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头玉别称殿乐玉,为萝藦科毛茎萝藦属多肉植物,肉质茎幼时球状,以后逐渐呈圆柱形,有密集的三角形或半球形、圆锥形疣突,形似佛像头部的螺形发旋,“佛头玉”之名也因此而得,株形奇特,色彩素雅又不失高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佛头玉的养殖方法吧!
佛头玉简介
佛头玉原为萝摩科亚罗汉属,现划出独立成佛头玉属。佛头玉原产非洲南部,植株无叶,具肉质茎,肉质茎幼时球状,以后逐渐呈圆柱形,质地柔嫩,表皮灰绿色,有密集的三角形或半球形、圆锥形疣突,形似佛像头部的螺形发旋,“佛头玉”之名也因此而得。花生于植株上部的疣突中间,花冠呈平展的浅碟状,五裂,淡黄色至黄绿色,上有深紫色斑点,花期6~8月,尤以6月为盛。
佛头玉植株无叶,具肉质茎,肉质茎幼时球状,以后逐渐呈圆柱形,质地柔嫩,表皮灰绿色,有密集的三角形或半球形、圆锥形疣突,形似佛像头部的螺形发旋,“佛头玉”之名也因此而得名。柱状,幼年为球形,肉质柔嫩,球体分布密集疣突,花朵位于疣突中间,浅碟状,五裂,6、7、8月开花,很美丽。佛头玉栽培困难,夏季休眠,冬季1-2月亦有休眠状态,喜通风,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
佛头玉的形态特征
佛头玉植株无叶,具肉质茎,肉质茎幼时球状,以后逐渐呈圆柱形,质地柔嫩,表皮灰绿色,有密集的三角形或半球形、圆锥形疣突,形似佛像头部的螺形发旋。花生于植株上部的疣突中间,花冠呈平展的浅碟状,五裂,淡黄色至黄绿色,上有深紫色斑点。
佛头玉花期6~8月,尤以6月为盛。
佛头玉的生态习性
佛头玉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要求通风良好,稍耐半阴,耐干旱,忌土壤过于潮湿。不耐寒,也怕酷热,在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夏季高温时植株呈休眠或半休眠状态,肉质茎虽然不再生长,但有花朵陆续开放,可移至光线明亮,又无直射阳光处养护,可稍浇点水,但不宜过量,加强通风,防止因闷热潮湿引起的植株腐烂。
冬季寒冷时植株也处于休眠状态,要求有充足的阳光,严格控制浇水,温度不可低于10℃。3~5月以及9~11月为植株的生长期,给予充足而稳定的光照,经常转动花盆,使植株的每一部分都能得到均匀的阳光,以防肉质茎长歪;若光照时强时弱,会使植株粗细不匀,影响观赏。
佛头玉的养殖方法
1、光照:佛头玉在3~5月以及9~11月为植株的生长期,给予充足而稳定的光照,经常转动花盆,使植株的每一部分都能得到均匀的阳光,以防肉质茎长歪。若光照时强时弱,会使植株粗细不匀,影响观赏。
2、浇水:佛头玉浇水做到“干透浇透”,注意防止雨淋,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复合肥。
3、换盆:佛头玉每年的春季或秋季换盆一次,盆土要求疏松肥沃,含有适量的石灰质,并有良好的排水性,可用腐叶土3份、园土1份、粗沙或蛭石3份,并加少量的骨粉混合配制。
4、夏季:佛头玉在夏季高温时植株呈休眠或半休眠状态,肉质茎虽然不再生长,但有花朵陆续开放,可移至光线明亮,又无直射阳光处养护,可稍浇点水,但不宜过量,加强通风,防止因闷热潮湿引起的植株腐烂。
5、冬季:佛头玉在冬季寒冷时植株也处于休眠状态,要求有充足的阳光,严格控制浇水,温度不可低于10℃。
佛头玉的栽培技术
夏季高温时植株呈休眠或半休眠状态,肉质茎虽然不再生长,但有花朵陆续开放,可移至光线明亮,又无直射阳光处养护,可稍浇点水,但不宜过量,加强通风,防止因闷热潮湿引起的植株腐烂。
冬季寒冷时植株也处于休眠状态,要求有充足的阳光,严格控制浇水,温度不可低于10℃。3~5月以及9~11月为植株的生长期,给予充足而稳定的光照,经常转动花盆,使植株的每一部分都能得到均匀的阳光,以防肉质茎长歪;若光照时强时弱,会使植株粗细不匀。影响观赏。
浇水做到“干透浇透”,注意防止雨淋,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复合肥。每年的春季或秋季换盆一次,盆土要求疏松肥沃,含有适量的石灰质,并有良好的排水性。可用腐叶土3份、园土1份、粗沙或蛭石3份,并加少量的骨粉混合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