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源侠博士专著《中国内家武艺的不传之秘》(1)---各派武功
男人比女人多的就是肌肉,一个男人如果不会打拳,那还能叫男人吗?
大侠斗胆问天下男人这个刻薄的问题,因为大侠知道当今世上百分之九十的男人都不会打拳,所以大侠此言势要面对那几十亿不会打拳的男人的漫天口水。中国人把中国武术叫做国术,害得美国人以为每一个中国男人都会打拳。但事实上,当今世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国男人都不会打拳,所以中国男人在大侠的眼里看来更不像男人。
大侠狂贬中国男人并非信口开河,实是铁证如山,不得不说。
大侠在纽约做心理医生,华裔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十有八九都与被老黑、老西欺负的经历有关。这样的病例怎么治疗?大侠当然鼓噪中国功夫的好处,令大侠活活气死的是,十有七八的个案中,大侠可怜的华裔青少年病人宁愿选择在不久的将来某一个不幸的时刻再次被老黑、老西欺负,也不愿意学习中国的国术。
从六亿多中国男人中选出来的那么十几条汉子组成的中国足球队,在面对韩国人时居然会阳痿如此多年,我不晓得中国男人们是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中国的文化学者们有没有探究一下如此荒诞、羞耻的文化现象。
只有大侠知道答案!因为中国男人不打拳。
韩国男人好像没有一个不吃辣椒、不打拳的。有一年,洛杉矶老黑暴动,冲进韩国社区打砸抢。韩国男人个个神勇无比,最后赢得老黑赞叹,两家和好,至今没有听说老黑敢在韩国社区动土的。
中国男人的恐韩症最近居然从脚上蔓延到手上和脑筋上,大侠老是听说围棋国手一见韩国人就会手指发颤,而网络游戏居然也被韩国神魔玩于掌股。大侠只好长叹一声,中国男人为什么不打拳!
大侠知道每一个男人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大概都会遇到被另一个男人欺负的经历。一个被另一个男人欺负的男人在被欺负以后居然依旧对学拳没有一点兴趣,这样逆来顺受的男人也能叫男人吗?
中国男人在美国挺起腰杆的第一人除了李小龙还会有谁呢?当年美国篮球的天王巨星贾霸甘愿成为小个子李小龙的徒弟。现在大侠看到号称亚洲男篮第一人的王治郅在NBA缩头缩脑的样子,忍不住要叫,王治郅你为什么不练拳。
摘自张源侠专著 《中国内家武艺的不传之秘》
有谁打得过泰森
作者 张源侠,发表时间,8/22/04
大侠常听国人谈起这么一个话题,你敢和泰森较量么?其实中国人用拳头和泰森较量,泰森当然不怕,但如果容许拳打、脚踢、加摔跤。泰森敢吗?大侠在美国才知道,拳击在格斗界并不嚣张。大侠有一个练空手道的学生对大侠说,他遇到拳击手就用腿法,拳击一点办法都没有。在拳击比赛
中,两个人一抱住就没有什么可打的了,但遇到十大形一类讲究贴身靠打的,拳击手就要倒霉了。
经大侠这么一分析,国人应该知道泰森在拳击界是王,在格斗界只是一个纸老虎而已。当年有一个泰拳王到美国设擂挑战,没有一个拳击手敢上去应阵的。五十年代的时候,空手道极真会创始人大山培达在美国张牙舞爪,在擂台上痛揍美国拳击手。大山培达后来周游列国打遍32个国家未遇敌手,但在最后一站香港,大山培达却完败于一个中国高手陈老翁的手里,很遗憾在大山培达的书里没有写下陈老翁的全名。后来大山培达回到日本,听说有一个叫太气道的功夫很厉害,于是上门拜访,那太气道的祖师爷泽井健一居然对大山培达说,你这功夫不行,我的学生就足够对付你了。后来一试,果然如此。
这位泽井健一就是拜王芗斋为师的那个日本人。大侠听纽约的美国朋友罗伯特凯门道,泽井健一的站桩和中国人和风细雨的站桩不一样,这位老兄不管刮风、下雨、下雪、下冰雹,都要求学生站在户外练功,所有的学生都围着大树站桩,完全是武士道精神。
大侠希望国人不要自我贬低,整天拿那个野兽泰森来吓自己。泰森的武艺在中国传统武艺的标准来说只是片面之技。中国功夫在美国的地位可以说是最高的,这是大侠到了美国才知道。现在大侠在网上还常看到网友拿泰森吓人,实在可气又可笑。
大侠的功夫在中国来讲实实在在是狗屁功夫,没想到到了芝加哥以后,摇身一变居然成了武功大师。大侠有一个徒弟在韩国空手道馆学艺,大侠请他带路到那个道馆访问。馆长是八段高手,那是实战水平的最高段位,对中国的太极非常看不起,认为那不是真正的功夫。大侠告诉他健身的太极和技击的太极大有不同,希望以后他能有机会遇到太极高手。
在道馆里真正做教练的是两个年轻韩国人,功夫的确十分了得。大侠看过以后,向自己的徒弟提议,约两位年轻韩国师傅出来切磋一下。大侠在家里摩拳擦掌,希望能有一场世纪大战。没料想对方不肯光临,并且实话实说,他们做教练的最怕失了名声,即使是大侠这类的纸老虎他们也敬而远之。
如果有中国功夫师傅愿意向泰森挑战,你看泰森敢答应吗?大侠认为泰森一定不会答应的,因为这不但有关泰森的名声,同时也有关拳击的名声。如果代表亿万美金身价的拳击败给了几十万人民币级的中国功夫(据说散打王的身价只有几十万人民币级),这不但大大打击美国人的自信心,在生意上也是一笔不合算的买卖。到那时中国人想打,泰森不愿也不敢出来。
历史上,拳王阿里和柔道王山下泰裕曾有过一次世纪大决对,结果怎样呢?两人开打以后就像在做戏,甚至连做戏的水平都没有达到。两个大家伙几乎连碰都没有碰到在一起,好像是中国武侠小说里两大绝顶高手比试,不比招只比气。而阿里也没有和泰拳王真正有过较量。据说阿里也造访过李小龙的武馆,两人在一起是握手拥抱替代拳打脚踢。
在美国练武圈子里,从来没有人把泰森挂在嘴巴上的。巴西柔术格雷西家族在美国号称天下无敌,出赏十万美元但求一败。泰森感兴趣吗?泰森全盛时期出场费都是上千万的。格雷西家族的但求一败,也没有引来武界的血雨腥风。在美国练武叫做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大家心平气和地练,玩个乐子而已。
中国人自己在家里自怕自,天天把泰森当作神,在美国,人们讲起泰森,十有八九都是嘲笑的口气,那叫野兽,比人低一等的。中国武林,请以后不要再谈泰森,那是美国武界的笑话。如果中国武林天天把泰森当成赶超目标,那是大错特错了。
大侠拼命否定泰森,回过头来还是那句话,姚宗勋将意拳和拳击搞到一起,实在是不伦不类。从理论上来讲,意拳加拳击应该是一加一大于一。那么很简单的道理,请一位意拳拳击手参加单纯的拳击比赛,这意拳拳击手是否就要比单纯练拳击的利害呢?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这意拳加拳击就是一种错误的理论。如果做得到,我们中国拳击队正缺一块奥运拳击金牌呢。
在拳击界,体重一百斤的拳击手是不可能战胜体重两百斤的拳击手的,但在中国功夫里这样的奇迹就有可能发生。在拳击界,一位七十岁的拳击手是不可能战胜三十五岁的拳击手的,但在中国功夫里,这样的奇迹就有可能发生。中国功夫在武艺的境界上毫无疑问是在世界武林之巅的,凡到过美国的中国武林人士都会有此感。那些讨论中国功夫有没有用的无聊话题应该被彻底绝迹。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不要把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在我们这一代手上荒废掉。大侠写此书的目的实实在在是要振兴中国人的自信心,恢复中华武艺国术传统。大侠要说的东西原本到此就打住了,这只是一篇精神宣言,但武艺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牛皮再大,上阵是要见真章的。
大侠和亿万武迷一样,寻寻觅觅,一直期望找到传说中的高师。大侠知道,这样的高师是可遇不可求的。在大侠从学过的师傅中,大侠对他们都表尊敬,但实实在在地说,大侠的老师们武功虽好,却没有一个达到传奇的水平。我想亿万武迷们一定和大侠有同感。自己的老师功夫是好,但总没有达到高山仰止的程度。
现代最有名的传奇武师当属王芗斋。王芗斋的意拳给人无尽遐想,但是否真的按照七妙法门去练就可以练出绝世武功来,大侠深表怀疑。意拳顾名思义就是强调心意的作用。大侠是心理学博士,写的博士论文又是讲的催眠,自然知道心意的妙用,但在没有名师现场指导的情况下,大侠的心意功夫就是无法转化到真实的武功上来。
王芗斋在上海呆过一段时间,也留下数位有名的弟子,最有名的当属张长信,但张长信先生在上海不知为什么一直默默无闻,也没有听说传出很厉害的弟子。大侠自己看有关意拳、大成拳的书,犹如瞎子摸象,捣鼓老半天不得其法,所以大侠一直怀疑这七妙法门只是一种门面上的东西,一定有内在的奥秘被有意无意省去了。
最近在网上查看,偶尔看到高臣先生写的"大成拳真义解",终于揭开了大侠心中的疑团。那就是在七妙法门之外还有一种秘密法门,那就是"筋骨训练",
"筋骨训练"是大成拳的核心内容,现在已少有人谈及,究其原因,是芗翁一生对拳学的体悟也存在着层次的渐进,其后期已达颠峰状态,故对入门筑基之法阐述较少,但这并不等于入门筑基不重要,"筋骨训练"即为入门之不二法门。芗斋先生入门之形意拳法即为筋骨抻拔,赵道新、张恩彤等前辈亦由此入手,故芗翁、赵、张等前辈均为筋骨抖颤,形动意随的重效爆发。一碰即出,一击即溃,此为芗翁早期自世及传授的重要内容,这一点笔者从向天津的几位前辈请教中得到证实(因芗斋先生二十年代中期传艺的弟子基本是形意八卦名家张占魁的传人,因张老先生赞佩芗翁之技艺,故荐门下十余人从学芗翁深造)。二十年代末期,芗翁赴上海、杭州一带传播拳法,此时期如韩樵、尤彭熙、张长信、高振东等从学芗翁,接受的也是"筋骨训练",故这些前辈留下的拳式及拳论皆为有力之证据。1935 年芗翁携部分得意弟子回深县集训,也是注重筋骨之强壮。后芗斋先生定居北京,所传内容渐已有所变化,但基本未脱离筋骨之法,只不过练法上有些淡化,这或许是因为此一时期纳入门下者决不会是泛泛的初学之辈,因而没有必要再从筋骨入手。这样一来,就使芗翁早期传人对筋骨重视程度要强于后期传人,而不少后期传人虽有筋骨之力却未必详尽筋骨之用意,无形中就出现了传播内容的差异。而芗翁晚年因种种原因不谈技击,而侧重于健身功法传播,这在客观上亦使相当一批后学者对健身和技击功法产生混淆。不管是什么原因,现在的事实是"筋骨训练"目前已少有传播,而健身功法代替技击功法的趋势已存在很多年,这也是芗翁武学一直难以振兴的原因之一。
这一段文字是大侠看到的有关意拳、大成拳最重要的文字,可谓字字千金,正是王芗斋武学的不传之秘。高臣先生一语中的指出这也是芗翁武学一直难以振兴的原因之一。
没有筋骨训练的意拳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玄学的境地。大侠一直就不相信,通过单纯的站桩可以练出绝世武功来。李英昂先生在其"意拳正轨"一书指出姚宗勋入师门十多年方得秘诀,而李英昂先生却没有点明那秘诀是什么东西。现在大侠可以告诉大家,这筋骨训练正是秘诀之所在。高臣先生道明没有筋骨训练的拳法只能是健身法,而不是技击法。希望通过简单的站桩就想达到技击大成的是缘木求鱼。
为什么大侠敢如此肯定地说,筋骨训练就是意拳的不传之秘呢。只要看一看王芗斋的千里寻师的故事就可以知道了。王芗斋在解铁夫面前连输十把,这是众所周知的事。这样坍台的事被广为流传,大侠相信一定是王芗斋亲口对自己的弟子所说,否则没有人有这个胆量公开贬低祖师爷。
大侠读胥荣东所著的"大成拳"对王芗斋和谢铁夫比武这段往事描写成:"比武结果两人各有胜负。在器械上芗斋先生功底较深于解老。"大侠理解大成拳门人对祖师爷的无上尊敬,对公开流传的"王芗斋在解铁夫面前连输十把"无法接受,于是便写出这么一段东西来。大侠看姚宗勋意拳派的文章都认为王芗斋的确在解铁夫面前连输十把,并且在器械上也毫无胜机,而这位湖南衡阳的解铁夫老先生被誉为"心意拳巨匠"。但有趣的是,到了胥荣东的书里,解铁夫先生变成了鹤拳名家,那场惊天动地的比武也从湖南衡阳搬到了福建(胥荣东"大成拳"第12页)。
本来,有关王芗斋和解铁夫比武的事就是从意拳门里传出来的,不是其他门派造谣。现在胥荣东把这段世人皆知的往事硬要这么改过来,我们门外的人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反正王芗斋先生也没有留下什么亲笔手书可供铁证,但胥荣东这么好心一改却在武学上大有问题。湖南的心意拳巨匠谢铁夫被改成福建的鹤拳名家,一个打心意拳的突然变成打鹤拳了,这里面的问题就严重了。大侠认为胥荣东这么一改,把最核心的东西改掉了。
按照姚宗勋意拳派的观点,王芗斋在与解铁夫比武的时候,对谢铁夫一招神龟出水毫无办法。这神龟出水的形态是两手撑开,和形意拳肘不离肋的原理是相违背的,而王芗斋后来将形意拳最根本的三体式也放弃了。如果王芗斋认为站桩万能,为什么他后来将三体式桩完全放弃,而改为门户大开的浑圆桩呢。王芗斋不但放弃五行拳、十二形拳,连三体式也放弃了,他对传统形意拳的革命可谓彻彻底底,斩草除根。
王芗斋对意拳的最后定型和解铁夫大有关系。据说王芗斋在湖南衡阳住了一年多,方将解铁夫的心意拳全盘掌握。王芗斋虽然是郭云深的徒弟,最后定型的拳法和传统形意拳唱对台戏,其实意拳的拳法从心意拳中获益的东西可能更多。
现在的问题是解铁夫当年到底传给王芗斋什么东西了,现在有谁知道呢?现在市面上流传的心意六合拳和解铁夫的心意拳是同一来历吗?如果是的话,心意六合拳和意拳到底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大侠在上海的时候练过心意六合拳,从来没有感觉到这两种拳法有什么关联之处。这个疑问在大侠遇到真正的心意六合拳传人陈守孚先生后才终于明白。
摘自张源侠专著《中国内家武艺的不传之秘》
大侠走起八卦步来
作者 张源侠,发表时间,8/24/04
大侠练了五年少林拳,和朋友比试,尚未出手就挨了一拳。后来又练了三年,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和人正式打架。当大侠和对方双手相缠之时,脑海里思绪万千,有几十种打法闪念而过,但却无法定夺到底该出哪一招。正犹豫之间,对方出招,大侠脚底一滑,顿成大猪模样,至今尚记得背上落下暴风骤雨般老拳。
少林拳的毛病就是动作太多,平时表演起来唬女孩子很管用,真到要动手了,脑袋里一团浆糊,不知道该出那一招。现在的"舞术表演",就是中了少林拳的流毒。大侠还记得当年读的第一本武术书是梁以全所著,书中的太祖长拳按现在的标准来看应该称为太祖短拳才对,可以遥想古时的少林拳当不至于如此花哨冗长。
大侠那一仗最后承蒙对手留情,才得以从地上爬起。无地自容的感觉使得大侠对少林武功失望之极,心中升起转学内家拳的渴望。就太极、形意、八卦三拳,大侠以为太极老相,形意粗鲁,唯有八卦优雅玄妙,于是决定转攻八卦。
当年在华东师大教八卦的是周庭爵老师。周老师个头很小,但态度傲慢。那时他主要教十大形,有一大票学生在树林里走傻乎乎的踩鸡步,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弱不禁风的学生别出心裁要学八卦。
周老师对大侠说道:"这八卦是古代宫廷里的拳法,根本不外传的,只有今天像你们这样的外人才有幸学到。"这口气好象他是从宫廷里学来似的。大侠功夫不怎么样,对八卦掌的历史还是略知一二的。不过既然要学拳,也就只能装傻。周老师牛皮吹罢,便教大侠一个动作,让大侠绕着树走圈。大侠对周老师的宫廷牛皮甚觉好笑,但走起圈来却是一本正经,那一日狂走一个小时,第二天双腿疼得连下床都困难。
周老师教拳还有一个规矩,他一组动作只示范两遍,如果你不能当即将其动作模仿下来,他马上恶眼相对,并称他当年学拳,师爷也是如此厉害的。大侠仗着八年少林的花架功底,每次都能够奇迹般地将周老师的动作马马虎虎地拷贝下来。一个学期下来大侠学会了老八掌,但就实战而言,心底还是没底。
周老师的十大形学生常问如何用所学之拳格斗的问题。大侠印象很深的是,周老师在讲格斗时,既不用十大形,也不用八卦掌,而是十分强调用拳击式的左右摆拳进攻。大侠当时看了就十分怀疑,但碍于周老师的凶相,也没有造次诘问。到第二学期,周老师不来了,据说到美国闯荡去了。
从周老师那里学来的八卦实际上只是走圈的少林拳,还是花拳绣腿,打架一点用也没有。周老师只教动作,不教打法。以大侠现在的眼光看来,这是传统武术技击失用一大原因。现在市面上练八卦的,动作可以腾云驾雾,但真的能否用在技击上,大侠很怀疑。
大侠后来跟王雷华老师学史计栋一派64掌。史计栋是董海川的干女婿,据说这64掌是董海川晚年总结的平生绝学。大侠学得晕头转向,没能坚持到最后将64掌学完,感觉这64掌大概是董海川祖师爷晚年闲了无聊,创编出来的八卦游戏。大侠感觉练此拳在让对手迷糊之前,往往会自己先摸不着东西南北了。
大侠从来不怀疑八卦掌的厉害,但练过八卦以后,知道如果只是这么晕头转向地走圈,最后动作可以很漂亮,但真要上阵格斗,实在差距太大。说来可笑的是,大侠真正见识八卦好处的居然是在美国。
大侠在美国见到过数位美国人练八卦,老美的八卦动作之雄浑饱满,非大侠在国内所能见。大侠认识的那几位美国八卦拳师拜得都是真正的中国八卦实战大师。那几位老美如果到中国摆八卦擂台,我看普通的中国八卦拳师很难是他们的对手。
大侠在芝加哥认识的汉拿博士(精神病学家),虽然个子矮小,却身法似猴,出手如电。大侠在纽约的朋友罗伯特的师傅究(电脑工程师)演练八卦时身如龙蛇,千折百回,令大侠吃惊不已。大侠看了这两位的八卦后,当下改变自己对八卦原存的浅见,同时也感叹老祖宗功夫的实相。汉拿博士牛气冲天地说,中国来的拳师五十岁以下的他都认为不值一看。
摘自张源侠专著《中国内家武艺的不传之秘》
老都的七路陈式缠丝太极
作者 张源侠,发表时间,8/24/04
周老师一走,大侠没得好学,于是跑到都文才老师的陈式太极凑热闹。大侠在电子系时的同学叶四清,很早就跟都老师学陈式太极,功架漂亮,缠丝花哨。大侠在心理系读研究生时的室友曾祺也是都老师的学生。曾祺是出名的大嘴巴,每次学拳回来就大呼小叫说自己学到陈式太极的门内绝招。
大侠心知肚明自己的工夫很面,但对小个子曾祺的牛皮历来不信。和曾祺推手,只需一手就可以将其凌空击出。曾祺每次落地后都会像皮球一样连弹数下地后退,据说这样才不会受伤。大侠每每对自己的武功没有信心之时,就找曾祺推手。只消片刻,大侠就会春风满面,自我感觉犹如拳王再世。
陈照奎先生五十年代到上海教拳时,上海体委组织一班上海武师跟陈照奎学拳。在那个公开班上,陈照奎所教的陈式一路、二路是没有明显缠丝形的。都文才和他的一个朋友变卖家产将陈照奎请到家中授拳。这回陈照奎传出来的东西是带有非常明显缠丝形的。我跟朱纪生老师学了陈照奎公开教的无缠丝拳路,也学了都老师的缠丝拳路,感慨两种拳路的全然不同。
陈照奎公开教的无缠丝拳路练起来感觉生硬,而都老师所教的缠丝拳路尤如龙蛇游走,内气绵绵,一套拳打完有如沐春风之感。我因此确信都老师所传的缠丝拳路是陈式太极的精华。都老师的杀手锏是他掌握陈式七路,市面上那些只会陈式两路的拳师自然要否定都老师的七路。大侠在上海的时候就听其他的拳师称都文才自己造拳骗人。
大侠自以为才高八斗,虽然功夫不怎么样,但也一心想造出惊世神拳来。最后怎么样呢?连大侠这样才学的老牛都无法造出拳来,都文才即使真的能造出那么精妙的拳来,那也是绝世奇才了。但就大侠看来,老都手里的那七套陈式太极缠丝拳实在是稀世珍宝了。
都老师的武功当然是很好的,但以大侠当年的斜眼看来,都老师的武功尚未成就神妙之境,不过大侠还是认为都老师毫无疑问是全套继承陈式正统练法的门内传人之一。读者诸君想学陈式缠丝套路,当向都文才学习无疑。大侠在都老师门下只学了陈式缠丝一路的前半套,之所以没有学完,是因为1989年春天的大学校园已经不适合学拳了。大侠对那半套陈式缠丝套路常有回味无穷的美感,现在多年不练,那半套也忘记了,这是大侠心头常有的遗憾。曾祺打电话给大侠,说他最近请老都出山,在上海某高级俱乐部教太极。想来读者诸君要向都老师学拳,学费大概是要涨价了吧。
学了都老师的缠丝拳路,方才知道陈式缠丝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有系统训练的,整套拳从头到尾缠丝不断,绵绵密密,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有一件事情我担心的是,如果都老师有一天名扬武林,老牛皮曾祺一定会名列老都弟子之列,我劝曾祺千万不要和别人推手,以免坏了老都陈式缠丝太极的英名。原谅大侠乌鸦嘴,这叫做良药苦口利于病。
都老师在六四以后就不到华东师大教拳了。大侠学了半吊子的陈式太极,心里感觉不上不下,慢慢地就有其痒无比的难过。后来华东师大武协请朱纪生老师教陈式太极。朱老师所教的就是没有缠丝的陈式一路二路。大侠学后的感觉就好像看到一个珠光宝气的绝色美女突然一身素服,洗尽铅华而来。虽然绝色依旧,然没有了那百万华服名钻,终究有许多遗憾。
朱老师所教的陈式虽然不漂亮,但大侠却学到了不少有用的拳理。朱老师常道他的老师强调根的功夫。招式就好比树叶子,多不胜数,如果不学到根的功夫,树叶子有什么用呢?
