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墓 常遇春为何英年早逝 常遇春墓在哪里 常遇春墓

  常遇春为何英年早逝

  常遇春生于安徽农村,自幼习武,体貌魁梧,二十五岁参加朱元璋的义军队伍,随朱元璋东征北伐。四十岁时,在北征途中逝世,享年也才四十岁。为什么常遇春会英年早逝?一种说法是被朱元璋谋杀,另一种说法是被累死的。

常遇春画像

  回顾常遇春的一生,第二种可信度更高。众所周知,常遇春嗜好出征,在战场上更是带头冲锋陷阵,以大将的身份与敌军的小兵厮杀,给手下的士兵极大的鼓舞,这也是为什么常遇春战无不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洪武二年五月,元军将也率兵侵扰通州,常遇春与另外几名大将北上讨伐,在近两月的对战中,明军不断传出捷报。洪武二年七月,元军退至开元,明军俘获“元军万人、车万辆、马三千、牛五万”。 讨伐胜利了,但对于常遇春来说,他的精力也被消耗待尽。常遇春自开平启程搬师回京,大军行至柳河川,常遇春突然发病,召唤郎中过来看后,便说是得了“卸甲风”。不久后,就暴病身亡。 其实,从常遇春的生活轨迹来说,得“卸甲风”是可想而知的事。常遇春常年南征北战,中原人去北元那样的地方征战,多少有些水土不服,加之北方白天艳阳高照,厮杀在战场的战士又要身穿盔甲,奋力迎敌,免不了一身的热汗。到了晚上,北风凄凄,军队随处安营扎寨,卸下盔甲,免不了贪享那一抹凉风,这样一热一冷,加之战后的疲惫,再强壮的身体,哪经受得住这样长年累月的摧残,出问题是很自然了。

  常遇春墓

  常遇春的墓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具体位置在太平门外紫金山之阴白马村,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常遇春墓占地约2500平方米,高2.4米,墓基周长约29米,在墓的周边设有一根石柱、两个石马、两个石羊、两个石虎以及两个武将。

常遇春墓 常遇春为何英年早逝 常遇春墓在哪里 常遇春墓

常遇春墓

  史载,常遇春墓原址六朝古刹草堂寺。常遇春生平战无不胜,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于四十虚岁时死于归途。失去一个能臣忠将,朱元璋伤心不已,常遇春对于朱元璋来说,或已成为出生入死的兄弟。常遇春英年早逝,朱元璋理当厚葬,所以,朱元璋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赐葬钟山,配享太庙。 提及今天的钟山,大家常常光顾的可能是明孝陵或中山陵,常遇春墓相对来说人烟稀少。这与它的位置闭塞难找也有一定关系。近年来,众多爱好明史的学者、常遇春的忠实粉丝,都会慕名去常遇春的陵墓拜上一拜,但要找到这个墓的具体位置,却是要下一番功夫,也有很多人找不到,遗憾离去。 当年骁勇善战,驰骋沙场的一代名将,如今却也是落个无人问津的萧条景象,让人不禁感叹世态炎凉。不过话又说回来,勇士常遇春已然活在了一些人的心中,陵墓人烟稀少,也给当年的战士留下了一片清静的土地。

  常遇春后代

  说起中国古代名将,不得不提常遇春。常遇春跟随朱元璋南征北伐,立下战功无数,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虽说常遇春戎马一生,但却英年早逝,其子女却也未得善终,常遇春后代的下落也成为历史的一个谜团。

常遇春画像

  据史料记载,常遇春育有三男三女。分别是长子常茂、次子常升、三子常森、长女常氏史称元妃。 明王朝建国后,常遇春的长子常茂沾了老爸的光,被封了郑国公,驰骋沙场,继续为朱元璋效力。有一次,常茂跟随大将军冯征讨伐纳哈出,常茂平时骄傲稚气,不听冯征的管束,因而冯征与常茂有了间隙。后纳哈出请求投降,双方言谈过程中失和,常茂察觉到纳哈出策划逃跑的计划,当机立断,欲擒住纳哈出,激起兵变。冯征状告皇上常茂的鲁莽行径。皇上没收了冯征的兵印,同时将常茂流放龙州。四年后,常茂卒,无子。但据坊间传言,常茂当时是“炸死”,实际上是藏匿于广西一带,与冯氏夫人(冯胜女)曾有三个儿子,与李氏夫人也有四个儿子,全部隐姓埋名。 次子常升在生前曾被封开国公,加太子太保。但正史对其死因却从未提及。坊间传言,朱棣“靖难”之时,常升作为建文帝的国舅爷,奉命阻击朱棣,死于战场。永乐年间,常升的儿子继祖与母亲被流放至云南。明孝宗时期,常升的子孙被召回当人南京担任世袭职位。 三子常森的故事也是有多种传闻。朱棣“靖难”,南京城被围,眼下境况堪忧。常森便带领自己的妻女逃去今陕西一带,定居陕西米脂县陈家岔村。传闻今米脂县忠武堂常氏家族便是常森的后代。

  常遇春是回族吗

  常遇春,明代著名将领。一直以来,常遇春的民族属性都是众人讨论的对象。有人说常遇春是回族,是从东亚迁过来的穆斯林的后裔,之所以有很多人这样说,也因为常遇春的后代中有很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教徒。在北京常营回族乡,有家谱为证。

