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先生太多了 太多的人,不配先生



▲乾隆年间一幅描写孔子讲学的绘画。图 Getty CFP



●●●所谓先生,是一种骨子里的儒雅和端庄,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方法和方向。先生是正能量,尽管现在我们只能说说他们的背影。


但那些背影,让我们发现民族的正面。




▲1947年 4月 27日,北平。清华大学 36年校庆,原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主席兼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右二)与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左二)、原西南联大训导长兼昆明师范学院院长查良钊(左一)、南开大学秘书长黄钰生(右一)合影留念。(图 POTOE)


“古者称师曰先生。”但在世人的评判标准里,并非所有的教师,都配称“先生”。“先生”不仅是一个称呼,更多的是一种修为,一份崇敬,一种精神。


以下民国先生,他们开风气之先,不坠青云之志。他们的人格风骨、思想情怀、学术风范、学问自由,莫不是时代的榜样。在波澜壮阔的民国文化、烽火连天的抗战守拙和大江大海的南渡北归中,他们宛如一座座顽强的灯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


【 胡适 】


儒雅之河,静水流深

高徒:牟宗三、罗尔纲、顾颉刚、俞平伯、傅斯年等。

核心理念:容忍就是自由的根源。




胡适在美国时师承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杜威。杜威的实验主义主张认为,人类社会进化没有客观实在为主宰,人类进化中所发生的问题都是无从预料的,应该以历史的“经验”和“实验”的方法来解决不断发生的问题。因此胡适一生奉行“多研究些问题,少谈点主义”。


余英时对胡适所坚持的政治理念有一段相当公允的论断:“胡适一生在政治上追求民主、法治、自由、人权等等普世价值的实现,而且他反对暴力革命,坚持渐进的改革……他全力倡导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出版自由等,全力争取人民有批评执政党及政府的合法权利。”




▲胡适手稿



▲胡适晚年在病床上过生日时,对来拜访的人作揖致谢。


相比较鲁迅,我更喜欢胡适温文尔雅、待人和善,他甚至能说“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他曾写信劝说周氏兄弟:“我是一个爱自由的人,我最怕的是一个猜疑、冷酷、不容忍的社会。我深深地感觉你们的笔战里双方都含有一点不容忍的态度,所以不知不觉地影响了不少的少年朋友,暗示着少年朋友朝着冷酷、不容忍的方向走,这是最令人惋惜的。”胡适对白话文和白话诗的坚持,无论遭多少人骂,他照样去做。他用理性的、温和的方式开出一条天地相通的大道。



【 蔡元培 】


大学教育的长者,小学课本的童心

高徒:蒋梦麟、罗家伦、杨振声等。

核心理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1917年,新任民国教育部长范源濂盛情邀请蔡元培归国出任北大校长,他本身却抱着救国的理念和改革旧教育体制的愿望,下决心要走一条救国之路。事实上,他以后出任北大校长,走的正是这条教育救国的道路。




▲《新文库》图 邓康延提供


先生所提倡的“兼容并包”、延揽人才的教育体系,奠定了中国大学的根基。在他看来,大学需要多元的思想碰撞,无论是革命派的陈独秀,还是留辫子的辜鸿铭,只要有专长都能到他的大学里教书。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曾想用美育来代替宗教,他还能“大学者编小课本”。


蔡元培来到北大之初,就想要吸引一批跟自己想法一样的人才,或者接近真正有学问的人——不在乎你的政治立场,不在乎你的资历,不在乎你的年龄,这一点是革命性的。




▲位于北大未名湖边树林里的蔡元培雕像,雕像的背后常年有鲜花倚靠。图 常青


于是,他着手先从两方面进行改革:首先,聘请积学与热心的教员,从而引起学生研究学问的兴趣;其次,改革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改革整个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从而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注入北大。


1919年7月23日,五四震荡未息,受蔡元培之托,初到北大的蒋梦麟对留校学生演说,将蔡先生的精神概括为:


(一)温良恭俭让,具中国最好的精神。

(二)重美感,具希腊最好的精神。

(三)平民生活,及在他的眼中,个个都是好人,具希伯来最好的精神。然蔡先生恐怕不肯承认我的话,因为蔡先生自己不知不觉的……蔡先生这精神那里来的呢?是从学问来的。



【 梅贻琦 】


联大八年寒梅,清华一径新竹

高徒:沈从文、黄昆、杨振宁、汪曾祺、邓稼先等。

教育理念: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在梅贻琦大师论的指导下,清华迎来了抗日战争前的黄金六年。这一时期在清华执教的有诸多先生,吴晗、刘文典、潘光旦、钱锺书、闻一多、朱自清、华罗庚……他们既是思想的引领者,也是学术的引领者。清华因为这些大师而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而他们之所以选择清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梅贻琦精心维系的民主氛围和自由的学术空间。