朱老师又说每天不管多忙,站桩半小时是必做的功课。他认为在太极中所谓根的功夫就是要脚底生根,简言之,就是要将重心降下来。推手通常就是重心低的将重心高的推出。
朱老师曾谈起一段与冯志强先生切磋的故事。冯志强应顾留磬先生之邀到上海访问。朱老师也被顾先生请来共席。饭后顾先生请朱老师与冯先生推手。朱老师说冯先生很客气,推手中没有发劲,朱老师也没有感到脚底不稳。
本来故事到这里可以说是波澜不惊,说了也等于白说。朱老师却透露出另外一个细节。冯先生原地站定,邀请朱老师推其双肩。讲到这里,朱老师谈谈一笑道:"我又不是傻瓜,我怎么会去推他的肩膀,要推就推他的胸口么。"
大侠忙问结果如何。朱老师谈谈一笑道:"他不也后退半步。"然后朱老师又补道:"轮到他推我,他也推我的胸口,我也退后半步。"说到这个半步,朱老师又讲起一件轶事,说当年上海的赫少如和人推手,步子从来没有动过。后来有一个拳师终于成功地让赫少如动了半步。朱老师笑道:"那个老兄到处吹牛说他动了赫少如半步,其实动了半步又怎么样呢?"朱老师说到这里就打住了。
朱老师的口头禅是"其实没什么?"朱老师不谈玄理,认为一切都是实力比拼。朱老师还说起过马岳梁在晚年八十多高龄依旧表演金刚不倒,即让四个人一起推他的肚子,马老依旧可以顶住。这是马先生最喜欢表演的节目。但在朱老师的眼里那是故弄玄虚。朱老师道:"那么大年纪了,还要玩这种东西。"朱老师还提到马老最后一次终于被外人推倒在地的情形,认为传说中功夫越老越好的情形是相对的,八十以上的拳师不管他曾经多么伟大,都在走下坡路了。朱老师反对对大师的功夫神秘化。
杨式太极的毛病
作者 张源侠,发表时间,8/29/04
陈式太极的缠丝劲如果练好了,对擒拿很有帮助;陈式第二路的发劲快速猛烈,符合打架原理。到了杨氏太极,出现了"大松大软"的理论,和陈式的理论就有了天壤之别。
陈式太极讲究缠丝和发劲,虽然放松也讲,但很明显,缠丝是要缠的,发劲是要发的,所以陈式太极里没有大松大软这一说。那么大松大软究竟是一种革命性理论,还是一种误入歧途的谬论呢?
以大侠的斜眼来看,大松大软理论实实在在是一剂毒品,可以说是流毒无穷,而中毒的人就好像吸了毒品一样,因为身体有异样的快感和幻觉,便以为这真是宇宙大道了。
大侠的杨式太极是跟傅钟文的弟子谢炳灿老师所学。谢老师在华东师大的场子久盛不衰。大侠学了都老师的半套陈式太极以后,想尝尝杨式的味道,于是也混在一大堆人中凑热闹。一个学期下来就把杨式学会了。
谢老师教每一个动作时都要学生摆好姿势,然后他来纠正动作。轮到大侠的时候,谢老师用手指导大侠将身体上的数块大肌肉按照他亲手摸出来的位置摆好。每次摆好以后,大侠都觉得浑身别扭,等谢老师转身去摸别人的肌肉时,大侠早就偷懒站起身来了。等谢老师第二圈转过来,大侠早就把刚才的肌肉位置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第二学期,大侠开始学习推手。有趣的事,大侠的笨手和谢老师刚推了没有几下,谢老师就一脸严肃地问大侠:"你这是吴式手法,你的老师是谁?"大侠老实回答对吴式是七窍通了六窍。谢老师很不满意大侠的回答,认为大侠在掩盖事实。大侠老实告知学过陈式太极,但决没有学吴式,也没有学过推手。谢老师就是不相信。
谢老师也是属于牛皮很大的那一种,自认为全上海的杨式太极只有傅钟文的才是嫡传。谢老师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打杨式太极有时可以打通宵。大侠只有在临考前临时抱佛脚才玩通宵,要让大侠通宵打杨式太极,除非刀架在脖子上才有可能。谢老师有一套太极拳机械自动化理论。
谢老师认为太极不停地打可以达到机械化的程度,即每招每式都犹如机器运作一样,严密工整。练到最后进入自动化境界,只要意念一动,身体就会飘飘欲仙一样舞动起来,空空渺渺,所有的动作尤如泉水一样流淌。一套拳打完,真正赛过神仙。
谢老师的太极机械自动化理论的基础就是要消磨时光,最好练拳练到天老地荒。大侠在上海的公园里有时会看到太极拳一练就是数个小时的老先生们。以大侠的时间观来看,那种练法只有吃饱了撑着的闲人才有可能。
有一天,在谢老师的推手场子里来了一个穿西装的中年人,看了一会儿以后,要求和大侠推手。当大侠的笨手搭上那位先生的毛料西装时,立即受到对方的批评:"手太重了,要用意不用力。"
大侠当然知道用意不用力的伟大拳理,但究竟怎样才算用意不用力,即使像大侠这样聪明绝顶的博士脑袋也无法想象出来,当西装先生如此提出,大侠还以为遇到了太极高手,于是虚心请教用意不用力的诀窍。西装先生要求大侠将手臂肌肉完全放松,大侠这一放松,手上就什么力气也没有了。西装先生趁机将双手挫进大侠的腋窝,不敢用力的大侠就这样被西装先生玩于掌股。
大侠虽然功夫不佳,但却是极要面子的人。被西装先生如此修理,心下十分不快,但碍于用意不用力的伟大拳理,大侠只有自认没有灵性。没想到西装先生再次将双手挫进来的时候,大侠无意中摸到西装先生的大臂,发现对方完全是肌肉紧绷状态。大侠心下一沉,杀气顿生,立即使出蛮力。西装先生没有料到大侠居然胆敢违背用意不用力的伟大拳理,立时乱了方寸,在挣扎之中,西装的袖子被大侠扯了下来。
西装先生垂头丧气地走了,大侠心里也觉得不好意思,但没想到谢老师对刚才大侠屡战屡败的情形早就生了一包气,对大侠摆出一副难堪的脸色。大侠这才惊觉刚才自己已给谢老师坍了台。
像西装先生这样理解用意不用力的民间太极玩家可谓多如牛毛。大家在一起自欺欺人,臭水平碰臭水平,作为健身娱乐当然可以,但要作为什么伟大理论在宣扬,理解上的偏差早就不知千万里远了。对用意不用力的精义,大侠在后面会将守孚先生的妙论清清楚楚地揭示出来,希望众玩家迷途知返。
谢老师教推手反到没有讲用意不用力的玄理。他只管推,有时喜欢表演倒仰铁板桥的功夫,对方推过来,谢老师上身完全后仰,对手自然失去重心。但对谢老师这招倒仰铁板桥,大侠觉得很有问题,问题其实很明显,在上身倒仰铁板桥时,档部岂不完全大开。我不晓得谢老师是否有铁档功一类的秘技,否则的话,这危险是明明白白的。
谢老师对自己推手的技艺当然是很有自信的,他说不管人家练什么的,他都不怕,少林他也不怕。谢老师对杨式太极的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多次对我说,杨式太极不是从陈式太极里演化出来的。杨式里完全没有发劲,这是比陈式远远高妙的地方。大侠当时听了这样的高论就想笑,但在骄傲的谢老师面前,心理学博士张大侠还不知道哄老师开心吗?
不发劲的拳就代表高妙,这又是一种迷信,这种迷信其实是用意不用力的另外一种偏见。很多人练杨式就是中了这种偏见的毒,练了老半天的杨式,就是不会发劲。碰到人家用蛮力的,不发劲的杨式往往一点用也没有。
大侠这么说是有实证的。华东师大有一个跟了谢老师七年的学生,杨式的架子练得很漂亮了,也常到傅钟文太师爷那里去请教。这位老兄和大侠是拳友,有一次和大侠聊天。大侠老牛皮当时已经学了两种陈式,手上也有一把蛮力。吹到兴致高的地方不免手舞足蹈起来。两人于是上阵推手。大侠一搭手就感觉对方根本没有劲,于是关心地责问:"老兄,你的杨式练得这么好看,这么会一点劲道都没有的。"
他长叹一口气道,自己对杨式迷信至极,这七年中全心全意地练拳,也有机会亲近傅钟文太师爷,但就不知道为什么练不出功夫来。他怀疑谢老师没有把真正的太极秘诀教给他。当时大侠对他的毛病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现在大侠可以一针见血地指出,毛病就出在对大松大软的错误理解上。
所谓大松大软就可以练出绝世太极劲,是一种彻彻底底的谬论,是太极练法中的"伪功夫"。许多人练一辈子太极,不得其法,十有八九是中了这大松大软的毒。
大侠看杨家门内故事,杨家子弟练腿功累到无法上楼梯,练苦功练到要自杀。如果杨家子弟真的是按照大松大软的原理去练的,怎么可能苦成这个样子呢?真正的大松大软是结果而不是原因。练太极苦到死去活来,等到功夫上身了,你自然就会大松大软了。不吃死去活来的苦功,就梦想大松大软,岂不笑话。为什么会有这样倒果为因的谬论呢?这和中国传统武术界的保守和故弄玄虚有关。本书的目的是要还武术的真面目,消武术界的众流毒。
练杨式的当然也有聪明人。傅钟文据说是不和外人推手的,傅大师的推手功夫究竟如何,很多人怀疑。大侠从来不怀疑傅大师的功夫,但如果傅大师真的不和外人推手,这就是一种陋习。
武术是要讲真才实学的,而武术的真才实学不是用看来衡量的。功架再好,不再实战中体现出来,一切都值得怀疑。大侠听说傅大师对大杆子情有独钟。练大杆子的人都明白,大松大软是练不了大杆子的。傅大师如果成天在家里练大杆子,一般的拳家大概也经不起大师一抖。
大侠在上海电视台作节目主持人的时候,专门做过一档介绍太极的节目。节目里请了吴式太极的马岳梁、吴英华,还有武式太极的浦公达,当时也想请傅钟文,没想到傅大师很快就过世了。大侠的师傅王雷华先生和浦公达是忘年交。浦公达是上海武式太极研究会的会长,郝少如的亲传弟子。大侠到浦老先生家采访。王老师鼓动大侠和浦老先生推手。大侠心头一热,以为如此机会定可向大师讨教了。当大侠的双臂搭上浦老先生的双臂时,老先生双脚后退一步。读者诸君不要误会大侠功夫了得,一搭手就将浦老先生打退一步。事实上是,浦老先生完全不用力,后退一步实是走避。大侠后来问王老师这是怎么一回事。王老师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浦公达作为武式太极在上海的代表人物,已经和大侠搭上手了,而大侠还根本没有用力出手,浦老先生就主动走避。这不是一个武功好坏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对武术对抗性的态度问题。所谓恶拳不打笑脸人,身价得以保全,武功的真正精神却失去了。浦老先生传给万雷华老师数套很有风格的江南南拳,里面有一套杨家英雄拳,打起来颇有英雄豪气,可以想见浦老先生是有真功夫的,但浦老先生在大侠面前主动走避,大侠想来只有无尽遗憾。
大侠有一次在上海气功研究所遇到一位练杨式太极的,他说他们的太极练法是要练苦功的,他当场表扬几种苦功练法,与大松大软完全没有关系。和大侠推手,很快将手挫进大侠腋窝,这一招和当年西装先生的招式一模一样。大侠当时无法破解这一招,回到家里向王老师请教。王老师笑道,这是上海推手界最喜欢用的一招,还教了大侠破解之招。
王老师教的破解之招是擒拿手法。这擒拿其实也是力气活,对方如果用蛮牛劲,擒拿也是很难破的。说到蛮牛劲,在大松大软练家的眼里不值一提,但在陈式太极中就有蛮牛劲的练法。所谓蛮牛劲两人单手相搭,一人拼命提起,另一人拼命压下,一上一下,循环往复,谓之蛮牛劲。大侠在纽约拜陈守孚老师为师,守孚老师示范用心意六合拳破解挫腋窝推手法,可谓酣畅淋漓,击中要害。具体细节容后再述。
写到这里,大侠想起谢老师一次亲口对大侠提起的往事。谢老师对自己的功夫是很有自信的,给大侠的感觉是少有敌手,但谢老师却自己提起一桩他自己的比武往事。他说有一次遇到一个年轻人,两人推手,年轻人在用掤劲时,突然爆发出惊炸力,其力直透谢老师胸膛。谢老师当场赞叹此种神奇劲法,希望向对方讨教,但对方却淡然一笑,不愿露底。
以谢老师平时的骄傲神情,要在他嘴里听到这种自贬身价的故事实在是希奇的。但大侠却也赞叹谢老师的求实精神。中国武功浩若烟海,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年轻人明明是用太极掤劲,却能发出直透胸膛的惊炸力。从谢老师的反应来看,他自己的太极功夫不能发出此种惊炸力。
大侠回到家里,向王雷华老师请教,王老师笑道,在上海民间拳法中,十大形、棉拳专注于这种惊炸力,那个年轻人一定是十大形、棉拳的高手,谢老师只迷信杨式太极,对十大形、棉拳不了解,自然要吃亏了。王老当场演示这种用掤劲发出的惊炸力,他说这是浦公达所授南拳里的一种练法,每次发劲都要发到舌头发麻的程度才算得劲。大侠这才知道浦老先生居然也会使这种劲法。如果浦老先生和人推手突然发出这种劲法,大家一定会以为这是武式太极劲,其实这是江南南拳里的劲法。现在有不少知名的拳师在一辈子里其实学过很多拳法,最后以太极大师的面目问世,其实手上出来的东西早就不知道是哪一派的了。
太极拳除了大松大软这个谬见外,还有舍己从人这个谬见。在上海的公园里常可以看见一个老先生和几个年轻人玩推手,不管年轻人用多少力气,老先生都可以很容易化解,然后将年轻人像蝴蝶一样击出。
大侠学太极当然也迷恋这种神奇的舍己从人功法。有一次和一个不懂太极的老兄推手,他用蛮劲直扑大侠面门,大侠身体稍稍往后一沉,那位老兄顿时失了重心,大侠借势一提,对方双脚离地,大侠身形向前一催,对手尤如惊弓之鸟跌出。当时大侠的心头之快可以说是无以复加,知道这就是太极中舍己从人的打法。大侠在前面提到,谢老师喜欢用后仰铁板桥一招,其实也是舍己从人的打法。
后來,王雷华老师教大侠吴式太极的推手法,王老师跟吴公仪的弟子丁德三学艺。丁德三、丁晋三兄弟在上海是称名一时的吴式太极高手,演练的是吴公仪特有的方架太极。方架太极犹如楷书,动作一笔一划,和其他圆润无角的太极大有不同。
王老师最喜欢表演的就是吴式转腕功。对方推过来的时候,自己背部撑牢,前臂贴胸,当对方的劲直扑而来时,实实在在吃到自己的前臂时,突然手腕一转,对方的劲因为完全吃在自己的前臂上,就在那一瞬间,对方会被很轻易地打出。王老师用这一招和学生推手屡试不爽。
