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喜河镇中心小学 教师:李珊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用热情、欢快的声音准确的演唱《木瓜恰恰恰》。
2、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用叫卖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为歌曲创编律动。
二、教学重点: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三、教学难点:
正确的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音。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发声练习
2、播放歌曲《卖汤圆》
3、师问学生所欣赏歌曲的名称。(《卖汤圆》)
4、歌曲演唱的含义是什么?(叫卖汤圆)
师:举例说明“叫卖”的意义:同学们日常随爸爸妈妈去菜市场或商场,经常会听到风格各异的叫卖声,比如:“锵刀磨剪子唉!”“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等等。我们刚才欣赏的《卖汤圆》就是一种歌曲的新体裁――叫卖歌。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叫卖歌曲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也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一种方式。有的沿
街叫卖,有的摆摊坐卖,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听到。这样的叫卖歌。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唱一首异国他乡的“叫卖歌”――它就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木瓜恰恰恰》。首先,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印度尼西亚去领略哪里的异域风情:(师作简介)
(播放图片)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是一个由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又称为“千岛之国”。由于火山活跃,又被称为“火山之国”。巴厘岛是著名旅游胜地,四季如春,风景如画,在这里还有一种印度尼西亚著名的音律甘美兰音乐。
(二)初听歌曲,聆听感受
我们先来听《木瓜恰恰恰》,听一听这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有什么特点?歌曲描述了什么?(播放歌曲)
师:歌曲中用什么方式来叫卖的?在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特别之处? 生:回答用唱歌来叫卖,有恰恰恰的声音?
师:这个声音都在歌曲每一句的什么位置?
生:尾声
师:这个声音是欢快的,还是低沉的?
大家一起回答(强调学生轻快的回答)
师:你们发现了我在每一个恰恰恰的声音处都做了什么动作? 生:扭胯。拍手、跺脚、拍肩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做动作)
师:《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情趣。歌曲分三段体,大调式。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曲最富情趣的亮点,让我们想到“恰恰舞”,恰恰舞起源于古巴,舞步最初是模仿可爱的企鹅走路的姿态而改编的。可以想象“木瓜”、“企鹅”在一起的歌曲是多么有趣可爱,同时也表现了卖瓜人喜悦的心情。同学们,让我们赶快学唱吧!
(三)完整聆听,学唱歌曲
师:在这首歌曲中有一些新的音乐小知识,还有一些有难度的节奏现在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认识和学习一下吧。
认识弱起小节、不完全小节。学习新的节奏切分节奏。在律动节奏练中学习这部分歌曲,并再次聆听该歌曲。
师:这音乐让大家都快乐极了,那么今天,我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水果呢?一起看看!
展现木瓜,问:这是什么水果呢?
生答:木瓜、芒果、菠萝。
师:这些都是热带水果,长在树上
师:我的水果非常多,但我的主打产品是 木瓜
师问:木瓜味道怎么样?甜不甜呀?价格又是多少呢?贵还是便宜呢?请同学们在我的歌声中一同寻找答案。(播放歌曲) 师问:我是干什么的?(赶集时都挑到城里卖)
生:卖水果的
师:今天我们就要在这个好听的歌曲中去卖水果,那这首好听的水果叫什么呢?(出示课件)
生:《木瓜恰恰恰》主要提示把恰恰恰说的轻巧!配合一下说题目,老师说木瓜,同学们轻巧的说恰恰恰。
师:我有那么多新鲜水果,还很便宜,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高兴),好就让我们用高兴的心情配合一下,我唱木瓜,大家唱恰恰恰。(播放音乐、课件)
师:呦,都听入迷了,让我们看一看我们的水果摊吧,都有哪些好吃的水果呢?我来介绍一下吧!(听范唱)
来我们一起来介绍一下。生:齐唱(跟琴学唱弹唱)
(四)巩固拓展
师:听到你们的歌声,我太有信心了,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卖水果吧!(和着音乐。在和伴奏)
提示:看着这么多水果,用我们所有的绝招,吸引顾客,卖光他们吧!(加动作,歌唱的声音)
刚才同学们和我配合了一下,现在同学们合作一下,分组试一试,一部分唱出来,一部分加恰恰恰
五、除了《卖汤圆》、《木瓜恰恰恰》外,同学们还知道那些叫卖歌呢?
欣赏:
1、《卖报歌》
2、《新货郎》
六、 课堂小结
同学们,“叫卖歌”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老师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能创作出一首简单的叫卖歌曲,旋律可以用自己熟悉的。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你的作品,好吗?
七、 下课
同学们,让我们在愉快的心情当中结束这节课好吗?请将你的歌声和快乐一同带走,我们下节课再见!
《木瓜恰恰恰》教学反思
《木瓜恰恰恰》这首歌旋律简洁,特别是“恰恰恰”的加入,更是体现了音乐的轻松明快、活泼热情的特点。本节课目的为让学生了解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音乐风格,帮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建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这节课上完后,我认为我比较顺利地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听觉的艺术,因此我始终以音乐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在音乐中进行完成的,体现出音乐教学的学科特点。我把歌曲所具有的独特旋律、节奏特点与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自制打击乐器沙锤,在歌曲的恰恰恰处加入伴奏来积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自发性的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在教学导入的环节我通过一首《卖汤圆》让同学们了解叫卖歌,在通过图片,把学生带进印尼,让学生了解印尼习俗,充分开阔学生的视野,感受印尼独特的音乐之美,加深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为教学做好铺垫。
切分节奏是本课的难点,我通过听节奏,打节奏,读歌词,唱歌词等练习中循序渐进的感受切分节奏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由于一些客观的因素如自身驾驭课堂能力欠缺、学生的不熟悉等,这节课也有一些遗憾,如在进行第二乐段旋律的拓展练习时,由于经验的不足,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显得过于活跃,从而导致有部分学生音准把握不好。再如在对待课堂的动态生成时,还应更成熟,智慧些,还要更多的关注学生,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在准备整个课的过程中,我付出了许多努力,当初那种焦灼的情绪、为每一个细节的推敲而绞尽脑汁的情形到现在还历历在目,幸而有了领导及同事的支持与鼓励,我才一次次地有了力量与信心。回首近一个多月的历程,无论是教学方面还是其他层面上的,均收获颇丰。不管结果如何,我相信:我努力,我付出,我无悔!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