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六的时候,我在自己所在的机构启稚摇篮办了一场阅读活动,活动后又继续组织了一次英文讲座,一直忙到6点多。这其实是我工作的常态,常常每到周六周日,就是我和孩子爸爸最忙的时候,这个时候路路一般是跟着我们在启稚摇篮,我们工作,她“瞎玩”。
6点后所有的活动都结束了,可是还有两位家长要和我们交流孩子学习的事情,这两位家长也是我们很好的朋友,一位家长的孩子从小就在启稚摇篮的全日班,今年刚上小学,另一位家长的孩子5岁左右的时候开始上小静的绘本课,后来也在我们组织的暑假玩班,今年也上小学一年级了。和所有家长一样,面对刚上小学的孩子,进入体制内的教育系统,两位妈妈有很多的困惑和焦虑。就在我们交流的时候,路路和这两位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
交流中路路爸爸说了很经典的一句话:孩子自由玩2个小时,比上一天的学有用。这句话一语中的,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正好引证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7点半多了,路路爸爸去叫孩子们整理东西准备回家,这三个孩子一直在一个教室里用各种各样的垫子搭建房子,然后用搭好的房子进行各种想象游戏,这就是我们俗称的“过家家”吧。不要小看这“过家家”游戏,一般孩子在2岁左右会有过家家游戏的萌芽,一直持续到14岁的时候,过家家游戏是孩子成长历程中重要的游戏方式,孩子通过过家家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过家家来发展自己的社会能力,建立人际交往;通过过家家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让自己的脑洞可以肆意放大 。。。。。。过家家对于孩子的成长有说不完的益处。
路路爸爸进到教室里看到的是这一幕:孩子们用垫子搭了三个房子,当时小白(其中一个小男孩)搭了一个很特别的房子,于是他说:“看,我的房子,可以是方格,也可以变成帐篷。”路路在旁边观察了一下,于是马上在自己搭好的房子里插入一个三折垫,于是她的房子变得和小白的一样了。这个时候另外一个小女孩默默有点不高兴了,因为其实她也想要这样的房子,只是她不知道怎样变出来。路路在旁边觉察到默默的不开心,于是她很主动地把自己搭好的房子直接给了默默,于是三个人都很开心了。玩了一会,约定的时间到了,三个孩子一起拆房子,整理所有的垫子,这是我们不成文的规定,在玩的时候,可以自由玩,包括用各样的材料和教玩具,但是用完之后一定要自己整理好。
整理完之后,我们各自回家,这件事情我们原本以为就结束了。回到家里,爸爸忙着做饭,我在整理家务,路路第一时间忙着在桌子上画着什么。5分钟左右她画好了,拿着那张“画“跑来找我,说:“妈妈,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你!”说着就把“画”递给我,我一看,惊呆了,路路的提问方式很不一般。她画了一张图,把她和小朋友用垫子搭建的小房子的平面图画了下来,她说:“妈妈,我们原来搭建的是这样的一个房子。”说着,指着其中一个图说。“不过,我现在想搭成这样。”紧接着指着另一幅图问。图文并茂,很是清晰。我被她的这种图示的提问方式惊艳了,心想,原来从离开启稚摇篮到回到家里,这一路上,她的心里还在琢磨着这个“建筑”问题呢。
虽然我曾经也是一位理科生,当年的数学还算不错,但那完全是体制内一个标准模范生的数学学习,考完试之后我就视数学为洪水猛兽,看到稍微复杂一点的数学问题就头疼脚热。于是我推搪说:“哎呀,我也不懂呀,可以去问问爸爸。”路路爸爸可是当年高考就差几分就满分的数学高手呀,家里一碰到数学难题我就推给路路爸爸了。于是路路跑去问爸爸,那个时候爸爸忙着做饭,爸爸说:“我正在忙,等一会吧。”
第二天,路路爸爸想起这件事情,于是问路路:“昨天你提的是什么问题?”于是路路又把那张“画”拿过来,爸爸一看,他也被惊艳了。后来爸爸告诉我,通过这幅“画”,他很好奇路路脑袋里的想法,例如:
1、 为什么路路会想要用垫子来做房子;
2、 为什么路路想要每人都可以有一个如此特别的房子;
3、 路路怎么想到用图示的方式来提出问题;
4、 怎么样才能做到可以如此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问题,路路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换一句话来说,路路为什么可以这么快地抓住问题的重点?
