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有时候喝水却是越喝越渴,夏天大量出汗,排出的不只是水,还伴有大量的盐分。体内含盐量少,身体渗透压就会失去平衡,此时喝进的水无法在细胞内储存,容易随汗排出体外,排出的汗则又带出盐分,所以会形成越喝越渴的恶性循环。
因此,大量出汗的时候,应该补充一定量的盐分,保证体内水分能够有效地吸收。虽然我们一直在喝水,但那都是把大量的钠从体内"冲"走了,所以才会越喝越渴。
要想不口渴,在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就可以解决。就象腹泻病人怕脱水那样,在水中少加点食盐就可以了。但因为加了食盐的水,味道不是很好。所以你可以在水里少加点糖来改善一下,这是夏天的方法。至于冬天口渴嘛,还要从室内的干燥环境入手,光喝水是不行的。因为夏天我们出汗时容易把身体里的钠带走,而冬天解决干燥的室内环境才是首要问题。
日常有哪些常见错误喝水的方法?
水温过冰过热。有很多人不会喝水。在夏季里,很多人都大量喝冰水,感觉解渴爽口,殊不知,这么做会对身体造成一定损害。一方面,摄入冷饮会使胃肠黏膜突然遇冷而使原来开放的毛细血管收缩,使平滑肌痉挛,可以引起胃肠不适或绞痛甚至是腹泻。相反,还有人喜欢喝滚烫的水,过烫的饮食进入食道,会破坏食道黏膜和刺激黏膜增生,诱发食道癌,这已是医学界的定论。因此,饮用水的温度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最适宜的温度是10-30摄氏度。
桶装水不应超过7天。水是生命之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正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改善饮水质量已是广大人民群众追切目标,尤其是近年来,饮用水消费已被许多市民所接受,消费市场越来越大,市竞争也非常激烈。而各类水都有它各自的特点。要知道该喝什么水,应该对各类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前市场上经销的几类主要饮用水。
如何正确喝水?
水要一口一口喝,口喝的时候,不少人习惯"咕噜咕噜"豪饮一番,殊不知,这种饮水的方法对健康并无好处。少量、多次、慢饮是3条基本准则。
大口喝水可能引起的后果有三:
其一,一次性快速大量喝水,会迅速稀释血液,加大心脏的负担。运动过后,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其二,天热大量出汗时,暴饮会反射性地加大汗量,进一步增加钠、钾等电解质的损失,因而人们往往产生越喝越渴的感觉。
其三,喝得太快太急,会把大量空气一起吞咽,容易引起打嗝或是腹胀。
合理的喝水方法应该是,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几次咽,这样才能充分滋润口腔和喉咙,有效缓解口渴的感觉。推荐阅读:喝水养生里面有学问,你懂吗?
夏季饮水要讲科学1998-07-21 来源:光明日报 吴国隆夏季天气炎热,劳动和活动后,便会汗流浃背,导致体内缺水。但饮水要讲究科学:
不渴时应喝水。正常人每天平均耗水量约为2500毫升,故每日应补充水分2200毫升。在早晨应空腹饮一杯清水,不仅可以补充体内一夜之消耗,而且还有利于清胃利肠。劳动后应先喝水再吃饭。夏季每天饮水应保持在3000毫升左右,一次至多喝300毫升,每次间歇30分钟再喝,不能等口渴时再喝,因为,感到口渴已是轻微失水的表现。老人对口渴不敏感,应主动少量多次饮水,每天1500—2000毫升。孕妇及哺乳的妇女,身体需要水分增加,每天饮水量应在3000—3500毫升。
口渴莫狂饮。有的人口渴时大量喝水,这些水积聚于胃肠,除胃部感到沉重闷胀外,还会妨碍膈肌活动,影响呼吸。另外,大量水分进入血液,血容量迅速增加,心脏负担突然加重,会导致心慌、疲惫、无力等现象,特别是原心肺功能不良或年迈体弱者,口渴时狂饮,使血液中水与盐失去平衡,如达到极端时,轻则胃肠剧痛,重则可危及生命。
喝水须补盐。夏日高温人体在出汗时失去大量水分的同时,也失去较多的盐分,使体内的渗透压失去平衡。这时,如果只补充水分,而饮下去的水却无法在细胞内储存,会随汗排出体外,形成越喝越渴的恶性循环,严重者可引起肌肉无力、疼痛甚至抽搐。因此,夏天大量出汗后,应喝点淡盐水为宜。
大汗莫饮冷。大汗时有的人爱饮冷开水,认为更解渴。其实冷开水中的水分子大部分呈聚状,不易渗入细胞内,而热水中单分子较多,能迅速渗入细胞,使肌体及时得到水分补充。冷饮还会伤害胃肠,引起痉挛和功能紊乱;胆道遇冷饮刺激而痉挛,可导致胆囊炎、胆石症;冷饮可刺激血管收缩,加重心脏负担,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患者,可使病情加重;冷饮中所含的糖、奶粉较多,还可诱发和加重糖尿病。因此,久病初愈、孕产妇、老人及婴幼儿,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均应慎食冷饮。
新闻 首页 >> 科技 >> 正文喝水对人有多重要:夏季如何科学饮水发稿时间:2015-07-27 09:45:54 来源: 新浪科技 中国青年网
文章来源:科普中国微平台
采访专家: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协首席科普专家马冠生
热在三伏,这几天气温越来越高。高温下,机体代谢率增加,人体大量出汗,使得钠、钾、钙、镁等矿物质丢失较多。因此,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和这些营养物质。所以当别人告诉你多喝水的时候,真的是关心你哦。夏季应该怎样喝水?科学饮水有哪些误区?一起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1. 我们身体需要的水来自哪里,喝水对我们有多重要?
