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妈傻爸破落家小海萱 【原创】“疯妈”不疯,教育就是唤醒孩子心田中的田园泥土意识

  今天的【重庆晚报】,报道了这样的新闻“妈妈为让女儿认识自然下乡包下一座山”——妈妈网上,有个叫“甜妈”的网友很火,网上熟悉她的人都喊她“疯妈”:孩子写作文《桃花》,不知道桃花长啥样,什么味道,“女儿对大自然太陌生了。”于是上个月,她索性在北碚区农村包下一座山,想让女儿和小伙伴们在体验中认识自然,描绘自然。【女儿写作文不知桃花妈妈包一座山让其体验】    今天,一个甘霖,一位曾是贵阳市清镇五中一名高中语文老师,一位三年级了小学生的妈妈,为让女儿认识自然下乡包下一座山。  为此,有人说甘霖是“疯妈”,甘霖认可。不是疯子的疯,就是疯狂的疯。  “疯妈”,“疯”吗?  “疯妈”不“疯”!               “疯妈”不疯,教育就是唤醒孩子心田中的田园泥土意识

   看到这篇文章,我和儿子通电话,儿子看过后告诉我,某种程度,我们的思想是一致的。   都发现了教育孩子最关键的部分——离不开自然的田园泥土。   中国教育的“根”在大自然的“田园、田野、泥土”里,一旦我们的教育离开这个教育的“根”,便闻不到“田园泥土里的芳香”,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缘木求鱼式的教育,只能南辕北辙、掘地寻天,这样的教育是“存分数、灭生命”,让孩子们在无休止的考试中失去了“天性、人性、心性、灵性、悟性、理性”,这样的教育到头来将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有何用?  所以说,中国学生教育的总“根”在我们广阔农村!  让我们的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进步;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成长”,这是“体验中学习”,终身难忘!那种“读呀、背呀、考呀;评呀、比呀、罚呀”等“吊瓶式”的枝叶教育是要不得的教育。  教育发展到今天,教育改革推进到今天,许许多多的问题,从宏观到微观,从教育到教学,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研究,去追问。为什么《中庸》说“道不远人”呢?  “道不远人”就是说教育之中的“道”,离我们并不远,不要寻觅,就在自己的身边,只要“以身践道”就行,这才是真正的实现“道人合一、天人合一、道行合一、知行合一”中的“体验式学习”。 我们为什么不去寻觅我们教育的“根”呢?让我们的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进步;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成长”呢?非要择什么名校?择什么好班?择……  择来择去,我们的父母将孩子择到哪里?  择到农村的田园里、泥土里、大自然里。  不是吗?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了武汉七个家庭去大自然农村的“桃花源”寻觅我们教育的“根”——  他们“远离城市的喧嚣繁华,逃离升学和考试的压力。近日,武汉7对父母放弃城市的优质教育,在乡下找了一所废弃的小学,自己教孩子诵经读典、练习书法。”  他们“7对家长坦言,此举实属无奈,只因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失去信心,不得已只好去摸索一条能够保护孩子们天性的教育之路。”(武汉七个家庭“桃花源”式教育引争议 2013年01月04日 《中国青年报》)   试问,7对家长在农村的田园里、在农村的泥土里、在农村的大自然里,他们是否寻觅到我们教育的“根”呢?能否闻到“田园泥土教育"硕果的芳香吗?   今天,一个甘霖,一位曾是贵阳市清镇五中一名高中语文老师,一位三年级了小学生的妈妈,为让女儿认识自然下乡包下一座山。  为此,有人说甘霖是“疯妈”,甘霖认可。不是疯子的疯,就是疯狂的疯。  “疯妈”,“疯”吗?  “疯妈”不“疯”!               “疯妈”不疯,教育就是唤醒孩子心田中的田园泥土意识
“疯妈”不疯,教育就是唤醒孩子心田中的田园泥土意识!
   任何事物只要按照她的规律办事,就能够成功,尤其是教育更是如此,因为这7对家长在农村的田园寻觅我们教育的“根”,可是,教育的“根”就在农村的”田园“里。    1.教育为什么离不开“田园”?  大自然的“田园”里,就是活教材,真正的教育是“不教”的教育!  我们每个人的思想领域,就像一块田。  只有因地制宜,才能种好这块田。  农谚有 “高地芝麻洼地稻,沙土地上花生,黄岗坡上红薯,不高不低种黄豆”说法,也就是说“高的田地种芝麻,低的田地种水稻,含沙土适合花生,红薯适合黄岗坡土壤,黄豆播种在不高不低种土地上。”  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读大学,读研究生,读博士生,当科研人员,从事文学、医学、艺术等方面工作。  有的学生成绩一般,读职专,学技术,当工人,当技术工人,当技术尖子,当白领,当高级白领等。  有的还可以学经商,当商人,干好了,就能够当老板,当企业家,当总经理,当董事长等。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才能,只要善于挖掘自己的潜能,在各方面都可以获得美好的前途。  