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复训练中,有不少患者及其家属要求增加训练时间、运动量,有的甚至利用非治疗时间私自增加训练项目、延长训练时间。宁波市康复医院伍忠东副院长提醒说,这样做有风险。“病人希望早日康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康复训练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治疗性运动,训练应因人因病而异,注意防范训练风险”。
过度训练存在风险
训练量必须因人而异
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恢复肢体功能,但是在训练中也有可能再次发生脑血管意外及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一些有高血压、糖尿病、血栓、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的病人,过度训练不仅无助康复,还存在训练风险。
伍忠东举例说:“脑卒中病人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高黏血症、动脉硬化等并发症,这些都是脑血管意外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病人有再次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可能。同时该类病人还往往同时患有冠状动脉硬化、心肌缺血等,在治疗过程中如运动量过大,有可能诱发心肌缺血、出现心率失常,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同样,脊髓损伤病人有体位性低血压、深静脉血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常见并发症,如过度安排运动量,会累及脑、心脏等器官的血供及引起栓子脱落致肺栓塞等可能,还有的会导致血压突然升高,甚至可能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可能。”
伍忠东提醒,每个人的病情千差万别,病人的身体潜能或客观条件也各有差异并经常变化,所以训练量必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特别对一些伴有严重并发症,患有慢性病或基础性疾病的功能障碍病人,务必要控制好训练风险。
病后半年的康复治疗
宜在专业机构进行
对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来说,病后六个月是最佳康复期,是介入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的最有效时期。但是这个阶段也是病人重病初愈,血容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血栓形成增加,是病人最容易诱发意外的危险期。
伍忠东说:“心肺负荷过重是诱发训练意外的重要因素之一,康复训练的运动项目及运动量的选择必须建立在心肺功能评定基础上,方可保证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
心肺功能评定可以确定心功能障碍病人运动的危险性和康复训练可耐受的运动量或代谢当量,并可以发现患者潜在的如冠心病、血栓等不易被察知的危险因素。
通常,我们把运动量能达到改善心血管和呼吸功能的有效强度,即靶心率范围称为安全界限。达到这个最低效果的下限,称为有效界限,而超过这个上限就可能有危险性,这个运动强度称为安全界限。安全界限和有效界限之间就是训练安全而有效的范围。
考虑到康复治疗的训练风险和有效性,伍忠东建议病人首先做包括心肺功能评定等方面的身体检查,病后半年内的康复治疗宜在专业机构进行。
延伸阅读:第四期全国孤独症儿童康复学科带头人研修班来自星星的孩子常州自闭症儿童十年康复之路广东健康管理学会风湿免疫与康复委员会成立马布里在北京看望患病康复儿童专家称中风康复越早介入越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瞄准社区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