专家解答: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约占成年人体重的60%~70%,血液中大部分物质都是水分,肌肉、肺、大脑等器官中也含有大量的水分。一个人若没有食物,可生存3周;没有水,可生存3天;没有空气,只可生存3分钟。可见,水对于人体是仅次于空气的重要物质。
水是多种矿物质、微生物、葡萄糖、氨基酸及其他营养素的良好溶剂,参与体内的物质转运,它将营养物质运送到细胞内,同时运走体内的代谢废物。水是体温调节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体内能量代谢产生的热,通过体液传到皮肤表面,经蒸发或者排汗带走多余的热量保持体温恒定。水还起到润滑作用,关节润滑剂、唾液、消化道分泌的胃肠粘液、呼吸系统气道内的粘液、泌尿生殖道粘液等的生成都离不开水。因此,为了健康,每天需要足量饮水。
我们需要的水分主要来自三个途径:
1.喝进去的水:包括各种途径所获得的白水、茶水、饮料等,通过喝水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水分,这部分水大约占到60%。
2.来自食物中的水:我国居民的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水果和蔬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另外,蒸、炖、煮、炒等烹调方式,不仅可以保留食物中大部分的水分,还在烹调时加入水,因此,我们可以从食物中获得一定量的水分。我们每天从食物中获得的水分占40%左右。
3.机体内生水:是指三大产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代谢产生的水分,也是机体获得水分的一个途径,但占的比重很小。
2. “渴了才喝水”的饮水行为正确吗,如何科学饮水?
专家解答:口渴,是判断身体是否缺水的一个常用方法,然而还有一些症状意味着你的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了,包括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便秘;尿少、尿液气味浓重、尿的颜色发黄等。我们一直认为,口渴时身体才需要水。其实,口渴时机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并开始利用调节系统进行水平衡的调节,此时饮水虽然可以补充丢失量,并不是最佳的饮水时机,且往往容易一次性饮大量水,加重胃肠负担,稀释胃液而影响消化。
喝水时间应分配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刻,原则是少量多次,每次200毫升左右。一夜的睡眠会丢失不少水分,尽管在起床后没有口渴感,但体内仍然会因为缺水出现血液粘稠。早晨起床后喝一杯凉开水(150毫升)可以降低血液粘度,增加循环血容量。
不同年龄性别的人,水的需要量不一样,儿童每天需要喝水800-1400毫升,成年人1500-1700毫升。
3. 日常饮水选择纯净水好还是蒸馏水好,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专家解答:生活中常喝的饮品包括白水、茶水、饮料等,白水是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饮品,而白水中又以白开水为最佳。白开水中含有一定的钙、镁等矿物质,尽管不是主要的,但也可以为机体提供一些矿物质。白开水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饮用水,并且干净卫生、制作简单、经济实惠,是饮品中的最佳选择。矿泉水、矿物质水、纯净水等也可以作为一种选择,但不宜作为主要的饮用水。
4. 夏季只喝冰水的习惯正确吗,喝冰水会引发哪些不适?
专家解答:高温情况下,胃肠道的蠕动减弱,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退,会出现厌食、食欲减退等。经常喝冰水,一时觉得凉爽,但会刺激胃肠道。如果是不清洁的水制成的冰水,还容易出现食品卫生问题。
5. 夏季晨起喝淡盐水有益健康吗?
