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与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
魏用中
【提要】健身气功是当代中国气功发展的一个阶段。气功自古练的就是气。气是老子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也是天人合一的深层根据,所以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核心概念具有唯一性、沉潜性、基因性、中介性。中国根底全在道家。道家哲学就是老子辩证法。老子辩证法的本质是气辩证法。实现人类健康,要靠辩证法,要靠老子辩证法,要靠气辩证法。所谓气功,就是掌握运用气的功能。气功是气辩证法的应用,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健身气功是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其实践本位是人类自身生产,其社会远景是人类大气功。
【关键词】健康;气功;健身气功;气;气辩证法;中国文化;核心
引言
二战期间,旷野上的一间小屋里,一个老汉身边静卧一只爱犬,两耳似兔,两眼似鹰。突然,它站起来,大叫三声。老汉迷惑不解。它叼起老汉衣襟,倒拽至屋外。随即,一发炮弹飞来爆炸,小屋腾空飞散。老汉和爱犬无恙。——这是CCTV播放的一组镜头。
一、我看健身气功
健身气功是当代中国气功发展的第三阶段。第一阶段始于建国初。其标识性产物,北有唐山气功疗养院,南有上海气功研究所。在众多老一辈革命家的有力支持下,医疗气功盛行。刘贵珍的《气功疗法实践》译成多国文字,发行200多万册。从此,气功概念得到统一,并名扬海内外。第二阶段兴于改革开放初,奇功异能竞现。在功(气功)、拳(太极拳)、跑(跑步)、操(广播体操)、武(武术)、舞(大众健身舞)这些常见的健身活动中,练气功的人最多。据官方公布,群众自发练气功的人数超过6000万。气功一度成为中国第一健身运动,轰轰烈烈,却又无章可循。第三阶段起于本世纪初,健康挂帅,政府管理。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增设健身气功管理中心。2004年,成立健身气功协会。气功事业现正在稳步发展。三个阶段都有里程碑意义,尤以政府管理为历代所无,健康挂帅也旗帜鲜明。古来气功即为健康服务,今日得以明确。但依我看,整个健身气功,目前还处在必然王国时期。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功利性的,对气功的认识是表面化的。
1980年代,联合国倡导“人人享有健康”,1990年代,中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这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现在来看人类健康大目标的实现,还遥遥无期。它只是初列议事日程,就像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一样,只是一个幽灵在徘徊。迄今人类一直深处疾病的威胁,更普受亚健康的困扰。随着科技进步,物产丰富,医院也越建越大又多,药品越出越多又好,药剂量越用越大,然而各大杀手肆虐,越发层出不穷。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物种灭绝骇人听闻,生态危机不断加剧,人们的社会压力有增无减,健康状况越来越差。至少,人远未像一般动物那样,达到自己的自然寿命,无病而终者极为罕见。人类如何实现健康大目标?我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各位向每个人说,首先要靠辩证法!就像那位老汉的爱犬三声大叫一样,这是我发出的第一声“宠物叫”。
何谓辩证法?就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它为老子首创,故称“老子天下第一”。后来,黑格尔表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从此,它同时又成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恩格斯语)。再后来,马克思揭下了黑格尔辩证法绝对精神的神秘外衣,改造、拯救、弘扬了辩证法,从此,它一跃成为批判现存世界发现新的世界的强大武器。
健康为何要靠辩证法?因为,健康是人的健康,而大千世界,人的联系最广阔、最深入、最复杂,若不把握人的联系,怎么会有人的健康?譬如说,最基本的、对人说来永恒的联系,可以说有两个,一是人和物的联系,此为人的外在联系;二是心和身的联系,此为人的内在联系。就说人和物的联系,过去我们把握住了吗?现在我们把握好了吗?
按照马克思的实践观和历史观,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在马克思那里,从基本的意义说,生产本身又分两种,一种是物的生产,一种是人的生产。而在我们这里,过去长期不许谈人的生产,有谁要谈,不是“封资修货色”,便是“活命哲学”。因此,第一阶段的气功便止步。直到现在,除了哲学界的少数人,也只是搞计划生育的才谈人的生产。然而实际上,全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都像人走路一样,始终是靠人的生产、物的生产这两条腿支撑而交替迈步。抹去人的生产,人的历史几无,人的健康何在?人的生产既不可抹去,它与物的生产又是怎么一个联系、相比而言处在一个什么地位呢?老子早就发问:“身与货孰多?”(楚简本《老子》)此即是在问,人与物哪个更重要。回答是:人是价值的主体,唯有人自身是最宝贵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自身。由此亦可见,人自身的健康不是手段而是目的。可在我们这里,悉数所谓三大革命实践,人自身生产在何处?从过去的抓革命促生产到现在的发展生产力,人自身生产又在何处?不过,无论如何它是抹不去的,只是被人忽视。而人的生产被人忽视,气功怎能被人重视?人的健康怎能实现?这是从马克思实践观、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来看人和人的健康。这些基本观点都是辩证的。
