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小区里我看见一个妈妈带着个四五岁的孩子在我前面走,孩子手里拿个饮料瓶,他把瓶里的水洒到甬道上,他妈妈在旁边说:你怎这么讨厌,再把水洒了,我抽你!又往前走,这个孩子忽然蹲到地上捡起一个什么,他妈妈又说:扔了,不扔我揍你!孩子顺从地把手里的东西扔了。
接着往前走,孩子又看见路边的树上有什么新奇的东西,不往前走了,他妈妈回头看着他说:快走,小心我揍你!我超过了他们,我心里在想这是亲妈吗?怎这么暴力倾向?如果我们大人在工作单位,领导在旁边总说:快点,完不成任务,小心我揍你!你是什么感觉,你肯定拿起法律武器跟他干,或者跳槽。这个领导也八成是神经病。
这个孩子他在想什么?做什么?他的妈妈未必知道,他的妈妈只要问问他看见了什么,想什么?就足矣了,孩子会在和妈妈的对话中得到知识,得到被别人的尊重,得到正确的思维方法,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就会变得很有出息。
现在的家长给孩子吃各种营养品,穿各种名牌,用各种高档的玩具、文化用品。在孩子的心理需求方面近乎弱智,对孩子心里想什么,怎么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教给孩子爱心和责任感,考虑得不够。一些家长谈起来都是自己节衣缩食,把钱给孩子:吃肯德基,妈妈在旁边只喝饮料,孩子在哪里大吃大喝;买冰激凌,孩子可以吃两个甜筒,父母只在旁边看着;其实现在物质丰富了,也不必如此。
应该大家一起吃,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人人平等,除他之外还有别人。东西不需要一定名牌,名牌是公众对一个品牌的认可,是企业自身努力的结果,这其中还包括许多广告的含量,孩子一天天长大,衣服没穿坏已经小了,东西没使坏已经过时了,因此东西不一定用名牌,用了还会滋生孩子爱慕虚荣的毛病。
孩子从小就懂事,从小就要关心孩子心里想什么,不能总用大人的想法套在孩子身上,现在的孩子极端聪明,能把大人耍得一愣一愣的。一定要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学习做对的事,孩子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一定要循循善诱,告诉他一切,如果我们不知道,可以和孩子一起找答案,要将心比心,大家都把孩子叫小朋友,其实就是比我们年龄小的朋友,多交流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我打你”就完事的。天长日久,孩子就会很懂事,会思考。
因此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无论这个孩子的大小,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孩子哭闹总是有原因的,不会说时,哭和笑是孩子一切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的表达方式,家长要仔细的了解和揣摩孩子的心理需求,使孩子心理得到健康的成长。孩子会说话后,要和孩子多多交流,给孩子讲完故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孩子复述和回答,鼓励思维;孩子有问题大人也答不出来时,和孩子共同找答案。愿父母真正在孩子身上多下些工夫,和孩子一起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