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良好的性格是青少年身心全面而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拟以体育教学对学生性格的培养,略作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性格;心理
学校的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视身体素质教育而忽视心理素质教学的现象。而正值人生充满朝气、活力、最富有理想、抱负的黄金时期的青少年学生,如果不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则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其学习与成长。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肩负起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责任,把握学生的情绪进行教学,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一、养成良好的性格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按照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培养方法,我们可以把体育教学分为三层次:传授知识为第一层次;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技能的培养为第二层次,在以上两个层次的基础上进行性格培养为体育教学的第三层次,心理学家詹姆士通过调查发现一个人平常表现的工作能力与经过激发可以达到的工作能力之间,存在着大约60%左右的差距.这足以说明激发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个性中的非智力因素,主要由需要、动机、情绪、兴趣、气质和性格等多种心理要素构成,而性格是个性心理之核心。一个人的性格并非天生的,它与后天的环境、教育以及个体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是人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性格可育,性格须育。天性好比种子,它既能长成鲜花,也能长成毒草,所以,培养良好的性格。是体育教学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实践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也是体育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的具体要求。
二、应因人施教,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意志品质
性格是人在生活实践中,人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体育本身就是人为的设置一些困难和障碍,人们通过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心理、生理)困难和外部(环境)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和家庭环境等差异,他们的性格也不相同,从而造成了学生们对体育教学的不同要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因人施教,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性格培养。比如,对于外向型的学生,由于其神经活动兴奋,反应快、易冲动、持久性差。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他们性急、胆大、急于求成的特点,强调运动技术,难度,练习次数的要求和严明的纪律,发展他们的勇敢顽强的精神。而对内向型体质差的学生,尤其要满腔热情,充分利用其勤于思考、情绪稳定、意志坚强等良好的心理索质,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把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讲解清楚,再采用语言诱导、暗示的方法,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大胆进行练习,使他们从身体锻炼中获得收获,并培养其勇敢、坚忍不拔的性格品质。
三、强化感情教育,调动学生情绪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感情和情绪是人类显著的心理特征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情绪状态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挖掘机体的潜能,发挥技术水平,而过度紧张或过分波动的情绪往往造成练习中的失误。因此,必须加强心理调整,控制学生在课中的情绪变化,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这也就是说学生的性格、情绪对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作用。
体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而良好的性格品质,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二者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适时调整学生的心理、控制学生情绪,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与训练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例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趣味性体育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应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团结互助、见义勇为的精神,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胜利与失败,并运用一定的规则,培养其自制力和意志品质。还可组织一些教学比赛,利用比赛的对抗性特点,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竞争意志,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竞争的环境中去,去争取荣誉。在克服比赛中各种困难和取得的胜利中,使学生获得自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力,这种在教学比赛中磨练出来的坚忍不拔、奋力向上的意志品质,将不断地克服和战胜自我而提高自身的价值和品位。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不仅可以而且应当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时时牢记这一任务,适时调整学生的心理情绪与情感体验,才能把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才能达到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同步提高的效果,使学生在身体、心理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辽宁省锦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1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