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新三国 曹爽 剧照
〖一心想当大哥的曹爽〗
最初,因为司马懿在帝国有着崇高的地位、威望,所以曹爽对司马懿一直报以尊重、谦恭的态度。司马懿也因为曹爽是曹氏皇族的代表人物,所以对曹爽一直也报以尊重、礼让的态度。他们这种做法,获得了外界的高度认可。如果这种局面一直保持下去,那历史也许就是另一番样子了。
但在利益面前,是没有什么温情可言的。
但利令智晕,那是千古名言!芸芸众生,有谁能真正拒绝利益对自己智力的腐蚀呢?大约只有真正的大智慧者。
曹爽能成为帝国最主要的权力者,仅仅因为他是皇族子弟。如果抛开这种原因,以曹爽的才能、资历、表现,说什么也没有机会、有资格,与司马懿相提并论的。
对此,曹爽最初也非常明白。但渐渐的,曹爽开始忘乎所以了。加上曹爽所亲近的人,都是些急近功利的浅薄之徒,所以他们都劝曹爽,应该把司马懿挤到一边去。于是曹爽就玩了一个小把戏,剥夺了司马懿的实权。
曹爽让皇帝封司马懿为太傅,表面上更尊崇司马懿了,实际上却剥夺了司马懿应该拥有的权力。
司马懿对曹爽这种小把戏,那真是又气、又恨、又憋屈。但司马懿却只有对此做出让步,因为此时的司马懿,对前途恐怕已是充满了恐惧。
作为一个臣子,在内是德高望重的执政官,出外就是独当一面的大军统帅。
作为一个臣子,先后给两个小皇帝充当托孤重臣。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早已达到了人臣尊荣的顶点了。再向上是什么?这恐怕是司马懿想也不敢多想的问题。
当年,李斯处于类似的阶段之时,想起了自己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物禁太盛”,于是顿时感到前途一片茫然。人都想爬到如此高的地方,问题爬上之后呢?
当时的司马懿,大约也是相同的心境。在这种背景下,司马懿自然不敢针锋相对了。于是面对曹爽的排挤,司马懿选择了退缩。
魏明帝死后,两辅政大臣相争结果,竟然是如此的滑稽、出人意料。一个草包的曹爽、在几个政治暴发户的支持下,竟然一举打败了老谋深算的、资深望重的司马懿。
这次胜利,对曹爽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为曹爽在这次胜利中,终于找到了自信,所以他沿着这条路开始越走越远。
在《水浒传》中,梁山最早期的大哥是王伦。这位老兄一直有独霸梁山的雄心与抱负。
但这位老兄,实在没有与此相匹配的能力。所以这位老兄,见到能力、威望、影响比自己强的人,都报以一种本能的恐惧与排斥。
于是林冲被这位老兄欺负的,那是一忍再忍,忍了还忍。
如果王伦只是欺负一个林冲,那自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问题是,这位老兄一再以这种风格行事,最后不知不觉中得罪了一大批人,于是他终于被林冲火并掉了。
林冲后来敢火并王伦,绝不是因为林冲觉醒了,而是因为王伦排挤的人越来越多,林冲火并他时,会有很多人支持林冲。
曹爽的行事风格及后来的遭遇,实际上与梁山这位早期的大哥一模一样。
以这种风格行事,就是做一个江湖大哥,都不是成功的江湖大哥。至于去做一个帝国的首席执政官,就更不会是成功的执政官了。
司马懿后来敢发动高平陵之变,绝不是因为司马懿忍无可忍了。而是因为曹爽排挤的人越来越多,司马懿算计他时,会有很多人支持司马懿。
曹爽以这种风格行事,所以司马懿一旦翻脸,曹爽马上就被吓破了胆子。
(图)新三国 司马懿 剧照
〖心怀恐惧的司马懿〗
最初的司马懿,不敢超越臣子的本份,绝不是因为他道德有多高,更不是他对曹氏有多忠心。
曹氏家族是什么货色,司马懿最清楚了。因为司马懿快四十岁的时候,曹氏家族还是一个成天欺负皇帝的乱臣贼子。所以,想用所谓的忠君思想,让司马懿死心塌地的忠于曹氏皇帝,那永远只是一种政治童话罢了。
如果所谓的忠君,真是靠什么思想、道德来支撑,那就是所谓的圣人,也会干出乱臣贼子的事来。孔子、孟子喊了一辈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却从来也不为势单力薄的周天子效力。圣人尚且如此,凡人就更不用多说了。
最初的司马懿,不敢当乱臣贼子。仅仅是因为当乱臣贼子,绝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容易。历史上的乱臣贼子,被满门抄斩的可谓车载斗量,但真正成功的能有几个?
对当时的司马懿而言,他实际上只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就是接受家族由盛转衰的命运,另一种选择就是冒险当乱臣贼子。
这两种选择,对司马懿而言都是痛苦的。
当时的司马懿,已处在了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上。如果向前拼搏,自然可能让自己家族更上一层楼。但里面的风险与艰难,却显然是深不可测的。如果向后退缩,却显然会让自己家族,面对由盛转衰的命运。
在这种背景下,司马懿选择了向后退缩。因为当时的司马懿,还实在没有勇气,拿着全家人的脑袋去赌明天。
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代元老重臣的司马懿,一直委曲求全的对曹爽退让了十年之久。
如果我们不是戴有色的眼镜看历史,如果我们不是用盖棺定论的态度看历史。那直到目前为止,司马懿一直都是以完美的忠臣形象出现,他是国家的栋梁、又事事循规蹈矩。
那一年还是239年,司马懿刚刚接受托孤重任仅仅几个月,就被曹爽轻而易举的算计了。
我们知道,司马懿是10年后发动高平陵之变的,而那时的司马懿,已是69岁的高龄了。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里,如果司马懿早死上一两年,那司马懿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愚忠的形象了。因为以司马懿的实力、地位,竟然对曹爽那种人处处退缩,最后在无可奈何中死掉了。
但司马懿偏偏多活了几年,所以司马懿在历史上的形象,就完全改变了。总而言之,我们后世看到的司马懿,与“忠”无缘了,当然与“愚忠”就更无缘了。
一个完美的忠臣形象出现,需要众多可遇不可求的原因共同促成。如果刘备在托孤时,也让一个草包皇亲凌驾于诸葛亮之上。那诸葛亮即使不当乱臣贼子,肯定也不是我们后来的看到的诸葛亮了。因为诸葛亮不当乱臣贼子,就只能从政治舞台上渐渐丧失影响。
一个完美的忠臣形象出现,是众多可遇不可求的原因共同促成。司马懿似乎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忠臣形象,但他偏偏多活了两三年,如果司马懿在69岁前就死了(高平陵之变前),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里,这应该是很正常的事。那我们盖棺定论看司马懿,真能找到一点乱臣贼子气吗?好像是找不到的。
文/泪痕春雨_文史学家 (已授权)
原创投稿: lishi885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