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纪原》:诸葛亮创馒头。其记:“稗官小说云:诸葛武侯之征孟获,人曰蛮地多邪术,须祷于神,假阴兵以助之。然蛮俗必杀人,以其首祭之,神则助之,为出兵也。武侯不从,因杂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面,像人头以祠,神亦助焉,而为出兵。后人由此为馒头。至晋卢谌《祭法》,春祠用馒头,始列于祭祀之品。而束《饼赋》亦有其说,则馒头疑自武侯始也。”下面就跟康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馒头的起源吧。
馒头起源
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攻打南蛮之地,“七擒孟获”就是当时发生的事情。在收服了孟获,安定了南蛮,班师回朝的时候,却在泸水边遇到了阻隔。泸水上风雨大作,江水猛涨,山高浪急,人不得过。诸葛亮觉得奇怪,于是求告神明,才得知原来是因为连年的征伐动兵,杀戮太重,触动了神灵,所以才出现这种情况,需要用人头来祭神,方可顺利过河。
而此时诸葛亮不想再死人了。于是琢磨用什么办法替代人头来祭神。后来就想出来用面包着肉做成一团,代替人头来祭祀。就这样,馒头诞生了。所以古代曾有“馒头”本是“蛮头”(即南蛮的头)的说法。诸葛亮也因此被当成了中国传统面点业的祖师爷。这一说法因为《三国演义》的通行天下而更为人所广知乐道。
但是,这个传说中的“馒头”和现在北方一般所见的馒头是不同的,主要的不同点是里面加了馅,更确切地说是放了羊肉和猪肉在面里,示为人头。这种做法做出来的东西在北方一般认为就是包子,纯是面里面没有馅,且形态是一团的(是一团面却成折叠状的叫“花卷”,“花卷”中间带肉馅的北京话叫“懒龙”),才叫馒头。
这就又牵扯到了南北方对于同一名词指代的不同。南方的说法更贴近古代所谓的“馒头”,南方把带馅而不带汤的北方所谓“包子”的东西叫做馒头,把北方那种实心不带馅的叫做“白面馒头”,至于又带汤又带馅的,才称之为“包”。这种地域差别,有时候会让人出门远游的时候有所疑惑,比如我们到上海看到“生煎馒头”(其实就是小小的生煎包),以为是北方的大馒头而昂然不顾而去,那结果自是不言而喻。
扩展阅读:馒头的做法大全。
配料: 面粉 500 克,干酵母 3 克 泡打粉 5 克,油 1 两, 温水(250 克--300 克)根 据面粉的吃水量,糖 20 克.
做法:
1.将面粉倒在案板上,加入干酵母,泡打粉,糖,拌合均匀,扒坑.
2.在坑内加入温水,放入油.搅拌揉合成面团,饧约 1 小时.
3.待面饧好后,做成包子,馒头,花卷.
4.把做好的生坯摆入屉内.锅内放入冷水.开锅后,包子蒸 10-13 分钟,花卷 17 分钟,馒头 30-40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