学生就象一块“田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不种就荒芜,光长野草不长苗。  学生就象一块“田园”,不是一张张可以随意涂画的“白纸”、也不是一个个能够随便灌输的“容器”、更不是一块块任意开恳的“土地”,而是一个个看得见、摸不着的鲜活的“心田”。  教育者在孩子的“心田”里播种什么,就会发什么芽,开什么花,结什么果。   播下阳光的种子收获灿烂的笑容;  播下学习的种子收获技术的花朵;  播下个性的种子收获创造的硕果;  播下良善的种子收获诚实的果实;  播下贪婪的种子收获罪恶的野果;   播下歧视的种子收获仇视的苦果;  播下仇视的种子收获报复的恶果。  正如法国教育学家卢梭在他《爱弥儿》一文中写道:“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扎下了深根,以至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   一句话新闻,那就是教育者只有在孩子“心田”里播撒美的种子,我们的教育才能够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香甜的硕果!    为什么?      因为,在乡村绿色的“田园”里,那里“蕴育生机与美丽”,那里播种着“美好的、希望的、生命的、快乐的”种子,那里播着“阳光的、向上的、健康的、明天的”种子!   因为,在乡村绿色的“田园”里,那里是秋收春种回报的地方——只有在秋风送爽的时节,学生才能体会到“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硕果飘香的“田园泥土”芬芳的气味;只有让我们的学生亲眼感受到收获的气息,才能懂得“春种秋收”的道理,才能明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含义!才能悟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哲理! 我们的教育,只有让我们的学生“认识田园、体验田园、热爱田园”,才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国家、热爱父母”的美好情感,才能培养学生“乐于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进取精神,进而在亲历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让我们的教育者努力地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播下阳光、学习、发明、善良的种子,使其“心田”不荒芜,让可爱的孩子们在阳光明媚的时刻,茁壮成长、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孩子的心、我们的心、天下人的心,只有心心相印、万众一心、心平气和,才能心悦诚服地、心旷神怡地学习,才能心甘情愿地、心满意足地创造这个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的教育者,将教育的春风吹拂孩子的“心田”、把教育的阳光植入孩子的“心田”——   关键的问题是——学生这一块“心田”的“田园”里,谁来播种?播种什么?如何播种?                     所以,教育离不开“田园”!     2.教育为什么离不开“泥土”?     何谓“泥土”?    就是在大自然的大地上的普普通通“泥土”,我们不要轻视这普通的泥土,你看她默默无闻,从不炫耀自己。在花园里,人们赞美的是芳香的鲜花,而养育鲜花的泥土却不为人知;高楼大厦盖起来了。    普普通通的“泥土”,是它承载了万物,孕育了生命,生长着希望,寄托着人类的美好未来。种子在泥土中等待,因为它渴望光明;泥土,没有花一般的妩媚,也没有草一般的翠绿,更是没有树一般的强壮。  这些,我们教育根本就不知道!                 如今,我们的教育,孩子仍然没有摆脱“万般皆下品,唯有分数高”教育的思想,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从一出生起,便走上传统的教育之路的那天开始,就注定背上光宗耀祖沉重的十字架。 在加上目前“应试”教育的“火爆”,整个社会都在重视“分数”的教育,促我们的教育,没有让我们的学生体味到生活艰难,体味到生活中的“五味”,生活中的跌宕起伏。 整个教育脱离了“地气”,变成了“地狱”般的死“学习”,让孩子成了“分数”下的“奴隶”:急功近利、拔苗助长。 可以说是教育脱离了教育的实践,教育的发展有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丢掉了这样的教育理念,使教育这块“阵地”变成了吃人“魔鬼”,孩子的前途令人担忧。   如果我们把老师当做“农民”,学校教育当做“泥土”的话,那么,学生就是一颗生命力非常旺盛的“种子”,当我们走进学校,感觉的在这片神奇的“泥土”里,到处充满生机盎然,好像在每一个草根里,都能冒出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来。 其实,学生就象一块田地、孩子是我们的责任田、我们种什么就收获什么?播什么种?就结什么果?  是呀,我们的孩子是一粒种子,他的成长需要“泥土”、他的发展壮大需要“泥土”、其归宿更需要“泥土”。 也就是说,要让我们的孩子知道在他成长过程中,是这片默默无闻“泥土”把他养大,无论成功与否?每一个人都离不开“泥土”的属性、“泥土”的芳香,否则,就是空中楼阁。 