大侠聪明绝顶,这样的花招当然一学就会,和学生推手也是百战百胜。但大侠这人有一个毛病,喜欢追根究底。吴式转腕功其实是建立在背部撑牢的基础上的,如果背部撑不牢,这样的花招就不管用了。对方傻乎乎将所有的力都集中在己方的手臂上,自己只要将手腕一转,就可以轻松化解对方的进攻,但对方如果不把进攻点放在手臂上,吴式转腕功很快就要出洋相了。
大侠想通了此理,有一天对王老师道出自己对吴式转腕功的疑问。王老师不信大侠的歪理,于是推手。王老师故伎重演,想用转腕功化解大侠的进攻。大侠其实根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前臂,当王老师开始转腕时,大侠突然用肩背发力,当场将王老师击出。这件事是大侠关起门来和王老师讨教的实作,以师道尊严的传承,当不该将此事公布大众,但就探究技击真谛而言,又不得不说。
所谓舍己从人,那是对不懂整体劲法的人而言才有用的方法。如果对方以整体劲袭来,舍己从人根本无从下手。大侠在学了心意拳了的肩撞法后,在和人推手时,双手一搭,肩膀立即攻击,十有八九经不起大侠一撞。因为大侠的肩撞是按照六合整体劲的原理,犹如坦克进攻。要对付这样的进攻,想用舍己从人法是很难的。
大侠看太极大师的轶事,很少说到舍己从人,大多是迎面直击,一触即发,货真价实。如果玩太极满足于自己圈内的游戏,不从内功实力用心,太极永远只能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功夫。
太极理论中还有一种谬论,那就是越慢越好。一套吴式太极如果按照这种理论,有时可以打上半个小时。王老师一直有心要教大侠方架吴式太极。大侠也学了一下,最终没有学完,原因是大侠无法忍受吴式的慢速。大侠当然知道太极中有所谓越慢越好的理论。但以大侠的斜眼看来,这其实也是一种谬论。大侠在网上读到一篇王孝明先生所著"杨氏快拳世稀传",里面写道:
马岳梁先生亲眼看马岳梁见杨澄甫打杨氏快拳,当是杨氏早年在北平体育研究社授拳时期,杨氏体态尚未发胖,甚至可以说是英俊潇洒,打杨氏快拳应该是非常轻松的。马岳梁在谈到吴氏快拳的来源时,就杨氏快拳现在稀传的原因,曾说过:"当年杨氏太极拳传人杨少侯、杨澄甫和吴氏太极拳传人吴鉴泉在北京体育研究社教授太极拳时,都有发劲、跳跃的动作,有这种发劲、跳跃动作的就称为太极快拳。杨澄甫和吴鉴泉两人为了使太极拳更适合一般人练习,后来教人时把发劲、跳跃的动作去掉,改变为轻灵柔和、式式均匀的慢架子,而在一些课程中还传授快架子。杨澄甫的哥哥杨少侯坚持不改,说:"要改你们改,我不改,要练杨氏太极拳必须按原来的练法来练。"他教学生都教原始拳路。由于杨少侯脾气很暴,教学时,学生一下子领会不了,他就动手打,人家受不了。所以虽然他的功夫很好,但跟他学的人很少。杨澄甫脾气非常好,教人也很耐心,开始教慢架子,也教快架子。据说后来他胖了,不教原始的快架子了,故现在还未见杨氏快架子整理出来。"(见严翰秀著《太极拳奇人奇功》) 马岳梁先生这段旨在说明吴氏快拳渊源的谈话,同时亦把杨氏太极快拳现在稀传的原因归之于因为杨澄甫后来身体发胖,不再传快架子的结果。这种分析有一些道理,从署名杨澄甫著的1931年版《太极拳使用法》上的杨氏拳照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体态的确已经很胖。
由上可见,原始的杨式太极没有越慢越好的理论,甚至杨式太极的技击性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快拳中的快。大侠跟王雷华老师学螳螂拳,知道出快手的味道。大侠和玩太极的推手,有时喜欢开玩笑地问对方如何防螳螂快手。即使那些推手功夫在大侠之上的太极高手也无法回答大侠这个问题。螳螂拳的右手一起手就直奔眼睛而去,对方必抬手格挡,螳螂拳的左手一拦,右手立即下舞直奔裆部。如果你要用手去拦裆部的攻击,那右手立即变招成为曲肘攻击心窝。玩慢拳的主遇到这样的攻击必定手满脚乱。
·中国功夫真是天下无敌吗?
摘自张源侠专著《中国内家武艺的不传之秘》
中国功夫真是天下无敌吗?
作者张源侠,发表时间,8/24/04
如果你相信金庸的生花妙笔,你一定会以为大侠的这个问题其蠢无比。然事实上,中国男人对中国功夫的信心似乎只限于魔幻想象之中。在现实生活中,用泰森的拳头来恐吓中国的武师们,往往是一招噤声。
大侠很高兴在网上看到有中国武师宣称愿意挑战泰森。先不管这位中国武师的武功到底有多棒,就这份胆气值得大力赞扬。做男人就要:宁愿被打死,不要被吓死。
有了胆量以后,回过头来要面对的还是现实。武功这个东西是最实在的,来不得半点虚花。大侠在网上看到四川的一位武林帮主,宣称自己拜过诸多名家隐士,一生经历数百仗搏击,肋骨断过数根,现在终于了悟武功大道。大侠对帮主的那数根曾经断过的肋骨实在是无法不担心,不知道帮主有没有想出防护肋骨的绝招来。
参考中国古来名家巨手的轶事,好像没有说起学拳要准备断上数根肋骨的练法。靠死力气、野蛮练法成就的武功,像大侠一类的书生懒人大概是不喜欢的。如果中国功夫的精髓就是靠死力气蛮练,那么吃猪肉长大的中国男人怎么可能体壮如牛呢?
少林武功实实在在是靠死力气蛮练的祖宗。大侠二八年少开始学少林武功,老师要求四平大马,大侠站不上十秒就气喘如猪。怎么也无法想象这四平大马可以站上一小时的情景。大侠胡乱学了五年少林,自以为武功可技压同寝室,不料和不练武功的同学交手,未及出手,鼻子上就被挨了一下,那股酸劲至今难忘。
号称少林武功天下无敌的武师们,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有没有在吹牛?大侠在那五年中练过的少林武功有:十路潭腿、六路短打、鹰爪拳、鹰爪手、童子拜观音、十八罗汉手、秘宗拳、查拳。那真正是花拳绣腿,唬女孩子管用,用来打架一点用也没有。大侠后来看到意拳祖师王芗斋狂贬中国武术套路练法,深感在理。
在大侠看来要靠练少林套路成就无上武功,几无可能。少林称雄武林千年不靠套路,靠什么呢?据说少林看家本事称为"心意把",这少林的心意把和大侠在本书中要大力宣扬的心意六合气功拳到底有什么关系,容大侠在后面慢慢道来。
靠少林套路是无法成就天下无敌境界的,那么牛皮同样很大的太极拳如何呢?练太极的人多势众,即使自己功夫不怎么样,也喜欢把牛吹得天大,好像祖师爷的功夫就是自己的功夫似的。太极强身健体没得说,但要说格斗,普通的太极拳师大概连街上的流氓也不敢碰。
大侠在上海的时候,知道上海武林势力最大就是卢嵩高一派的心意六合拳(上海俗称十大形)。卢嵩高的徒子徒孙一辈最喜欢去冲别家功夫的场子。什么少林、太极、八卦,在卢嵩高的徒子徒孙一辈的眼里都是狗屎不如的东西。上海有个八卦掌大师王壮飞,卢嵩高的徒子徒孙最喜欢去找他的麻烦,原因是王壮飞的牛皮也很大,号称八卦拳王,还曾击败过王芗斋。
大侠知道中国当今牛皮最大的就是王芗斋所创的意拳或又称大成拳。大侠在上海找不到练大成拳的,于是只能照书上描绘的去练,自我感觉很好,因为自己不是在练无上武功吗?
自己瞎练了数年,感觉离书上描写的境界实在差的太远,对大成拳练法的过于简单也心存怀疑。大侠在上海常听人提起这样的怀疑:王芗斋怎么会不知道卢嵩高,因为卢嵩高是三四十年代公认的上海武林第一人。如果这两老交手,哪家会赢。大侠听下来,上海武林的观点是,卢嵩高和王芗斋会是5.5比4.5。
我想北京王芗斋的徒子徒孙一定不喜欢这样的评判结果。如果大成拳杀到上海和最喜欢打架的十大形作一下公开比试,保定万人空巷。不过大侠这个馊主意有违中国武林和睦相处的传统,估计要打也打不起来。
大侠后来还学过螳螂拳、八卦掌、太极拳、六合八法、虎鹤双形、十大形,直到最后遇到本书的心意六合气功拳大师陈守孚先生,方才了悟此章的疑问:中国武功真的是天下无敌的,因为大侠找到了证据。
中国武功天下无敌的钥匙就在心意六合气功拳里。大侠在阐述心意六合气功拳的奥秘之前,先要把大侠知道的中国其他各门武功的妙处和不足作一番评论。
摘自张源侠专著 《中国内家武艺的不传之秘》
和外滩的太极师傅交手
作者 张源侠,发表时间,8/29/04
上海外滩历来是武术家的天堂,各门各派都喜欢在此露一手,而牛气的就在此设固定拳场。外滩的太极场子没有一点分量的人是不敢再次摆摊的。文革期间的外滩更是热闹非凡。
守孚老师当时正值血气方刚年龄,有一天和同事一起路过外滩,看到有一位太极师傅,六七十岁的样子,在那里教人推手。老先生的推手架势漂亮,高举下伏,犹如龙蛇百折。有不少年轻人被老先生玩于掌股。
守孚老师和他的朋友也在一旁看热闹,他的朋友只知道守孚老师平日练拳,也不晓得他练的是什么拳,只是在一旁起哄道:"你的功夫和这老先生的比比怎么样?"
那位老先生在旁边也凑了一堆附庸,七嘴八舌地说道:"老先生这门太极功夫,岂是年轻人可以理解的。"老先生听了此言也感觉很受用。守孚老师这边的朋友一听就更是起劲地鼓噪:"怎么样?人家老先生根本瞧不起你的年轻人功夫呢?"
守孚老师说他那时也不知道天高地厚,只知道自己的心意六合拳是很厉害的拳法,现在既然两边风言风语,自己当然也就技痒难受了。两人一搭手,守孚老师先解释道:"我不懂推手。"
老先生笑道:"不管你用什么拳法,尽管打来。"
守孚老师一听之下,鼓动丹田气,脚踏中门,双手如钢*,嘎嘣一下,整个身形已经在一瞬间闯入老先生的怀抱;而老先生的双手已被震开,门户大开,不得不向后大跳一步。但即使如此,守孚老师的身形依旧如影相随。在外人看来的两人亲密拥抱之势,老先生明白自己已经完全失控了。守孚先生轻轻说了一声:"老先生,这打架的事情是很野蛮的。"老先生的嘴唇都发白了。
守孚老师对大侠说:"我只是用了一个进身法,就进到里面去了,我其实还没有开始真正打击呢?如果我那时出手的话,老先生就真的要出事了。"
打赢了这一战,守孚老师的那班朋友们可乐坏了。但守孚老师本人倒也没觉得什么。没想到过两天,他再到外滩的时候,那班练拳的人一见他在场,就立即收了拳架。起先,他并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但许多人对他指指戳戳,他这才意识到大概是他和老先生推手的事被传开了。守孚老师感觉这样实在也是很怪的感觉,以后居然就故意避开不走外滩了。他也不知道那位老先生的名字,他说自己跟铁李两位大师学艺的时候,只知道心意六合拳,对其他拳种一概不知,所以也不知道什么是太极推手。外滩那一次是他平生第一次推手。现在回想起来还总感觉对那老先生颇有歉意。
大侠查资料,知道外滩在五十年代是田兆霖大师的天下,七十年代外滩的太极大概也是杨式太极的传承。守孚老师虽然不知道那位老先生的名字,却也知道那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太极师傅。以守孚老师纯粹的心意六合拳身手和太极较量,很轻松地赢了,原因在哪里呢?大侠在网上看到瞿世镜先生的一片文章,有一段有趣的记载:
董师伯另一位弟子董世祚,原为法商电力公司工程师,亦擅长推手、散手,经常以武会友,与各门派武师比试,未尝失手。闻心意拳家罗嵩高大名,遂登门请教。罗之身手冷快绝伦,董世祚一搭手即被击出,方知中华武术深奥无穷。
此文中的董师伯是杨澄甫先生高足董英杰先生,而文中的罗嵩高当是"卢嵩高"。董世祚一搭手即被卢嵩高击出,可以肯定卢嵩高用的不是太极劲,而是心意六合拳的劲,但这种一搭手即被击出的功夫,即使是当今练心意六合拳的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大侠知道守孚老师这段故事,便问:"心意六合拳有没有专门破解太极的劲法呢?"
守孚老师笑道:"用心意六合拳的捧意和塌意两种意境就可以破解一般的太极功夫。"
大侠玩过陈杨吴三种太极,一听守孚老师的话,立即尝出里面的甜头来。其实上海太极推手中最常用的插腋窝法用的就是和捧意相似的劲意,但缺了心意六合拳捧意的决绝意。
心意六合拳捧意遵循"恨地无环"的意境,好似要将整个地球都捧起来的意思。一个天天咬牙切齿练捧意的心意六合拳家和一个温温和和练太极掤劲的拳家,一旦相遇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太极拳家的根很可能被心意六合拳的捧意拔起,从理论上可以看出捧意在对付一般太极拳手的神奇作用。
这样的分析是很科学的分析。太极拳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劲中缺了单纯向上的劲。在太极拳架中,起势和提手上势其实是练单纯向上的劲,但有几个人真的知道其中的诀窍呢?
这世上现在练太极的多如牛毛,练心意六合拳则很少。如果练太极推手的相信大侠这里的分析,回去用单纯向上的劲和人推手,你马上会发现自己的太极功夫会在一夜之间突飞猛进。
心意六合拳的劲都是相对的劲,有向上的捧意,就有向下的塌意。塌意中的手势如龙蛇飞舞,而身形却又像莽熊戏球。和人推手犹如将整个身体赖上去的样子,又像牛皮糖一样粘住对方。塌意的力量在外形上基本上是肩肘之力,从内劲上讲是用丹田气贯穿全身,犹如莽熊弯腰,全身满布弓形。给对方的气势就是要面对一只莽熊的蛮缠。
太极推手讲用意不用力,心意六合拳讲用浓意加大力。从逻辑上讲,意力两用的心意六合拳不是要比单用意不用力的太极更有效吗?