从实际国情来看也是如此。国人现在很浮躁。政府盯着GDP,百姓盯着人民币,有谁盯着他自己?盯着他自己的心身?过去,健康被当做革命的本钱,现在,健康被当做财富的基础。人们一直视健康为功利而不是目的。如此,健康就不会实现。若要想实现,就该有转变。而真正要转变的,在我看来,与其说是普遍的浮躁社会心理,不如说是传统的物本经济模式。与此共生的,则是每个人自我主体的确认。无疑,这是一个根本的转变,一次根本的否定。但对人类健康而言,这只是一个根本的必要条件。健康还需要气功。
搞气功的人都重视健康,但对气功的认识,大多朦朦胧胧。主要表现在:不识气。这不是一天两天了,也不是个别人,至少是60多年以来当代中国气功曲折发展至今的普遍现状。刘贵珍最早界定的气是指呼吸之气。20年后他改变了自己,说气是指真气、正气、元气。此时功法和练气功的人都开始大增,李少波的功法就叫真气运行法。但是功理却始终滞后,大为滞后,气功人一直未能向世人讲明白,真气、正气到底是什么东西。所以,假气、邪气、污气反倒冒出不少。于是,有人说,气功之气根本不存在,气完全是心理,中国气功的本来面目是西方心理学,并强势见诸报刊书籍。当然,西方也总有人在否认气的存在,这也难怪,他们根本就没有气这个概念。于是,有人说:我们这里从来不练气!并招揽了不少人。于是,现在的气功界也就谈气色变,都躲着气,绕开气,无视气,贬斥气,厌烦气。为什么?怕生气。可见,说到根子说到底,说到最关键说到最深处,都是气惹的事。但是,气又抹不掉,谁也抹不掉,实在抹不掉。
气功、气功,自古就是气的功,如若不然,怎有此名?历代老祖宗们练的都是气。始作俑者,首当其冲的老子,练的是中和之气;孟子,练的是浩然之气;孔子、庄子,练的是虚而待物之气;黄帝、岐伯,练的是恬淡虚无之气;屈原、荀子,练的是至小无内至大无垠之气;管子所练之气,则是凡物之精。那么,我辈气功人何缘何故不谈气,改弦更张尽言它?在我看来,练气功不练气,终是在舍本逐末;研究气功不研究气,无异于缘木求鱼。至于说练心理的,那叫心理学;练法轮的,那叫法轮功。此二者无论好坏,皆非气功。可如今,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因此,在世人眼中,气功就更加朦朦胧胧,已是似见非见,可有可无,退居边缘。伴随中华民族全部历史的古老气功,一直被朦胧之气所笼罩。此即是说,看不清气已是悠悠数千年。因为,不仅有假气、邪气、污气掺杂其间,烟气、雾气、云气,一向也都叫气。而元气之元,又实属难言。
时针运转到纪元2011年的今天,气功人要揭开笼罩在气上的层层面纱,显其庐山真面目,从而让天下人也都看个明白,瞧得仔细,方寸不乱。当然,这先得推开中国文化的整扇窗口,气是经由这里动而愈出。
二、我看中国文化
自羲黄有符号和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文化,历经诸子百家黄金时期后,主要就是儒道两家。这两家之间什么关系呢?道家讲道与德,儒家只讲德,即狭义的道德。德从哪里来?德从道中来。德的含义即遵道而行。故而,陕西周至县的道德经碑文,是道经在前,德经在后。由此可说,儒家思想不过道家的一半,而且源自道家。孔子问道老子,可为证据之一。所以葛洪说,中国文化是“黄老执其本,儒墨执其末”,“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抱朴子·内篇·明本》)儒家的道德就是社会规范。而道德还包括自然道德,这在道家多有阐述,儒家却很鲜见。所以我说,从思想内涵来看,儒家不过道家一半的一半,即四分之一。全部儒家思想,可概括为四端和三纲五常。前者是伦理道德,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之上;后者是政治纲常,建立在等级观念基础之上。其哲学意境、理性力量均远逊于道家,科学趣味更几乎没有。所以,从世界文化交融来看,与近代曾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学西渐”早已大不相同,当代“西学东向”,一直指向道学。
佛教于两汉入华,六朝兴盛,特别从达摩东渡后,中国文化呈现佛、儒、道三家并存之势。佛与儒、道是什么关系呢?它借儒而立足,以道为归宿。前者不言自明,后者却须认识。佛家包括佛教的主要内容,就是苦集灭道这四集,以及八正道。而它到中国来,不能不遵中国的正道。事实上,它得益于道家远胜于儒家,尤其是得益于庄子。关键是,整个佛教传承,止于33代,到六祖慧能就衣钵停转,寿终正寝。这之中一定会有许多偶然因素,而其必然性,在我看来,是慧能之慧归入了道家智慧。一经达摩的禅宗发展到慧能的口头禅,佛教的信仰实际上也就成了“爱智慧”,从而也就完成了它的自我否定,终归要汇入道家哲学智慧。六祖晚年不举七祖,却谆谆叮嘱众弟子要“明道、行道、修道、”最终要“成道”,这便是证据。由此可见,道家不仅是儒家的源头,也是佛家的归宿。这既是逻辑,也是历史。因此,鲁迅先生曾高屋建瓴,一言以蔽之:“中国根底全在道教。”道教实为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完善宗教,但它只始于2世纪,未包括此前的中国文化。故此,我以为须改一个字:中国根底全在道家。道家之学究竟始于哪个时期?绝不晚于西周初年的姜太公。这从历来所说的“黄老之道”、“文武之道”以及《尚书》中尧所传的“道心惟危”这些说法里都可得到印证。胡孚琛教授说道学源于母系氏族,那就至少距今一万年。
然而三家文化至今都在中国香火不断。一直以来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呢?台湾有学者说,儒家是粮店,佛家是杂货店,道家是药店。或有学者说:儒以守常,佛以治心,道以达变。我以为,儒家是维持会,佛家是避难所,道家是救世书。儒家一直维守的是“君主家长制”这一政体,所以说,它是政治的维持会。这与它被汉武帝独尊完全是可以互为证明的,从而也是昭然若揭的。“佛以治心”不过是说,佛家是心灵的避难所。道家是“救世书”这是魏源讲的。我还要说,道家是终极的救世书。全部道家思想,可用12字概括:道法自然,无为之治,虚极静笃。前者是其自然观,次者是其社会观,后者是其养生观,分别是对自然的终极关注、对社会的终极关注、对人的终极关注。所谓终极,到头之义,可及而不可过,可复而不可越,可归而不可离。整个道学的主脉是人学,这12个字蕴含的乃是人的大自由、大民主、大自在。
中国根底,全在这里。
那么,我们作为气功人,打开中国文化的整扇窗口之后,还能够借助道家之学,窥探全部中国文化的核心吗?