教育离不开“泥土”,“泥土”为什么能够“朴实无华、质朴坚强、博爱无私”?是因为它承载了万物,孕育了生命,生长着希望,寄托着人类的美好未来。  “泥土的芳香”是一切生命的希望,我们岂能轻视这普普通通的“泥土”?岂能不闻在默默无闻“泥土的芳香”?   是的,让万物回归“泥土”。 让我们的教育回归“自然”,走进“田园”,脚踩“泥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泥土香”这片广阔的世界耕耘、播种。 让我们的教育“学以致用”,最终,使理论与实践真正的相结合。  由于脱离了教育的实践性,学生走向社会之后很多都是彻头彻尾的书呆子,难以适应相关工作,大多数是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所有这些,都是当前中国教育的软肋,以至于出现了、培养了——“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这样的天之骄子。  “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这是厦门大学一位湖北籍女博士因对暑期基层实践条件不满,在微博上“吐槽”,引发风波。  现在有很多的孩子10多岁,鞋袜不会穿,鞋带不会系,书包还要让长辈代为背着,出门心打的,吃必肯德基,喝必高级饮品,穿必世界名牌。还有诸如——网聊、偷菜、玩游戏,吃饭、睡觉、发脾气;吃一碗,端一碗;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现在的小学生、大学生、博士生,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天书”教育环境下生长,缺失教育的“泥土”气息,高楼大厦能够盖起来吗?   所以,教育的“泥土”是“家长、学校、老师、社会”,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父母、热爱生命、热爱他人、热爱祖国”健康的、阳光的、向上的“种子”!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有“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坚定信念,不断拓宽夯实教育的“泥土”,时刻警记“为山九仞,功亏一蒉”的经验教训,持之以恒、永不懈怠,以完成教育之伟业。  所以,教育不但离不开“泥土”,还离不开农作物 ?   3.教育为什么离不开农作物 ?               为什么说教育离不开农作物?  因为教育就是“农作物”!  为什么?    如果说教育就是“农作物”的话,那么,老师就是“农艺师”,学生就是“农作物”的耕耘者,学习的课程就是各种各样的“农作物”。   下面我们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与学生学习课程的关系——    (注  农作物与学生学习课程的关系  只是个不恰当的比喻 )       语文:小麦   数学:玉米   英语:芝麻   物理:大豆   化学:花生   生物:白菜   地理:萝卜   历史:苹果   政治:水稻   做为一名教育中,我们应该象农民一样,守护着自己的“责任田”里的“农作物”。  做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象农民一样,知道自己的“责任田”里,那一快“田”高?那一快“田”低?播种什么“农作物”?  上面我们说过“高的田地种芝麻,低的田地种水稻,含沙土适合花生,红薯适合黄岗坡土壤,黄豆播种在不高不低种土地上。”  做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让——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读大学,读研究生,读博士生,当科研人员,从事文学、艺术、医学等方面工作。  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读职专,学技术,当工人,当技术工人,当高级技术工人,当白领,当高级白领等。  不想从事上面的工作还可以学经商,当商人,干好了,就能够当老板,当企业家,当总经理,当董事长等。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才能,只要善于挖掘自己的潜能,在各方面都可以获得美好的前途。  学生就象一块“田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不种就荒芜,光长野草不长苗。  学生就象一块“田园”,不是一张张可以随意涂画的“白纸”、也不是一个个能够随便灌输的“容器”、更不是一块块任意开恳的“土地”,而是一个个看得见、摸不着的鲜活的“心田”。  同时,农民都知道一般农作物都有个“蹲苗”期。农谚说:蹲苗如施粪。作物蹲苗增产的例子举不胜举。       所以,“蹲苗”是农民种田上的一句俗语。  农民们在庄稼出土后,长到一定的时候,一般并不急于浇水,而是先让它旱一旱更好。  因为越是旱,小苗越是往深处扎根吸收水分,逼着自己的根系发达起来。别看此时的小苗蔫头蔫脑的,可一场透雨下来,它立刻精神起来,遇风还不倒伏!  所谓“蹲苗”,就是让禾苗拚命地往下扎根,用根去吸取土层深处的水分,让禾苗更粗壮,促其生长健壮,缩短节间,抗御倒伏、促进根系发达、深扎于地下、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这样过一段对间以后,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水、施肥,就会长得又壮又稳。        