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ologue ,一种无法准确识别对方问题、永远答非所问、见话头就要抢并且无法停止广播个人观点的多发于男士身上的疾病。
英语里表示独白的单词是“monologue”,而纽约时报的记者 Julia Baird 建议说,应该专门为热衷高谈阔论的男士们新造一个词叫“manologue”,man+monologue,男性独白。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大几率碰到这样的 manologue 场景:
春节期间的饭桌上,在你的姑妈大姨亲切慰问你的婚恋状况的同时,她们的伴侣很有可能在边喝酒边大谈国际政治军事形势,交换领导人的八卦轶事,或者为八竿子打不着的内幕吹胡子瞪眼;演讲提问环节一位男士缓缓站起,先恭维讲演人比如讲演内容让人醍醐灌顶新书超级好看真人真和善百闻不如一见,再自我介绍比如我是土狗大学捕鱼学系的学生我也有过您说的那种经历我从三岁就开始读您的书,最后说,我今天过来就是了却心愿,其实我没有问题。刚认识的男士,你问他是做什么的,他立马来劲要为你详细讲解互联网思维 O2O 以及猪如何才能飞上天,你说这样啊,他说对啊,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你说 interesting,他说还有更有意思的呢你听我跟你讲啊……
刻薄点说,manologue 更像是一种,无法准确识别对方问题、永远答非所问、见话头就要抢并且无法停止广播个人观点的多发于男士身上的疾病。
Julia Baird 认为,男性相比于女性更爱高谈阔论是因为女性会斟酌自己的话,为说错话感到抱歉,而男性不会,他们倾向于花更多地时间谈论每一个(不怎么熟悉)的专业领域,并且详细地阐述自己(不怎么高明)的见解。
女性也会唠叨,但通常只是私下里。男性则是在人越多的场合越有可能高谈阔论。一项来自普林斯顿和杨百翰大学的联合研究报告显示,当在场的男性人数超过女性,女士们说的话是男性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
男性更爱斩钉截铁地下结论,而女性会有所保留,她们会比较频繁地使用“有点”“好像”或者语气词,还会把肯定的句子变成问句来寻求认同,说一个看法就问“是吧?”结果立刻被别人抢过话头再也插不上话。
此外,男性越有权势越爱长篇大论,这看起来是挺自然的联系,除了挺久了有点沉闷之外你不会觉得这个人有什么不对,但放在女性身上就不成立,根据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女性如果很爱发表看法,就会被听众认为是太强势太 aggressive,总之没什么好评,她们选择少说话。从社会学的层面来说,男性多说话是受到认可的,而女性则会因此有负担,这种有差别的评价标准潜移默化里培养了不同性别的行为方式。
除了开头的例子,manologue 还以一些更隐蔽的形式存在着,比如说, 迪士尼电影里的女性角色的话比之前还变少了,即使在以女性为主角的《冰雪奇缘》里也是如此,男性角色的台词能占到 59%,公主们的话只占四成。《星球大战》三部曲里如果刨去莱娅公主的台词,女性角色在 386 分钟的总时长里只分到 63 秒的说话时间。此外,随意地搜一下电影里最好的独白,基本也都是出自男性角色。
互联网上的键盘侠也多是男性,我们报道过一份来自悉尼大学的研究报告,研究者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丹麦的 15 个新闻网站取样,然后分析其中评论者的性别构成,结果显示新闻网站的评论绝大多数都是男性网民发的,女性发布的评论只占 3% 到 35% 不等;而且男性网友更容易参与网络骂战,也更容易对文章做出负面的评论,有时候他们批评的和新闻说的根本不是一会事儿,一种典型的网络 manologue。
这些研究给性别霸权的讨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有女性在场并不代表人们会倾听女性的声音,以前人们探讨有多少女性参政其实只是个形式,重点是她们有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哈佛大学的研究说讨论课上如果助教是女性或者课堂上女同学的比例更大时,她们会更愿意参与讨论;一档澳大利亚电视节目现在除了公布男女嘉宾的比例还会公布他们谈话的时长,希望能维护女性的发言权,并且让男性反省自己到底有多啰嗦。
日常生活里这种反省也是有必要的,之前好奇心研究所做过一次“你觉得男子气概是什么”的投票,我们收获的 5353 次表态里,排名前四的选项里有三个都是跟少说话有关:少说话多做事,言而有信,有责任担当(893 票);不乱开嘴炮,默默做事(643 票);尊重少言(326 票)。可见,manologue 真的已经到了招人烦的地步,一点都不 man。
所以说,男孩子们可别扯淡了,见识不够容易露怯,就算见识够多,迫不及待招摇的姿势也并不好看,就像小时候那些总是抢着喊出答案的优等生,没有谁会真正喜欢的吧。
题片来自:Kaye Blegvad
动图来自:Gi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