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脑袋里扛着二十本经典”<?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中国人民大学“读史读经典”助力本科生培养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看〈史记·货殖列传〉》、《重识“乡土中国”》、《浅谈〈大国的兴衰〉中的国家理论》、《浅谈〈资治通鉴〉中的德才观》……这是中国人民大学2013级本科生“读史读经典”项目的几篇读书报告,字里行间闪烁着青年人特有的思辨和智慧。
2013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发布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通过八项制度和十六个项目,对构建研究型学习制度、培养厚重人才作出全面规划,“读史读经典”便是这十六个项目之一。两年来,“读史读经典”在人大校园蔚然成风,成为助力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
刚性要求下的自主学习
“读史读经典”项目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夯实学术基础、涵养人文气质、发展表达与写作能力,实现智力与人格双重发展。该项目已被纳入本科教学方案,计2学分,属于必修课,但不以课程方式开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放在第一课堂外,由学生自主选择、制定阅读计划。
通过这种制度设计,学生可以依据个人兴趣,从“通史、断代史”阅读书目和专门史阅读书目中各选5本进行阅读,其中2本精读、3本泛读。在阅读实践方面,学生可自选参加包含讲座、参观、沙龙等在内多种形式、兴趣导向的读史实践活动。在成绩考核方面,学生每学期可自主选题完成一篇规范的论文。凡按时完成阅读任务,如期提交读书报告,足项参与读史实践的学生,便可获得学分。
“在读书之余,班级史学活动中的欢声笑语,征文比赛、读书交流分享会中同学们的出色表现,这一系列多姿多彩的活动点缀了我们的大一生活,让我们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回归经典、快乐学习。”文学院2013级本科生黄涛说。
人大学工部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5%的学生认为参与“读史读经典”项目有很大收获或比较有收获,学生参与项目最主要的改变是增长历史知识和培养阅读习惯。超过80%的学生在阅读时以兴趣为导向,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目;超过90%的学生对史学经典阅读具有非常浓厚或比较浓厚的兴趣,能够以较为积极的心态完成阅读任务。
经济学院2013级学生王孟圆说,原来提及历史经典,就会联想起那些大部头的著作,望而却步,现在读进去却发现这些经典著作充满智慧和魅力。
阅读与实践两个环节有机结合
人大党委书记靳诺说:“读书不能仅止于对原典的课堂阅读,还应该培养课外的自觉习惯,拓展其他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融为一体。”在组织方式上,“读史读经典”项目突破了传统的史学课堂教授模式,实现“史学阅读”与“读史实践”两个环节的有机结合。
学校将学习活动的自主权充分下放,鼓励各学院和学生自主组织开展诸如沙龙、论坛、读书会、工作坊、读史达人评选、史学经典评鉴大赛、历史文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历史主题参观、话剧展演、观影会等多种形式的讨论类、竞技类、体验类实践活动。据统计,每名2013级学生平均参与读史实践活动5.37次。各学院、班级的读史活动丰富多彩,获得师生的好评。
该校信息学院设立“读史达人”称号,嘉奖一年来在观影会、IT企业参观、知识竞赛、辩论赛等读史活动中的表现突出者。劳动人事学院还将“读史读经典”项目与学生党员教育相结合,举办“读史读经典”暨学生党员先锋工程之理论学习系列讲座,不仅创新了“读史读经典”项目,也是学生党建工作的积极尝试。图书馆也举办了包括征文、图书展览、名家讲座、图书漂流等“悦读人大”读书月活动……
学校还邀请多位校内外学者对20本精读书目作了精彩的解读,共开展20余场精读书目讲座,平均每场参与人数500人,场场座无虚席,反响热烈。
在师生朋辈互动中融入人生引领
大学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效的阅读指导,不应止于问题的解答,更应是师生朋辈之间品行的感召。人大由班主任担任“研读导师”,并选拔近百名优秀研究生担任80个班级的“读史辅导员”,深入班级提供阅读指导,带领班级开展读史实践。
历史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史学经典研读社第一届社长徐聪说:“在组织一场场精读讲座时,看着满教室同学认真听讲的场景,我满怀欣喜。也许就在那时那间教室中,一些思想的火花进入了大家的心中,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周易》上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不敢说化成天下,但如果通过‘读史读经典’,在我们大学生心中凝结起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凝结起一种精神的力量,这便是我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在师生朋辈的互动过程中,“研读导师”及“读史辅导员”的行为,无形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能够以自身的求学经历与成长历程,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困难。人大还专门设置了专题讲座,除了提供读史方法的指导,更引领同学治学为人的思考,让学生在领会经典著作精髓的同时,感悟大师名家的师德风范,学习为人修学之道。
“人大的本科生应当有自己的文化信仰。要有厚度,多读书,希望人大的学生在本科毕业离开的时候,脑袋里面装着至少20部经典著作,有分析问题、观察问题的历史视角。”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看来,大学最美的画面就是众多朝气蓬勃的学子安静读书的场景。实现中国梦,大学要先行,就要从读书励志开始。(王亮 谢天武 彭迦南)《中国教育报》2015年5月1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