专家解答:有些人有早起喝淡盐水的习惯,这样会增加钠的摄入。目前,我们膳食中摄入的钠已经远远超过需要,再增加钠的摄入,会增加高血压的危险。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喝淡盐水。
编辑:胡青梅
微阅读 > 消费旅游
喝水的奥秘 专家教你如何在夏季科学喝水(图)
2015-07-07 14:38:00
夏季天气热,都是用水来解渴,调节机能,但大家可否知道该喝多少水?怎么喝水才是最科学的呢?那就让专家来告诉大家,喝水的奥秘吧。
一、“晚上不能喝水”的说法并不科学
谈到在是否每天一定要喝八杯水的问题,国家营养师郑育龙(微博)表示这种说法是并不科学的。需知,人体喝水是一整天的事情,一天中的任何时刻都要喝水,不能固定于某一时刻喝水,也没有早上喝水好晚上喝水就不好的道理。实际上,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上,反而推荐人们在睡前要喝一杯水。但是这杯水的量需要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为50-200ml,因为喝多了可能导致半夜起夜,反而影响睡眠质量。之所以推荐晚上睡前喝水,那是由于人在睡眠状态下,血液的粘稠度会上升,而睡前适当喝水,能够起到稀释血液浓度的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脂、高血栓等疾病。
二、每天必须喝水2000ml吗?
面对网络上密密麻麻的各种喝水秘籍高招,网友们唯一的感受便是晕头转向。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我们该信哪一种呢?比如喝水,有人斩钉截铁地表示人必须每天喝2000ml以上才可以,也有人出来呼吁喝太多水会导致身体浮肿,不用喝那么多也没关系。郑老师对此这样解释:“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每人每天应该摄入至少1200ml的水,但这1200ml不能分一次两次喝完,而是分为全天各个时段摄入,每次100-200ml不等。除此之外,饮水量还会因为每个人的体质、所处环境、气候、运动量和工作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夏季在户外工作的人,由于出汗较多,饮水量至少应该达到2000-3000ml,而冬天出汗量少,1200-1500ml就足够了。”
除了强调正常人在季节不同运动量不同时该摄入的水量,郑老师专门提到了一些疾病患者的饮水量。他表示,对于一些患有结石、痛风、高血脂的患者来说,不管是什么季节、出汗量大不大,每天都至少需要摄入2000ml以上的水,才会对病情好转更有帮助。但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疾病患者,都需要特别注意不要一次性将水喝完,而是遵守少量多次的原则,分为全天候各个时段摄入。
三、运动前喝水还是运动后喝水?
不少人其实对运动前后喝水的问题相当纠结。有人认为,运动前喝水不利于运动过程中的发挥,也有人认为,运动后马上喝水容易造成猝死或者其他的身体问题,那么运动前后,究竟该如何喝水?对此郑老师表示还是要遵循饮水原则,即少量多次。运动前可以喝水,但最好就一两口;而运动后因运动过程中大量失水,则更应该补水,但一次的量应控制在300ml以下;运动过程中的补水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我们在观看网球赛或者足球赛时不难发现,运动员每次休息必定会到休息区去喝两口水,或者吃一两只香蕉进行能量的补给。但不知道你是否有仔细观察到,运动员每一次补水,必定不会是一整瓶水灌下肚,而是喝两三口就能够满足。郑老师表示,运动中进行补水时,需要注意根据运动强度的大小的不同,分5分钟~10分钟一次不等进行补水,每次补水量一般为100~200ml,切忌每次补水的量过大,也不赞同补水频度过高。
健康提示:
虽说喝水对身体好,但是各位网友也要知道“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的真正含义。我们每天应该摄入的水量为1200~2000ml,但是这个数据是基于每个人的真实健康状况、所处环境、进行工作的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的。还是一句老话,网友们在接受营养知识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具体情况的具体判断,而不应该生搬硬套网络上得来的理论知识。同时在喝水的时候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少量多次。相信掌握了自身健康状况和遵循正确喝水原则的你,一定能够科学喝水,喝出健康来!