这就是蹲苗的好处!  农民伺候庄稼和老师教育带学生是一样的。  庄稼需要“蹲苗”,学生也要适当地“蹲蹲苗”。不要剥夺孩子的需要感。让他适当地饿一饿、冻一冻、累一累、痛一痛有好处的,因为蹲苗的孩子了更健康!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蹲苗”,学生的教育与成长成长也需多“蹲苗”。这是教育学生的必经之路,只有“蹲好苗”,打牢基础,积蓄正能量,“苗子”方能茁壮成长,成大器、堪大用,成为祖国和人民的栋梁。“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  明代宰相张居正从小就天资聪慧,深得湖广巡抚顾辚欣赏,称之为“将相才也”。  张居正13岁考举人时,虽然考得不错,顾辚却给监考官打招呼,希望不要录取他,理由是“张居正是一个大才,早些发达,原没有什么不可,不过最好还是让他迟几年,等到才具老练了,将来的发展更没有限量”,张居正自然落榜了。  3年后,张居正考取了举人,顾辚还是觉得他太年轻,告诫他“要做伊尹、颜渊那样的人物,不要只做一个年少成名的秀才”。张居正对顾辚的做法不仅没有怨恨,反而感激终身。这种有意让人才“蹲苗”的做法,就是教育之道,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所以说,教育之道,根在“蹲苗”教育,学会正确的家庭指导教育,给孩子充分发挥成长的健康空间,那么孩子的“根”会格外的粗壮,更加有力的面对成长的狂风暴雨。  可是,现在的教育,都是“拔苗助长”,哪里还有“蹲苗助长”?   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家庭教育。说起来,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龙”那是世人所公认的。果真是“望子成龙”吗?大多数中国父母的“望子成龙”只是盼子女考大学,而不是盼子女做大事,成大器。你看:人家学钢琴,咱也学;人家学舞蹈,咱也学;人家上美术班,咱也报,一句话,绝不输在别人的后面,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还未出生,很多妈妈已经“产前焦虑”,生怕孩子胎里发育得不如别人;不到1岁,开始进入早教中心、识字、绘画,刚会说话就背唐诗、学外语、学算术,2岁开始学乐器,3岁开始学小学课程,提前3年就要去到幼儿园排队报名;刚进了“幼儿园”,紧接着就要给孩子物色“名小学”,刁钻古怪的“幼升小”考试题目足以让大学生无可下手;还有“鬼门关”一样的小升初,家长陪着孩子端坐在奥数课堂上和自己的年龄较劲……几乎所有家长聚在一起谈论的都是“报了什么英语班”“奥数学得怎么样”。  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学校,为了孩子的考试成绩、为了学生的考试分数,更为了学校的升学率、上线率,也更为了教育部门的政绩,我们的学生没有了“双休日、节假日”,只有拼命地补习功课、做作业、考试。哪里有锻炼的时间?谁人让你锻炼?想的臭美!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2-3岁,不,有的从1岁就不惜血本、不惜重金、下决心、下苦心,带着孩子穿梭奔波于各种培训班、补习班、特长班、琴棋书画班、天文地理班、奥数英语班、文学写作班、MBA班,无所不包,无所不为。   人的成长与生物有同样的规律可寻。“拔苗助长”者失败的教训,古来有之,但人们往往置失败的教训于脑后,犯着世世代代类似的错误。而且在铺设着营造明星和富豪平台的当今,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在违反人才成长规律的“拔苗助长”的错误道路上愈走愈远,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势头。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才能,只要善于挖掘自己的潜能,在各方面都可以获得美好的前途。   学生就象一块“田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不种就荒芜,光长野草不长苗。   学生就象一块“田园”,不是一张张可以随意涂画的“白纸”、也不是一个个能够随便灌输的“容器”、更不是一块块任意开恳的“土地”,而是一个个看得见、摸不着的鲜活的“心田”。  事实上,教育孩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这与我们农民种庄稼一样,禾苗什么时候发芽长叶,什么时候开花结果都有一定规律,我们施肥浇水也要有科学的计划和管理,过度了就会伤苗、枯萎、甚至死亡。同样的道理,孩子的成长也是分阶段的,该玩耍时就应该培养他们天真活泼、可爱纯真的性格,真的不知道,我们的父母为什么非要推着孩子向前跑、向前追、向前冲,军训场摔跟头才怪吗?!这样最终害的是自己的孩子!  大自然的“田园”里,就是学生最好的教材,真正的教育是“不教”的教育。  所以,身处都市的孩子,哪里会参与农作物种植、培育、收获的全过程?哪里会有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经历?  所以,教育离不开农作物!  所以,“疯妈”不疯,教育就是唤醒孩子心田中的田园泥土意识。

