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高考 浙江教育界专家解读高考改革方案 新高考新在哪

浙江教育界专家解读高考改革方案 新高考新在哪                                        浙江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一发布,引起社会强烈关注。浙江省教育界专家为你详细解读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

从“总分匹配”转向“专业+总分”双匹配

解读专家:杭州第二中学校长、省功勋教师叶翠薇

新高考方案突出的亮点是将高考的考录从“总分匹配”向“专业+总分”双匹配模式转变。

“总分匹配”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其优越性,但30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总分匹配”模式也带来种种弊端。就高校建设而言,单一的总分录取模式让大学的起点竞争过分集中于录取总分的高低,在客观上抑制大学对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这种模式导致大学“综合化”倾向严重、“做大”之风盛行,因为只有“做大”才会在招生竞争中吸引更多“眼球”。

就中学教育而言,长期的“总分匹配”模式让中学教育形成路径依赖。考生填报志愿时,往往只认大学招牌,只求分数利用最大化,只知专业是否热门,不管专业是否适合自己。这极大地浪费宝贵的大学教育资源,也给许多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带来困扰。

根据浙江新高考方案,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七选三”选考科目,高校可以自主设定各专业录取的必要选考科目,同时把报考专业与选考科目是否匹配作为录取的前置条件,在报考专业与选考科目匹配的前提下,再按总分高低分专业录取。这种“专业+总分”的考录模式,打破了一直以来的“总分匹配”模式。

“专业导向”成为学校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新话题,新方案中,由于高校将按专业分别录取,高校教育的专业成就会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自主选择”成为学校必须正视的新取向,新高考方案给予了考生“七选三”的选考自主权,新方案打破传统齐步走的教育安排,鼓励并支持每一位同学基于自我,自定步调,“能飞则飞”。

双向选择,为学生提供广阔空间

解读专家: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梅新林

高考制度改革的两个关键环节是考试和录取的改革。考试改革的宗旨是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录取改革的关键则是由报考学校变为报考“专业+院校”,这意味着对专业的选择先于对院校的选择。

通常而言,高校过去是靠学校的整体声誉带动所有专业,即使一些专业认可度不高,也可以发挥母鸡带小鸡的效应,甚至可以通过调剂手段使其“招满”。现在却要让小鸡直接登台亮相,而母鸡则退居幕后,其程序和结果自然完全不同。这一方面有利于提前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兴趣,因为过去学生报考的是“学校”,对选择专业相当盲目。而现在学生报考的首先是“专业”,其次是“学校”,这就促使他提前了解相关专业的情况,提前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做到“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另一方面,高校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和专业特点,分专业确定招生录取要求,包括选考科目的范围、综合素质要求等,这就改变了以往高考录取体系下单一高考分数的选才标准和高校对招收对象相对模糊、抽象的认识,有利于提高高校专业招收人才的精准性,能更好地做到“教其所求、育其所能”。更重要的是,这将使激烈的生源竞争从学校之间的竞争直接转向专业办学水平的竞争,由此倒逼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凝练专业特色优势。

鉴于此,高校必须主动适应高考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真正重视高校专业建设,努力提升办学质量。一是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二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要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专业,做优做精新兴特色专业,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三是建立专业预警及退出机制,通过优胜劣汰促进专业结构的整体优化,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考定终身”迈向“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解读专家:宁波市镇海中学高级教师吴国平

此次高考综合改革确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方向,对考试的类别、内容、评价、招录等方面进行系统革新,特别是在扩大学生选择权方面力度空前,学生拥有更多更大的选择考试、选择教育、选择大学的权利。

不同发展取向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参加统一高考招生、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或三位一体招生;参加统一招生考试的学生除语数外3门必考科目外,其余3门选考科目可以自行确定,并且大部分科目还有两次考试机会,可有效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与心理负担。参加高职提前招生的学生可以同时被多所学校录取,最终去哪所学校由考生自主决定。

与此同时,高校也可自主选择招生要求和招生模式,可自主确定综合素质测试的内容和方式。这些改革举措赋予高考招生中各相关主体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有利于建立学生和高校的平等关系,实现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而这种建立在自主选择基础上的招考模式相较于以往“大一统”的方式,无疑具有更高水平的公平性。高考不再分文理科,实行统一高考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酝酿多时的上海、

浙江高考改革实施方案9月19日正式公布。


  “选考科目1门变成了3门,孩子学业负担会不会增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种软性指标,实际操作怎么保证公平?”儿子刚考上黄浦区一所示范性高中的家长冯女士,有些忧虑地问。

浙江新高考 浙江教育界专家解读高考改革方案 新高考新在哪


  “爸妈说我运气差,成了‘试验品’。” 但浙江杭州一所中学的高一学生小傅自己对于这次高考改革,却有些无所谓,甚至觉得是好事,“考3门心理压力会小一点,一门考不好,还可以靠另外两门弥补!”