盘点喝水中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地球70%的表面和人体70%的成分,都由水组成。这个惊人的重合充分说明了,水对人类有多重要。但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为吃一顿饭绞尽脑汁,却不会为喝一杯水煞费心思。大多数人觉得,喝水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拿起杯子“咕嘟咕嘟”一杯水下肚不就完了吗?其实,喝水的学问远不止这些。喝水的时间、量的多少,都会对健康产生重要影响。近期,美国“梅奥诊所网”就撰文,揭露了11个喝水中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保健水应该怎么喝
肥胖:餐前餐后喝杯水
人体内的很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水”里进行。有了足够的水分,才能保证身体的代谢机制正常运转。对于肥胖的人来说,可以在饭前半小时左右喝一小杯水,增加饱腹感;饭后半小时,再喝一小杯水,加强身体的消化功能,有助于保持身材。(来源秦皇岛新闻资讯网)编辑:小微
专家教你如何在夏季科学喝水 2015-06-28 19:20 来源:健康养生网 责任编辑:天灵
夏季天气热,都是用水来解渴,调节机能,但大家可否知道该喝多少水?怎么喝水才是最科学的呢?那就让专家来告诉大家,喝水的奥秘吧。
一、“晚上不能喝水”的说法并不科学
谈到在是否每天一定要喝八杯水的问题,国家营养师郑育龙(微博)表示这种说法是并不科学的。需知,人体喝水是一整天的事情,一天中的任何时刻都要喝水,不能固定于某一时刻喝水,也没有早上喝水好晚上喝水就不好的道理。实际上,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上,反而推荐人们在睡前要喝一杯水。但是这杯水的量需要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为50-200ml,因为喝多了可能导致半夜起夜,反而影响睡眠质量。之所以推荐晚上睡前喝水,那是由于人在睡眠状态下,血液的粘稠度会上升,而睡前适当喝水,能够起到稀释血液浓度的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脂、高血栓等疾病。
二、每天必须喝水2000ml吗?
面对网络上密密麻麻的各种喝水秘籍高招,网友们唯一的感受便是晕头转向。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我们该信哪一种呢?比如喝水,有人斩钉截铁地表示人必须每天喝2000ml以上才可以,也有人出来呼吁喝太多水会导致身体浮肿,不用喝那么多也没关系。郑老师对此这样解释:“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每人每天应该摄入至少1200ml的水,但这1200ml不能分一次两次喝完,而是分为全天各个时段摄入,每次100-200ml不等。除此之外,饮水量还会因为每个人的体质、所处环境、气候、运动量和工作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夏季在户外工作的人,由于出汗较多,饮水量至少应该达到2000-3000ml,而冬天出汗量少,1200-1500ml就足够了。”
除了强调正常人在季节不同运动量不同时该摄入的水量,郑老师专门提到了一些疾病患者的饮水量。他表示,对于一些患有结石、痛风、高血脂的患者来说,不管是什么季节、出汗量大不大,每天都至少需要摄入2000ml以上的水,才会对病情好转更有帮助。但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疾病患者,都需要特别注意不要一次性将水喝完,而是遵守少量多次的原则,分为全天候各个时段摄入。
三、运动前喝水还是运动后喝水?
不少人其实对运动前后喝水的问题相当纠结。有人认为,运动前喝水不利于运动过程中的发挥,也有人认为,运动后马上喝水容易造成猝死或者其他的身体问题,那么运动前后,究竟该如何喝水?对此郑老师表示还是要遵循饮水原则,即少量多次。运动前可以喝水,但最好就一两口;而运动后因运动过程中大量失水,则更应该补水,但一次的量应控制在300ml以下;运动过程中的补水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我们在观看网球赛或者足球赛时不难发现,运动员每次休息必定会到休息区去喝两口水,或者吃一两只香蕉进行能量的补给。但不知道你是否有仔细观察到,运动员每一次补水,必定不会是一整瓶水灌下肚,而是喝两三口就能够满足。郑老师表示,运动中进行补水时,需要注意根据运动强度的大小的不同,分5分钟~10分钟一次不等进行补水,每次补水量一般为100~200ml,切忌每次补水的量过大,也不赞同补水频度过高。
![夏天喝水越喝越渴 夏天喝水为什么会越喝越渴?](http://img.aihuau.com/images/e/77253/0900060512090834152820.jpg)
健康提示:
虽说喝水对身体好,但是各位网友也要知道“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的真正含义。我们每天应该摄入的水量为1200~2000ml,但是这个数据是基于每个人的真实健康状况、所处环境、进行工作的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的。还是一句老话,网友们在接受营养知识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具体情况的具体判断,而不应该生搬硬套网络上得来的理论知识。同时在喝水的时候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少量多次。相信掌握了自身健康状况和遵循正确喝水原则的你,一定能够科学喝水,喝出健康来!