附录——     

女儿写作文不知桃花长相 妈妈包一座山让其体验社会万象重庆晚报[微博]周小平2014-04-24 02:06




■在甘霖承包的山上,小伙伴们除草很卖力。

 

■疯妈甘霖和女儿甜甜(受访者供图)

 

■上周,甘霖组织小朋友和家长们一起去山上除草。

孩子的教育永远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们各出奇招,想尽办法。妈妈网上,有个叫“甜妈”的网友很火,网上熟悉她的人都喊她“疯妈”:孩子写作文《桃花》,不知道桃花长啥样,什么味道,“女儿对大自然太陌生了。”于是上个月,她索性在北碚区农村包下一座山,想让女儿和小伙伴们在体验中认识自然,描绘自然。

单独辅导没氛围

办起免费作文班

甜妈名叫甘霖,家住沙坪坝区保利康桥小区,网名取名甜妈源于女儿的小名甜甜。

甘霖曾是贵阳市清镇五中一名高中语文老师,生下甜甜后,她离开学校,专心照顾孩子。去年女儿上三年级了,甘霖开始辅导女儿写作文。

“单独教她一个人,没有氛围。”甘霖说,作为语文老师,她知道三年级是孩子写作文的启蒙阶段,但她发现单独教一个孩子跟以前教一个班很不同,效果并不好。

“快变成是我写作文了,而不是女儿。”甘霖说,女儿很喜欢问问题,写作文时总是问个不停,作文开头怎么写?这句话结束该打句号还是问号?接下来该写什么?因为是妈妈教,女儿几乎没有自己的思维,布置作业也没有威严,女儿没有主动完成的紧迫感。

如何在家里营造班集体的氛围?甘霖想到办法:召集小伙伴和女儿一起学写作文,由她免费教学。

“在网上发帖,效果不错,一共找到10多个小朋友,坚持来的有6人。通过共同学习,大家都有进步,有互动,有分享,思维也打开了。”甘霖说,布置作业小朋友们也很积极的完成。“如果没完成,我也不批评。但完成了的小朋友会有星星奖励,积累到足够多的星星,我会带大家出去游玩,所以大家很努力,还要监督星星的发放。”

李瑾伊小朋友家住江北,每周乘车前往甘霖家上作文课。“没闹情绪,挺积极的,中途没有提出要放弃。”李瑾伊的妈妈说。

作文题目写自然

孩子们只能网上抄

每周一次的作文教学,一次大约两个小时。可是,进行了一学期后,这学期没办法继续了。

“第一学期,大家主要写人物,孩子们对人物的各种写法都比较娴熟了。”甘霖说,上学期,她的作文课以人物描写为主,孩子们的写作素材丰富,可以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同学,“这些人物常常出现在生活中,所以写起来没有那么困难。”

这学期,她想辅导孩子们描写大自然。第一堂课,甘霖布置的题目是写一篇关于花的作文。“交给我作文的时候,孩子们写得很好的,但我一查,原来都是在网上抄的。”甘霖说,问孩子们原因,都说是因为没怎么观察过花。

甘霖告诉记者,之前女儿想写桃花,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她不知道如何回答:“妈妈,桃花长啥样呢,香味是什么样的,什么季节开呢?”之后,甘霖只好让作文班暂停了。

甘霖还联想到,每次逛超市,当女儿提出想吃某种蔬菜或者水果,如果不是当季的,甘霖会阻拦,告诉孩子吃反季节蔬菜不健康。

“那这个季节能吃什么,为什么这些蔬菜每个季节都有啊?”女儿的问题,让甘霖发现,城市里的孩子们,对于大自然实在太陌生了。

想来想去,上个月,她索性在北碚区三圣镇板桥村包下一座山,有果树,有蔬菜,有野草。“我想让这里成为我女儿的成长基地,让她在这里除草、种植、挖土豆,近距离认识自然,了解自然。”