▲梅贻琦手稿


1955年,梅贻琦在台湾再建清华大学,以同样的心力将它营建为世界一流大学。通才教育、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被认为是梅贻琦教育思想的“三大支柱”。




▲清华曾经的校长专用住宅“甲所 ”,1931年梅贻琦就任校长后迁入这里,开始了长达 17年的校长生涯。图 宋朝钦




▲清华大礼堂对面的日晷,上面铭刻的“行胜于言”是清华的校风,也是对梅贻琦行事风格最准确的概括。图 常青


抗战胜利后,清华大学迁回北平,梅贻琦继续担任清华校长,直到1948年12月清华园解放前夕。从1931年他接受任命开始,他在清华这艘船上当了17年船长。在这17年间,清华大学发展成为一所完善的大学,全校设有文、理、工、法、农等 5个学院26个系,在校师生2400多人;这一时期,也被大家公认为“清华校史上名家辈出的黄金时代”。 



【 杨荫榆 】


爱的牺牲,纯正的牺牲,是永远有它的地位

道德与知识并重




在鲁迅的名篇《记念刘和珍君》中,杨荫榆是以阿附北洋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反面人物形象出场的,她的肩头荷着卸不下的骂名,人们甚至忽略了她在抗战时期的壮烈义举。




▲杨荫榆


作为中国第一位师范大学女校长,在民国史上,杨荫榆是不可忽略的。


1884年,杨荫榆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1907年官费留学日本,在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博物科学习。1918年,教育部首次甄选教师赴欧美留学,她在获派之列,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专业,获得硕士学位。1924年,她荣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平心而论,在安稳的时期,杨荫榆何尝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校长,可是她身处乱世,劲敌太多,政治上歧道纷出,尤其令她无所适从。




▲杨荫榆与留美同学会


鲁迅对杨荫榆的打击绝对具有毁灭性质,使她身败名裂,从此与“反动”一词有了洗脱不净的干系。她羞愤出京,回苏州赋闲。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不久,她自掏腰包,利用私宅,在苏州盘门小新桥巷11号创办女子补习学校——二乐女子学术社,自任社长,招收女生。


之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苏州沦陷。因为精通日语,杨荫榆常帮助邻居与日本占领军交涉和抗议,最终招来杀身之祸。1938年1月1日,杨荫榆被日本军人杀害于苏州盘门外的吴门桥。



【 竺可桢 】


时事风云难测,守拙浙大气象

高徒:赵九章、叶笃正、胡焕庸等。

核心理念:大学即“求是 ”之地,所谓“办大学不能不有哲学中心思想”。




1918年,竺可桢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同年秋天回国,受聘到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讲授地理和天文气象课。1936年,抗战爆发的前一年,竺可桢受蒋介石“钦点”,担任浙江大学校长。




▲竺可桢手稿


浙大的许多教授后来都认为,自己一生科研工作的黄金时段是在贵州湄潭。虽然当时物质条件极差,可是学术民主气氛极其浓厚,教授、学生们常常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辩论得面红耳赤。浙大的这种气氛和竺可桢信奉并遵行的“大学”精神一脉相承,他是以一个科学家的心态对人对事。




▲竺可桢一家在遵义中正桥边留影


竺可桢不问政治,走的是科学救国的路,却总是被政治牵绊。在竺可桢的世界观中,“宇宙间有两种很伟大的力量,一种是‘爱’,一种是‘恨’”,而人类的命运就系托于‘爱’能否战胜‘恨’,可惜‘世界现在还充满了仇恨、残暴和妒嫉,霸道横行。这还是因为仁爱的教育没有普及之故’”,因此“办教育者,该有‘人皆可以得善’的信心”。




▲竺可桢与同事们一起做实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每天坚持记日记,从1913年夏进哈佛大学一直记到 1974年2月6日,也就是他去世前两天。他的最后一篇论文中写道:“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在自然的气候和政治的气候里,竺可桢走完了他的风云一生。