三、核心概念的含义
核心概念大体有以下四个规定性:
1,唯一性。核心同于几何学的圆心、中心,只有一个,其余都绕着它转。正如通常所说,多中心即无中心。故此,它断不能与我国的核心期刊混为一谈。
2,沉潜性。核心就像果核,深藏而不外露,有的甚至永不外露,所以很难发现。
3,基因性。果核亦称种子,承载着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在最初始最基本的意义上决定着物种的整个变化过程,并由此而外显出物种的普遍性状。核心亦如此。
4,中介性。核心连接起两极或多极,从而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它具有中介意义。这也是它最重要的含义,最应该明确。
这里所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就是依照上述含义使用的。
四、老子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中国根底全在道家,道家思想全在哲学,道家哲学,就是老子辩证法。因此,要在如海似天的中国文化里寻求其核心,关键就是找到老子辩证法的核心。怎么找呢?可通过一些范畴来找。老子辩证法所述范畴极多,我们可以择其要而选之,逐一分析这些既对立又统一的范畴之间唯一的、内在的、中介性的联系,然后再加以综合,这样便可找到其核心。
1,首先来分析无和有,这是人世间最基本的一对哲学范畴。
无就是没有,直接与有相反。故此,人们历来视无中生有为悖理,西方人更甚。巴门尼德就说:存在不能从非存在产生。这只是看到无和有的对立。黑格尔虽看到其统一,以“变”将二者连接起来,但不如老子看得更清楚,说得更彻底:“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与西方只重构成不重生成的思维方式显然不同。这也就是说,人世间没有一样东西不是无中生有,大到太阳地球,中如你我他她,小至基本粒子。的确如此。由此可见,无中生有不是悖理而是真理、大真理、普遍真理。此中奥妙何在呢?首先需要回答:宇宙中是否有什么都不存在的地方?答案是否定的。宇宙既然存在就不会什么都不存在。就像宇宙空间并没有欧氏几何的直线一样,也没有纯粹意义的真空。因此,无,不是指什么都没有。正如空只表示空间,而空间,仅仅是客观物质的存在形式,而不是主观绝对的空无一物一样,无也只是说无形无体无状无象而已。老子曾用好多词语描述它,简言之,就是虚,虚即气。张载说:虚空即气,又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意思是:知道宇宙空间是气,那也就没有纯粹的无了。总之,虚就是气。反过来说,气的本来面目就是虚,气的直接存在就是虚在。庄子说:气者,虚而待物也。既然空与无仅仅是虚空、虚无,虚空、虚无乃是气(炁),那么,无中生有的谜底只在气。有,指有形有体有状有象。气的本来面目虽是虚,但又极具活性,可伸可缩可散可聚,一旦聚多而成体,便有形有象而成为有。成为有以后又怎样?又会散而成为无。为什么?因为任何存在都自身具备运动、变化的固有属性,气更涵浮沉、聚散之本性,其聚其散皆为自然,回归本来面目更属必然。因此,万物生于有,有又归于无,大到太阳地球,中如你我他她,小至基本粒子。也就是说,整个太阳系终究也要复归于宇宙空间这一偌大的虚无。在这期间,人与万物,皆无中生有,有又返无,循环往复,永不停驻。这就是辩证法,这就是事物自身的联系和发展,而且是最基本的联系和发展。为什么?因为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从无到有即新事物的产生,从有到无即旧事物的灭亡。所以说,无和有之间的联系最基本。其它一些基本范畴如虚和实、道和器、生和死、生成和灭亡、存在和虚无、无形和有形、形而上和形而下等等,都直接由此派生。它们之间联系和发展的最终谜底也都在气。
2,现仅略述其中的道和器,前者也是道学最重要的一个概念。
道即规律,看不见。人们看见的都是各种器物,所以,一说不可见的道,虽不致于大笑之,也总觉得若有若无,有点犯晕。可见,人们通常是重器不重道的。偶遇重道之人,却来一通“道可道,非常道”,别人也都跟着说。因为,自从老子说了道,古今中外都说道,吾辈怎能不知道。可是,说来道去,道的神秘感始终未去。于是,人们便以“坐而论道”鄙视之。世界上被人误解的东西很多,若评之最,道可首选。譬如,拐了一个大弯以后,规定道不可言,便是一大误解。道既不可言,何来五千言?“道”的本义是介词,从、由、自,自此到彼之义。这也就是人走出的路,故用“走之”来表示。所以孔子说:道不远人。由此产生其第二义项就是导,先秦还没有说的义项,东汉才有。“道可道也,非常道也”的正确翻译应为:道是可以指导人们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常即恒,不变。此话与“规律是行动的指南不是僵化的教条”意思相近,绝不像人们传颂的那样:道(如果)可言,(那就)不是常久之道了。恰恰相反,道不可见却可知,可知即可言,可言才衍出说的义项,才广有“知道”一词。可见,此误解不仅牵强,也很荒谬。而要害在于它的误导。本来,“道可道也”是说道的功用,“非常道也”是说道的本性,这都是唯一的根本的东西。也就是说,道就是干这个用的没别的用,道就是这个样子非别的样。干什么用?指导人们。什么样子?永远在变。为什么永远在变?因为道永远是运行,由此到彼运行。或有人说,道作为规律不是永远不变的吗?这就正入了误导的圈套。哪有这回事,一切皆在变,道作为形而上的虚在也毫不例外。这个变,不会是简单的重复,至少总是在自我延伸,就像宇宙总是有红移一样。然而过去,道的这一功用、这一本性都被人为的误导屏蔽了,现在实应看清它。