大侠对这段分析很自负,讲给守孚老师听。守孚老师笑道:"在我们的心意六合拳中,鹰捉也可以打成一种塌意,叫做鹰抓塌意。此劲发自丹田,随手而出,内含软硬劲。"
守孚老师当即演示给大侠看,那手势犹如风摆杨柳,犹如青龙吐舌,看起来很柔软,触击之点却极坚硬。守孚老师唯恐大侠不明其中妙处,让大侠做出推手架势,守孚老师双手如蟒,在接触的一瞬间爆发出惊炸力来。大侠马上依样画葫芦,当即体验此种劲法的妙处。
守孚老师笑道:"太极拳讲大松大柔,你看我招鹰抓塌意不也是大松大柔,但我们的大松大柔里面却是波涛汹涌。"
大侠看许多练太极的错误理解大松大柔,不敢体验任何刚硬的内劲。当体内一有刚硬内劲之感,就以为自己犯了用力的禁忌,赶快将那种内在的刚硬感抛弃,却实实在在把内劲宝贝扔掉了。
大家都在说,杨澄甫的手臂似棉裹铁,结果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那个"棉"字上,却把那个"铁"字给忘记了,岂不是很奇怪的事。要把手臂练得像棉花一样不难,把手臂练得像裹着棉花的铁条一样就难了。大侠学太极老半天,不明白这似棉裹铁的道理,没想到居然在练心意六合拳的守孚老师这里得到了。
这似棉裹铁的诀窍就是以松柔之势打出来的一招,在达到打击点的一瞬间突然收紧,如此外面看起来依旧是松柔之势,内在却悄悄装上了一根铁条。这内在的一紧不是简单的手上一紧,而是全身整体的一紧,以丹田为紧的核心。
大侠在这里写出来的这段东西实实在在是内家武学的不传之秘啊。太极大师让你看到的是外在的松柔,而内在的一紧,他不告诉你,你怎么可能知道呢。大侠又要在瞿世镜先生的文章来证明这个诀窍。
田兆麟手法 多变而步法灵巧,颇有少侯公之风格。1921年,田兆麟随少侯公至杭州。杭州人力车夫素有"刨黄瓜儿"之恶习。田兆麟坐上车后,车夫听他是北方口音,遂索要双倍车费。田兆麟不允,车夫上前扯其衣袖,田师伯顺手一探,车夫跌了一个大筋斗。在路边候客的众车夫见状大哗,十余人一涌而上,将田师伯围在核心。但闻哼哈之声不绝于耳,倾刻之间,十余名车夫均被放倒在地。
这段故事,普通人看了顶多觉得痛快,但大侠看了却看出名堂。田兆麟发人时用哼哈之声,这哼哈之声就是身体收紧的钥匙。如果身体完全松柔,根本不可能发出哼哈之声。
练排打功也可以用哼哈之声,当你用自己的手打击自己的时候,如果你在打击的一瞬间发哼或哈,即使你从来没有练过排打,你也不会感觉疼痛。而你可以真切地体会到,在你发哼或哈的瞬间,你的身体一定是紧的
摘自张源侠专著《中国内家武艺的不传之秘》
如何成就武艺的至高境界
中华武艺的至高境界在武侠小说中多有描述,但大家也都知道小说毕竟是小说,与现实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现在的问题是现实的武艺究竟可以达到如何的境界,而最要紧的是这种境界不是什么可望不可即的神秘东西,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现代武学对武艺的至高境界阐述最清楚、影响最大的当数王芗斋先生所创的意拳(大成拳)。其核心思想就是放弃传统套路训练、专注站桩和意念想象。大侠虽然没有受过意拳的正规训练,但对王芗斋先生的这套理论却颇为赞同,于是在家里努力站桩,期望能够有朝一日一鸣惊人,打遍天下无敌手。
但大侠很快就发现站桩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要大侠每天坚持站数个小时的桩,除非刀架在脖子上。大侠也知道中国古代拳法大都讲究站桩,少林拳的四平大马桩简直就是地狱刑罚。当年大侠在华东师大读书的时候,每到睡觉时分,全寝室总有数位梦想成就绝世武功的傻蛋一起在床上练四平大马桩,当年大家奋斗突破的目标只是两分钟标准马步。大侠在这种比拼中往往是最早败下阵来的,而当年时间站得最长也不过是三分钟左右。
意拳的站桩是高桩,所以腿上问题不大,但手上的苦却是很难受的。大侠的纪录是可以站上十分钟的浑圆桩。若要大侠再多站一会儿,除非有谁给大侠发一百万元的奖金。
大侠自己站不了多久的桩,但却迷信这桩功的伟大,于是极力推荐自己的学生站桩。有一个学生向大侠报告他每天站两个小时的桩,大侠暗暗心惊,心想这老弟没过多久武功就要在他师傅之上了。但大侠和其搭手,却丝毫感觉不出他每天两小时桩功的威力。
大侠对桩功的无限推崇是基于对王芗斋先生的崇拜之上,但就现实来看,不喜欢站桩的大侠和喜欢站桩的练家相比好想也没有逊色多少,大侠心里对这桩功的无限推崇便开始有了一点折扣。
大侠在网上看到大成拳要求学生站桩越久越好,结果有一位老兄每天站八个小时桩,而有趣的是,那位每天站八个小时桩的练家对自己的武功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自信。
这就好像学佛,大家都知道打坐的重要性,于是有人想当然地认为,打坐越久,成佛的可能性就越大,于是就拼命打坐。但事实上,成佛与拼命打坐根本不是一回事。自然大侠也可以说,成就绝世武功和拼命站桩也不是一回事。
磨砖作镜
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 砖,于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师作什么?"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耶?"〔师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耶?"一曰:"如何即 是?"师曰:"如人驾车,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一无对。师又曰:"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一闻示诲,如饮醍醐。
怀让指点道一,坐禅是将禅的奥义片面化了,若要深悟禅,就要悟禅的整体圆融。禅宗的简单坐禅相对于佛教其他宗派的罗索繁复是一种革命,但过于简单化和过于繁复其实都是走了偏门,真正的正道是包容两极的中道。
王芗斋先生意拳完全抛弃套路,全面否定传统武术的千姿百态,从拳学搏击的意义上是一种返璞归真,但完全抛弃套路其实也失去了武艺的系统化精髓。在王芗斋先生晚年所著的"意拳断手述要"中说道:
技击之法,分门别派,要皆以拳套招术为本,而拳套招术具是人之伪造,非发挥本能之学也。意拳之断手,拳套招术一概不用,是以各门各派之所长,归纳为一,所谓"无长不汇集","集古大成"者是也。意拳之断手,首要劲力均整,再要三角弦应,次要单重发力,更要无微不法,法在无念,最后要形力须归一,神意不着象。故意拳之断手,与别门别派之技击均不相同也,盖因其所重者在发挥人之本能活力而不在局部方法故也。
这段话读起来很精彩,其基本要点是区分人之伪造的拳套招术与发挥本能之学的意拳断手。但问题是人之伪造的拳套招术难道真的就那么坏吗?拳套招术大都是古代技击家的武学研究精华。大侠以为自己才高八斗,也可以创造一些拳套招术,但努力之下发现几无可能。大侠以为拳套招术绝非垃圾,只是今人不能真正了解其内隐的技击精义而已。
大侠在学守孚老师的心意六合拳之前,常被人问起如何对付拳击。大侠道螳螂拳是对付拳击的最佳利器。原理很简单,螳螂拳用掌多于用拳,而掌比拳长了一截,掌又可以变化为钩、抓。此外,螳螂拳讲究双手联击,在拳理上远胜拳击。
大侠和练拳击的朋友比试,用的就是纯粹螳螂拳的打法,非常容易就占到先机。大侠进中门的打法是双掌成三角直击,对方拳击通常都是单拳出击,遇到螳螂拳双掌突击,拳击的单拳在反应上就慢了半拍。而拳击擅长远距攻击,当螳螂拳用脚踏中门双掌三角直击时,对方如果无法阻挡这第一波攻击,螳螂拳的双掌就搭上了拳击的双臂,就在那么一瞬间战斗就进入了螳螂拳擅长的近距搏击。螳螂拳在近距搏击中的肘法可以很容易发挥出来。
螳螂拳的套路的确是多如牛毛,但其技击精华也就在套路里面。大侠练螳螂拳的套路可以说是似练非练,在练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喜欢的技法上,久而久之,大侠对螳螂拳的套路虽然忘记的差不多了,但每个套路里的技击精髓大侠却是没有忘记的。只要不拘泥于套路,套路里面是真有好东西的。
大侠在上海的时候练蔡老师的心意六合拳,在蔡老师的眼里天底下除了心意六合拳,其他都是没用的东西,这种态度很像王芗斋先生的态度。结果蔡老师的学生也都学了蔡老师的样,以为其他拳法真的都没有用。
大侠当年学了一招太极拳的金鸡独立势,让蔡老师当时最好的一个学生来推,那位学生居然推不动站金鸡独立势的大侠。还有一次,蔡老师另外一个学生将螳螂拳贬低得一文不名。大侠让他攻击,用双掌三角直击,很容易就将对方挡在外面了。
到了守孚老师这里,大侠常向守孚老师请教武学至高拳理。守孚老师清清楚楚地给出了答案,这个答案是比大侠螳螂拳论和大侠心目中意拳更为精妙的拳理。大侠在此将守孚老师的拳论昭示于世,内心深深感动守孚老师慈悲心怀。中华武学浩浩渺渺,传扬数千年,没有一个拳师愿意将武学的真正奥秘清清楚楚地昭示出来的。
大侠看网上流传某某拳师如何如何厉害,一伸手将人打出丈外,但那是如何做到呢?没有了下文。留下的只有美丽的传说和无尽的遗憾。还有的是,对某一拳师吹得天花乱坠,简直就是天神再世,但转头一看,发现这位神人居然有很难看的被人击败的经历。
网上有文章"中华自古有武术独步当代第一人. 王培生"。大侠心想写着篇文章的人是不是存心是要王培生先生难看,中华武坛藏龙卧虎,谁敢称独步当代第一人。果然有一位一叶先生写文章称牛胜先在推手上胜王培生七回。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大侠在上海的时候,常听王雷华老师讲陈子正鹰爪功夫如何如何了得,不料最近在网上看了一片文章讲陈子正被泰拳师击昏的事,令大侠大为惊讶。
1921年8月,拳击总监拍耶难铁盛获中华总商会首脑仝寅协助,策划中泰高手比武。8月6日闻名大江南北之鹰爪名师子正(应该是陈子正,在上海执教于精武会)出战柯叻府拳师"高原虎"乃央。三招即被乃央踢中下巴昏倒。
当今练鹰爪拳的人有几个人知道这件事呢?如果知道这件事的话,是不是要好好想一想自己所练的拳是不是有什么很严重的缺陷呢?大侠当年在上海的时候跟王雷华老师学陈子正的鹰爪拳,就很怀疑那种单调的弓马步。现在看到如上报道,证实了大侠当年的疑虑。
王老师有一本陈子正鹰爪拳的全套照相版。那真是一本很奇特的东西,每张照相纸上都由十数个小照片构成,每个小照片都是陈子正亲自表演的动作。大侠和王老师开玩笑,这本陈子正鹰爪拳全套照相版可是稀罕宝贝,说不定可以当古董卖钱呢。没想到此物后来果然失踪了。王老师自然联想到大侠的戏言,认定是大侠黑了心霸占此书。其实大侠对陈子正鹰爪拳兴趣一直不大,原因就是对其步法很有看法。
现在让我们回到至高拳理的主题中来。王芗斋先生写道:"意拳断手模式,并不是多,而是极少,只有数式而已。然皆形简意繁,具应付范围皆是多方面的,其所运用之力,为一种立体之力,非仅点、面、线之力,如别门别派者然,此种之体力,非是一种片面方法,而实为一种发力方法,如能掌握此种发力方法,则技击之道思过半矣。此正是他人所无而我所独有者也。"
王芗斋先生说他的意拳断手是他人所无而我所独有者也。这样说来就很不谦虚了,事实真的如此吗?在大侠没有向守孚老师讨教之前,毫无疑问会相信王芗斋先生的大言,但学了守孚老师传出的心意六合拳以后,大侠再读王芗斋先生的文章,居然看出毛病来。王芗斋先生介绍他的意拳断手是这样创立出来的:
自倡意拳以来,我曾根据运动生物力学之法则与人体生理构造之特点,想象出若干打法,我本人和与我从学意拳诸同好在实践中曾将其中某些打法应用于实搏,有些奏效甚著,有些则奏效较微。奏效甚著者存之,奏效较微与未实践者此处皆弃而不述。所述者皆实践服膺之拳术也。意拳发力制敌,手起之前不知如何起,既落之后不知如何落,莫知至而至,乃本能之反射也。故每次实搏之后,本人实难总结。然旁观者清,我此处所述各项打法,皆系实搏观摩之记录也。
如上这段话从逻辑上讲是有问题的。王芗斋先生首先想象出若干打法,然后实作试验,最后奏效甚著者存之,奏效较微与未实践者此处皆弃而不述。王芗斋先生又说"意拳发力制敌,手起之前不知如何起,既落之后不知如何落,莫知至而至,乃本能之反射也。"
这里的逻辑是,王芗斋先生根据自己本能反应出来的技击动作按照实战奏效程度而留存下来,并且将这些动作作为意拳断手的标准模式来教。问题就在于,王芗斋先生的本能反应是否就是人类本能反应的模本呢?既然本能反应手起之前不知如何起,既落之后不知如何落,莫知至而至。现在却按照断手模式来教,这断手模式本身不就是违反本能的吗?
大侠继续读王芗斋先生在后面写的具体的意拳断手模式,具体讲解每一招如何如何管用,这事实上和王芗斋先生本人所倡导的无法即法法在无念是相矛盾的。一面讲招法,另一面又讲无法,听起来玄妙,实际上很容易引起困惑误解。
按照实战奏效程度将本能反应区分为有效和无效两大类,是以外在的标准来评判内在的本能,这在逻辑上就是违反本能的。大侠细看王芗斋先生洋洋大观列出的意拳断手技法,发现不少的技法还是拳法,即在攻击时将攻击的重点放在对拳的运用上。一方面王芗斋先生讲法在无念,另一方面又详细讲解每一招的用法,这和传统武功的单招练法又有什么两样呢。
螳螂拳有螳螂十四手,是螳螂拳里专门的单练动作。王雷华老师在教螳螂十四手是也是详细讲解每一手的用法。王芗斋先生批评传统武功流派过分专注招式。没想到自己也难逃同样的毛病。
大侠在守孚老师这里听到了完全不同的拳理。大侠在听了守孚老师秘示的心意六合拳拳理后,感觉到了王芗斋先生拳理的矛盾之处,于是将王芗斋先生的"意拳断手述要"给守孚老师看。守孚老师看了以后道,王芗斋先生是以心意六合拳的拳理展示形意拳的拳法。守孚老师认定,王芗斋先生从谢铁夫先生那里学到了心意拳的拳理,但没有系统学到心意拳的拳法,所以还是用形意拳的拳法的展示,因此造成了逻辑上的矛盾。
守孚老师昭示的心意六合拳的拳理和王芗斋先生意拳的拳理是相同的。守孚老师对王芗斋先生自夸意拳拳理是他人所无而我所独有者也不能认同。守孚老师道,意拳的拳理明明白白是源自心意六合拳,怎么可以说是他人所无呢?大侠请问守孚老师心意六合拳的拳理和拳法的不传之秘到底是什么?守孚老师特别指出他的原理与王芗斋先生的不同。
守孚老师道心意六合拳基本上不用拳,而是用把,这是心意六合拳和形意拳之间的一个革命性的差别。守孚老师认为练把容易练出整体劲,而练拳这很容易失却整体劲。铁国成先生传下来二十四大把和一套四把拳。守孚老师认为这二十四大把和四把拳实实在在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优美的人体生理修炼系统技法。
守孚老师认为心意六合拳的奥秘就在于通过对各种身体把位的系统训练,将身体各部的潜能全面地发掘出来,最后达到身体本能力量的自如发挥状态。在训练各种把位时,可以完全不讲特定把位的技击用法。守孚老师认为一讲技击用法就是走偏了,因为技击用法是第二位的、衍生性的东西。最要紧的是熟练掌握各种把位的内劲,一旦你体悟到各种把位的内劲,最后让所有把位的内劲融合为一,技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大侠看来,守孚老师的拳理比王芗斋先生的拳理更合乎逻辑。守孚老师道二十四大把实实在在就是人体生理体能奥秘的大揭示。在练把位时,完全关注内在,不必考虑外在的因素,技击就是外在的因素,所以练把位有时看起来不像在练拳,而那个特定的把位在技击上有没有用,练者不必考虑。
守孚老师感慨心意六合拳的把位训练就是达成至高武学的捷径,就好像是大学里教程,只要你按照教程规规矩矩完成学业,你就可以得到学士学位,而你要想再上一层楼,追求硕士、博士学位,心意六合拳里都有特定的训练教程。
守孚老师认为心意六合拳最大的妙处就是完全没有什么故弄玄虚的东西,把位训练是实实在在的训练,每练一把,练者都会有所感受,就好像是朝一只扑满罐里投硬币,每投一个都储存在里面。久而久之,身体就会产生奇妙的变化,内劲自然会上身,出手自然火辣。
王芗斋先生的意拳断手是注重技击的招法,王芗斋先生宣称通过这些招法的训练可以练就一触即发的身体本能反应。守孚老师说讲的二十四大把是专讲内劲的练法。这些内劲练法不是为了外在的技击目标而设计的,而是为了激活身体特定部位的内劲而设计的。如此一比,大家自然可以明白,心意六合拳把位训练的妙处了。
守孚老师指出王芗斋先生明明反对传统武术对一招一式用法的讲解,自己却却恰恰犯了同样的毛病,在意拳断手中特别对每一招的用法进行讲解。守孚老师认为对招式进行讲解实际上是第二位的东西了。要想学至高武艺,成就一触即发的本能反应,就不能将注意力放在对招法的讲解上。守孚老师特别强调这是铁国成先生的传承,铁国成先生清清楚楚地反对招法的讲解。认为至高武艺是自内而外发的,所以叫做内家拳。招法讲解实际上是给内在本能套上枷锁。
守孚老师感慨,王芗斋先生是一代武学大师,怎么也犯如此明显的错误。守孚老师对大侠说此言的时候笑道,别人一定会以为他太狂妄了,胆敢批评王芗斋先生武学理论,但转念一想,难道杨殿卿----铁国成----陈守孚这样的单线传承不也是很稀有的吗。铁国成先生常道,心意六合拳的传承历来是很保守的,世上成名的大师数得上名的也就那么几个。要说练心意拳的练家当世大概也有成千上万了,但真正得到至深心法的,只有那么几个人而已。
由于杨殿卿一脉的稀有,守孚老师在上海的时候在圈内其实就很有名了,但守孚老师一直紧守心法,即使教拳也是教单纯的拳式,心法从来不露。于是大家都知道守孚老师厉害,但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会如此厉害。守孚老师谈起与拳击的较量,常感叹武术界混淆不清的争论。守孚老师道当年自己在上海的时候,上海练拳击最好的那班朋友看到守孚老师没有一个不买账的。
守孚老师笑道,他对付拳击的方法就是心意六合拳的整体攻击法。当拳击手出拳攻击时,守孚老师一个过步箭穿,随手一扬,对方就被拔根而起,失去重心的拳击手根本没有丝毫威胁了。守孚老师打比方说,心意六合拳的整体攻击法就好比是一头上百斤重的饿狼朝对手迎面扑来,那头狼的凶猛一扑有什么招法?它要咬死你,心意己绝,所有的力量凝聚在那一扑之上。练拳击的有几个经得起如此一扑?
守孚老师解释道,人比狼更聪明,手也更灵活,如果人学会了狼的凶猛一扑,再加上近身靠打,拳击是根本不经一打的。但狼的凶猛一扑又有几个人会呢?