常遇春明孝陵石像

  但正史从未提及常遇春的回族身份。常遇春出身于安徽怀远县,祖籍浙江台州地区。在朱元璋率兵攻占和州时,投奔朱元璋,后跟随朱元璋征讨天下。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常遇春是汉族的可能性更大。据了解,在常遇春的出身地安徽怀远有一本常氏族谱,上面记录着常遇春、儿子常升、孙子常继祖等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此外,常遇春死后葬于南京太平门外紫金山地区,碑上镌刻"明故世祖开平王遇春常公之墓"。常遇春墓葬的方式完全按照汉族的礼仪进行厚葬,并未按照伊斯兰教穆斯林的礼葬的方式进行安葬,从这个角度也可证明常遇春是汉族人。 此外,常遇春的后裔中,有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但大多数人是不信奉的。据了解,常遇春的后代遍布云南、四川、广西、江苏、山东、山西、陕西、安徽等地,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可能仅有十分之一左右,因为少部分的后代信奉伊斯兰教便断定常遇春是回族,确实没有什么可信度。

  常遇春老婆

  常遇春的老婆蓝氏,明朝大将军蓝玉的姐姐,安徽凤阳人。史载,蓝玉长相清秀,但对常遇春老婆蓝氏却没有过多的记载,不过,既然是姐弟二人,蓝玉长相清秀,姐姐蓝氏定并不会差到哪去。

常遇春老婆画像

  据了解,常遇春非常爱自己的老婆,两人育有三男一女。因为姐姐蓝氏的原因,大将军蓝玉一家与常遇春一家一向交好。 也有人说,常遇春老婆蓝氏性格彪悍,霸道蛮横,对常遇春管的特别严。常遇春早上夸赞一个婢女的手白,晚上回家便发现那个婢女的手被蓝氏剁了下来,并送给了常遇春作为礼物。后来常遇春与皇上谈到此事,皇上背着常遇春把蓝氏杀掉并且大卸八块分给了朝内重臣。 关于常遇春老婆生平,还有另一种记载。常遇春的老婆蓝氏在宫廷内死去,死于蓝玉之后,朱元璋之前。朱元璋称帝后期,出于稳固江山、为后代子孙铺路的目的,大肆的铲除势力较大的开国功臣。蓝玉理所当然的成为朱元璋一枚眼中钉。蓝玉被铲除时,蓝氏已近中年,当时他的大儿子常茂已死于龙州,白发人送黑发人,加上蓝玉一家被铲,让孤身一人在京的蓝氏打击很大,不久之后,蓝氏在宫中离世。 相对于第一种传言来讲,第二种可信度更高,这样看来,相对于蓝氏一族以及常遇春一家来说,蓝氏也算是有个善终。

  常遇春屠城

  明朝名将常遇春英年早逝,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常遇春的早逝是一种天谴与报应。虽说这种因果论不能全然让人信服,但常遇春的杀降与屠城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常遇春画像

  元至正十八年九月,常遇春与陈友谅大战,活埋投降士兵4000人。洪武元年,常遇春收取泰州后屠城。带病北上灭元时,下令将鲁中重镇潍县的全部元军及大部分城内居民杀死,又在北伐时,东昌屠城,城内和附近村庄几近断绝人烟。1369年,征讨平饶,血腥屠城。 如此行径在常遇春行军途中大量发生,不胜枚举。常遇春杀降屠城也成为人所周知的一件事,连朱元璋也常常叮嘱他不要嗜杀。 古语言之,杀降不详。然而一代名将却为何对“杀降屠城”情有独钟?一方面,对于放弃自己阵营转而投靠自己的士卒,常遇春的心中有一种疑虑,认为可能是诈降。为了免除后患,便一气杀死。此外,某些城池久攻不下,损失了常遇春大量的士兵,也极大的激怒了常遇春,破城之时便是泄愤之时。还有一种说法是,降兵亦要大量粮草养活,且收服不易,为了不给敌人留下翻盘的机会,常遇春选择将降兵杀掉。 不过即使身后白骨累累,也不能否定常遇春的赫赫战功,他永远是乱世用兵如神的一代名将,是朱元璋忠心耿耿的左膀右臂,亦是明朝军功卓卓的开国功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8251/101013245420.html

更多阅读

又一年春晚 第一年春晚

  因为放假之后老爸一直用电视屏幕连着笔记本看《悬崖》,于是今年没有了各种娱乐节目轰炸“解密龙年春晚balabala”,说实话没有什么过年的感觉呢。  这大概是近几年来第一次从头到尾看完春晚没换台吧,也应该是十九年来第一次为春

梨园春全集 2016年梨园春最新一期

梨园春全集:http://sp.xijucn.com/yuju/3873/少儿戏曲 梨园春历年精粹http://www.56.com/u95/v_MjkzMDExODA.html当前位置:首页 >> 豫剧 >> 梨园春全集梨园春全集主  演:类  型:豫剧中国戏剧网:中国最专业的戏剧网站,提供

一年之计在于春 对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按语]同学们即将参加专接本相关课程的考试。为了帮助大家复习迎考,在这里把自己整理的材料展示出来,供大家参考。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同学们播下辛勤收获成功。

声明:《常遇春墓 常遇春为何英年早逝 常遇春墓在哪里 常遇春墓》为网友潮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