还应看清而且首先就应看清、始终最应看清的就是,道本身从哪里起步,亦即道的出发点。只有先看清道的出发点,才能明确道里头究竟是什么在运行、怎么运行,直至其整个运行过程。张伯端说:“道自虚无生一气”。这就把老子的“道生一”解释得比较清楚了:道从虚无一气起步。这并不是说虚无生出了气。虚无本身就是气。气是不生不灭的,只是在变。此话是说,道始自气,生于气,气是道的出发点(稍后还将论及气、道、一之间的关系)。张伯端接着说:“又从一气产阴阳;阴阳聚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人们两眼所见万种器物,都是这么变来的,由气的运行变来的。与此同时,道的整个过程也由气的运行而来。因此,张载说:“由气化,有道之名。”(《张载集·正蒙·太和》)在这之中,器行道,道统器,器与道,皆由气。这就是道和器之间简明的关系。但这仅为道家所揭示,与佛家观点不尽相同。佛家用自己的语言虽也表述了道和器的同一:空不异色,色不异空,但佛家更强调空,崇奉的是四大皆空、有形皆幻。嘴上说不执著空,实际上还是偏执于空。这就难免越来越玄,恰与俗常之见偏执于器相反。大概此两端均不足取。国人都晓孙悟空本事大,窃以为,汝果要悟空,须当领悟气。唯有气才是道和器之间最深层的中介。抓住它,既可得道,又可取器。舍了它,非俗即玄,势所难免。不过,道家思想并不玄。在我看来,中国历史的一大误解,就是竹林七贤把道学说成玄学。道从不远人,故非玄乃朴。朴,未雕之材,自然之义。玄则非朴;朴则非玄,抑或大朴若玄而已,若玄亦非玄。看来,抱朴子更得道家之要。中国历史最大的误解,就是汉武帝罢黜百家。实际上他全是冲着道家来的,赐死淮南子就是证据。这就正如秦始皇赐死吕氏又焚书坑儒全是冲着道家来的一样。为何是误解?因为汉武帝原本是崇奉道家的,罢黜百家后还建“太一坛”专供他祭拜。道家思想本来可以为他所用。其前辈文景、后辈李唐用得都不错。也正因为用得好,汉唐之治才得道取器,曾令天下翘首,亦为今人仰慕。此皆道之功用。
3,着重看看阴和阳,这是中国哲学揭示的最根本的对立统一。
后世中国一向尊《易》为群经之首。“易以道阴阳”。全部易学包括《连山》《归藏》在内都是对阴阳的演绎。《传》起于《经》,《经》起于卦,卦起于爻,爻即起于阴阳。这就是继钻木取火、结绳记事以后,有符号记载的中国文化之起源。而道始自虚无一气,由一气而生阴阳,此即“一生二”。由此可见,道家这一思想,涵括了中国文化起源之本原。抑或可说,道学为易学之本。
从辞源和直观意义说,阴阳概念是从云聚云散而来。从哲学和深层意义说,阴阳是由气的变化而生。气活跃无比,变化极多,如升降、开合、伸缩、浮沉、屈伸、往来、高下、左右、寒热、冷暖、虚实、动静、表里、内外等等,但统而归之不外两种变化:凝聚和发散。前者即为阴,后者即为阳。而气之变化一旦分出阴阳,也便成为具体之物。犹如北极南极之地球、潮落潮长之大海、阴面阳面之高山、雌雄两性之生物、阴阳离子之粒子等等。反过来说,具体之物皆有阴阳。只因如此,从古老的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到近代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至当代的二进制数学、量子力学、生命科学,无不引入阴阳意义或者直接引入阴阳概念以格物致知。同时,日出日落、阴晴圆缺、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以及人的体质体貌、脾气秉性等人文现象,也无不是阴阳所为、所涵。故而,老子最早一语蔽之:“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因为,万物无非气之演变,阴阳也无非气之本性。所以,阴气阳气中气,三气合为一物。此即所谓“二生三,三生万物”。为何万物皆三因?只因万物皆由阴气、阳气、中和之气三种基本要素组成。多则余,画蛇添足;少则缺,不成万物。
由此而决定的老子辩证法、道家哲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一个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中和。因为,万物虽阴阳对立,万物却阴阳和合。阴阳的本性即和谐。正如地阴天阳总是兼容,女阴男阳永远相依一样。这与黑格尔以来的西方辩证法明显不同。西方辩证法不讲阴阳只讲矛盾,并以此作为其核心,故可称之为矛盾辩证法。而矛盾的本性是斗争。矛盾概念完全就是由你死我活的杀场争斗而来的。这种辩证法中国化的历史早已表明,它极易转化成形而上学的斗争哲学。斗争哲学带给我们的不是快乐安康和幸福和谐,而是十年灾难和诸多弊端。中国人吃形而上学的亏太大、太多。因此,我在这里还要发出第二声“宠物叫”:实现人类健康,要靠老子辩证法!老子辩证法不是矛盾辩证法而是阴阳辩证法!