守孚老师常讲心意六合拳是很科学的拳法,其练法极简单又极深奥。通过把位训练最后可以达成脱胎换骨、永葆青春的功效。守孚老师五十多岁,但每每被人误认为只有三十四岁,心意六合拳的永葆青春功效对绝大多数的常人来讲可能是比技击很有意义的事
心意六合拳的保守传统
作者 张源侠,发表时间,8/21/04
在中国所有的古传拳法中,心意六合拳可谓最保守的拳法。此拳一直在穆斯林中延传,被誉为护教神拳。三十年代卢嵩高在上海开席传授时,也是只教回族不教汉族的。当时解兴邦冒充回族,其实是向卢嵩高偷艺。据说解兴邦每月都将自己工资的一半送给卢嵩高,而解兴邦学艺认真,武功渐渐出类拔萃。卢嵩高后来知道解兴邦的汉人身份,感慨此拳传回不传汉的传统应该废止,从此以后,心意六合拳在上海传开,到了文革年间,据说造反派人人练习此拳,一时崴嵬壮观。
但即使是卢嵩高先生将此拳公开了,他是否将内在的心法都公开了呢?可以肯定地说,卢嵩高先生没有将心法完全公开。卢嵩高众弟子中真正得到心法并不多。
王雷华老师送给大侠一本油墨印版"河南派正宗形意拳(心意六合拳)",是裴锡荣先生所著。其中有卢嵩高先生1949年的序言:"我在沪教拳数十年,从我学拳之人甚多,不能一一记忆。今举其主要者有:李尊贤、孙少甫、解兴邦、裴锡荣以及我子卢波......等人。"
在这段卢嵩高先生的序言中,裴锡荣先生被排在第四位。如果按照辈分来讲,这是相当高的了,但有趣的是,裴锡荣先生后来却担任了上海董海川八卦掌研究会会长。大侠在上海的时候就一直听说十大形门人最看不起八卦掌,原因就是王壮飞自称"八卦拳王"引起的。现在裴锡荣先生怎么会去做什么八卦掌研究会会长呢?当然裴锡荣先生师从黄柏年先生习龙形八卦掌。这么一来,从外表看起来,裴锡荣先生对八卦更情有独钟,那么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裴锡荣先生到底是得到了八卦的真传还是心意六合拳的真传呢?
大侠在网上查到顾坚先生的一文,其中写道:"卢嵩高在上海传拳多年,门生弟子众多,然而得其传者仅解兴榜、于化龙、李尊贤、张兆元、王蓝田、凌汉兴、马小凯、孙少甫、马义芳、王守贤等。以上诸师多已过世,现存者唯于化龙先生尚能传拳授技。" 这里面居然把裴锡荣先生给漏了。说明了什么呢?那就是上海卢嵩高一派不承认裴锡荣得到卢嵩高的真传。
大侠也没有见识过裴锡荣先生,不知道裴先生的真实功夫如何,在此讨论这个问题只是想说,连得到卢嵩高先生亲自认可的裴锡荣先生在上海诸多心意六合拳门人的眼里也可能是没有得到真传的,这不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吗?
守孚老师是铁国成先生的单传弟子。从辈分来讲,铁国成先生是比卢嵩高先生低一辈, 但就功夫来讲,守孚老师认为铁国成先生的武功成就要在卢嵩高先生绝大多数弟子的功夫之上。守孚老师在铁国成先生过世以后,主要跟李虎成先生,而李先生常邀请孙少甫先生来指导守孚老师。
守孚老师认为孙少甫先生招法漂亮,功底纯厚,当是得到真传的。但就孙少甫先生的功底和铁国成先生想比,守孚老师认为毫无疑问铁国成先生还要高出一头。现在孙少甫先生和铁国成先生都已作古。上海心意六合拳界年轻一辈知道铁国成先生不多,但孙少甫先生的武功是有口皆碑的,由此可以推想铁国成先生的武功境界之高。
守孚老师在铁国成和李虎成两位大师都仙逝以后,开始拜访卢嵩高先生这一派。每当他提及自己是铁国成先生的弟子时,对方立即肃然起敬。常问:"你真是老铁的徒弟?"即使是卢嵩高亲传弟子,也马上和守孚老师促膝谈心,希望能了解铁国成先生的传承。守孚老师见过于化龙、李尊思先生,两老都对守孚老师的传承感兴趣。
这样的见面就很有意思,守孚老师真心想了解卢嵩高一派的秘诀,而于化龙和李尊思两位老先生却也想从守孚老师这位晚辈身上了解解铁国成先生传承的雪泥鸿爪。在这种像太极推手的交流之中,双方都不发劲,只是想听听劲而已,结果大家都没有听出什么名堂来。
守孚老师说有时他提及一个拳式,看对方没有反应,立即意识到这是铁国成先生独有的东西,他也就打马虎眼隐去了。而那两位老先生也打哈哈,说些无关痛痒的话,所以,守孚老师说搞了老半天,他也没有从两位老先生那里得到什么。
有一天,大侠在练踩鸡步、摇闪把,提到刚从网上看到马胜利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马胜利认为这招"踩鸡步、摇闪把"是心意拳母拳,又提到"打遍天下老鸡形"。
守孚老师笑道:"马胜利是将踩鸡步、摇闪把误为老鸡形了。我们这里是真的有老鸡形的。" 守孚老师当即演示给大侠看,果然活脱活像一只老鸡。下面就是马胜利的文章。
如果我们把话说回来,被世俗拳师误认为裹拳、践拳、躜拳的"踩鸡步、摇闪把"的拳势,实际上是先贤为练习"裹、践、躜"而设计的针对性的练功方法。在这一把拳势中,我们能够很直接地感受到"裹、践、躜"的运动方法与过程,长期练习以达到使 "裹、践、躜"在身上动力定型的目的。刚开始练习心意六合拳的人,必须反复练习与体会这把拳势,所以它有"母拳"之称,并非过誉与虚妄之言。而且,过去人们说心意六合拳是"打遍天下老鸡形",也并不是说练习了心意六合拳的鸡形就可以打遍天下,而是说"踩鸡步"的练习包含了"裹、践、躜"的根本之法,练好了它,才能得到心意六合拳的高深功夫,才能借此打遍天下。
这很有意思吧。传说"打遍天下老鸡形",但练心意六合拳的却不知道老鸡形怎么练。马胜利先生是于化龙先生的弟子,那么是不是连于化龙先生也不知道老鸡形的练法呢?
守孚老师认为卢嵩高一定知道老鸡形的练法,但看样子他没有教出来,既然这老鸡形如此要紧,卢嵩高先生却不教,这不是很说明问题吗?守孚老师在从学铁国成先生的时候,有时发现和卢嵩高流派的不一样,铁国成先生的一个拳架在卢嵩高流派那里变成了三个拳架。
心意六合拳原来只有一个四把拳,但在卢嵩高流派那里变成了上、中、下三个四把拳。虽然架式比原来多了,但内在的心法却往往被隐去了。卢嵩高先生的保守可谓"开放式的保守",把东西教一半出来,另一半则悄悄隐去,只有最亲近的弟子才有可能知道实相。
铁国成先生则是传统的保守。上海心意六合拳圈子内,大家都知道老铁的功夫好,但老铁却从来不教。守孚老师说铁国成先生喜欢在两边布满灌木的公园小道上教拳,看到有人来了,立即收手。如果有人在远方眺望,这里也不教。所以铁国成先生虽然也教了一些学生,但真正得到真传的却只有守孚老师一人而已。
守孚老师感慨自己学拳也是缘分,第一次见到铁国成先生时,自己只有小学两年级。守孚老师的父亲和铁国成先生是老友,当时铁国成先生已有七十多岁了。铁老先生摸摸守孚老师的手道:"好、好,我就收下这个徒弟了。"
守孚老师回忆自己在开始的时候其实不喜欢这种简单的拳法,看到别人练漂亮的少林还眼馋。但等到了初中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武功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因为有了武功,守孚老师成了学校里名人。学校里有一个小霸王安排了五个学生袭击守孚老师,被守孚老师打得抱头鼠窜。回到学校,守孚老师怒发冲冠,抓住对方,一掌下去,那个小霸王的手臂被打得皮开肉绽,居然缝了十四针。医生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这是一掌打出来的。所幸那是文革期间,只是陪了一点医药费了事,但守孚老师一直不敢让铁国成先生知道。
守孚老师还回忆李虎成先生常对铁国成先生道:"老铁啊,你的东西就不要保守了,赶快教出来吧。"
铁国成先生往往会眉头一皱道:"我没有保守啊。"
大侠听到这里便问守孚老师:"李虎成先生这么说,是否意味着铁国成先生的功夫还在李先生之上呢?"
守孚老师答道:"应该是这样的。李老师的东西和卢老师的很像,但铁老师的东西却是另成一派,铁老师的四把拳是非常独特的,现在上海几乎没有人会打铁老师的四把拳,那是完全用内气来打的。"
守孚老师当即演示铁老师的四把拳,果然韵味无穷,和外面流传的四把拳不一样。铁老师的四把拳有多处用柔劲。守孚老师道这四把拳甚至可以像打太极拳一样来打,当然内在的劲路和太极是完全不同的。
铁国成先生的四把拳只传给了守孚老师,这就是心意六合拳的保守传统。守孚老师感慨道:"看看今日的太极拳,很明显内在的精华失传了。我们心意六合拳被很多人打成运动型的蛮练拳法,如果不把内在的心法公开出来,心意六合拳再过几代也就差不多失传了。"
大侠联想自己学的螳螂拳和六合八法,学了老半天,只学到外在的招法,其内在的心法却无法得知。大侠因此知道现代人学到的功夫大都只是皮毛而已,内在的精华都在这代代保守中失传了。大侠在网上看到李紫剑先生的高论:
至于大成拳靠什么放人,我建议你考虑一下放人的大师和被放的凡人双方的实力和技术的差别。实力出众的大师把大群的人往放松站桩上引,不是有意的误导就是无意误导。对于这种反常的学术现象,赵道新先生的建议是:去看看大师关起门来练的什么东西!如果大师教人练的和自己秘练的功夫一样,赵道新先生还会这样说吗?
守孚老师对目前流传的大成拳七妙法门,认为里面缺了最要紧的功力训练。这种缺失是有意的确实还是无意的缺失,外人无法说,但王芗斋先生将要紧的东西保守了,那是毫无疑问的。
守孚老师二十多岁的时候,铁国成和李虎成两位大师先后过世。当时,守孚老师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师从的两位大师的顶级水平,以为中国之大,象铁李两位先生那样的功夫一定会有很多的。于是开始四处拜访名师,先是在上海拜访名师,结果找不到如铁李两位先生那样的功夫。
守孚老师偶尔读到一片介绍王芗斋意拳的文章,知道王芗斋拳法是在遇到湖南衡阳谢铁夫和福建方恰庄以后才有突破的。于是,守孚老师借出差的机会,到了湖南衡阳和福建各地,希望能够找到真正的高人。他通过当地体委和私下打听,结果是见到了许多当地著名的拳师,但一看之下,大失所望,不要说铁李两位先生,就是守孚老师随意做一个热身动作,对方马上看出差距来了。
全国走了不少地方,再也没有见到铁李两位先生那样的功夫, 守孚老师这才感慨起来,难道中国功夫真的失传了。说到保守,守孚老师承认自己也是很保守的。在上海的时候,他不知和多少人有过交手的经验,每每对方被他神奇的劲法折服时,他总是谦虚地说到:"这没有什么?只要好好练就会有的。"但事实上,守孚老师知道,如果不知诀窍,再怎么好好练也不可能练出绝世武功的。
守孚老师常自言自语道:"我这点东西难道要带进棺材?"有时他又自我解嘲道:"我又算什么呢?这些东西也不是我的呀,是祖宗的智慧结晶啊。"
大侠于是说道:"这真是一件大好事啊,让我们一起来做吧。"在大侠的眼里,这是一件文化上的壮举。中国的武学在当代更多是文字上的游戏(武侠小说),打着艺术为幌子的舞学(武术竞技套路),和打着健身为幌子的弱武学(太极拳)。
守孚老师常感慨自己只学到铁李两位先生的皮毛,可现在就这点皮毛也是价值连城了。如果不传,再过几代,中国传统武学的精髓真的只能到武侠小说里去找了。
大侠不才,语言表达能力却是人间一绝,此次定当奋力用足十寸不烂之舌将心意六合拳的内在精髓仔仔细细地表达出来,以解决中华武学历来啰嗦不清、玄妙难懂的毛病
传统武功如何面对现代散打
作者 张源侠,发表时间,8/21/04
这是目前武坛上争论最火的问题。最有趣的就是北京散打队的教练梅惠志先生和大成拳王选杰先生的过节。网上流传梅惠志一个迎击就把王选杰打晕了。大成拳门人当然火气大了,但奇怪的是没有听说有人找上门去和梅惠志干一把的。
这种事如果发生在上海就不一样了。如果上海散打队的教练胆敢说自己一个迎击就把十大形某某名师打晕,那十大形的徒子徒孙们一定会杀气腾腾上门干架的。
王壮飞先生自称"八卦拳王",又说当年将王芗斋先生打败,结果也没有听说北京练意拳或大成拳的杀到上海来比武的。倒是十大形念及王芗斋也是沐恩心意拳的传承,立马有人杀出找王壮飞的麻烦。
守孚老师在上海的时候对王壮飞的诸多骄傲言论也多有不满。有一天请示铁国成先生是否可以去冲冲王壮飞的场子,铁国成先生一向与世无争, 这回居然沉默不语。守孚老师知道铁国成先生的态度了,于是和几个师兄弟一起杀奔王壮飞的场子。
在王壮飞场子上练八卦的学生有很多。守孚老师那时年轻气盛,到了场子就说:"王老师,听说你们八卦很厉害,我们想切磋一下。" 王壮飞的学生自然只好出来应战。
守孚老师一出手,将那些学生打得魂飞魄散,但王壮飞却始终没有下场出手。守孚老师道:"王壮飞到这个份上了还不出手,不是很说明问题了吗?不过现在回想起来,此事到底还是不妥啊。 人家练拳也是玩个有趣,我到去把人家搞个鸡飞狗跳的,现在我是不会这么做的了。"
大侠在网上看到介绍于化龙先生的文章, 说于化龙先生对某一自称"八卦拳王"的武师不满, 直接杀到对方府上, 把对方的那块拳王匾砸碎了。这个"八卦拳王"除了王壮飞还会有谁呢?但那篇文章却没有点出"八卦拳王"的名来。
大侠对守孚老师道:"八卦是一个大门派,你不怕人家找你麻烦吗?"
守孚老师笑道:"我铁李两先生过世以后,一直在寻找名师, 还想再学一点。如果有人拿出真本事来令我信服,我还要拜他为师呢。"
守孚老师多次说起在上海的一次武林盛会遗憾错过面见万澜声先生的机会。他说:"那些传奇的名师手里总有一点东西的吧,见面讨教一下,对自己的功夫一定会有长进的。"
大侠对守孚老师说起意拳、大成拳的传奇,守孚老师说上海没有什么很出色的练家,以后有机会遇到高手,当然是要讨教一下的。大侠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有趣的话"北京人懒,在公园里尽是凑在一起说拳的,上海人讲究实际,在公园里练的多说的少。"前面,梅惠志和王选杰的过节搞不清楚,大侠在网上居然有看到这么一篇东西:
姚先生一生都在拳学中探寻,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恢复了散打,意拳在异军突起的散打运动中,受到了犀利的挑战,在几次自己的弟子与北京市和河南省散打运动员的比赛中失利后,姚先生更是加强了这方面对于国内外拳法、散打、跆拳道、空手道、泰拳的研究。
这段东西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姚宗勋先生作为王芗斋先生的衣钵传人,在自己的弟子和散打运动员的比赛中失利以后,对其他的外家拳法(散打、跆拳道、空手道、泰拳)进行研究。这其实就是说姚宗勋先生已经认为王芗斋先生传给他的拳法不够用了。如果够用,你根本没有必要去研究人家的拳法么。
这就是一个矛盾的论题。王芗斋先生认为它的拳法已是最高拳法,其他的拳法都不值一看,怎么到了姚宗勋先生就不够用了呢?姚宗勋先生研究那些现代拳法,到底有什么研究心得呢?看得出来的就是把拳击加了进去。
意拳拳击好像就是姚宗勋先生的创造,但这个意拳拳击是否就比单纯的意拳好用呢?守孚老师看了意拳拳击的录相,表示不敢苟同。拳击的打法和传说中的内家拳的一触即发在拳理上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拳理。
拳击的打法是通过肌肉的伸缩产生打击力,和肌肉群的大小成正比关系。重量级的拳击手和轻量级的拳击手是不可能在一起较量的。
中国传统内功拳法是用内劲攻击对方的。这内劲在绝对的意义上和肌肉的伸缩无关,那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力量,是通过肌肉的原位缩涨产生的一种奇特的力量。前面所录的孙禄堂不动手就将对手打飞,那种攻击力是和肌肉伸缩产生的打击力完全不同的一种打击力。
姚宗勋先生应该是知道这种内劲之力的。而他研究的那些现代拳法都是讲究通过肌肉伸缩产生的打击力。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姚宗勋先生的弟子输给散手,他是否开始怀疑内劲的真正攻击力了呢?他把拳击和意拳结合在一起,在拳理上讲是将两种不同拳理的东西搅在一起了。
守孚老师强烈反对意拳拳击这一类的东西。他认为中国武功的奥秘不在于肌肉伸缩力,而在于肌肉的缩涨力。心意六合拳中的秘诀就在于"缩涨两字一命亡"但即使这个秘诀其实也被很多人误解成身体上下伸缩之力。
当然,身体上下伸缩之力并没有错,这也是心意六合拳招法中的基本,但心意六合拳更高层次的肌肉的缩涨力,一直是一个门内的秘诀。历来只有很少人知道真正的练法。
从各个方面来看,没有理由认为姚宗勋先生不懂这个秘诀,但他显然对这个秘诀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信心。这也就是争论的焦点所在。现在散打界对传统武术不屑一顾,原因在哪里?目前练传统武术的只有极少数知道这个秘诀。
守孚老师常说:"按照现在市面上传统武术的练法,有几个能练出传说的一触即发的功夫呢?"
