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细菌性角斑病 药用植物葫芦果斑病

药用植物葫芦果斑病

 

葫芦 学名I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别名抽葫芦、壶芦、蒲芦。属葫芦科一年生藤本植物。以果皮及种子入药。具消肿、散结之功效。分布在全国各地。

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果实上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大小4—8mm,褐色至深褐色,没有边缘,发生多时常相互融合,形成大块病班,后在病部生许多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 Phoma subvelata Sacc.称亚膜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聚生,突破表皮,球形或扁球形,器壁膜质暗褐色,大小144—220μm;器孢子圆柱状,个别矩圆形,单胞,无色透明,正直或稍弯,有2个油球,大小6—8×2—2.5(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

年借风雨传播蔓延,经伤口或皮孔侵入,引致果斑病。生产上遇有水肥条件差,管理不好,生长衰弱易染病。

防治方法 (1)定植前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生长期一般不要追施速效氮肥,苗期及时松土、锄草,促进根系发育,甩蔓后及时压蔓、盘蔓。(2)浇水宜少不宜多,雨后及时排水。(3)与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注意选择高燥地块或采用高畦栽培,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发现病瓜及时摘除,集中深埋。(4)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5—1:240倍式波尔多液、氯霉素4000—5000倍液,隔7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西葫芦细菌性角斑病 药用植物葫芦果斑病

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药用植物葫芦果斑病"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6551/974652368939.html

更多阅读

毛囊角化病 毛囊角化病-病因,毛囊角化病-临床表现

毛囊角化病(keratosis follicularis)又名Darier病。是一种少见的以表皮细胞角化不良为基本病理变化的遗传性疾病。1889年2月White首次描述本病,1月后,Darier也报道1例,且认为在组织切片中见到的角化不良细胞是一种“寄生虫”。1896年Bo

白斑病的症状与防治 玉米灰斑病症状与防治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叶斑病、玉米霉斑病,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危害严重。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病斑椭圆形至矩圆形,无明显边缘,灰色至浅褐色病斑,后期变为褐色。病斑多限于平行叶脉之间,大小(4-20)毫米*(2-5)毫米。湿度大时,病

棉花角斑病 棉花角斑病的防治技术

棉花角斑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各棉区都有发生,受害棉株引起大量落蕾、落花、落铃、落叶、烂铃。      症状识别:此同主要侵害叶片,也能侵染青铃和茎秆。子叶受害后,病部出现水渍状的斑点,后期变为黑褐色;真叶发病时,先在叶

锈斑病 如何防治蘑菇锈斑病

 蘑菇锈斑病又叫褐斑病,细菌性斑点病。其病原菌是一种嗜酸性的假单孢菌属的托兰斯假单孢菌。经昆虫、器具、工作人员的手等媒介进行传播。在菇床覆土pH值5.5以下,通风不良,湿度过高,喷水后菌盖始终粘湿的情况下发病严重。其症状是:一般只

玉米大斑病防治 玉米小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小斑病: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因主要发生在叶部,故统称叶斑病。此病除危害叶片、苞叶和叶鞘外,对雌穗和茎秆的致病力也比大斑病强,可造成果穗腐烂和茎秆断折。其发病时间,比大斑病稍早。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

声明:《西葫芦细菌性角斑病 药用植物葫芦果斑病》为网友琴断弦奈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