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梨花》(豫剧)1983年
转载:老排长
樊梨花(1983)故事梗概
http://yanjinqing.blog.163.com/blog/static/97041620092113211318/
唐贞观年间,寒江等三关被突厥侵占,程咬金奉命挂帅收复。镇守寒江关的樊梨花之父樊洪原系隋将,归依突厥后备受歧视,因此,程咬金三军兵临寒江,围而不攻。突厥可汗为使樊洪为其效力,将樊洪之子樊虎招为驸马,并让樊梨花嫁与大将军杨藩。樊梨花闻讯大怒,力劝父亲献关归唐,樊洪因与李世民有旧怨,不肯应允。梨花无奈,暗约唐军阵前商议归唐。程咬金接信欲赴约,大将薛丁山却疑樊梨花是诈降,竭力阻止。为此兄妹争吵,将帅矛盾。樊梨花与程咬金终于订下了归唐这盟,樊洪在女儿的劝阻下,也消除疑虑,应允归唐。不料,樊虎依恋可汗的恩宠,要刺死梨花,未遂,逃依杨藩。樊梨花和父亲归唐后,在程咬金撮合下,梨花与薛丁山结亲。薛丁山在洞房花烛之夜,发现梨花携樊虎之剑,心中又增疑虑,造成夫妻反目。梨花受辱后,愤返寒江。樊虎引来杨藩,程咬金命丁山赴寒江,请梨花迎敌。薛丁山在寒江关口遭守关老兵破口大骂,怒返秋水报禀元帅,疑心寒江三军有叛逆之心,但遭到程元帅怒斥,并要他速去寒江,二次相请梨花前来。
丁山见到守关老兵,骂他们叛逆之心未退,激怒众守兵,丫环铁珍升堂教训了丁山,缴其令箭,把他赶出了大堂。梨花见到程咬金的令信,顾全大局,放弃私怨,奔赴飞雪山力战杨藩,迎救金莲,寻找丁山。丁山在鬼愁谷迷路,发现前来寻找他的梨花,以为她是与杨藩里应外合,暗刺梨花落马。当杨藩要杀死丁山时,梨花忍伤痛,拼死救出丁山,劈死杨藩。丁山悔恨万分,梨花心灰意冷,在唐军获全胜时,她不辞而别。程咬金为解决矛盾,教育丁山,用了假设灵堂之计。丁山惊闻梨花去世,悲痛欲绝,自陈罪于灵堂。小夫妻隔着一层白纱,各自倾诉衷情。梨花被丁山真情所动,终于与他言归于好。
樊梨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巾帼英雄。和花木兰、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话色彩似乎还要浓厚一些。《说唐》《薛家将》在讲到薛仁贵征西的故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故事说的是在大唐贞观年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宝座之后,以现在甘肃武威为中心的西凉国等一些西北小国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辖,并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对抗。为此,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薛仁贵前去征讨。所有关于樊梨花的传说便都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上。
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凉国(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樊梨花,美丽无双,武艺最高,天下无敌;虽受辱含冤,却申明大义,顾全大局,以德报怨。她的形象是超常的,美丽的,深刻的,她所体现的正是中国妇女伟大的独立于世的精神。
河南电影制片厂
编剧;常葆光、暴风
导演顾问:曾舒展
导演:李素萍、高仲伟
总摄影:张庆华
摄影:宋光华
美工:赵宜轩、赵金恒、曾烈夫
副导演:陈胜利
演出:开封市豫剧团、开封市实验剧院
主演:李莉金宏刘万云薛金荣陈运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3MzUzOTQw.html全剧96:29
http://www.aIhUaU.comprograms/view/ya_MWdfZz5U/上59:18
http://www.aIhUaU.comprograms/view/qWwSPdsI2Zw/下36:38
豫剧-三休樊梨花-宋玉华、李富玲、史丽亚、高九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1NTQ2OTI4.html127:54
中国豫剧-樊梨花
http://www.aIhUaU.comprograms/view/KcSH2SUlhfI/125:53
豫剧《三请樊梨花》唱词
樊梨花:
听谯楼打三更我再难存气,
俺等他揭盖头等的心急,
花烛夜他对我不睬不理,
小冤家他究竟打的是啥注意,
早知道有今天早该打你,
也免得为婚事你挑东拣西。
他为何看看我还不言不语,
难道说他心里有什么委屈,
头一仗打的他落马倒地,
比武艺交量过我高他低,
初交战你没把我看在眼里。
你呀你是我你是我打败的鹌鹑斗败的鸡,
细观他对我是又喜又气。
必定的暗暗的埋怨自己,
男子汉战不过女流之辈,
落一个怕老婆丢你脸皮。
哼!你要不服气咱再比比,
管叫你朝我磕头又作揖,
我的冤家呀,
我人属你心属你武艺属你,
缺啥少啥我都给你教齐。
你别的什么劲,生的什么气,
咱那咱看看咱看看,
今夜晚谁能别过谁,
不理俺那怕咱咱都别别,
别到鸡儿啼。
吴碧波《樊梨花征西》唱词
http://chenpaiyishu.blog.163.com/blog/static/57873491200801285733564/
带唐兵前呼后又涌
带唐兵前呼后又涌,
窦妹夫他送我十里哪个长亭;
勒呀勒住马,抖呀抖辔龙,
开言来叫一声窦总兵,
窦呀窦妹夫,我哩窦总兵,
那个恩啊嗨,我哩那个妹夫听啊--
我上关你又接,下关你又送,
难道说有本帅我的心不明?
