默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驴爸爸驴妈妈,以驴爸爸驴妈妈的身份呼唤驴小弟,学生情感的洪流喷涌而出。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故事情节的回忆、梳理,也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四、巧设练笔呼唤亲情
日思夜想的驴小弟终于盼来了爸爸妈妈,终于有机会变回原来的自己,可是,他只是一块不会说话的石头。为了让表达成为一种生活需要,我在此处创设了情境:“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这千载难逢的机遇降临了,驴小弟有多少话想对爸爸妈妈述说呀!遗憾是,他发不出声音。你能帮驴小弟说出他心中的渴望,说说这一年的奇遇吗?请接着往下写。”忧伤的小提琴曲在静默的教室里流淌着,一段段动人的旋律攫住了孩子们的心。那一刻,一个个奋笔疾书的孩子俨然就是那心急如焚的驴小弟啊!往事一幕幕闪现,一个个有喜有悲的日子,一段段有欢笑也有泪水的时光涌上心头……孩子们的心情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一起一伏,笔下的文字也如山泉般汩汩流出,字字句句流露着真情。
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是一段向未知世界挺进的旅程。”的确,在这堂课上,我和孩子们是投入的、专注的,交流比较充分,师生间的对话是平等有效的。
我一直坚持语文课应该上出语文味,因此,在备课时想到最多的是如何将文本为我所用。我设计了一个个自认为颇有语文味的训练点,训练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富有层次与变化,特别是两封信的设计,能让故事中的人物彼此走得更近,听见彼此心灵的呼唤,更重要的是,他们即将进入三年级,即将开始片断作文训练,我这样的设计是独具匠心的,可是,这么多的语言训练学生真正喜欢吗?我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心理特点了吗?这样做是否有人为拔高要求的倾向?在儿童绘本阅读的过程中,虽然我也通过立体画面、扮演角色、猜测内容等方法给孩子营造了一个自由想象、主动创造的良好空间,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为孩子的阅读打开了新的一页,然而,绘本阅读指导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是提供习作训练点吗?不!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是让学生亲近绘本,对阅读心存渴望和向往,而非逃离书本,畏惧绘本故事!这一点是我必须铭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