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定律》:《孟德尔定律》-1、基本信息,《孟德尔定律》-2、学习者分析_孟德尔定律

词条针对高二生物内容章节,采用“问题解决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明确,按照“引入--分析问题--初步介绍--成功原因--一对相对性状分析-现象解释--实践练习――交流评价--作业”的流程完成教学过程的设计。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总是同当时热中于这门科学研究的杰出人物紧密相关,遗传学的形成与发展也不例外,孟德尔就是遗传学杰出的奠基人。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孟德尔定律》:《孟德尔定律》-1、基本信息,《孟德尔定律》-2、学习者分析_孟德尔定律

【说明】:此教学设计任务由南京晓庄学院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老师yqiong参与教师-维基星光计划进行wiki教学而发布。此词条为范例词条,由林骏科选定主题并负责、参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所有同学协作共同完成!

孟德尔定律_《孟德尔定律》 -1、基本信息

科目:生物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
课时:2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孟德尔定律_《孟德尔定律》 -2、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还不了解孟德尔定律,所以会在一开始比较难理解。

孟德尔定律_《孟德尔定律》 -3、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孟德尔定律_《孟德尔定律》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定律_《孟德尔定律》 -5、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

孟德尔定律_《孟德尔定律》 -6、教学过程


1.孟德尔的初步介绍

孟德尔
设疑: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组织学生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了解。
讲述:结合学生的汇报,主要从以下方面简介孟德尔。
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
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
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

2. 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

讲述:课件和学生的回答,讲述豌豆的结构特点:
①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纯种;
②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1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③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
讲述:结合上述内容,引导学生给出性状、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和反交等概念。
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2个个体的杂交;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2个个体或同1个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
正交:高茎作为父本,矮茎作为母本为正交;
反交:矮茎为父本,高茎为母本则为反交。

3. 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讲述〗利用幻灯片让学生比思考边讲解。
纯种高茎豌豆×纯种矮茎豌豆
F1:高茎豌豆
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787:277
3:1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讲解:孟德尔8年一共做了很多种性状,其中非常有成就的是7对相对性状,(课件展示他做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显性和隐性不是偶然的,它带有相当的必然性,另外它还带有普遍性,而且F2代还带有特定的比例,大致都在3:1左右

4.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结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
结合图1-5讲解孟德尔的解释
P:DD×dd1.遗传因子是独立存在的.互不融合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F1配子:Dd3.F1在形成配子的时候成对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F1:Dd○xDd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F2配子:DdDd
F2:DDDdDddd
DD:Dd:dd
1:2:1
纯合子:
杂合子:
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组合的能出现F2=3∶1的结果吗?
〖提示〗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1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1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孟德尔定律_《孟德尔定律》 -7、小结——孟德尔2大遗传定律

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的定义: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分离定律的由来 :分离定律lawofsegregation为孟德尔遗传定律之一。决定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同时存在于杂种一代(F1)的个体中,但仍维持它们各自的个体性,在配子形成时互相分开,分别进入1个配子细胞中去。在孟德尔定律中最根本的就是分离定律。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在纯合子中相同染色体上占有同一基因位置的来自双亲的二个基因决不会发生融合而是仍维持其个体性,而在配子形成时,基因发生分离,其结果是杂种第二代(F2)和回交一代(B1)中性状会发生分离。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形后期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2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规律

自由组合规律(lawofindependentassortment)是现代生物遗传学3大基本定律之一。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称为独立分配律。

自由组合图

孟德尔定律_《孟德尔定律》 -8、教学反思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是本册书的1个基础,而且又是1个难点,第一节学习的好坏决定了整册数的学习,所以本节课我上的比较慢,而且采用边讲课文内容边练的方式,使得学生的基础方面打牢,并且我在讲完新课后安排了两节习题课,给学生讲各类题型,因为试验一是实验二的基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7151/241121987630.html

更多阅读

高一物理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讲解 练习题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讲解实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a与F的关系,a与m的关系知识简析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a的方向与F合的方向总是相同。2.表达式:F=ma或  用动量表述:揭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反思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反思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反思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觉得收获不小成功的地方:一是教材的处理有闪光点。本课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真正做到了按教材的教育思想来教,是用教材。而不是生硬的按教材全部教学内容来教,即不是教教材。教材处理和教法

声明:《《孟德尔定律》:《孟德尔定律》-1、基本信息,《孟德尔定律》-2、学习者分析_孟德尔定律》为网友银河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