阴阳的本性绝非斗争。即使水阴火阳极不相容,也会有金有木行于其间,生克制化,统统和为一体。此即五行。中国为何阴阳与五行多并提?因为二者都是气。“行”非它义,只是运行。什么运行?气在运行。所以,五行的根本是五气。郑玄《洪范注》说:“行者,顺天行气也。”此乃五行本义。其衍生义也非五种物质,而是五种走势、五种属性。此属性非任何具体物质的特殊属性,而是取类水、木、火、土、金五种物质为典型所具有的普遍属性。故其应用也是普遍的,至少在华夏这片土地是非常普遍的。气行为何呈五数?因为,天行气于地,是行于东、西、南、北、中五方。所以,陈抟《无极图》说:“五行定位,曰五气朝元。”元即天元,意为:五行之气源于天而行于地,再行于人。由此观之,五行乃中国地文化之始。
人世间最大的阴阳,就是天和地、日和月。它们也都由气的变化而生。气散为阳,成天、成日;气聚为阴,成地、成月。月又称太阴,日又称太阳,尽管在易学里它们全用阴爻或阳爻来表示,但它们也不是纯阴或纯阳。因为,太阳虽然时刻放出能量,仍总聚成一团;地球月亮虽无自己的光芒,也都有微微暖气吹,在发散太阳的热和光。
宇宙中有纯阴纯阳吗?如果有,那就是黑洞和大爆炸。此外大概皆无。所谓纯阳金丹之类,恐属妄言。在黑洞中,只有吸引;大爆炸时,只有排斥。前者即为纯阴,后者则为纯阳。然而通观一个宇宙,仍然是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中和之气,将阴和阳、凝聚和发散、吸引和排斥融为一体,以至于人们已经感觉不到它们的对立了。现实生活中既然没有纯阴纯阳,那也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此即阴阳互含。此外,阴阳学说的自身规律还有阴阳互根、阴阳互补、阴阳转化等。这都是由中和之气所决定的。
恩格斯指出:吸引和排斥是最古老的两极对立。椭圆形轨道则造就了二者的统一。西方哲学揭示的这个对立统一,堪称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发现。而老子哲学的气化学说和阴阳学说,却道出了此对立与此统一共同的、终极的、内在的根据:吸引和排斥是气的本性,椭圆形轨道是气的运行。所以我们说,阴和阳,这是道家哲学揭示的最根本的对立统一。统一于何处?统一于气。此可谓:天下无二道,同归于一气。
4,说说静和动,这里也体现出气功和体育的对立统一。
现在的气功归国家体育总局管,但还应看到,气功和体育大有区别。主要在于,气功主静,体育主动。或有人说,体育中的棋类项目不也静吗?事实上,棋类靠动脑,耗氧量更大。所以,其区别还在于,气功耗能最少,体育耗能最多。但二者也大有联系。回想1981年,我本人就是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被选派学气功的。第一讲老师就说:气功讲究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方为生生不已之动。这是道家拳师王芗斋先生的真传。气功虽不反对动,但不主张动,主张不动。为什么?只有形体不动,才可能有气的充分运行。气不断的充分运行就是生生不已之动,是它连接起静和动。用李道纯的隐语来说,它也就是“玄关”。道家深知,形体运动乃气行所致。气之所来无尽,形体运动不已。气之无尽从何而来?就身体内部说,是从静即形体不动而来。所谓静极生动,亦有此意。只因如此,道家气功以至整个中国气功的极致,也是老子本人养生术的极致,就是虚极静笃。唯有它最能生生不已。也只因如此,老子一生最重守静。这也是“反者道之动”这一最根本规律在养生学的具体运用。正如老子总是知其刚守其柔、知其强守其弱、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知其贵守其贱、知其高守其下、知其先守其后等等一样,在养生上也总是知其动守其静。而“弱者道之用”,用的乃是强。守其静,乃是用其动。因为,动是由静极而生。所以,老子之动总是从静入手。从而,中国气功,也永远从静入手。唯在这里饱含着生生不已之动。
老子辩证法的运动观、生命观,显然与伏尔泰“生命在于运动”一说不同。然而中国人百有九十九认伏尔泰不认老子。实际上,一切都在于运动,岂止生命。这在伏尔泰之前的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那里就早已指明了。生物不同于一般物质之处,是在于新陈代谢(“生生不已”即含此义)。动物的特质,更不能以一般运动现象来概括,何况人。可见,伏尔泰此语实非深刻、辩证的生命观,只是强调运动,不识运动之源,容易引发弊端。据我所知,受此语影响,仅唐山市老年长跑协会前些年就跑死了4个人。这也是“反者道之动”,但却是动极生静,永远安静了。这种悲剧在竞技体育中常有发生,实属大害。而从静入手的中国气功却有百益而无一害。它对竞技体育,一可显著提高运动成绩,二可有效延长运动寿命,三可为运动员提供终身的养生技术。
5,谈谈人和仙。
仙是道学特有范畴,也是修道最高境界,因此,论道不能不谈仙。仙就是人居山。所以,中国的名山,大多留有仙人足迹。中国的仙又叫至人、神人、圣人、真人。他们不像外国那样由上天赐降,而是由凡人而来。如何而来?经年累月修炼而来。如何修炼?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此话是久居华山的陈抟讲的,当然他也就是仙,号称睡仙,活了118岁。这并不足奇。他之前的许逊活了136岁,百姓敬称其为许仙,亦由《白蛇传》流传其名。历史上此二人之间,还有更广为人知、已被添油加醋的钟离权等八仙。为什么他们都成了仙?因为他们都练气。尤以钟离权对气功的研究最细。而气功一词,是由许逊首创的。许逊以前未有气功概念时,成仙之人同样也都靠练气。比如,史学家蒙文通教授所著《古学甄微》(巴蜀书社1987年版),就提到东周时期修炼神仙三术的很多仙,最著名的,如秦晋一带善房中术的彭祖、容成子,吴楚一带善行气术的王乔、赤松子,燕齐一带善服食术的羡门、安期生等等,并指出,三派之中,行气术最盛行。可是,服食术并非服谷食粮,而是服气食气;房中术也异于常人所想,而是交气接气。可见,那个时期的神仙三术,实际上都是练气之术。