大侠自己学了那么多的武术流派,的确没有学到一触即发的功夫, 当然赞同守孚老师的观点, 但对心意六合拳究竟是如何对付现代武术散打,大侠希望守孚老师讲得明白一点。
守孚老师笑道:"什么拳击、散打、摔跤,我都交过手。"
"你赢是肯定的,我只是关心你的具体打法。"大侠也是一个讲实际的人。
"很简单,对方进攻过来,如果是低位进攻,用鹰爪塌意,发内劲将对手压垮。如果对方是高位进攻, 用捧意一震,震散对手的拳架,然后进身用贴身靠打。如果对方是中位进攻, 用虎摆尾加十字裹横。"说罢,守孚老师当场示范给大侠看。
大侠又问:" 如果对方用腿法,如何应对。"
"鹞子入林。" 守孚老师的回答很简单。
"为什么鹞子入林就够了。"大侠问道。
"鹞子入林是快速身法进攻。对方起腿,支撑腿必不稳。用鹞子入林身法攻击, 对方的危险更大。" 守孚老师解释时充满自信。
世人都说心意六合拳的身法绝妙,但却没有几个人学到真正的鹞子入林。守孚老师练鹞子入林,是真的在一片树林中如鹞子穿梭,每一棵树都是打击目标,而每一次打击都用足内劲。守孚老师笑道:"这鹞子入林法是实实在在的功夫, 但却没有几个人知道。"
正因为心意六合拳在每次出招时都用足内劲,在实战中就能自如应用。大侠这么一说,有聪明的人大概会自己到树林子里去摸索鹞子入林法。守孚老师道:"这鹞子入林法不是在树林里走迷魂阵, 而是以内功为基础的运动型攻击法,进步退步都用丹田气催动。"
守孚老师有一次讲到兴头上,提起自己当年往事。说他每次到中山公园练拳, 从进门开始, 就对着梧桐树一棵一棵用鹞子入林法打过去。 在打的过程中随意用各种招法, 施足内劲直打到练拳的场子。每次打过去都会博得游客的掌声。
所谓教拳不教步,守孚老师感叹市面上的传统武术大多不知道步伐如何训练。结果在和散打较量时就手忙脚乱了。在网上有一篇介绍曹晏海斗刘高升的故事,很说明问题。
在1929年浙省国术游艺大赛上,曹晏海首轮即遇铁砂掌大师刘高升。刘实战少,应变能力远不如曹,故虽有骇人之掌力却难得其用,刘打不着曹,于是不免有些急躁,对曹喊到:"不许你跑,再跑算你输。"曹闻此言故作犹豫状,诱刘赶来,趁刘抢进中,闪走外门,用低脚将刘勾倒。按大会比赛规则,倒地为负,刘即速爬起来,对主持评判的李景林说:是自己滑倒的。李说:"就算你自己搬倒自己,也算输。"这时曹晏海大度地对刘说:"刘老师,这次不算,咱们接着比吧!"于是 李才允许刘继续比。台下观众见状,齐呼:"曹晏海好汉!"这一下,刘的气势顿时去了一半。再战时,刘完全陷于被动,一直被曹逼到擂台边。但曹因惧刘之掌力,一时也未敢轻进,仍是以低腿闪击。这时正好有服务人员为李景林倒茶,李指着洒在桌子上的水一语双关地说:"把它抹下去!"曹闻此言,好像来了灵感,攻击稍停,诱使刘急于转守为攻,并趁刘出手露出空档之际,用上了新学的腿法,侧身抹踢将刘击倒在地。
这位刘高升先生显然不懂拳法中的步法,只仗着一招铁砂掌称霸江湖。这铁砂掌也是傻练的功夫,碰上懂步伐的曹晏海,他就惨了。散打界看不起传统武术,传统武术也得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的毛病到底出在哪里。
守孚老师是纯粹的传统武术派,他认为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奥妙无穷,像现在散打的那种打法,如果推向国际以后,很快中国人就没有什么优势了。上面牛气冲天的北京散打队, 大侠有幸在纽约看到。那次是北京散打队和纽约散打队在纽约的中国总领馆招待所比赛。好像是各出五名,结果是北京散打队三比二获胜。纽约队获胜的有一位原来是国内的散打冠军,还有一位是黑人。那个黑人拳手在比赛中居然多次用上花哨的招法,被击败的北京散打队的队员看起来就有点迟钝了。
从文化的意义上来讲,目前散打的打法只是大杂烩而已,想用着这种散打来获得世界的尊敬,方向是不对的。当年中国人热血沸腾的中美散打对抗赛,到了美国,居然被美国安排在一个偏远的小镇。那就是美国人并不认同中国散打这种东西。
中国散打打败了日本空手道、韩国跆拳道,但在美国学空手道和跆拳道的还是主流。为什么?空手道和跆拳道作为这两国的国粹,带有很浓厚的文化意味。麦当劳和肯德鸡真有那么好吃吗?这两种美国也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而看看现在的中国散打,说是拳打脚踢摔样样在行,实际上里面的中国味没有了, 所以在世界上中国散打激不起一点涟漪。
大侠好奇地问守孚老师,当年铁国成先生喜欢用什么样的招式。守孚老师笑着做了一个李连杰在黄飞鸿电影中最喜欢做的亮相动作,即一手指天,一手前伸,下面是侧向半弓半马步。
大侠道:"真是有意思,这不是李连杰电影中的亮相动作吗。"
守孚老师道:"打拳要有大将风度, 那种缩头裹脑的样子,即使功夫再好,我们心意拳都不认可。"
"我明白大将风度的意思,但这个漂亮动作究竟如何用呢?"大侠追根究底。
"所谓动作漂亮其实都对应六合原则。当一个姿势符合六合原则,其攻击点就不是外在的一拳一脚可以比拟的。比如这个前手,如果你将此手想象成毒蛇的头,你就知道这看似引诱的前手既是诱手又是杀手, 而后手可以想象成巨蟒的身体,如果后手一上, 对方顿无逃生之路。" 守孚老师当即示范此动作,果然神气逼人。
守孚老师又道:"技击是一门艺术,将对方击倒要做到漂亮干脆,技击法和平时的练拳法是完全一致的。目前,绝大多数的拳家都无法将练拳时的漂亮动作转化到实战技击上去,因为那些漂亮动作都没有内劲支持, 所以在实战的剧烈碰撞中就无法发挥出来。"
"漂亮动作如何与内劲挂钩呢?"
"拳谱讲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道理每个人都会讲,但你有没有做到呢。这所谓的一动无有不动,其要点是内劲之动。外在的动是不稀奇的,即使你在走路不也是一动无有不动吗,要将内劲发动起来才是真动。"
"如何发动内劲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照心意六合拳的练法来练,你要问我其他拳法如何发动内劲,我实在是不懂。心意六合拳是完完全全按照内劲练法设计的,这是我看到的所有的拳法中唯一的一种拳法。我一直感叹我们的老祖宗怎么会如此聪明。" 守孚老师每讲到兴处就会发这样的感慨。
大侠跟守孚老师学拳,注意到心意六合拳中很少出现对拳头的直接运用。在形意拳的劈、崩、钻、横、炮五行拳中,只有劈拳用掌,其他都用拳,但在心意六合拳中,却很少看到拳形。
守孚老师一听就笑了:"你这个问题提的有水平。少林寺的镇寺之宝不是称为心意把吗。我们这个拳里的确很少有拳,大多是把。铁老师的传承讲究‘二十四把,把把不离丹田。' 铁老师平时也的确很少讲拳,更多的是讲把。因为讲拳,事实上就很容易破坏对整体劲的强调。所谓沾衣十八跌,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可以进攻,单纯讲拳头攻击的拳就违背了心意六合拳的真义。"
大侠看散打比赛和拳击比赛,常有两人抱在一起的镜头。大侠问守孚老师如何对付。守孚老师道:"你这个问题和上面的问题是相连的。如果只用拳头攻击,抱在一起就没有办法了,顶多用摔跤,但在心意六合拳中,可以自然发出整体爆炸劲来,让抱你的对手五脏震动而败。所谓用丹田打人就是此理。"
守孚老师当即示范给大侠看。守孚老师做一个静止的虎扑之势,大侠用双手封住守孚老师的双前臂,没想到守孚老师呈虎扑之势的双前臂突然前后错开,右前臂发出一股震劲,将大侠震飞。此劲发得十分古怪, 因为通常的肘劲是通过以肩为轴的转动来实施打击的,而守孚老师打出的这把劲却是脊椎为轴身体左右转动打出的一股劲。
这两种劲的差别就在于,以肩为轴的转动来实施肘击需要一点转动的准备时间,而以脊椎为轴身体左右转动打出肘劲却几乎没有任何的准备时间,转即是发,令对手没有时间反应。大侠原以为自己对肘击的要点掌握的很好了,实在没想到还有守孚老师这种纯粹身法带动的肘击。这实实在在是没有间隙时间的持续攻击啊。
守孚老师笑道:"这身体的左右一转,可谓花样百出,刚才的肘击过后,身体如果继续转动,肩胯就对准对方,而这肩胯的同时发力对对手的打击是摧毁性的。有一次我用这种劲示范给一个打少林拳的朋友看,没想到一发劲就将他打得蹲在地上起不来了。以后我就很少发这种劲了,因为那次把我给吓坏了,害怕真的打出什么事来。"
大侠追根究底问道:"你的身体如果继续转动,转到背对对方,你还能发劲吗?"
"当然可以,我用熊形后单把,或用虎蹬山都可以将背后的人打飞。" 守孚老师胸有成竹道:"心意六合拳的劲是浑圆整体劲,不管哪个方向,要发就发,随心所欲。刚才那么一招一招对你讲是拳理上的拆招,让你明白这劲是势势相连,有名有姓,明明白白的。但真的到实战的时候,往往一出劲,对方就吃不消了,很少有这样连环出劲的。而对方也是活人,如果对方逃过我的第一次攻击,我的第二攻击不可能是事先设计好的,而是在实战的那一瞬间,我的直觉指引我下一个劲的攻击模式。"
大侠听守孚老师的精彩讲解,知道内家武功的技击法在理论上和现代散打是不同的。现代散打大都讲究的是身体肢节的惯性用力,而内家武功讲究的身体整体的合动。肢节的惯性用力一定是将全身的力量集中在肢节的顶点,如拳、足、膝、肘,而身体整体的合动讲究力不出尖,所谓浑圆运动。大侠读王芗斋先生晚年写的"意拳断手述要",看到如下精彩段落:
意拳断手,最重劲力之均整及各项力之综合运用,要做到无动不动,己身之动,无论微著,皆须是整体机械之动,一指之指动,百骸皆动,所发一指点微之力,亦是均整之力。周身之意皆到,力不论大小,动不论微著,皆不许破体发力,发力不破体,须使浑身无任何执着点,一有执着点,发力必破体,其力亦无由均整矣,且易为人所制,故发力无执,则体不破,体不破则力必均整矣,若能均整无执不破体,则对方挨着我之何处,我便以何处击之,此即"周身光芒不断"之真义也。
这段精彩的论述在大侠没有跟守孚老师心意六合拳时,可以说看得似懂非懂,现在经守孚老师耳提面命,知道了内家武学的真正诀窍就在这里。如果你做不到力不出尖,你还是在打外家拳。
守孚老师经常说,现在很多打心意六合拳的人都将拳打得过头,发劲发到爆破的程度。虽然对付一般的人绰绰有余,但在至高拳理上却是错了。力不出尖正是内家拳浑圆境界的要诀啊。这也是心意六合拳大多讲把,很少讲拳的原因。而拳击、散打的很多技法都是力发出尖的技法。由此可见,力不出尖的内家拳和力发出尖的现代散打在劲法上是完全不同的劲法。
大侠问:"有没有可能将力不出尖的内家拳和力发出尖的现代散打结合在一起的可能呢?"
守孚老师道:"力不出尖的内家拳相当于武学的研究生水平,力发出尖的现代散打相当于武学的大学水平。很多大学毕业生不读研究生,事业上也可能很成功,但就整体来讲,大学毕业生当然是不如研究生的。读研究生的意义就在于承认武学是有更高境界的。内家拳法可以打一辈子,越老越有味道;现代散打就不行了,到了七八十岁时不可能再上擂台的了。"
大侠道:"是不是说,学了力发出尖的现代散打再学力不出尖的内家拳会更上一层楼?"
守孚老师道:"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一定是要在真正的内家高手的指导下才行。现在国内真正的内家高手越来越少了。我将我的这一点点东西传出来,其实也是希望能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内家高手将他们的宝贝公开出来。"
大侠看童旭东先生介绍孙存周先生的文章,看到有一段精彩的东西:
1928年10月中央国术馆举行首届国术国考,通过国考录取教师和学员。孙存周作为特邀佳宾前往观看,孙存周感到绝大多数参赛者,练、用脱节。平时练的东西,对抗时大多用不上。这次国考是先进行套路比赛,再进行摔交、散手和器械等对抗比赛。所以这个问题表现的很明显。尤其是一些名家,把拳路都快练成杂技了,看起来很有功夫,但是一打起来,就全没了。这次比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注重拳击对抗练习的朱氏三兄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都进入了最优等。因此不久中央国术馆就添加了搏击(既拳击)课。孙存周根据自己的切身实践认为,传统武术若得真传是完全不需要添加拳击练习的。也无需十年、八年才出门。孙存周认为形意拳比拳击更精简实用。孙存周自己的实践是仅随父亲苦练三年,便闯荡江湖,未遇敌手。当时闻名武林的朱氏三兄弟(指朱国福、朱国禄、朱国祯兄弟三人,老四朱国祥那时还小,还不能与他的三位兄长相提并论),都曾得到孙存周的具体指导,常在一起研究,在参加国考前还进行了多次实战练习,当时他们的实战能力已经是相当突出的了,但是与孙存周的要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在身体的感应、节奏的把握和劲性上,都相差较远。孙存周认为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出在对基本功的掌握,后来经过3个来月对三体式和劈拳的深化练习,使朱氏三兄弟的实战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孙存周还认为,很多名家、大师所以练、用脱节,一是对基本功掌握的不准确。二是实战练习少,距离感差,不知拍。三是体力不足。四是意不知毒。五是志不能坚。这些都与拳术练习的方法有关。
朱国禄在1929年的杭州国术大赛上获得冠军,有人认为是得益于拳击,但他的老师孙存周却认为传统武术若得真传是完全不需要添加拳击练习的,关键就在于这真传两字上。那么这真传到底是什么东西呢?童旭东先生文中又道:
孙存周认为形意拳是一切技击能力的基础,无论是外来的西洋拳击还是被当时一些文人神化了的太极拳,都不能代替形意拳在技击训练中的核心地位。但是要想使技击的境界不断升华,太极拳和八卦拳都是不可缺少的。
在近代国术大赛上,获技击比赛冠军最多当数形意拳,而心意六合拳作为形意拳的母拳,其意义是很值得深究的。大侠每每看到精彩的文章,就会读给守孚老师听。
守孚老师道:"孙存周如此传奇的武功究竟是怎么练的,现在有几个人知道呢?"大侠听了也的确是如此感慨。大侠在前面就提到,即使如姚宗勋的武功造诣也要向拳击低头,现在守孚老师出来大声呼吁,传统内家武功远胜于拳击,有几个人听得进去呢?童旭东先生此文的记载在一般的拳家眼里无非也就是一段往事而已,但在大侠的眼里却是一段极为重要的力证。
守孚老师道:"我们现在要做的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往事的缅怀,而是要在当下实实在在地将这往事的传奇显现出来。这才是最有意思的事啊。"
大侠感慨,守孚老师此举在中国文化复兴上的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大侠要在此声嘶力竭地介绍心意六合拳的内在动力。这不是简单介绍一门稀有拳法的事,而是对中国武术内在精华的一次革命性展示
最爱打架的十大形
作者张源侠,发表时间,8/29/04
大侠在跟周庭爵学八卦的时候,就见识了十大形,只看到那些学生傻乎乎地走鸡步。大侠心想,这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傻样的拳法。周老师教学生十大形,但讲到打法时,却用拳击的摆拳,让大侠也看不懂。
大侠在学了杨式太极以后,看到旁边的场地上有学生在练十大形。虽然大侠还是觉得十大形很傻,但心下好奇,想进去看一看到底这是什么拳法。教拳的是蔡老师,原谅大侠不知道蔡老师的名字。蔡老师是卢嵩高亲传弟子凌汉兴的徒弟。在蔡老师的眼里,凌汉兴先生的功夫是十分了得的。蔡老师在讲拳的时候将所有的其他门派都大大贬低一通,吹嘘十大形在上海是如何天下无敌。又说他自己如何将一个少林派的师傅打出鼻血来。蔡老师的学生包括大侠在内都喜欢听这样的故事。
在练的时候,蔡老师示范一个动作,然后要学生四个一组同时朝前杀将而去。大侠平时是偷懒惯的人,遇到这样的情形,只有叫苦不迭的份了。每次都要使出吃奶的力气才能跟上大部队,等到蔡老师喊停,大侠早已气喘如牛了。
练十大形是大侠练过的最辛苦的拳法。蔡老师不收学生的学费,这正合穷学生的意。大侠那时已经是大学教师了,但可怜的工资使得大侠也很乐意混迹于这免费教学中。
蔡老师知道大侠练太极,每次对大侠不死不活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对大侠总是横眉冷对。其实大侠那时还是处于"张黛玉"阶段,根本没有力气打这么大运动量的十大形,在学了一个学期以后,大侠就偷偷溜掉了。
大侠虽然只学了一个学期的十大形,对十大形简单明了的技击法却深有印象,后来跟王雷华老师学螳螂拳,学会了螳螂拳的技击法,自己将螳螂拳和十大形的打法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大侠式技击法。
王雷华老师说他这辈子最遗憾的一件事是放弃了师从孙少甫学十大形的机会。王雷华道孙少甫是卢嵩高众弟子中出手最漂亮的一个,但孙少甫在文革时期被打成现行反革命。有一天,孙少甫看到王雷华练螳螂拳,对王雷华大加赞赏,问他是否有意学十大形,王雷华虽然十分向往,但却怕孙少甫的现行反革命帽子,没敢接受孙少甫的好意。时过境迁,王雷华老师后悔不已。
王老师虽然没有跟从孙少甫学十大形,但对十大形却十分推崇,他常说,十大形的身法是对中国传统武学的革命。一般的功夫都很难做到整体发力,十大形的独特身法使其整体发劲得以可能。
大侠在练十大形时,感觉这十大形的利害就是取单一动作不停反复地在运动状态下练,最后将简单动作练到滚瓜烂熟,出手自然就比一般练少林的利害了。这种功夫在大侠的眼里看来还是傻练功夫,虽然厉害,层次却不很高。
在上海十大形练法中,练家最喜欢练的是刮地风和单把。传说安大庆化十八年工夫练成一招单把,就凭一招单把所向无敌。喜欢傻练的人就拼了老命在家里练单把。
大侠当然也想练就天下无敌的绝世武功,听说绝世武功就这么简单,于是也回家偷偷猛练单把,直练到肘关节如脱臼一样难过。说起傻练功夫,大成拳也有一班人信奉只练一个动作就可以天下无敌。这个动作就是站桩。大侠上大成拳的网站一看,有些傻乎乎的练家一天居然要站八个小时的桩。这不是走火入魔了吗?