后来路路爸爸带着路路到启稚摇篮,和她分析了她的问题,现场演绎如何去解决她的这个建构问题。路路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但是她带给我和路路爸爸的反思,这几天一直萦绕在我们的脑海。
前天周一晚上,路路一直期待晚上可以和我一起看半个小时的书,就是我们各自选自己喜欢的书,围坐在桌子旁边,各自阅读,当读到有趣好玩,或者有感动的地方,随时和对方分享,这是现在我们一起阅读的一种方式,我称这种形式为“平行阅读”。那天晚上选书的时候,她从上千本书里选了婉达·盖格系列丛书,这个套系收录了美国作家婉达·盖格的四本书,分别是《100万只猫》、《有趣的东西》、《淘淘和闹闹》、《一无所有》。
1928年婉达·盖格出版了《100万只猫》,这本图画书为她赢得了很多荣誉,先后获得了1929年的纽伯瑞奖银奖和她逝世后才设立的刘易斯·卡洛尔书架奖。而且这本书也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可以说《100万只猫》是一本非常经典的绘本。然而常常有家长很困惑,觉得这样的一本黑白图画的绘本,不仅故事图画单一,而且故事情节怪异,自己的孩子常常读不懂,家长也不知道这样的绘本要给孩子传递一些什么知识。
记得路路在3、4岁的时候就看过这本书,当时就很喜欢,最早是从这本书学会了什么是“成百上千”这些表示很多的词语。并且从那以后她很喜欢去观察街上的流浪猫,看看每一只猫都有什么特点。后来她也常常翻出这本书来看,去年我们买了这个套系,其他的三本书,路路也很喜欢,不时会翻出来看看。孩子看书就是这样,重复地读,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那天看着她读得津津有味,我一时兴起问她:“路路,有些家长说《100万只猫》挺没有意思的,觉得读不懂,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呢?”
路路眨着亮亮的眼睛,认真地说:“不会呀,我觉得这个故事很好呀!。”
我顺势问:“怎么好了?”
她想了想,说:“很重要的一点,这本书告诉我们,不要太骄傲了。”
我继续问:“怎么说呢?”
路路于是开始翻页:“妈妈,你看,当老爷爷问,你们当中谁最漂亮啊?其他猫都争吵起来,都说自己漂亮,只有那只猫躲在一边,它说自己是一只很平凡的猫。。。。。。”
路路还补充说:“妈妈,还有一点,就是刚开始的时候,老爷爷应该要节省一点。”
我困惑地问:“什么叫‘节省’”
路路解释:“那就是他不应该每看到一只猫都想着把它带回来,因为他根本养不了那么多只猫。”
。。。。。。
路路概括的这两点,言简意赅,完全抓住了故事的精髓和重点。一如她画的那幅提出问题的“画”,逻辑清晰,要点突出。
结合这两件事情,我和路路爸爸感慨的同时,也很好奇小家伙的脑袋里究竟装了什么东西,为什么可以这么迅速地找到问题所在。有的家长听到我分享路路的事情,常有的反应是:“这是你家的孩子,可是我的孩子不是这个样子呀。”其实潜台词是在说:因为小静老师和路路爸爸是所谓的教育专家,所以路路能教养得好。
然而路路这么多年的成长经历中,我们最大的感触是:我和路路爸爸无法教给孩子什么,反而更多的时候是孩子教给我们很多东西。例如,有一阵子,她迷上了翻绳,于是路路爸爸给她买了两本关于翻绳的书,她没事就会去琢磨,看不懂的时候就会问我们,但是我们实在也是看不懂,她只好自己钻研,学会了一种新的翻绳方式,就反过来手把手地教我们。我现在做绘本教研的时候也常常会问她的建议,她自己创作的一些手工作品,常常给我很多启发,我改良后会用到我的教学上。
作为父母,我们教给孩子的真的非常有限,甚至什么也无法教给孩子,但是父母在孩子早期的成长中确实是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回想过去的几年我们常跟路路做的几件事情是:
1、 尽量每天陪伴孩子阅读;
2、 常常和孩子一起涂鸦,做手工;
3、 和孩子分享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平等交流;
4、 为孩子寻找好的书、好的同伴、好的老师;
5、 给予孩子自由玩的权利,同时要赋予相应的规则,例如遵守时间约定,事后整理等。
最后还有,我们信奉:孩子自由玩2个小时,比上一天的学有用。因为上一天的学,并没有教会她用图画的方式富有逻辑地阐述自己的问题,而自由玩2个小时,却让她遇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失败后,琢磨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致最后解决问题。
今天我问路路:“你是怎么想到用图画的方式来阐述问题?”
她说:“那是我的问题术!”并且强调这个“术”是美术的“术”。
“那你怎么学会问题术的方法呢?”
路路说:“我自己教自己的。”
是呀,自己教自己,自由玩耍最大的意义或许就是可以自己教会自己,自己在玩中思考,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成长!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