内丹学所谓炼丹术,同样也是练气之术。丹到底是什么东西?丹就是真气的凝聚。所以,李约瑟把内丹术和气功完全看成一回事。那么,今天我们练气功,也都是要练就仙丹而成仙吗?我以为未必,时代变了。我们只是作为气功人来练气,练气的目的是要做一个健康的人,并以此不断提升人的功能和价值。人和仙的区别何在呢?按照陈抟的说法是:顺则成人,逆则成仙。何谓顺?本来应指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过程,这也就是道始自虚无一气、再到阴阳二气、三位一体之气、直至最后进化出人这一自然过程。逆,本该指将此顺序反过来。可是自陈抟以后却都将逆解释为: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这就有一个问题:逆则成仙的过程,是否违反道家的最高法则——自然法则呢?若不违反,怎么叫逆呢?若违反,怎么还出了那么多仙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尚须认识精和神。
6,下面就简述一下精和神。这实际上也就是开头所说人的最基本的内在联系:身和心(或形和神)的联系。
精,即精华。其所指大体有三种东西:营养物,精和卵,物质元素。这里只是就人身而言来谈精和神的。即便如此,也难免溯及精和神的普遍意义。因为,人是整个自然界的结果。就拿组成人体的各种元素来说,它们都早已经过千锤百炼,可一直回溯到宇宙大爆炸。每一种元素都是在漫长的历史中由能量转化而来,所以说,它们都是精华。现在太阳里主要也就是氢元素在聚变,这完全可以用中国文化的气概念来表述。由此便可想见,管子说,精者,气之精也,这个话是经得起推敲的,站得住脚的。这也就是说,无论是人吃进去的糖类、脂类、蛋白质和纤维素,还是人体内的精和卵,与一般物质元素一样,都是精华;而凡物之精皆为气的凝聚。神,则皆为气的发散。中国从古至今将精气神叫做人身三宝,称精为生命的基础,气为生命的动力,神为生命的主宰。这是三位一体不可缺一的。哪个最关键、最重要呢?既然精和神都不过是气的表现,当然也就气是中介、气为本质、气最关键、气最重要。故此,修道成仙者,无不练气。并且,无论所谓逆而成仙还是顺而成人,都绕着气而成,都以气为中介。在这一点上无区别。人和仙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我看并不在逆顺,也无所谓逆顺。因为,人的生成过程根本就不是由神到气再到精的过程,而只是一个气化过程。精和神,则是气化过程的必然产物,是气这个双刃剑同时开辟的阴阳两面。仙的产生过程也根本不是由精到气再到神的过程,同样也始终以气为核心,始终不离精和神。人和仙的区别只在于:人偏重精,仙偏重神。因此,不但食色(食色亦即精的前两项所指),人之性也,而且,有所谓鸟为食亡,人为财死(财亦即精的后一项所指);仙,则都称作神仙。可是,神仙也都离不开精。道家的仙共分五级:鬼仙、地仙、人仙、神仙、天仙。这表明的是,仙逐级更偏向于神,天仙最高。为什么?因为人身之神源于天。然而,天仙也要在地上拉郎配。为什么?因为,凡物之精源于地,地上才见男和女,天宫哪有房中术?所以,最高级的天仙也迷恋大地,也不离其精,也不是纯神。与此相反,地上最低级的无生物也有其神。所谓“万物有灵”、“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即含此意。而人这个物种,上可通天仙,下可晓顽石,还可自知集精气神三宝于一身,足矣!若还能掌握运用气这个中介、这个关键、这个核心,更是一种幸福。
然而人们往往不能自觉把握气这个核心。就拿今天在座的各位来说,大家都属体育大家庭,除了搞气功的,还有搞武术的、搞中医的、搞太极拳的。是什么把我们聚集一堂?我以为从客观上说就是一个气。也就是说,气是我们所从事的这些项目的共同的核心。所谓太极,孔颖达说,就是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可见,太极拳就是气拳。从历史上看,它也只是明、清以后气功发展的一个分支。它的实际内核与武术一样,都讲究意到气到力到。中医则最讲究气血通畅,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凡病之因皆为气不通。所以,中医治病,旨在气通。《黄帝内经》即通篇以气为主干,据近来有的学者统计,气字出现三千多次,中药却只提两味。《本草纲目》固然说的是中药,但所有中药都讲究气化。近些年,我发现体育界也都讲气了。举重奥运冠军张国政最早讲“气场”,李娜换了教练后也说“气场变了”,于是便夺冠。国球乒乓球一直在讲“霸气、杀气、灵气”,因此,电视转播直通比赛时,身为国家队教练的解说嘉宾们满口都是“气”。这确实是进入最高层体育境界后共同的经验之谈。在我看来,这都是气这个核心的必然表现,人们往往并不认识它。
7,最后还要说说鬼和神。
孔子说:未知事人,焉知事鬼?所以,他总是敬鬼神而远之。这在普遍祭祀鬼神的时代尤为了不起,不知为不知的学风也让人肃然起敬。然而正如章太炎所说,孔子还没有把鬼神打扫干净,老子一语就打扫干净了: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道为何有此等威力?这是因为,老子之道,只是气的运行。而鬼者,屈也;神者,伸也。什么东西屈?气。什么东西伸?也是气。既然只是气在屈伸,那鬼神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所以,老子之道,即气的运行,便把鬼神的牌位彻底砸了。牌位砸了是否等于鬼神不存在了呢?作为令人恐惧、神秘不解的一切鬼神都不存在了。从这个意义可以说,道学是彻底的无神论。然而,作为气之屈、气之伸的鬼神却普遍存在,永远存在,只是不再神秘而已。从这个意义可以说,道学又是普遍的泛神论。因为,气的运行普遍存在,永远存在。而鬼之屈,就是气太憋屈,极不舒坦,运行得太慢了;神之伸,就是气极活跃,以至疾而不测,运行得太快了。比如说,有的学佛修道之人,吃了猪肉有时心里难受。研究发现,许多猪屠宰时存积了大量恐惧信息,有害于食肉者健康。所以,发达国家的猪也享受了安乐死,这实际上也就是不让猪的气太憋屈。