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常常会暴露自己短处,所以我多年不推荐。茶界却不同,书太少,一年出版总数加起来,也就十几本的样子。大部分还混迹在吃货读物以及旅行之南中间,稍微开个小差就找不到。但,毕竟有个茶界啊。
我个人阅读史里,一些对我有影响的书。出版年代太久远的书,已经有很多人推荐。比如《茶之书》,《茶叶全书》,《茶经》、《大观茶论》、《吃茶养生记》之类,我想推荐的是,近10年来出版的一些茶书,茶书在出版业,属于很小很小类别。以往读这类书的,往往是读书人。读书人的毛病是挑剔,我要推荐这些书在豆瓣上评价都不高,一些书甚至少于10人评价。有人说茶业当下最繁荣,我呸!
?《乐饮四季茶》
生活类茶书首选之作。
许多年后,一些人才发现,茶原来真的可以美化生活。比起中国人眼中的日本茶,这位日本人眼中的中国要善意以及美好得多。在我有限的阅读里,黄安希是第一个把六大类茶融入到二十四节气的人。我对白茶的第一印象,正是来自这本书。她没有高估读者,也没有高估自己。除了茶,配得点心也常常会唤起饥饿。
没错,我编辑并撰写的第一本茶书《天下普洱》,就是借鉴这本书,有些照片甚至是完全克隆场景摆拍。
作者: 黄安希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副标题: 一位日本茶人眼中的中国茶
译者: 孙晓艳
出版年: 2004-04
页数: 188
定价: 38.6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8020369
?吃茶一水间
王迎新是一位节日感非常强的人,我们第一次见面,她选择的是情人节。第二次见面,是七夕。那个时候,我们坐在咖啡馆,谈博客,谈旅游,谈风土人情,没有谈茶叶,也没有饮茶。从传媒人到茶人,《吃茶一水间》传递的就不仅仅是一本精美的茶书,她还见证了一位茶人的蜕变,从一个文字工作者变成一位生活家。“吃茶”,“瀹茶”这些她常用的词汇,古老得像我们生活在不同时代。
我以为,王迎新的存在,保留了大陆茶生活的尊严。
作者: 王迎新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年: 2013-3
页数: 268
定价: 5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807130475
?绿色黄金
麦克法兰把我们带到一个全新茶叶世界。他认为茶叶创造了英国,并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帝国。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是茶叶有莫大关系。18世纪几个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即中国、英国和日本,同时也是茶文化最得到弘扬发展的地区。
他立论的主要依据是茶水消灭了细菌,这让中国的唐宋时期的人免于疾病困扰,还增加了营养,这让广大的人口得以持续创造财富。人口大爆炸与成活率被归纳为在沸水与茶结合的饮食层面,同样例子也可以解释日本14到17世纪的发展过程。日本能够免于1817年,1831年和1850年的霍乱,也与他们全民饮茶有关。而英国全民饮茶时代,正是18和19世纪,刚好也是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导致城市人口保障,聚集居住,更容易引发各种传播的疾病,但英国从18世纪中叶开始,许多疾病开始减少或消失,这都归结为英国人的饮茶习惯。
作者: (英)艾瑞丝·麦克法兰 / (英)艾伦·麦克法兰
出版社: 汕头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茶叶的故事
原作名: Green Gold: the empire of tea
译者: 杨淑玲 / 沈桂凤
出版年: 2006-12
页数: 278
定价: 39.8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810368865
?茶叶之路
政治史与文化交流存在一些极为简单的事情里,一如茶叶故事。
艾敏霞研究的是chai、JIA和la,而不是tea,所以我格外关注内陆边疆上的茶叶故事。商路,一直被两种力量所左右:地理与军事。民间贸易永远早于官方贸易。任何的一个时代,官方的告示都需要反面解读,官方严禁的,一般都是蓬勃发展中的贸易。在商业之路上,一定伴随着信仰,而信仰的所在地,会形成一个贸易中心。对于蒙古来说,驿站是打尖的地方,像张家口,恰克图这样的茶叶重镇,形成有别于茶马古道上的大理,丽江。
地理决定命运。蒙古大草原在一个维度上,这决定了生态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草原文明却是复杂的。或许一种简单的说法是,蒙古是世界的中心,它连接着中国与莫斯科这两个代表着东西文明的强大国家。而然,悲剧也恰恰在此,蒙古不得不左右逢源,蒙古帝国短暂地统治过欧亚大陆,但很显然,它没有自己的文明。
艾敏霞试图以蒙古为中心视觉,通过茶叶来全景描述几个帝国的兴衰,但这样的努力,却在作者不可控的叙述中,变得更加支离破碎。准葛尔王朝企图通过用来自中国的茶叶换取俄罗斯的来复枪,遭到拒绝,这个时候,统治整个世界的是枪,而不是茶叶。
作者: (美)艾敏霞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译者: 范蓓蕾 郭玮
