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心得体会范文1
人大科教文卫工作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反对和防止“四风”至关重要。“四风”问题虽然在不同层面表现各异,程度不一,究其思想根源,主要在于党性修养不够、宗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等。为此,人大科教文卫领域反对和防止“四风”,要注重强化学习、服务、责任三种意识:一是强化学习意识。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真正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同时,认真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与自身工作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增强业务素质,提高履职能力。二是强化服务意识。要强化服务大局的意识,紧紧围绕省委中心工作,积极参与全省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实践;强化服务群众的意识,倾心听取群众的愿望要求,善于集中群众的正确意见,勇于向党委政府反映真实情况,提出真知灼见。三是强化责任意识。要强化政治责任意识,努力为民代言,为党和政府分忧;强化工作责任意识,克服和防止无所作为、不思进取的心态和工作作风不扎实、不深入等问题;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科教文卫领域的人大代表建言献策、多作贡献。
增强党性,反对“四风”,体现在人大科教文卫工作中,要把握好三个着力点:一是调研工作,要真正深入群众“接地气”,紧紧围绕科教文卫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主动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力求把准脉搏、摸透实情;调研报告要“聚民智”,切实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体现到调研报告中来;调研成果要“重转化”,努力使每次调研形成有价值、操作性强的调研报告,为省委决策提供参考,为政府工作提出建议。二是立法工作,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探求人大教科文卫工作规律,积极推进地方性立法进程,逐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健全立法选项工作机制,加强必要的立项论证,用好建议权,把好立项关。在立法过程中,重视听取基层单位、弱势群体和管理相对人的意见,不断提高立法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三是监督工作,要坚持依法监督,重点搞好教科文卫领域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努力在增强监督实效上下功夫,切实把对人大代表主体地位的尊重真正转化为政府工作的落实。通过依法履职,积极工作,促进政府加大对教科文卫领域的公共财政投入,不断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改善民生的目标要求在教科文卫领域得到实现。
群众路线心得体会范文2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作为高校党委,如何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笔者有以下两点思考。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破解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难题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既是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需要,也是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迫切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管理以服务为本”,已经成为众多高校的共识。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如何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高校自身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为高校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由于一些干部放松了党性修养,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淡漠,导致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一些高校盲目扩张,只重视高校硬件建设,忽视软环境的投入,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根本保证;一些高校领导在新校区建设大肆收受贿赂,牵扯出****窝案,高校反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一些高校领导决策缺乏民主,引起师生员工的不满;一些高校机关部门衙门作风严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这些问题,不仅使高校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也阻碍了高校可持续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新问题,高校党委必须充分认识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破解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难题,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坚持“四贴近”确保高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要确保高校党的群众路线取得实效,必须坚持贴近学生、贴近教师、贴近学校、贴近社会,切实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高校内涵发展。
要贴近学生,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要培养信念坚定、艰苦奋斗、有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的人才,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使广大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关爱与重视,看到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丰功伟绩,坚定信念跟党走,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服务意识,不断改善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硬件条件,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为广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条件;要关心关爱困难学生群体,强化感恩教育,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帮助困难学生群体,为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和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让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
要贴近教师,必须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这一主要内容。高校党委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贴近教师,深入了解教师的心声,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了解教师切身存在的困难,着力解决教师工作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改善教职工工作学习环境,为教职工服务于学校发展,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和管理创造良好条件;了解不同教师专业和科研兴趣,依据学校总体建设规划,组建学科专业团队,增强教师队伍的核心竞争力;满足教师继续深造和培训的需求,加大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力度,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教师队伍成长提供更高平台;实行民主管理,让广大教职工以主人翁的精神,加入到学校建设发展之中,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承载起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的期许和希望。
要贴近学校,必须紧紧抓住“内涵式发展”这一总体要求。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办学特色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规模、质量、效益上下功夫,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要实现学校科学准确的定位。科学定位是学校的顶层设计,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必须深入调研,把握学校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义务,明确学校在高等教育中的教育形式、教育层次、学科门类、专业设置等,要从学校的自身条件出发,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特色、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作出规定;科学制订发展规划。既要从纵向上看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也要从横向上看到我国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国际重大项目攻关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高校党委领导班子既要具有国际视野,又必须走进基层、走进师生、走进社会,了解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确保学校的良性发展;制订科学发展的保障措施。建立健全以内涵式发展为导向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适时调研,不断修正规划,完善举措,从而推进学校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要贴近社会,必须紧紧抓住“服务经济文化建设”这一重要使命。伴随着科学技术革命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在推动经济增长乃至社会进步的进程中,人力资本的因素和科技进步的贡献越来越突出,思维最活跃、创新能力强、人力和智力高度密集的大学理应走出象牙塔,进入社会的中心:要深入社会调研人才需求,调节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急需和紧缺专业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鼓励应用教师走进工厂、走进企业,走进经济建设的第一线,将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直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容许以文理和基础研究见长的学科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仰望星空”上,促进社会长远目标和价值追求的实现,承担起传承和创新文化的重要使命;将高校资源辐射社会,提高学校资源的利用率,打破大学围墙,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提升国民素质。
注: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爱华心得体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