猪如此,牛马羊也如此,人更如此。本来,生为气之聚,死为气之散,好聚也好散。然而无论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造成气运行得太慢而不好散,都是免不了的事,那么,这个意义上的鬼的存在也难免。故此,中国的鬼文化始终未断,夏商周三代最兴盛,现在巴蜀最突出,如重庆丰都鬼城。作为不疾而速之神又为何普遍存在呢?因为气本身极具活性,绝无可比。不过,人既是精气神的综合存在,又可自觉练神,练到一定程度,就可能以某种方式感知外界这种不疾而速之神。这也就是所谓神通。条条大路通罗马,神通之处也更广大。中国自古不乏神通广大之人。老子何以不窥牖而见天下?以此。管子说: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神将通之。这就意味着,人人可以有神通。因此,自古我们这片土地就叫神州大地;现在我们一项尖端科学成果也专以神舟命名。
什么叫科学?有人说,就是破解了的迷信。什么叫迷信?有人说,就是未破解的科学。此即是说,科学和迷信是相通的。对鬼神的迷信,是人类迄今最大的迷信。而它早已被老子破解,所依所凭就是气。可见,气不但是鬼和神的中介,也是迷信和科学的桥梁。而人们一旦掌握运用气这个武器破除了对鬼神的迷信,也就扫去了心灵健康的一大障碍。
综上所述,老子阐述的气,连接无和有,贯通生死门,驰骋形上下,囊括天地人,成道又成器,生阳共生阴,可由静致动,可积精化神,可炼人成仙,可降伏鬼神,可解迷信惑,可启科学门。它是老子哲学各个范畴唯一的内在的中介,因此,它就是老子辩证法的核心,同时,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核心。
气这个核心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怎样的地位、具有怎样的价值,它普遍的表现是什么,人们应该怎样来掌握运用它,掌握运用它的前景会如何呢?
五、天人合一的深层根据
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文化,早已展示出一个共同的趋向和追求,那就是真善美。哲学、科学重真,宗教、道德重善,文学、艺术重美。然而,何谓真善美总是众说纷纭,就像人性的善恶一直争论不休一样。中国文化则有一个关于真善美的终极标准,那就是:天人合一为至真,知行合一为至善,情景合一为至美。这种标准,已经扬弃了通常所谓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而这种标准的基石,就是天人合一这个至真。因为,至善,就是知其天人合一而行之,至美,就是行之而来的情景合一。所以说,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重要也是整个人类文化最有价值的理念。这愈来愈成为国内外许多仁人志士的共识。
这个理念怎么来的?也就是说,天人合一,一在哪里?它最深层的唯一根据是什么呢?
天人合一理念成于道学,见于易学、医学,尤以老庄的阐述最明确。如老子所说万物中气以为和,庄子所说通天下一气、万物与我为一等。其次,如管子将地上五谷和天上列星都同归于气之精华,人之生死更都同归于气之聚散等。可见,中国古代先哲们首先是认识到气的本性,然后才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也就是说,气是天人合一的唯一根据,并且,先明此根据后生此理念。在老子那里,一方面,先天地而在之气恍兮惚兮,寂兮廖兮,涣兮泛兮,窈兮溟兮,“吾不知其名”;另一方面,它又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所以,气作为天地之根、万物之母,既虚广无际又确凿有据,既恍恍惚惚又毋庸置疑,他称此为“玄牝”。老子大概并非师从某人而知之,就是站在他前代巨人的肩膀上,不窥牖见天下而知之。
自此而始,天人合一这个理念就像接力棒一样代代相传,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全部历史(十年文革除外)。它不仅是体现民族文化童贞的、从华夏大地最深处自然涌出的一汩清纯,它已成为全部中国文化最久远、最多彩、最显赫的一面旗帜,宛如一面巨大的喷泉屏幕,映现出中国文化的全色图景。这从屈原《天问》、柳宗元《天对》、王廷相《答天问》的一脉相承中,可以见其端倪和掠影。此外,我们还可以从王符的元气本原论、张载的气本体论、王廷相的气化论的层层深入中,略识一下这面旗帜之所以巍巍矗立、这屏银幕之所以蔚为壮观的依托和根底。
流行于汉唐时期、以王符为代表的元气本原论,是把混沌的元气看做宇宙的本原。元气自己发生变化,慢慢清浊相分,形成天地,再演变成万物和人。周桂佃教授比喻说,元气和天地万物的关系,就好像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关系。原油经过提炼,变成汽油挥发就成了天,变成沥青凝聚就铺了地,其它则作为化工原料制成塑料、涤纶、尼龙等各种器具。王符的元气本原论与一千多年后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说遥相一致,后者曾受到恩格斯高度评价,并被现代天文学汲取接纳。
宋初的张载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是一位承前启后、极为重要的思想家。张岱年教授称赞他“第一次提出关于气的比较详细的理论”。周桂佃教授指出:“从张载提出‘太虚即气’以后,气本体论在宋元明清几百年历史上,成为唯物主义宇宙观的主要形式”。天人合一这个词就是张载首提的。同样,他也是首先认知气的本性,从而提出天人合一概念。张载的理论主要有两点:一,世界的一切,从无形无状的太虚到有形有状的万物,都统一于气,都是气的变化;二,气之所以变化,是由于中涵浮沉、动静、屈伸之性,亦即本身包含对立的两方面。张载为什么称气为本体呢?他说,气有聚散两种存在形式,聚就成为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散就成为太虚。而且,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但是,聚亦吾体,散亦吾体,气始终是本体。他还说,气之聚散,犹冰凝释于水。《淮南子》和《论衡》在谈到人的生死时都曾作了冰与水的比喻,后人多有模仿。张载的气本体论也作了这一比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冰与水都以H2O为本体。这么一来,元气本原论与气本体论的异同也就容易理解了。二者都以气为天地万物之根,但后者多了一层意思:万物又复归于气。前者就没这层意思,就像石油产品并不复归于石油一样。
