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喻老》 一文中描述扁鹊见蔡桓公,扁鹊甫一照面即知其病入膏肓。面部气色可望表里,能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此言不虚。《黄帝内经》中有云:“人的12经脉、365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大意是人体面部的血管最为丰富,所以能够反映人整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的健康状况。
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你看看人家,满面红光的,气色多好!”。可健康的面色真的就是俗话说的“白里透红”吗?
对此,《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的回答。“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说的是健康的红色要像白布裹着朱砂,而不能是赭石色;“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健康的白色要像鹅毛一样充满光泽,不能像盐一样暗淡无光;“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黄肤色要像薄薄的绸缎裹着雄黄、白里透黄,而不是像黄土那样干燥的黄。
祖国传统医学讲究望闻问切,观面色一直以来都是望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专家医师指出,中国人健康的肤色,应该是黄中透红、明润光泽。在此基础上,会随着气候、饮食、情绪变化、运动等因素表现出些许变化。比如,运动后脸会泛红;冬季脸会显得苍白;户外工作者会显黑等,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也有一些“难看”的面色是不正常的,或者与某些疾病有内在的关联。
专家医师举例说,脸色发青一般是由于气血不通畅,身体某处经脉受阻。也有可能是寒气太重,阻碍了气血的运行。脸色发红是内热所致,这种红通常被称为赤色,与一般的红润不同。还有的人脸色白如纸,这是气血弱的表现,同时也说明了身体的阳气不足。气血弱则会无力运行,严重的会导致身体血脉空虚。
此外,有些女性年纪不大,但面容憔悴、脸色发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的人是因为过度节食,有的人本来肠胃就不好,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营养不良脾胃虚弱。当然,也不排除肝脏的一些问题。肝气郁结在中年女性里非常多见。
一旦出现上述现象,通常预示着该给身体做次全面检查了。如果仅仅是脸色不够健康,但没有什么严重疾病,不妨从饮食和生活习惯上来调理。根据医生的建议,该补血补血、该健脾健脾,再配合充足的睡眠以及适量的运动,保持恬淡平和的心境,面色自然会日见好转。
延伸阅读:女性面色发黄或是子宫肌瘤秋季关爱血管健康多做“减法”益生菌和益生元对肠道健康的双效作用全球洗手日 正确洗手健康在手第六届中国健康产业商机交易大会邀请函李斌称居民健康总体处于中高收入国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