有很多人以为练拳只要靠傻练就可以成就大器,大侠练了这么多年的拳,深深体会到将拳简单化的人不是别有用心就是自己也没有得到真传。大侠读杨振铎写的杨式太极拳书,书中有人提问杨式太极拳有没有不传人的秘诀。杨振铎一口咬定他们杨家没有秘诀,只要好好练,功夫就会出来的。这其实又鼓舞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傻练。大侠就看到在公园里有人练杨式太极连续数小时地练。这种拼时间的傻练真能练出绝世武功来吗。大侠在网上读到瞿世镜先生的"杨式太极是一家",里面提到杨式太极是有秘诀的。文中写到:
第三步传授内功心法,最为严格。弟子叩头师正式入门之后,须经多年考察。拳法基础扎实,用法熟练,人品高尚,方可传授内功心法。按杨门规矩,"心法不传六耳",必须闭门单独传授,学得心法之后,不可随便泄漏。所谓心法,是内气内劲运行之路线。心法未能贯通,则所用之劲仍为腰腿劲,尚非纯正内劲。杨家素有心法不得妄传妄议之规定,故雅轩师伯《眉批》引起之种种争论,仅局限于拳法、用法,尚未涉及心法。《体用全书》亦只讲拳法、用法,不授心法。
杨振铎先生说杨家没有秘诀,而瞿世镜先生却说有秘诀,我们到底该相信谁呢?大侠在上海的时候,和瞿世镜先生有数面之交,知道瞿先生是个学问家,大侠相信瞿先生的说法,这么一来,回过头来看杨振铎先生的秘诀否定论,大侠认为这里面大有可究之处。
武学是一门学问,不是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可以替代的,但要真正学到秘诀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技击实战上的东西。大侠在习拳二十多年中跟过很多老师,王雷华老师是大侠的第一个正式师傅。大侠在上海的时候,和王老师曾经在一起生活过数年,对武学的了解可谓耳濡目染,大侠套路学了一大堆,但真正的秘诀只有一点点。
目前市面上的拳师肯将套路教出来就是很好的了,有不少拳师将套路都带到棺材里去。王老师对大侠说,他的各家螳螂拳套路总共收集了一百多套,大侠曾建议王老师录像存档,但被他一口拒绝。凭大侠和王老师的关系,王老师还是戒心如此之重,大侠看了好气又好笑。
将套路教出来后,再教打法的就更少了,而教完打法后肯将心法教出来的更是凤毛麟角。大侠看武林传奇故事中,前辈大师一抬手就将人打飞的神奇武艺,只有听说,却不知道怎么练。大成拳有系统的练法,但大侠照了书上的七妙法门去练,其效果远远无法达到其所广告的程度。大侠读李英昂的"意拳正规"一书,书中直言光通过站桩就想成就绝世武功是不可能的。书中特别有一小段关于姚宗勋学艺的故事。李英昂说姚宗勋是进入王芗斋师门后十多年才被传授真正的秘诀的。现在网上网民一致评论姚宗勋的拳架远比他的两个儿子漂亮。姚宗勋肯定是将所有的秘诀都交给他的儿子,但现在连儿子这一辈都无法在前辈挺起腰杆来。
大侠在芝加哥的美国学生罗伯特有一年向大侠拜年,说他买了整套的"意拳",大侠一听来了精神,立即要罗伯特将VCD寄来看看。罗伯特一口答应,还特别关照,如果看出什么妙处,一定要教他。大侠学拳,对王芗斋的意拳一直很崇拜,但苦于上海没有什么意拳高手,一直无法得窥其庐山真面目,现在能有全套意拳VCD,那真是太好了。
大侠收到罗伯特的VCD以后,立即上电脑观看,对最后一盘姚宗勋演练的内容十分赞叹,但大侠却有一个疑问:姚宗勋将意拳和拳击结合在一起让大侠看不懂。意拳和拳击在技击原理上应该是有很大差别的。意拳讲究整体劲,拳击单纯讲究拳劲,练过拳击的人都知道在打刺拳的时候,为了出拳的速度,刺拳是不可能一直用整体劲的。大侠练螳螂拳深有体会,为了让前手的进攻速度加快,必然会牺牲整体劲。
大侠观察VCD上的意拳拳击示范,也是非常讲究速度的,在那样的速度之下,整体劲必然被牺牲了。有人可能会批大侠偏见,大侠请诸位看客注意VCD上的沙袋,在意拳拳击的快速攻击下,沙袋并没有明显的晃动,说明沙袋所承受的打击力并不很大,也间接证明整体劲没有被用上。大侠还观察到VCD上的意拳腿击法也有同样的毛病,那腿踢到沙袋上,沙袋几乎没有什么反应,大侠实在看不出来那种腿击法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利害之处。
大侠读李小龙徒弟的一篇小文,说李小龙有一次示范腿击法,一腿上去,居然将徒弟家的大沙袋踢破,那美式沙袋的外层装的是鸡毛,李小龙将那沙袋踢破后,鸡毛漫天飞扬。那个徒弟笑道,他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将满院子的鸡毛清理干净。
大侠个人愚见,将意拳和拳击相结合不是创举,而是退步。拳击从文化的意义上来讲,是一种片面的、功利性的技击术。拳击只对人类本能的、最直接了当的打击工具----拳头进行强化,而放弃对人体其他打击工具的训练。中国功夫强调的是对整个人体所有潜在的整体攻击力的追求。这在文化的层面上要远远高出拳击的片面性。
摘自张源侠专著《中国内家武艺的不传之秘》
心意六合拳传人 ---- 陈守孚
作者 张源侠,发表时间,8/21/04
大侠在芝加哥开武馆的时候,见识了各路俗手,和一箩筐的黑带交过手,大侠的螳螂手法加十大形肩撞一时未遇敌手。大侠自我感觉很好,但大侠毕竟还有自知之明,晓得自己的功夫只是俗手中的高手,遇到真正的高手是不管用的。大侠常感叹明师难求,而得到传奇高师的指导更是不敢想象。
大侠曾发一宏愿,到五十岁的时候练就绝世武功,然按照大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脾气,要想练就绝世武功就非得找到真正的武功秘籍,学到不传的内家心法方有可能。
大侠在芝加哥的时候还有闲练练武功,到了纽约的冷血世界以后,整天忙于谋生存活,练拳的兴致也就没有了。有一天,在法拉盛开书店的朋友高中和他的朋友到大侠府上餐叙,海阔天空吹起来,他们就向大侠推荐一位练心意拳的陈老师,说这位陈老师的功夫了得,而陈老师的老师更是功深莫测。
大侠的成名绝技十大形肩撞让大侠尝到甜头,又常听王雷华老师说着心意六合拳是中国武学的革命,他还时常感叹没有向孙少甫先生学艺。大侠心想这位陈老师的师傅一定是卢嵩高门下的某一位高师,等见了面就知道了。
有一天,高中从他的书店里给大侠打电话,说陈老师在他的书店里,问大侠是否有兴趣前去切磋一下,大侠手上正缠着宝贝女儿,一时无法走脱,于是在电话里和陈老师聊了起来。陈老师的声音一听就是很热情的声音,他说他的师傅是铁国成、李虎成。大侠听了一愣,因为这两位的大名大侠并没有听说过,大侠听说过的都是卢嵩高门下的名师。陈老师很快就解释道,铁国成是杨殿卿的弟子,而李虎成是尚学礼的弟子。大侠知道,心意拳最有名的"周口三杰"就是尚学礼、杨殿卿、卢嵩高。在卢嵩高弟子凌汉兴所著的《心意六合拳艺传真》中记道:
此拳授自我师卢嵩高,卢师为河南周口人氏。少侍名师袁丰义,而袁师系买壮图老师之入室弟子,当时从袁师习艺者六十三人,得其真传者惟尚学礼、杨殿卿、卢师三人而已。卢师年岁最幼,功夫亦最浅,惟以出手敏捷见长。
卢嵩高所传的心意六合拳在上海可谓称霸一时,大侠从学的蔡老师就是凌汉兴先生的弟子,以蔡老师的骄傲神态,简直无法想象着世上还有哪门功夫比心意六合拳更厉害的了,而蔡老师的师爷卢嵩高可以说就是拳神的化身了。没想到在凌汉兴先生的文中,特别指明"卢师年岁最幼,功夫亦最浅,惟以出手敏捷见长。"大侠猜想这段文字当是卢嵩高特别指示要凌汉兴写上的,否则的话,凌汉兴完全没有必要写这么一段东西,因为凌汉兴可能连尚学礼、杨殿卿的面都没有见过。
既然卢嵩高的功夫在三人中最浅,功夫更高的尚学礼、杨殿卿又将功夫传给谁了呢?大侠在网上找资料,找到一段与尚学礼相关的传人资料。
尚师一生授徒颇多,其中以李豪友最为著名,李豪友中门头之技可令青石碑应声而断,过步践穿能从二来长坟头上来回飞跃,怀抱顽石搬双把更酷肖尚师,二百斤巨石能应手而飞丈外,复以过步践穿追之捧起再掷,见者元不瞪目咋舌。曾打败俄国大力士的上海武术家王效荣和孙少甫早年在周家口时,亦从尚师习练心意拳,后拜入卢嵩高先生门下。
此文所说的李豪友是否就是李虎成,陈老师说他也无法断定,在他的印象中,李虎成是尚学礼的顶门大弟子。李虎成先生高头大马,虎背熊腰。孙少甫先生对李虎成十分尊敬,应李虎成之邀专门给陈守孚老师传授心法,所以守孚老师尊孙少甫先生为半个师傅。
大侠再想找杨殿卿的传人资料,却无法找到。据陈守孚老师道,得杨殿卿功夫真传的只有铁国成一人而已。铁国成先生的绝顶功夫在上海心意六合拳的圈子内都知道,但铁国成先生不喜世俗交际,淡泊名利,所以社会上知道的人就很少了。铁国成先生的心意六合拳传承和卢嵩高先生的传承有明显的区别。从杨殿卿先生单线传给铁国成先生的心意六合拳心法,又单线传给了陈守孚先生。
大侠对心意六合拳的理解基本上是蔡老师所教的那几招,知道这是一门极简单又极难炼的功夫,但大侠对蔡老师的教法却实在不敢恭维。听到陈守孚老师讲杨殿卿先生的传承,大侠的脑袋里其实也没有什么概念。
于是相约见面。
古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一点都没有错。陈守孚老师的居所和大侠的居所只有数个街区之差。大侠某一日偷出闲来,杀到陈守孚老师的府上。守孚先生开得门来,大侠看到一个清秀的年轻人,大侠猜想对方和自己大概年龄差不多,但守孚先生实已年过半百。他笑道这就是练功的缘故啊。
海阔天空吹起牛来,都是海外游子心事。然大侠和守孚先生一见如故,顿感情若兄弟一般。守孚先生让大侠演示一下从蔡老师处学来的十大形。大侠作了一势龙调膀。守孚先生笑道,"你自己感觉有劲吗?"
"这龙调膀不是练身法的吗? 也要练出劲来?"大侠傻乎乎地问道。
"没有劲的身法有什么用?"
"我看人家练龙调膀都只顾闷头向前走。"
"那不叫练拳,那和练竞走有什么两样?"
"这倒是的,我练龙调膀感觉就好像是懒牛犁地。"大侠原来学龙调膀的时候,就对这一式有看法,但就说不上毛病在哪里。
守孚老师当即演练龙调膀,就那么一个动作,居然势若惊雷,好像能听出骨节之间嘎嘣一声响,时空在那一瞬之间被凝固。这是大侠看守孚先生演练的第一个动作。大侠心里立即明白,眼前的这位文质彬彬的守孚老师原来是一位大隐隐于世的高人啊。
大侠原来一直认为心意六合拳是一种傻练的功夫。练龙调膀每天练数小时功夫自然会出来的,现在一看守孚老师的动作,方才明白,如果不明就里地傻练龙调膀,可以练成一个身形矫健的运动员,但绝不是内家武功的练法。
"一下就是一下,绝不可以有任何的含糊。如果含糊了,练一万遍都没有用的。你看那些运动员,腿脚够有力了吧,但武功呢?一点都没有。"守孚老师斩钉截铁地说。
守孚老师这段话其实有非常深的含义。一般人都相信"拳打万遍,其理自现"的古训,自己练得不好,总以为自己练得不够苦,但事实上,好功夫和苦与不苦没有直接的联系。
大侠是个懒胚,要大侠练拳超过一个小时都受不了,大侠一直希望能够学到既简单、又省事、又厉害的功夫。守孚老师的话正中大侠的意。与其把功夫下在傻练上,不如将功夫下在对正确性的追求上。
大侠原来最讨厌练龙调膀,以为那是一个费时间,费脚力的傻功夫,现在经守孚老师一指导,顿悟这招龙调膀原来也是一招极其厉害的功夫。守孚老师的龙调膀与大侠从蔡老师处学来的不一样。
蔡老师的龙调膀前手曲肘护于胸前,守孚老师的龙调膀前手置于前膝内侧。从劲道来讲有明显的不同。当前手曲肘护于胸前,前手和前脚的合一就很难做到;前手置于前膝内侧,前手和前脚自然相合,整劲不请自来,真正是奇妙。
守孚老师特别交待,此式龙调膀是铁李两位老师亲传,与大多数人练的架式不同,虽然只是小小的一点差别,劲路却大有不同。但守孚老师也特别指出,铁国成先生的架子和卢嵩高先生的架子不同,千万不能说卢派的架子不好,那是大师在练功时,个人的所好不同。我们后学者,如果能将两种架子都练好,自然可以体会其中的妙趣。
大侠初会守孚老师时,只知道卢嵩高,却不知道杨殿卿,听守孚老师介绍,于是回家查资料,这才知道杨殿卿这一脉的传承居然是十分稀有的。大侠问守孚老师除了他之外,还有没有人得到铁国成先生的亲传。守孚老师道,虽然铁国成先生也教过一些学生,但系统全面继承铁国成先生传承就他一个人而已。而铁国成先生和李虎成先生情同兄弟,所以在铁国成先生过世以后,李虎成先生又将他的拳法倾囊相授。
守孚老师道,他在跟从铁李两位先生学拳的时候,正值文革时期,当时信息不通,他也并不知道杨殿卿和尚学礼的名头。甚至也不知道自己所学的是稀世珍宝,以为其他门派的拳法大概也很厉害。但等到铁李两位先生过世以后,他再想拜名师学艺时,却发现再也无法找到铁李两位先生那样水平的大师了。
事实上,守孚老师将自己的身手展示开来以后,很多人都将他视为大师,这种怪异的感觉让守孚老师困惑不已。在铁李两位先生过世后的二十多年中,守孚老师一直深藏不露,但私地下依旧和各家切磋,希望了解中国传统武学的至高秘密。
等到大侠出现,大侠肯定地告诉守孚老师,不必再四处寻找了,你所拥有的就是无价珍宝。大侠拼命鼓动守孚老师将内家武功心法公布于世,此为中华文化复兴之壮举,大侠愿意摇唇鼓舌将这稀世珍宝公诸于世。
当今世界假货泛滥,伪科学、假气功曾经当道于世,大侠写此书自然也会招致怀疑,但真金不怕火炼,守孚老师的真实武功令大侠心服口服,最令大侠感奋的是,守孚老师传授的内功心法皆是实实在在、立竿见影的功法。
何谓立竿见影,那就是此时此地当即让人茅塞顿开的妙法。
大侠看大成拳培训,要求初学者每天站桩八个小时。这哪里有心法的味道,完全是傻练的功夫。不要说每天站桩八个小时,就是每天站桩半个小时,大侠都嫌多。让一个人每天站桩半个小时,那是在折磨人的神经。大侠是心理医生,这种练法对正常人的生活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进一步的疑问是,每天站桩八个小时是否真的能成就绝世武功呢?这个问题只有那些吃够站桩苦头的人才可以告知,以大侠看法,每天站桩八个小时当然会出功夫,但绝不可能出绝世武功,自然也不是武学正道。
太极拳也有同样的毛病,一套拳慢慢打可以打上二三十分钟,每天也要打上数个小时才会出点功夫。现代人最好每天练上一刻钟、半个小时就能够出功夫,大侠自从练了守孚老师传授的内功心法以后,知道这是真的可以很容易做到的。
大侠的体验是心意六合拳半小时的练功,其效果相当于太极慢练数个小时的功夫。而心意六合拳功法极简单,通常是一、二、三就完成了,任凭你记性有多差、身体协调性有多差,这一、二、三的动作你还不会吗?但这极简单的动作却蕴含极科学的生理规律。其训练的效果是脱胎换骨。这种神奇的练法在本书的后半部将隆重推出
·拜螳螂王为师
中国功夫历来有门内门外的区别,要想学到真功夫就要入门学。大侠正式拜的师傅是七星梅花螳螂拳传人王雷华先生。王老师的师傅徐克稼先生是螳螂拳大师罗光玉在上海精武门时所收的七大弟子之一。七大弟子中最有名的门徒马成鑫,于一九二八年在南京举行的全国运动会国术徒手比赛中获得冠军
大侠的武功真正有所长进是拜了王老师以后。王老师嗜拳如命,在上海各大学教拳为生。九十年代初的大学生都还是穷光蛋,一群穷光蛋学生跟一个穷光蛋老师学拳,虽然热闹,却也辛酸。
大侠遇到王老师的时候,已经在华东师大做穷教师了。那时的大学老师也是穷得两袖清风,但比起穷学生来,总还要好一点。大侠不愿意住在四个人一间的教师宿舍里,想办法在心理学实验室占据了一间,里面一张沙发、一张钢丝床,还有一些桌椅板凳。穷光蛋王老师来了,就睡在沙发上。大侠从1991到1993年读在职心理学博士的时候,王老师在大侠的破沙发上睡过数百个夜晚。
有一天,大侠和王老师开玩笑道:"螳螂拳王老师,如果把老师两字去掉。不久变成螳螂王了吗?"王老师回道:"你不可以乱说的。给别人听了要骂死的。"此番大侠写书,特地将这个螳螂王的称呼告知王老师,他在电话那头急得跳起来,连声大呼自己只是一个武术爱好者,这个螳螂王的称呼千万使不得。大侠觉得王老师实在很可爱,所以这个玩笑称呼还得用。
