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豫园 一
豫园是我国江南著名的明代园林,有“奇秀甲江南”之誉。它是老城厢内明代园林的仅存之园和代表之作。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地区有五大古典园林,就是上海豫园、嘉定古漪园、嘉定秋霞圃、青浦曲水园及松江醉白池,豫园是其首。
地处上海老城隍庙西北的豫园,原为明代潘允端的私人花园,潘氏字仲履,上海人,明嘉靖年间,曾任四川布政司。其父潘恩,曾官至刑部上书。潘允端是出了名的孝子,为了孝敬和博得父母亲的欢心,于1559年在上海城内东南区建造了一座私家园林。豫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至万历五年(1577年),前后经营近20年,疏圃数畦,聚石凿池,构亭艺竹,渐成胜区。取“愉悦双亲,颐养天年”之意,故命名为豫园(“愉”和“豫”是谐音),作为其父晚年游憩之所。可是,未等豫园全部造成,潘允端的父母已经相继去世,潘允端本人在豫园没住几年也病死在内。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潘氏家族日趋败落。到了清初,潘氏后裔无力将豫园修缮保养而逐渐变得荒芜起来。这时,许多地方行业人士乘机以低价买下这座园林,并成为行业公会的办公和经营场所。19世纪的鸦片战争以及上海小刀会起义期间,豫园成了兵家争夺的目标和外国侵略者的屯兵之地,豫园由此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直到新中国诞生后,上海政府对它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复,1958年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浓荫中的名园
门区
一、三穗堂景区
三穗堂
三穗堂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建西园时所建,高9米,是园中的主要建筑之一。“三穗”出典于《后汉书·蔡茂传》中“梁上三穗”的故事,寓有吉祥之意。在清代,这里是官府庆典和“宣讲圣谕”之处,也是地方上文人士绅聚会活动的场所。
仰山堂
仰山堂为五楹,北有回廊,曲槛临池,可以坐憩。堂内有录自晋王羲之《兰亭序》的“此地有崇山峻岭”匾额,点出了这里是观赏对面大假山景色的佳处。整座建筑造型雅致,飞檐翘角轻灵俊秀。月色溶溶之夜,楼上宫灯盏盏,望之几疑天上宫阙。
仰山堂及卷雨楼
仰山堂的上层是卷雨楼,卷雨楼名取自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诗句“珠帘暮卷西山雨”。整座建筑造型雅致,飞檐翘角,轻灵俊秀,月色溶溶之夜,楼上宫灯盏盏,望之几疑天上宫阙。
渐入佳境游廊及元代铁狮
元代铁狮位于“渐入佳境”游廊前。左雌右雄,铸造于1290年,底座上有款识:“章德府安阳县铜山镇匠人赵璋”、“大元国至元廿七年岁次庚寅十月廿八日”。
大假山、萃秀堂及渐入佳境周围
大假山是豫园景色的精华之一,也是江南地区现存最古老、最精美、最大的黄石假山。大假山用数千吨浙江武康黄石建成,由明代著名叠山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堆砌,也是他唯一存世的作品。山高约14米,陡壁幽壑,磴道隐约,迂回曲折,气势磅礴。
萃秀堂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深隐于大假山北麓,面临峭壁,北倚高墙,古木交柯,佳卉盈庭,环境清幽淡雅,静坐堂中推窗便可近观大假山景。
“渐入佳境”语出《晋书·顾恺之传》,这里有引人入胜之意。游廊石板铺地,中为小桥,两侧有鹅项靠,可以坐观山光水色。廊中间竖一太湖石立峰,高约2.3米,亭亭玉立,故名“美人腰”。
二、万花楼景区
鱼乐榭
“鱼乐”两字出典于庄子的《秋水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取名“鱼乐”,蕴含着园主人对庄子的仰幕和避世隐逸的心情。鱼乐榭建筑精致,小巧玲珑,周围古木参天,绿荫如盖,凭栏可观池中游鱼,环境十分优美。
隔水花墙
鱼乐榭前小溪上的隔水花墙,是园中富有特色的景点,体现了江南园林小中见大的特点和含蓄之美。小溪长仅数丈,花墙把小溪隔而为二,墙上开设漏窗和半圆洞门。从鱼乐榭望去,但见一池碧水悠悠而去,不知何处是尽头。
复廊
复廊,中间用墙分隔,两边皆可行走。墙上开设着形状不同的漏窗,从漏窗中左顾楼台掩映,右望溪流峰石,宛如图画小品。廊西端连以方亭,亭中有匾,上题“会心不远”。
两宜轩
复廊东端有一小轩,在这里探首俯视则清泉如镜,隔崖相望则石峰壁立,面山对水,有古人“观山观水两相宜”的情趣,故名两宜轩。北面有建筑名亦舫,形状如古代之船舫。
万花楼
万花楼精雕细镂,造型美观楼下四角有梅兰竹菊图案漏窗四幅楼南面有湖石假山。四周多回廊曲槛,三步一折,五步一弯。廊旁的白色粉墙边,依墙缀以石峰,栽植翠竹。
万花楼前有两枝古树。一为银杏,一为广玉兰。
古银杏
银杏树高达21米,枝叶茂密,刚健挺拔,相传为建园时园主人手植,已四百多年。
广玉兰树龄已有100年。
名园、古树,在这里走一走,坐一坐,内心里就会升起一股沧桑之感,体味你已走过了的往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