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初中语文学习最难的内容,多数学生认为是文言文,课堂上教师在认真地讲,学生在勤奋地记,因为要背要翻译。但他们同时又认为也最好学,因为把课文和文下的注释背熟了,考试也就能拿个好分数了。因而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已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多数教师的课堂是固定的读字音,释词义、译句子及述中心等等,而教学方法,“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仍然是被信奉着的八字真经,因而教师们备课的重点是理解,是翻译,至于方法,那就是“串讲”,这对于初中阶段尤其是文言积累少,基础弱的初一学生来说,在扎实理解文言文的意义上确实很有实效。但学生长期这样反复训练之后常会感觉文言文学习无非就是死记硬背,教师在长期的反复劳动中也是精疲力竭;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兴趣在日积月累的重复性工作中消耗殆尽。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的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据此笔者认为,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应重在朗读积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何种教法,使教师教而有法,学生学之有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为,积累的根本在于朗读,理解的途径在于表达,在有效的问题、任务引导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口语训练、思维训练,让初中文言文课堂充满活力和深度。
一、立足传统,说读结合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很好地诠释了诵读的意义和作用,但新文化运动以来,尤其是建国后我们的教学方法受前苏联凯洛夫教学法的影响,读的传统逐渐被讲所代替,在文言文教学中,讲朗读节奏,讲词义,讲句法。对此教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突破以往从字音、词义到句意的传统教学模式,寻求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将字、词、句的训练融入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之中。
二、化难为易,读背有法
常见的朗读形式在文言文教学中都可以运用,比如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还有的学生个别品读,尤其是分角色读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富有挑战性。
如《两小儿辩曰》(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课堂教学中,设置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两小儿对话的学习任务(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自己的理解)。在《狼》一文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分读描写“狼”和“屠”动作的语句,只要稍不留心,就有可能读错,学生更是数读不厌、兴趣盎然。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书声琅琅,侃侃而谈,不仅趣味无穷,而且产生了思维的火花,既完成了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又拥有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空间。
对于文言文的背诵,学生一直认为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方法指导和朗读训练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规的背诵指导是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方法点拨,如《桃花源记》中指导学生按渔人的行踪、《核舟记》中提醒学生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记忆,这些都是从大处指点,实际操作中学生对一些细节还是会发生误差。为此,教者在课堂上对重点片段研读时,组织学生自己小结出背诵方法,同学间交流分享。如《桃花源记》中写桃林、桃源美景片段,学生们发现可以通过联想想象的方法,在头脑中再现相关画面来进行背诵,而《鱼我所欲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两篇课文的朗读阶段,指导学生朗读文中的排比句式“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鱼我所欲也》)、“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掌握其固定的句式结构,熟读后背诵,不仅化难为易,而且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排比句的气势,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还是《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笔者引导学生比较“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与“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两句的异同点,发现形式几乎一致,只是“鱼”“熊掌”换成了“生”和“义”,以及下文中“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等句也具有同样的特点,这样通过比较,只要背会一句,就能轻松地背出相对的一句,同时深入理解了孟子的语言特点。
这样通过比较排比句式或结构相似句的异同来背诵,取得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效果。
三、注重思维,读中有思
心理学智力理论、认知主义理论认为:语文学习中元认知的发展水平与思维品质的发展水平之间有显著的相关系数,二者存在因果关系,语文学习的元认知必然引起思维品质的改变。
如果把朗读看成吸收的过程,那么对于朗读任务的完成则是表达的过程,这样又吸收又表达,恰恰既亲近文本又理解文本,在文言文阅读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环节中,教师通过预设主要的阅读任务,既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又能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发现和表达。
在《狼》(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一课教学中教者有意安排了三次较为集中的朗读,分别为初读、品读和深读。在每一个读的环节中都布置了读后的任务,如“初读——读出情节”环节中用动词概括段意的任务(学生生成了对第三段内容用“对峙”概括),“品读——读懂形象”环节中完成句子表达形象认识的任务,“深读——读懂寓意”中探究寓意的任务,每次新的任务就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刺激,学生的大脑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一直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积极的兴奋状态,同时每个任务的完成还是下一任务的积极准备,学生自由感悟,自由发现,整个课堂收之有序,放而灵动,展现出语文课中的人文光彩。这种任务性阅读,在培养语感的同时,锻炼了学生阅读中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读书的效率。
所以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文本的有效资源,重朗读,善思考,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来认真探索,改变自我,反思实践,文言文教学的生命定能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春天里,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绽放出美丽之花。
参考文献:
[1]彭华生.语文教学思维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易东平译)[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张晓梅,张英宏.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C][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美]盖伊·莱弗朗索瓦兹.教育的艺术(佐斌等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6]何克抗.论语文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DB/OL].http://www.aIhUaU.com20021010/3069713.shtml.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