中国人对气的认识还在深入。既然气化生出万物,万物复归于气,整个宇宙又是一个生生灭灭无始无终的过程,那么,它除了是一个气化的过程,还会是什么呢?19世纪初,黑格尔提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恩格斯语):世界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中国哲人早就清楚地看到,整个世界乃是一个气化的过程。其突出表现,就是明代中期应运而生的王廷相的气化论。这个气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扬弃了一向所说的本原和本体,至少,已经使抽象的本原现实化、艰涩的本体直接化了。所以说,以气化论把握整个世界,是中国哲学的突出特色,也是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而所有关于气的理论早已得出的命题,就是天人合一。
这里所说作为天人合一的根据的气,与前面所说作为老子辩证法的核心的气,又是什么关系呢?一笔写不出两个气,都说的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只不过,老子辩证法,更体现了中国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由天人合一而来的至真、至善、至美,则更展示了中国文化最普遍的外观。然而内核与外观是不可分的。老子辩证法本身也拥有中国文化普遍的至真、至善、至美。用道学术语说,那就是气、道、一(楚简《老子》称“大一”、《太平经》称“太一”):气就是至真,道就是至善,一就是至美。用通常的哲学术语说,这也就是体、用、情:气为体,道为用,一为情。反过来说,中国文化的所有真善美,也都融汇于老子辩证法的气、道、一之中。
上述范畴均为三位一体不可缺一,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气这个体、这个至真。从普遍的文化意义说,它也是起决定作用的前提。譬如说,没有它就没有真,没有真就没有理,失去理性的文化就成了动物的文化。所以说,抹掉了气,也就抹掉了中国文化。它是不可能被抹掉的。从老子辩证法来说,它既是道的出发点,也是道的中心点,还是道的归宿点。也就是说,全部道皆为气之道。显而可见,道学通论——通贯于道的全部内在联系——是在气。论道不谈气,那就失其体。老子辩证法,本质上是气辩证法。因此,我在这里要向各位并通过各位向所有人发出第三声“宠物叫”:实现人类健康和幸福,要靠气辩证法!
掌握运用气辩证法,直接带来的就是天人合一这个至真。而人一旦真的与天地合一,即便偶有些许病气,也随时可返天,随处可入地,哪里还有疾病可言?由此可见,正是在这里,包涵着人类健康的充分条件。
此外,天人合一这个至真还是至善和至美的必要条件。这种至善和至美,可用张载的一句话来概括:乾称父,坤称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季羡林先生称之为“民胞吾与”。与,就是朋友、伙伴。此意此情此景就是:天是我的生身之父,地是我的哺育之母,人是我的一奶同胞,物是我的朋友伙伴。这不是人间的至善、至美、至仁、至爱,又是什么呢?感天地,泣鬼神!
结语
中医泰斗吕炳奎说:气功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我以为该去掉一个字:气(或气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气功不是根基,是根基上的精华。气功作为中国功夫,不是任何其它功夫,只是掌握运用气的功夫;气功作为人的功能,不是任何其它功能,只是掌握运用气的功能。她是气辩证法的应用,是中国文化的精华、精粹、精髓。她又是永不凋谢、不断在结出果实的鲜花。因为,她不但直接深植于中国文化的核心,而且一直融汇于广袤的文化沃土,自我滋生着而又不断反哺于哲学、科学、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的全方位营养。谁说气功只是山村野史?气功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主脉正史。气功不仅作为心身健康的法宝贯穿于民族的全部历史(十年浩劫除外),而且,她所修炼的中和之气,乃是中华民族心灵深处永不泯灭的民族魂。这也就是从古暨今中国人的人气、气场!谁说气功从来不登大雅之堂?她从来不下大雅之堂。尽数古今气功风流人物,一从天下第一的老子,直至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包括外国的“十宿道人”李约瑟,哪一个不是超一流知识分子?这是因为,只有优秀知识分子,才能真正掌握运用气辩证法。所以,气功一直高居大雅之堂。这在当今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更为突出。我们今天搞的健身气功,其实质就是通过掌握运用气辩证法来实现人的健康,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有史以来她的实践本位,是人类自身生产。近在咫尺她的社会远景,是人类大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