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在其真。《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孤雁儿》等篇,声声呜咽,字字血泪,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无处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没有半点的雕琢与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真实映现。
深婉含蓄
观李清照词作。往往“言近而旨远,词浅而意深”,既炼字炼句,富于含蓄的语言风格,又常以口语入词。化俗为雅,自至高远幽深的境界。这一点。应是“直欲压倒须眉”之所在了。
我国古代词人在创作上强调“炼字”,主张“意胜”。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 也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李清照在这方面更是毫不逊色。她的词。不但能炼字炼句,而且能炼意炼格,词恰能传情,情恰与词合,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统一的境界。
如《武陵春》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即是如此。其中“住”字,隐含着此前风雪肆虐多时,好不容易才“收住”“止住”之意,由此亦可推想到作者这时内心也应随之稍稍放松起来。一“香”一“尽”,则来一个先扬后抑。尘土散发着阵阵香气,沁人心脾,推门一看。原来枝头上绽放的繁花已经落尽,难以挽留。短短几个字,作者一连铺排出三种事物的变化:风住、尘香、花尽。这些事物的变化,在读者看来,一切本在情理之中,但细加品味。一切又令人觉得多么无可奈何。世事多变,起伏岂能由人,美好的事物转眼变成云烟!万千感慨,皆寓其中,笔法之凝炼,由此可见一斑。
又如《醉花阴》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重阳佳节。秋菊盛开,一阵清风吹来,珠帘闪动,一位美丽多情少妇闪出窗来,由于日夜思盼阔别久离的丈夫。而显得花颜憔悴、玉肌消减、弱不禁风!尽管思念之词未着一个,但人物内心隐秘却披露无遗。
以寻常语入词,是易安词的一大特点,一大长处。她善于把一些家常语熔炼于词中,不着痕迹,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工巧细腻的画面,婉约深细。而又意境高远。犹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让读者只见其外表的朴素,而见不到朴素下锤炼的工夫。
如在《永遇东》中,她写道:“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其中“铺翠冠儿”、“捻金雪柳”,都是当时流行的饰物,这八个字也应是当时的寻常用语,作者信手拈来写入词中,语调轻松活泼,宛然少女声口,又具有一种流动着的音韵美。“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语句明白省净,却能深刻地表现词人心底无限的孤寂悲凉:经历了许多痛苦流离后。如今面容憔悴,头发散乱,早就懒得夜间出去。不如躲在帘儿底下,听听别人的欢声笑语吧!但我们想想,词人在隔帘笑语声中真可以聊温旧梦,得到一丝的慰藉吗?怕只会使悲苦更痛心切骨吧!不尽的深意皆包蕴在浅淡的语句中。
又如《行香子》的结尾句“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霎儿”也是口语。叠用三个“霎儿”,用急切担忧的声口,借对天气的关注,寄寓对人间悲欢离合的同情,具有令人咀嚼不尽的幽怨之味。
再看《南歌子》,同样具有这样的特色: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从词中所写皆为愁苦之情来看,此词应是李清照作于丈夫病卒,流落江南时。“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这两句还是寻常言语。但意蕴丰富。词人一方面向我们勾画了一个夜阑人静、寂寞无边的环境,一方面也写出了自己长夜无眠、满腹愁怀无人可诉的情忧。我们仿佛看到词人孤单地置身于悠悠天地之中,禁不住地正在凄然泪下。“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也是极寻常的口语。词人将“旧时”、“旧衣”和“情怀”进行对比,强烈地表达了叫“勿是人非”后。内心无限的失意和帐惆。天气又顺应季节而来。箱底的金翠罗衣也依旧高贵鲜艳,只是人的“情怀”永远不似旧时了。词人以朴素的语言揭示了人们历经生活磨难后所共有的感悟,读后不得不令人掩卷唏嘘!
李词的这种语言特色,被世人称为“易安体”,它其实正是李清照把婉约词的风格推向成熟的重要体现!象这样的语句在她的词作中是颇多的。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山光水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怨王孙》;“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下,却上心头”《一剪梅》……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说:“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朱彝尊《(红盐词)序》说:“诗所难言者,委曲倚之于声,其辞愈微,而其旨益远。善言词者,假闺房儿女子之言,通之于《离骚》、变《雅》之义。”用他们的话来评价李词的这种笔力,是十分恰当的。
细品李清照的词,发现其“以词为乐”的特点是很突出的。在读者这方面看来。吟其词即如赏其曲。徜徉在一支支或明快或柔婉,或清朗或缠绵的乐曲中,可以得到无限的艺术享受!
此外,在李词中,设喻对比、借物抒情、成功的点化、活用典故等各种文学表现手法。也运用得娴熟自如,恰到好处,强化了作品的整体美感。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李清照深得婉约词的精髓,她的词平易而不俚俗,雅饬而不繁缛。往往辞淡于水而味浓于酒,艺术成就是很高的。与她同时的王灼,在贬斥她时,也不得不承认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可多得,若本朝妇女。当推文采第一。
总之,李清照的词作融合了内心情感的“真”和艺术风格的“婉”,并且达到了“真”与“婉”完美统一的境界。事实上。内心情感的“真”使作者更倾注于采用深婉含蓄的笔法加以表达。而深婉含蓄的笔法则使真挚恳切的情感更具感染力。李清照才华卓绝,品德高尚,然而一生道路曲折,遭遇不幸,晚景更加凄凉,的确是一个悲剧。可告慰的是,她的才华和成就历来得到后人的公认。读着她的作品,就会感到她不愧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