你为的你的妻叫个薛金莲,
生的不成性,不在大营,
你让我宽海大量只把她来容;
征西路她若不犯我将令,
俺本是姑嫂二人无有话明;
征西路她若犯我将令,
准备着三尺宝剑吃青锋。
我这一个“斩”字说出了口,
恁不看看他,窦妹夫趴马下活象个磕头虫。
常言说“一句好话三分暖”,
我还要用好言慰一慰窦总兵。
二次勒住马,抖辔龙,
开言来叫一声我的窦总兵;
你的妻若犯了我将令,
准备着三尺宝剑吃青锋,
把人情看与给你窦总兵,
我的妹夫啊,中也不中?
咱们各自头上都有王命,
窦妹夫,不要远送,不必在送,
请啊请,请恁到咸阳关,咸阳城,治理军容。
众三军,众三军列齐门本帅我头行。
【转载】樊梨花
http://blog.163.com/tangbianluo_2008a@126/blog/static/139191413201132591313685/
樊梨花,是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虚构的一位唐初西凉国(西突厥)女将,父樊洪为西凉国(西突厥)寒江关守将,樊梨花投降唐朝后和薛仁贵之子薛丁山成亲。在薛家被满门抄斩后,樊梨花率其子薛刚反唐,报仇除奸。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凉国寒江关守将,后投唐(樊父原系隋将,归依突厥)。后樊梨花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樊梨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巾帼英雄。和花木兰、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话色彩似乎还要浓厚一些。《说唐》《薛家将》在讲到薛丁山征西的故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故事说的是在大唐贞观年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宝座之后,以现在甘肃武威为中心的西凉国等一些西北小国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辖,并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对抗。为此,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薛仁贵前去征讨。所有关于樊梨花的传说便都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上。
薛丁山与樊梨花的故事是以唐,贞观年间平定西北边乱为背景,描述了一幅热血儿女平乱定边,沙场挥戈的壮阔画卷。其中的薛丁山三请樊梨花最为哙灸人口,被戏曲、曲艺等艺术形式广为传唱流传不衰。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完成了豫剧电影艺术片《樊梨花》,2000年央视完成了东北地方戏曲艺术电视剧《三请樊梨花》,近年来又被港台的电视人拍摄成电视剧,使故事的艺术载体更加丰富。
樊梨花,美丽无双,武艺最高,天下无敌;虽受辱含冤,却申明大义,顾全大局,以德报怨。她的形象是超常的,美丽的,深刻的,她所体现的正是中国妇女伟大的独立于世的精神。
相关小说
樊梨花形象最早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如莲居士作《说唐三传》,又名《异说后唐三集薛丁山征西樊梨花全传》,后人亦称《征西全传》。书中叙述樊梨花与薛丁山马上订亲及薛丁山三休、三请樊梨花的故事,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故而在民间有很大影响。戏曲中一些剧目即取材于此。如《马上缘》《三休樊梨花》(或《三请樊梨花》)。
明清小说中有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历史小说、英雄传奇采自民间口头传说,经文人创作加工为案头读物,随即又为广大的市井说唱艺人借鉴为话本,进行再加工、再创作,口传心授,世代流传。后来也有人整理为"说书体小说".以纯散文形式出版。在由民间传说、小说到说唱,再到"说书体小说"的过程中,故事情节得到提炼,人物形象愈加丰满。
《征西全传》中的樊梨花,性格尚嫌模糊,缺乏生活依据。因作者采用神魔小说笔法,有些情节荒诞离奇,如移山填海、上天入地,神箭飞刀、摄魂铃、捆仙绳等,在人物塑造上成就不高。然而在后来民间说唱中,樊梨花形象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说书人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现实中寻找人物思想性格形成及发展变化的轨迹,把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在众多有关樊梨花故事的说书体小说中,西河大鼓名家郝艳霞所作《薛丁山征西》对樊梨花形象塑造的再度加工创作,就最具代表性。
樊梨花在民间尚有人脉。关于她的评书和剧目不下数百种,主要有:《薛家将》《樊梨花挂帅》《樊梨花出山》《樊梨花招亲》。则《三休樊梨花》(或《三请樊梨花》),是一出流传甚广的传统老戏,我国有好几个剧种都演过这出戏。可以说,一直以来,樊梨花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了。她的形象,近千年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已成为我国古代巾帼英雄的代表人物之一,深入人心,广 为传颂。
精彩阅读连接
世界自然人文景观(694)
中国自然人文景观(526)
毛著诗词书法像章(79)
名牌大学(91)
书橱收藏(437)
历史事件(660)
英烈人物(209)
烹饪美食(43)
经典博文(349)
处世处事(639)
健康养生(291)
字画玉篆(576)
文史法哲(110)
其他经典(634)
我的有感(34)
未分类博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