  “总分录取、表象公平的时代结束了,今后高校必须学会怎样挑选自己想要的人才,而不是只按分数‘排排坐’!”上海市教委一位负责人强调。


  事实上,除了学生家长的忐忑,上海、浙江教育界对此次高考改革方案并无多大争议,各高校都积极响应,高中校长和教师们,则开始研究如何调整因新高考而带来的学校教学新模式。


  意义:从分数公平走向内涵公平


  “高考改革方案从简单的分数公平,迈向更符合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内涵公平。”提及本次高考改革的意义,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张民选如是说。


  事实上,早在高考“指挥棒”变动之前,许多国内高校在招生录取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已实施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从以往的关注高考总分,变为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从注重学科知识到注重“宽基础”“通识教育”。


  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名校从2005年开始,就在上海及江浙地区展开自主招生预录取试验。以“千分考”闻名的复旦能力水平测试,200道题覆盖高中10个学科,正是希望减少因过早文理分科和片面应试给学生带来的知识结构性缺陷。


  “片面的文科或理科‘专才’都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高考改革方案将有效改变学生选择性不够和过度偏科等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郭为禄说。


  而上海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出的“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一项,无疑是这些已实施自主招生多年的部属高校的核心关注点。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丁光宏认为,“这是高中生3年的真实记录,将促使人才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泼泼的人。


  亮点:高考将选择权尽可能多地交给学生和学校


  “上海高考改革方案的最大亮点,在于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可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自由组合高考科目。”曹杨二中校长王洋介绍,在6门等级性考试里选择3门,至少有20种学科组合,“总有一款适合你”。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表示,改革希望把选择权尽可能多地交给学生和学校,从高中课程改革的“选课”进一步推进到高考综合改革的“选考”,希望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考试和成长。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介绍,浙江的高考改革方案对学生来说,在三方面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四大类考试模式可自主选择;选考科目不分文理,由学生“七选三”自选;外语及选考科目的考试时间、次数由学生自主选择。


  这次高考改革包括“考试”和“录取”两个关键环节,“考试”改革是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录取”改革则是由报考学校变为报考“专业+院校”,这意味着学生对“专业”的选择,甚至将要先于对“院校”的选择。


  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坦言,以往学生填志愿往往只认大学招牌,只求分数利用最大化、只知专业是否热门,不管专业是否适合。这就造成一些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有效学习受影响。


 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梅新林教授认为,高考改革后将会使激烈的生源竞争,从高校间的竞争,直接转向专业办学水平的竞争,并倒逼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凝练专业特色优势。“过去靠学校整体声誉带动所有专业,像‘母鸡带小鸡’,现在要让‘小鸡’直接登台,‘母鸡’退居幕后,其程序和结果自然完全不同。”


  梅新林这样解读这次高考改革对学生和高校的意义:这既有利于提前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兴趣,避免盲目选择专业,同时也要求高校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和专业特点,分专业确定招生录取要求,改变以往高考录取体系下单一高考分数的选才标准和高校对招收对象相对模糊、抽象的认识,有利于提高高校专业招收人才的“精准性”,更好地做到“教其所求、育其所能”。


  难点:多样化课程教学引发中学办学模式改革


  学生和学校的选择性增加后,考生需要做出哪些调适?有专家认为,今后在高中阶段,学生得及早做好自我学习规划,增强自我认知能力,提高选择考试科目和报考专业的能力。对于选考科目怎么选,有专家建议,学生既要考虑自己在科目上是否有优势,也要和未来专业有所对应。


 “学生能否更好地进行选择,职业规划指导很有必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任学宝说:“希望通过高考改革这个契机,转变育人模式,让学生能够真正个性化、差异化发展。”但高考改革带来的课程选择性的增加,也会出现新状况:高中将更多实行分层教学和“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随之可能发生变革。上海就有一些校长和家长担心,短期内,一些选课人数剧增的高中科目,可能产生教学场地和师资捉襟见肘的状况。一位校长表示,小学科教师会有暂时的缺口,可以采取集中授课、滚动开课等方式,依靠弹性增加教师工作量教学来解决这一问题。


“近两年内,各个高中要加紧规划和储备师资。在一些区内,紧缺学科老师可以走校教学,尤其是基础性内容的教学。我们更鼓励高中将特色学科做强;考虑到教师工作量会增加,在教师绩效分配上应予以支持。”上海市教委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应对之策。


  自选“新三门”后,关系高考命运的6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等级考试怎么考?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介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等级考试将实行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对考试安全的监管将升格为“国家级”。既然设定了未来各个科目都实现“一年多考”,在操作层面首先就得建立标准化题库,保证每次考试难易度、分值基本一致。


  据了解,上海在已有市级教育考试院的基础上,将成立教育考试命题委员会,统筹研究和推进考试命题改革,使得各个科目通过题库建设,稳步走向标准化考试。此外,一个统一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平台也正在加紧建设,依托信息技术手段,确保形成客观、真实、准确记录信息的监督机制。未来各高校在招生中使用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时,使用办法必须提前公布,使用情况必须规范、公开。


 摘自《人民日报》

浙江新的高考试点方案和现行高考有什么不同?12个问答透析高考改革方案!2014-09-19 青年时报牛通社


新的试点方案变动很大,那么,和现行的高考方案有哪些区别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张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7251/394132866276.html

更多阅读

语文新高考博客 新高考变化

语文新高考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ngaokaoboke[订阅][手机订阅]首页博文目录图片关于我博文全部博文(4340)新高考新信息(154)新高考新题目(1254)新高考新教法(313)新高考新视野(644)新高考新素材(343)新高

2012新高考作文素材:李玉刚《四美图》(附视频下载地址)

2012新高考作文素材李玉刚《四美图》一人饰演四个角色(附视频下载地址)(适用话题:追求、超越、美……)李玉刚《四美图》人民大会堂海报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青年艺术家李玉刚继推出了《盛世霓裳》、《镜花水月》等演唱

2014浙江高考英语试题解析 浙江新高考英语试题

2014浙江高考英语试题解析2014 浙江高考英语单项选择解析 新东方杭州学校2013财年优秀教师 钟雅萍【整体点评】今年浙江高考英语单选题难度系数继续走低,侧重对于基础词汇语法的考查,基本上未出

声明:《浙江新高考 浙江教育界专家解读高考改革方案 新高考新在哪》为网友剑歌踏天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