大侠当年学拳本事很大,一套螳螂拳只需一堂课就可以学会。王老师看大侠学拳速度如此之快,心里大概担心大侠会把他肚子的东西套空,和大侠卖起关子来。大侠本来就是一个懒散之人,见王老师卖关子,学拳也没有十分积极。前后总共学了二十多套螳螂拳,现在忘得只剩下五六套还可以打打。
螳螂拳打多了感觉就是排列组合。螳螂手法变化多端,在上臂搏击的对抗中,螳螂拳的花招十分管用。大侠现在基本不练螳螂拳了,但螳螂拳的手法却是最喜欢用的。
螳螂拳源自少林,但比普通的少林拳更合技击的意味。螳螂拳的手法阴阳莫测,但阴阳双手不离一个合劲。大侠最喜欢的螳螂拳打法是用前手探击对方,如果对方不挡,那么这招前手就是实实在在的一下;如果对方伸手来挡,螳螂拳的后手立即接过前手的触点,前手顺势转攻其它部位。两手连环攻击,中间设有很多手法陷阱,对方如果不熟悉这种打法,很快就会手忙脚乱,无法应对。
螳螂拳的步法为七星步,后腿坐,前腿钩,暗藏杀机。当对方把注意力放在应付螳螂拳眼花缭乱的手法进攻时,螳螂拳的脚也没有闲着,足钩膝拐,定可将对手搞到人仰马翻。大侠学到螳螂拳的主要打法:钩搂采手、迷魂掌、黑虎掏心、腰斩、横扫千军。对付一般的拳手,这些手法足以将对方搞到七颠八倒了。
大侠自己明白功夫不怎么样,但自从学了螳螂拳,掌握了那些打法以后,在和人交手时,出手就好比游戏。一般人如果只学习一拳一脚的少林拳,和慢吞吞的太极拳,遇到螳螂拳就惨了。当年王郎祖师创螳螂拳打败他的少林师兄,大侠现在明白其中的诀窍。
什么是螳螂拳的诀窍,那就是"射雕英雄传"中老顽童周伯通的双手互搏法。螳螂拳双手齐上,虚实莫测,连环变招,疾如闪电。常有人问大侠,如果希望只学数天,就能够上阵干架,什么拳最好。大侠说是螳螂拳。
大侠1997年在芝加哥穷困潦倒的时候,被迫在自家客厅开武馆。房东梁建伟、梁惠妹夫妇不收大侠房租,地板震得天响也不抱怨。大侠自然拿出吃奶的劲要把拳馆的生意兴隆起来。
大侠的拳馆接待了芝加哥各路豪杰,大侠遇到空手道、合气道、柔道、巴西柔术、摔跤,大侠对付各路英雄的花招就是螳螂拳加十大形肩撞。大侠家里有一张坚固无比的大沙发。每每有高手造访,大侠总是客气地让对方站在沙发前,然后用螳螂拳的快手让对方手忙脚乱,不等对方明白怎么一回事,大侠的熊肩已轰然撞到,对方要后退,被沙发挡住,只有乖乖地坐进沙发。大侠的功夫加一点江湖小把戏,在芝加哥的小客厅里居然没有遇到敌手。
大侠在芝加哥四年能够保住自家武馆不败招牌,全赖上面那点小花样。大侠在上面道,如果希望只学数天,就能够上阵干架,螳螂拳最好;而事实上,大侠的实战功夫是螳螂拳加十大形。要对付高手,光靠螳螂拳好像还不够,十大形的整劲是破强敌的关键。
从1995到1996两年,大侠托义兄夏荣伟和义嫂丁利的福,搬进华东师大后门的民房,每月1250元的房租不用大侠操心。当时大侠每月从华东师大领到的月工资是650元,只够租半间房。穷光蛋王老师自然也搬来和大侠同住,这回大侠有两房一厅了,王老师住一间,大侠住另一间。大侠原以为同住了可以将王老师肚子里的一百多套螳螂拳搜出来。没想到王老师奇货可居,依旧和大侠卖关子,大侠在新居里反而没有学到很多套路。
大侠虽然没有学到很多套路,但耳濡目染,对拳的理解却有顿悟式的进展。1995年的五月,大侠有一天晚上练拳的时候,心里寻思"半步崩拳打天下"的奥秘,突然有所顿悟,大叫一声,将门打了一个大洞。大侠从那一天起知道拳是要有顿悟的。大侠也提出了拳的楼层理论。
大侠以为,学拳如果得到第一次顿悟,就可以上到二楼。当你上到二楼了, 那就是完全不同的境界了,即使你躺在地板上,也比一楼的强。大侠在芝加哥教拳,有数位学生都问大侠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连一次都赢不了你?"大侠教拳是讲究真打的。大侠的学生每次来都要和大侠过上几十招,但在一楼的想赢二楼的可以说是一次机会都没有。大侠在美国的学生有不少是黑带,但黑带遇到大侠后才发现他们的功夫没有用。大侠在芝加哥的学生中段位最高的是黑带三段,但三段到了大侠手里也是一点用都没有。美国人常问大侠是几段,大侠说是二楼段。
以大侠的观点看来,功夫大概只有四个层次:俗手、高手、妙手、圣手。俗手可以打打不练拳的人。高手对拳法一点就通,比俗手总是棋高一着。妙手对拳法到达得心应手的境界。圣手是开宗立派的巨匠,常人只有对其高山仰止。
大侠在中国的时候以为自己不过是俗手,但在芝加哥干倒过那么多的黑带以后,知道自己事实上已进入高手行列,但离妙手差得还很远。大侠在纽约奇缘遇上心意六合气功拳妙手陈守孚先生,方燃起更上一层楼的愿望。大侠的四种境界理论远比日本人的段位制高明。大侠干倒那么多黑带后才知道,那段位制实实在在是生意经,与武功境界无关。
摘自张源侠专著《中国内家武艺的不传之秘》
半个人的功夫
大侠因为从读大学一路穷上来而患有严重的哮喘。尽管大侠已经练过少林、八卦、太极,哮喘还是没有断根。遇到王老师的时候,大侠的身体很虚,想学王老师教的峨嵋十二桩。练了几式以后,感觉也没有什么进展。有一天王老师问大侠又没有听说过六合八法。大侠不知道是何物?王老师当场手舞足蹈起来。大侠一看就知道是好货,立即缠住不放要学此拳。当年王老师主要在上海交大教拳,大侠常常骑着破自行车到交大学拳。
大侠那时有很严重的哮喘,有时发作起来,骑到交大时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在大侠学六合八法之前,大侠断断续续已练了十年拳,没有一样拳可以治好哮喘的。大侠当年是华东师大医务所的常客,两个星期不上医院就浑身难过。春天感冒不断,夏天常拉肚子,秋天发哮喘,冬天永远鼻塞。当年大侠的同班好友常戏称大侠上下呼吸道都有问题。大侠在家里被老妈称为"张黛玉"。张黛玉大侠最后是通过练六合八法将一身毛病都清理了。大侠属蛇,六合八法的浑身扭动正合大侠的本性。天下亿万病友们听清楚了,如果你练太极、少林、八卦都没有将你的毛病治好,你最好试一试扭动如蛇的六合八法。但如果你看到的六合八法象太极那样规规矩矩,那不是大侠练好身体的六合八法。以后大侠会将大侠式六合八法向世界公布。六合八法对大侠来说是健身法,不是格斗法。
六合八法号称是陈抟老祖所创,大侠以为是胡扯。细观此拳,实是道门拳家综合太极八卦内家拳法的妙处而创立的一门拳法。其姿势之优美远胜于太极。大侠是喜欢花哨的人,练过太极,再练六合八法,两者比较,当然是六合八法有味道。
大侠的六合八法的传承是:吴翼翚---- 李道立---- 王雷华。
王芗斋道,他一生见过的拳家数千,但全中国真正懂拳的只有两个半人,谢铁夫、方恰庄、吴翼翚。吴翼翚排在老三,大概就是王芗斋眼里的半个人吧。从吴翼翚到李道立,里面有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赵道新。
赵道新三十年代在上海青年会教国术的时候,李道立是助教。后来赵道新回天津,将其老师吴翼翚介绍给李道立。并对李道立说吴翼翚老师的功夫远在其上。这些年代久远的故事是王雷华老师说给大侠听的,而王雷华所讲的故事自然是从李道立那里听来的。此事在网上也有记录。李紫剑先生一文中有一段赵道新的东西:
赵道新先 生遗作日:"余十五好拳剑,遇张师兆东于津门,幸蒙所传,略窥梗概:年二十挟技走江湖,期有所遇,凡五载终无所得。二十二年(即民国二十二年,公历 1933年)托迹上海,邂逅吴师冀辉,盖师道中之翘楚,而隐逸者也。蒙授心意六合八法,朝夕琢磨未敢稍缀,庶几得偿素(夙)愿。(余)暇时亦乐铁笔,故不 揣愚拙,敬治一方,谨吴师鉴。道心书。"
李道立说赵道新虽然是王芗斋的干儿子,但对王芗斋一直不服气。而王芗斋和吴翼翚是结拜兄弟。赵道新找到吴翼翚,希望从吴翼翚学艺,而其学艺的目的是打败王芗斋。
赵道新不买王芗斋的帐,这里面就很有意思。赵道新晚年创立心会掌,并说:"心会掌既不属于任何拳派,也不生于任何拳派"。这段话是大侠从网上马金镛先生的文章中摘录下来的,可见赵道新的牛气。从马金镛先生"我的恩师赵道新",大侠看出一些名堂。
他认为以拳搏人的中心课题是劲力,斗士的一切精神、功力、智巧等均是为了更强、更准、更省地通过劲力来摧毁敌手。所以,创拳的初期是把老先生的形意八卦中抽象的"劲"用具体的战斗实例来形象化,且如果再将每一个实例抽出来单操,又可成为各种劲力的一种训练。
心会掌是东方武技走向科学的一种尝试。老师年轻时就扬弃了意、气、神,虚、五行、八卦等东方经典对搏斗方法含糊的解释,而代之以对人体生理、心理的搏斗潜力的关注;抛弃了对祖宗大师的迷信,代之以对人性与人的行为的关注。心会掌除早期的套路包装外,是一种以格斗劲力训练为核心的学术范畴,同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未解的课题。
赵道新的心会掌与王芗斋的拳论有很明显的不同。王芗斋不讲五行、八卦,套路,但极其强调"意、气、神,虚",赵道新却只强调劲力,并且还有套路。大侠在本书的后面要精彩介绍的心意六合气功拳,在拳理上和赵道新的劲力中心论很相近。作为王芗斋干儿子的赵道新却对王芗斋拳论中最精华的"意、气、神,虚"理论不买账,这说明了什么呢?
大侠在芝加哥时,幸亏六合八法。那时大侠囊中羞涩,急于搞到一点美金以救生活之苦。大侠在芝加哥大学贴了广告,说教六合八法。没想到老美居然真的找上门来了。
大侠于是开始教六合八法,每周一次。这六合八法有个好处,那就是花里胡哨。大侠为了多赚一些美金,在原来的套路里每次都加进一点私货,八卦、螳螂、形意、太极的东西都有。这样套路越拉越长,全套教完,整整教了一年,结果大侠的六合八法犹如陈家洛的百花错拳,里面南拳北腿应有尽有。大侠说给王老师听,王老师哭笑不得。王芗斋先生对套路深恶痛绝,殊不知大侠靠套路才在美国免于沉沦餐馆的洗碗池。套路自有套路的好处呀。
大侠练六合八法练好了百年老哮喘,这是一大功,但这六合八法在技击上如何用却是个问题。如果就里面的一招一式拆开来注解,这很容易,大侠是拆招高手,但在实战中,那些花里胡哨的拆招根本不可能用得上。大侠问王老师难道吴翼翚的功夫真的是靠这套拳练出来的。王老师也怀疑,于是支吾其词道,听说吴翼翚还有一套吕红八势,大概技击是用吕红八势吧。
李道立不会吕红八势,王雷华不会,大侠当然也不会。大侠问王老师关于李道立师爷的功夫如何。王老师道,李老师的功夫可谓炉火纯青,打起拳来浑身"嫡糯"(上海方言,意即非常柔韧。)但王老师从来没有谈起李老师的技击功夫如何。
王老师号称是李道立的关门徒弟,大侠好奇问王老师,李师爷在临终前有没有交待什么秘诀。王老师叹道,真有什么秘诀,到死的时候来讲也就太晚了,但秘诀总还是有的。
那是什么秘诀呢?王老师千万关照大侠不要将这个秘诀告诉人家,但在大侠看来这个秘诀其实也算不得什么秘诀,所以就在此公开,那就是一个字"韧"。王老师特别强调,太极拳讲究松,六合八法讲究韧,在练拳的时候要想像全身都拉满橡皮筋那样,久而久之,全身会练出整体韧劲。
大侠将六合八法的关键一字诀在此公开,希望大家好好体会研究。其实练太极拳的时候也可以用同样的韧劲一字诀。微妙的地方是,六合八法在劲路上更接近于陈式太极,而非杨式太极。大侠看吴翼翚的拳照,其拳架更像杨式太极,事实上,市面上有不少人的确是将六合八法打成杨式太极的样子。李道立认为那是不对的。在李道立生前,因为其身形如蛇,拳架带韧劲,吴翼翚的其他弟子认为李道立私改拳架,而李道立坚称吴翼翚传给他的架子就是这样的。最后吴翼翚的其他弟子以李道立没有向吴翼翚正式磕头拜师而否认李道立的传承,逼得李道立请出吴翼翚的太太来证明其没有拜师是因为吴翼翚一直与他兄弟相称。大侠没有见到过李道立先生,以上的故事都是听王老师所言。
六合八法分上下两个半套,上套设计精妙,下套很明显感觉单薄,大侠曾向王老师开玩笑地说道,当初编此拳的人在编上套时,妙思如泉,但到了下套时,就江郎才尽了。王老师笑笑,没有评价大侠的胡言。
杨式太极走遍世界,看来看去就是那个样子,但六合八法却是千奇百怪。大侠在美国电视里看到一种六合八法,打起来犹如八卦,真的是很有趣。大侠不喜欢六合八法的下套,于是将精力集中在上套,加进各种拳法。大侠式六合八法在芝加哥曾经迷倒诸多老美,此拳于保健治病大有妙处,对讨厌单调乏味的杨式太极的喜新厌旧族,此拳当是第一选择。
王芗斋对太极拳百般贬低,对套路深恶痛绝,但对吴翼翚却十分推崇。其实吴翼翚传下来的六合八法是和太极拳很相似的套路,六合八法的理论可以说是远远不如太极拳系统,那六合是公理,八法实实在在是一种莫名奇妙的理论。王老师教大侠六合八法,却从来不讲解什么是八法,因为那八法实在无法讲解。王芗斋不批吴翼翚的六合八法,却大批太极拳,大侠看来在逻辑上不通。
不过有一点大侠感受甚深的是,杨式太极拳视拳架为命根子,派内还常有争吵说某某人胆大妄为居然改了祖师爷的拳架子,其实拳架子在大侠的眼里看来真的没有那么重要。有功夫的人随便摆个姿势都可以将人打飞,没功夫的人架子再好看也是豆腐架子,中看不中用的。
过分注重拳架子的拳法在心理上的确会让人拘束。王芗斋道"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六合八法在拳架上的确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六合八法又称为"水拳",既然是水拳,强调的是势若波涛,波涛无定形,但却可摧毁一切。这也就是为什么大侠敢编造六合八法的原因。
说到优美的拳法,比六合八法更漂亮的也有,那就是花架拳。花架拳号称是崆峒派武艺,又传说是宫女专练的拳法,在上海民间流传。此拳后来经应美凤改编成为风靡一时的木兰拳。应美凤承认是跟杨文娣学的花架拳,但有趣的是杨文娣又是从哪里学来的花架拳呢?
在所有介绍应美凤木兰拳的资料中,大侠始终没有看到杨文娣花架拳的来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杨文娣从某一不具名的神秘高人那里学来的。事实上,这神秘高人有名有姓,在上海花架拳的圈子里大家都知道,但据说此高人在教妇女花架拳的时候,被指有不当行为,所以大家都避而谈及此高人。但那些所谓的不当行为也可能只是在文革那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被认定的,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可能根本没什么事。这些是都是大侠从王雷华老师那里听来的。但不管怎么说,以中国武道的传统,对师承不应该隐瞒回避的。
王老师也会花架拳,他是从一位老太太那里学来的,老太太则是从那位神秘高人那里学来的。花心大侠当然也想学花架拳,于是请王老师传授。大侠学的时候总忍不住发笑,因为此拳实在太娘娘调了。大侠练到黛玉葬花那个动作时,感觉浑身起鸡皮疙瘩,那叫做肉麻之极,只得罢学。现在大侠还时常遗憾当年没有咬咬牙将此拳学下来。大侠上网一查,发现日本人对花架拳极感兴趣,相关网站多如牛毛。大侠也听说那位花架拳高人后来是去了日本,但现在究竟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木兰拳实实在在不应该称为"拳",应该称为"木兰舞"才对。是拳就是可以用来格斗的。木兰拳完全回避了格斗,被称为拳实实在在是名不副实。不过大侠在此啰嗦其实也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人家女性想做花木兰,有什么不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