出版年: 2007-02
页数: 202
定价: 35.00元
装帧: 平装本
ISBN: 9787508608181
?明清以来的徽州茶业与地方社会
是观念重要是还是技术重要?如是是技术,那么明清徽州地区的制茶术无论如何也不会超越苏州。如果是观念,松萝茶成为绿茶代名词之时,可以看到明清之际的士大夫的消费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如果我们结合张岱等人的同期著作便会发现,明代与今天有太多相似之处,每一个人都在分享着创造的喜悦,这种喜悦,当然与茶叶进入到世界格局有关。
令人遗憾的是,徽州地区之茶,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发力了。
作者: 邹怡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2-2
页数: 365
定价: 32.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9086850
?茶叶的流动
武夷茶一度是中国茶的代名词,但武夷山的茶有其异常复杂的一面。是明代之后,福建茶人替代长时间倒卖中国茶的契丹人,变成中国茶的代名词。从Kitan(契丹)到Boheatea(武夷茶),从chai(陆路传达对茶的传达)到tea(海路对茶的称号)的转变,意味着在中国西北实力的式微,北方丝绸不再是华夏交易的首要通道,帆海业致使海上瓷器鼓起,茶叶之路纵横贯穿,让全部有迹可寻。
肖坤冰努力再次把武夷茶置身于世界格局之中,现在的中国茶格局,依旧是福建人主导的格局。
作者: 肖坤冰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闽北山区的物质、空间与历史叙事(1644-1949)
出版年: 2013-8-1
装帧: 平装
丛书: 田野归去来——人类学实证研究丛书
ISBN: 9787301229125
?茶与宋代社会生活
沈冬梅博士是唐宋茶史专家,她的《茶经校注》早已成为研究陆羽最权威的版本,她合作校注的《中国古代茶书集成》完成了有效的茶书大数据工程。
而她的《茶与宋代社会生活》则点亮了古代中国人追求极致生活的火焰,国人自此踏上精神越狱之路。茶人普遍认为,最接近我们所要的那种茶生活,就在宋明之际。
作者: 沈冬梅
出版社: 中国社科
出版年: 2007-8
页数: 324
定价: 25.00元
丛书: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ISBN: 9787500464877
?金戈铁马大叶种
邹家驹先生是普洱茶史专家,在执掌中茶云南系近30年的时间里,他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普洱茶发展每一个节点,其大作《漫话普洱茶:普洱茶辨伪》和《漫话普洱茶:金戈铁马大叶种》卓然自成一体,把历史与现场,学识与实践,才情与才华融为一体,是茶界罕有的文本。
作者: 邹家驹
出版社: 云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 2005-9
页数: 140
定价: 38.00元
ISBN: 9787806952689
?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
这本书里,传达是一群年轻人的野心。对一个区域的重新审视,重新命名,正应了雨果所言:当一个概念诞生之际,即便是集合全世界的军队都阻挡不了。茶马古道现在众人耳熟能详,但没有这本书,没有1992年的那次考察,就不会有“茶马古道”的诞生。在丝绸之路一片热闹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做下来,想想茶叶以及我们所能幻想的生活,是如何变成可能的。
作者: 木霁弘,陈保亚,李旭等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3-8
页数: 286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810251846
?茶馆
这是对茶馆最宏大的历史叙事,在这个喜欢总结不喜欢根究的文化氛围中,我们总是习惯拿一些总结陈词来定义某种生活,却少了那份历史叙述的冲动与勤奋。所以,对这本书,我首先就怀着敬意与感激。
一个问题却是,茶馆为何成为成都的一种显著生活方式?那些混杂的记忆与历史到底要如何呈现?王笛采用新旧图像与虚实文本来凸显茶馆的物质空间引发的社会、经济以及政治问题。在中国概念里,天下为公,缺乏的恰恰是私人空间。所以我觉得宋代以来最了不起的一点正是茶空间(茶寮)的独立出现。但王笛忽略对茶的考察,让茶馆的来源变得可疑起来。
作者: 王笛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原作名: The Teahouse: Small Business, Everyday Culture, and Public Politics in Chengdu, 1900-1950
出版年: 2010-01-01
页数: 490
定价: 5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近世中国
ISBN: 9787509712498
觉得不错。打赏50元哦。保存图片扫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