既是为了女儿

也想试水教育创业

租给甘霖这座山的三圣镇板桥村的村民陈文全告诉记者,甘霖承包的这座山大约有20多亩,“周围是山,中间是坝子,种有蔬菜,山上有柑子树。”

“每亩承包价格根据农作物的产量来计算。”小陈说,因为双方签有保密协议,具体多少钱不便透露。记者打听到,包山价格根据地段、栽种农作物,价格有差异。比如,在中梁山一带,承包菜地每亩每年的价格要上万元。

“我会让孩子们进行农耕体验,请当地的农民当老师,教他们每种蔬菜或者植物什么季节播种,什么时候除草、收割。整个过程,孩子亲自参与,有了直观感受,写作文才会言之有物。”甘霖说,遇到自然灾害,收成不好也没关系,到时候结合实际情况,她会告诉孩子们,很多农作物是靠天吃饭,天气好坏决定产量的增减,又是新的知识。

为了女儿写作文,就包下20多亩地,投入是否太大?“她以后还会遇到其他问题,我不可能一直开发新的东西去配合她,所以,我应该找一件事情停留下来,作为终身事业。为女儿包山看似冲动,其实是因为还有创业的原动力———这里也将是我教育创业的基地,在大自然中教学,让孩子们开展农耕体验,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商业项目。”甘霖说。

“不是疯子的疯

是疯狂的疯”

记者:有没有人说你的做法有些疯狂呢?

甘霖:他们说我是疯妈,我认可。不是疯子的疯,就是疯狂的疯。

记者:承包了20多亩地,究竟是为了孩子写好作文?还是想创业赚钱?

甘霖:这两者不矛盾。包下这座山,让它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课堂在大自然中,我女儿当然也会从中受益。如果这个理念有很多家长赞同,这当然也是一个很好的创业项目,是可以让我奋斗终身的事业。

记者:孩子来这里,是单纯的耍,让身心得到放松,还是假耍,通过投其所好提高孩子作文成绩?

甘霖:真耍和假耍是家长的观念,不是孩子的感受。孩子快乐了,就是真耍,孩子不快乐了,就是假耍,跟家长的目的没有关系。孩子的教育和引导是随时随地的,是很随性的。

带孩子体验大自然

不能单纯放风式玩耍

爬树、从大山坡上滚下来、野外露营、筑巢、用石头打水漂、用渔网抓鱼、从树上摘果吃……上个星期,渝北区空港新城实验小学公布了给学生们的一些特别的作业—————做完50个游戏。重庆晚报记者了解到,这50个游戏,不少是与大自然相关的。

“抛开山的成本,单纯从在大自然中体验式学习的角度,大多数学生应该都比较喜欢。”昨天,空港新城实验小学教务处主任胡老师谈起甘霖包山说,如今的确存在学生五谷不分的现状,参与农耕体验,确实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大自然是怎么运作的。

胡老师亦坦言,这种体验肯定带有目的性,不能单纯让孩子放风式的玩。“带着目的,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需要提前做好功课。如果没有引导孩子,孩子们不知道山上、田里长的是什么、生长期多久,什么也不懂,就浪费了体验的机会。”胡老师说。

疯妈傻爸破落家小海萱 【原创】“疯妈”不疯,教育就是唤醒孩子心田中的田园泥土意识

网友说

Fishsummer:确实是一个有心的妈妈,但也得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行啊。

Liyy0101:我一亲戚,每当娃儿写作文,她外婆就带她出去各种玩。写什么就带到相应的地方去玩。然后,娃儿作文总是全班排得上号的,连老师都说好。她外婆是退休的语文老师。返回腾讯网首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8451/123853419584.html

更多阅读

2015.5.11.电视剧《虎妈猫爸》给予我们的启示 爸爸给我的启示

2015.5.11. 电视剧《虎妈猫爸》给予我们的启示《虎妈猫爸》热播源于目前的教育状况,谁不想进一个好的学校?谁都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再加上之前“美国虎妈”、“鹰爸”等的成功事例的催化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愈发强烈。在剧中

声明:《疯妈傻爸破落家小海萱 【原创】“疯妈”不疯,教育就是唤醒孩子心田中的田园泥土意识》为网友我姓周我心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