盘点喝水中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地球70%的表面和人体70%的成分,都由水组成。这个惊人的重合充分说明了,水对人类有多重要。但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为吃一顿饭绞尽脑汁,却不会为喝一杯水煞费心思。大多数人觉得,喝水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拿起杯子“咕嘟咕嘟”一杯水下肚不就完了吗?其实,喝水的学问远不止这些。喝水的时间、量的多少,都会对健康产生重要影响。近期,美国“梅奥诊所网”就撰文,揭露了11个喝水中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保健水应该怎么喝
肥胖:餐前餐后喝杯水
人体内的很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水”里进行。有了足够的水分,才能保证身体的代谢机制正常运转。对于肥胖的人来说,可以在饭前半小时左右喝一小杯水,增加饱腹感;饭后半小时,再喝一小杯水,加强身体的消化功能,有助于保持身材。
感冒:喝更多的水
《纽约时报》2011年1月21日撰文指出,感冒时多喝些水或纯果汁,对于疾病康复很有帮助,因为有助于冲走呼吸道上的黏液,让人感觉呼吸舒畅。此外,如果发烧了,人体出于自我保护机能的反应要自身降温,这时就会有出汗、呼吸急促、皮肤蒸发的水分增多等代谢加快的表现,需要补充大量水分。多喝水不仅促使出汗和排尿,而且有利于体温调节,促使体内病菌迅速排出。
便秘:大口喝水
便秘的成因简单地讲有两条:一是体内有宿便,缺乏水分;二是肠道等器官没有了排泄力。大口大口地喝水,吞咽动作快一些,这样水就能尽快到达肠道,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教授姜良铎告诉记者,中医认为便秘的原因之一,是人体缺少津液,大口喝水能起到迅速补充津液的作用,从而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上海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营养师陈霞飞建议,便秘的人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补充些膳食纤维效果更佳,所以最好每天喝一杯高纤蔬菜汁。
呕吐:喝点淡盐水
呕吐是人体吃了不洁食物后,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为避免严重呕吐或腹泻后引起的脱水症状,可以适当喝些淡盐水来补充体力,缓解虚弱状态。
上班族需要四种水
排毒:清晨一杯水
很多人都知道早晨喝杯水对身体有好处。人体经过了一宿的代谢,体内的垃圾需要外力的帮助才能排出,水就是最好的“清洗剂”.此时的细胞像一个干燥的海绵,会捕捉喝进的水,并在40分钟左右排出。这是个重要的排毒过程。淡盐水、蜂蜜水、白开水都非常适合早上喝。姜良铎提醒,早上别喝太凉或太热的水,温度以40摄氏度左右为宜。
烦躁:多多喝水
大脑制造出来的内啡肽被称为“快活激素”,而肾上腺素通常被称为“痛苦激素”.当一个人痛苦烦躁时,肾上腺素就会飙升,但它如同其他毒物一样也可以排出体外,方法之一就是多喝水。如果辅助体力劳动,肾上腺素会同汗水一起排出,或者大哭一场,它也会随着泪水排出。
减压:做决定前喝杯水
英国东伦敦大学的研究发现,学生在考试前喝杯水,可以提高认知能力,使他们在考试中的表现更出色。而对于上班族,在压力过大或需要做决定之前喝杯水,可以帮助头脑变得清晰。
不渴:也得喝水
香港卫生署曾做过一项调查,有1/3成年人每天喝水少于6杯。上班族工作忙碌,常常半天也顾不上喝一口水。美国“水健康”网站指出,当人们觉得口渴时,身体已经流失了至少1%的水分。因此,上班族应该形成良好的喝水和排尿习惯,每1小时喝一次水,每2-3小时排尿一次。
老人的水要小口喝
睡前:抿上两口水
当人熟睡时,由于体内水分丢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会变高。老人临睡前适当喝点水,可以减少血液黏稠度,从而降低脑血栓风险。此外,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水还可以滋润呼吸道,帮助人更好的入睡。但要注意,睡前喝水不能过多,老年人有起夜的习惯,如果因喝水而造成睡眠不好,反而得不偿失。
洗澡后:慢慢喝水
很多人洗完澡觉得渴,会端起杯子一饮而尽。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沈瑾说,老年人体质较弱,心脏承受能力没有年轻人强。特别是洗完热水澡后,身体受热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心脏跳动会比平时快些,喝水应特别小心。最好小口慢速喝下一杯温水,否则容易增加心脏负担。
运动后:跟着心跳喝
老人在运动过后,也不宜一次性大量饮水。因为这时胃肠血管处于收缩状态,需要一个恢复过程。如果立即大量饮水,水分积聚在胃肠道里,会导致肚子发胀,影响消化。最好过几分钟,等心脏跳动稍微平稳后,再接着小口小口地喝些温开水。喝水时,尽量保持速度平缓,喝水的频率最好与心跳频率接近,再间歇式地分多次喝。这样,才能使心脏有规律、平稳地吸收进入体内的水分。
总结:由文章中可看见,喝水也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龄都会有饮水方式,看到文章的朋友请多加注意科学的饮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