【 陶行知 】


知行,春风走过,大地知道

高徒:胡慕罗等。

核心理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巧手先生太多了 太多的人,不配先生

1927年,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光辉一页。这年1月20日,陶行知在他母亲生日写家信宣告:“儿从母亲寿辰立志,决定要在这一年当中,于中国教育上做一件不可磨灭的事业……把中国全国乡村教育运动一齐都要立它一个基础。儿现在全副的心力都用在乡村教育上……要叫这一年的生活,完全的献给国家,作为我父母送给国家的寿面,使国家与我父母都是一样的长生不老。”




▲在金陵大学求学时的陶行知


陶行知要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

关于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流传着一个“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手稿


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陶行知制止。他嘱咐这个学生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已到。陶行知笑着掏出一颗糖果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意外地接过了糖果。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应该奖励。”男生更觉意外。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男生感动至极,流着眼泪说:“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掏出第四颗糖果递给这个学生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再奖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



【 陈寅恪 】


学问是命的另一面,撑着独立自由

高徒:刘节、蒋天枢、季羡林、胡守为、刘适等。

核心理念: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1926年,陈寅恪,一个36岁、既没有文凭又不出名的学者被请到清华园,成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但很快师生们惊叹于他的博学。课堂上他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课余他分析各国文字的演变,还竟把葡萄酒原产何地、流传何处的脉络,给学生们讲述得一清二楚。当时的清华成立了国学研究院,请来四大导师坐镇:第一位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第二位是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者梁启超;第三位是语言学家赵元任;第四位就是这个既无学位也无著作的陈寅恪。




▲清华学堂是建校初期首批建筑之一。1925年,清华“国学研究院”在此设立,陈寅恪作为“四大导师”之一,曾在这里给学生们上课。图 常青


研究院主任吴宓力荐陈寅恪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他身上体现了那个时代学贯中西的精髓——既有极好的国学功底,又在西方顶尖大学吸收了最先进的方法论。


自1937年之后的9年,陈寅恪辗转于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任教。即使在最艰难的战乱时期,即使无比的穷苦,他的先生风范依然使学生如坐白鹿洞中,受益良多。




▲清华照澜院,陈寅恪1926年~1933年曾在此居住。他当时与梁启超,王国维和赵元任并称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他常与他们“晤谈对弈,切磋琢磨”,而他的邻居就是赵元任夫妇。图 常青


先生认为,任何人在学术上都会有错误,完全可以商讨争论。但若没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无法发扬真理,研究学术。




▲王国维墓及陈寅恪纪念文


好友王国维自杀时,陈寅恪仿佛也死过一回,写给王国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后来也刻在了他自己的墓碑上。



▼更多精彩内容:


古书之美

裸遍全世界

我是爱你的,可是我不想我的将来与一糟老头子一起度过

我被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情色小说吓住了



点赞是种态度,转发是以思想与朋友对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7751/358193125121.html

更多阅读

生活随笔·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写下这行字──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就等于写完了所有的字。一年中,我参加了好几次告别仪式。殡仪馆极度压抑的气氛使人感到每分每秒钟都不自在,那些苍白的纸花是怎么回事?还有那比纸花更苍白的遗容,仿佛萎缩了许多,比一条

第39节:秘密知道得太多的人(1)

系列专题:《现实主义的职场小说:杜拉拉2华年似水》  秘密知道得太多的人  新上任的大客户部销售总监江波的内心,对孙建冬只有七成的满意。  在接替王伟留下的空缺前,江波是市场部的高级市场经理,孙建冬原本就向他报告,因此,他对孙建

太相爱的人不适合结婚 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

题:这个社会很现实,所以爱情也就很现实。相爱两个人不能相守,这是爱情吗?老天你能告诉我,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是我们的爱经不起折磨,还是我们不够成熟,谁能能告诉我,我的眼泪是不是不该为爱流,不该为我们之间的回忆流下来。这样静静的

太聪明的人没法谈恋爱 太聪明的人的确没办法谈恋爱

  其实标题这句话是李碧华说的:太聪明的人不适合谈恋爱。  我不会告诉你,我的爱情观自李碧华而来。清冷孤傲的看透世事脸,这里告诫一句:想好好谈一场傻白甜的爱恋,请千万不要打开李碧华的任何一本书。  她并不犀利,却很刁钻。用可

声明:《巧手先生太多了 太多的人,不配先生》为网友撩妹总指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