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将至,杭州外国语学校语文名师倪江老师推荐给中学生50部必看电影,各位收好喽!今天先上25部。
倪江(杭州外国语学校教务处副主任):
从一张令人瞠目结舌的书单到汉字听写大赛冠军,杭外学生为什么那么牛,这和学校众多很牛的老师密不可分,倪江,就是其中之一。各类教学奖项、优秀教师称号、科研成果奖拿了不计其数,倪老师在传统语文界的眼中有些特立独行、离经叛道,但就是这样的独特让学生能在他的课堂上享受自由阅读的快乐。
著作:《理想语文——自由阅读与教学》
照搬某种流行的游戏文字:择选中学生必须看的50部电影(或许对于中学生紧张繁忙的学校生活,50是个恰当的数字),我会给孩子们怎样的一份推荐目录呢?假设我不考虑观影的技术问题,或者甚至不考虑某些法律问题,假设单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我期待我的学生看哪些影片呢?
这里可能有许多分类标准,一准会淹没我。按历史序列?按题材?按导演?按国家?吾生也有涯,我不想把短暂的生命耗费在这些繁琐的分类标准的辨别里。我希望它是动态的,有时因为我对电影的热爱不免有些主观,管它呢,只要我的学生都觉得好,有何不可?
我希望这些电影是真诚的,它们不撒谎。
我希望这些电影散发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它们为成就生命的高度而来。
我希望这些电影绝不肤浅,它们很可能触及到存在的、生命的本质,因此总体上它们应该富于哲理。它们是关于人类生存重大“母题”的表达。
我希望这些影片观赏起来不那么顺当,有时稍带点痛苦,有时甚至很痛苦。我不希望这些电影成为单纯的娱乐和消遣。
我希望这些影片能够穿透文化的藩篱,它们为全人类而拍。
我希望这些影片够得上“经典”的标准,它们所凝聚的人类智慧足够在很长的时间里当作我们的拐杖。
我希望这些电影让我们更好地“看懂中国”。
我希望这些电影让我们更好地看懂“当下中国”,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油然而生一种悲悯。
我希望这些电影是属于不同类型、不同的思想体系,拥有不同的表达技巧。
我希望这些电影让学生能够真正长出精神的钙质,他们有了关于人类本质的某种初步认知。
就50部。如果它们叙事明快,主题深刻,能够引导学生进入电影之门,适合绝大多数学生,且不管什么“遗珠之憾”之类的,我觉得可以是这样的:
![中学生必看电影 杭外语文名师倪江推荐中学生必看的50部电影(一)](http://img.aihuau.com/images/e/77053/3116060404311276615859.jpg)
1.《马路天使》(中国,袁牧之导演,1937年。城市市井生活的生动写照,中国电影草创期的质朴与灵动,周璇的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天涯歌女》,理由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