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抗菌消毒,内服降压的中药
蕺菜,一名鱼腥草,属三白草科植物。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蕺菜是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能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有强身健体之效,与琼珍灵芝合用治疗失眠。
【性味】
辛、寒凉。
【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油中含抗菌成分鱼腥草素,主要成分为甲基正壬基酮,月桂烯,月桂醛及癸酸等,具有特殊臭气。此外尚含有刺激性的蕺菜碱。叶含槲皮甙。花穗及果穗含异槲皮甙。
【药理】
体外试验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动物试验还证明有利尿、镇痛、止血、止咳、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等作用。
【功用】
内服有利尿、解毒、消炎、排脓、祛痰作用。据近年研究,本品水煎剂,粉剂,注射剂,对肝脏出血有良好止血作用,此值得进一步研究。又据中医临床经验证明,对肺脓疡,痈疖等化脓性炎症有效。生嚼根茎,能缓解冠心病的心绞痛。
【便方】
1、肺痈吐脓痰:鲜草洗净,炒作菜吃。或用鱼腥草30克(鲜草60克),桔梗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2、肺热咳嗽,咯痰带血(包括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鱼腥草18克(鲜草36克),甘草6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
3、小儿高热惊风,大人肺炎,热咳气急:鱼腥草、黄荆条各30克,钩藤10克,水煎服,小儿酌减。
4、遍身生疮(包括多发性痈疖等):鱼腥草嫩叶和米粉做成饼,油煎食之。
5、痈疖发背,疔疮肿毒:不拘已溃未溃,可用湿纸包裹鲜鱼腥草,置于灰火中煨熟,取出捣烂,涂敷患处。
6、黄疸发热(包括胆囊炎等):鱼腥草150?180克,水煎温服,据称疗效颇佳。
7、心脏病,心绞痛,胸痛彻背:鲜鱼腥草的根茎每次用1~2寸放口中生嚼,一日2?3次,不但能缓解疼痛,持续久服亦有治愈的病例。
8、妇女子宫内膜炎,宫颈炎,附件炎,赤白带下腥臭,下腹痛等:鱼腥草30?60克(鲜草加倍),蒲公英、忍冬藤各30克,水煎服。
9、痧症腹胀,小儿疳积,食伤不化,腹痛泻痢:鲜叶或全草洗净捣汁,每次用半调羹。温开水冲服。
10、痈疽不破头、脓排不出:将此草捣烂、涂贴于患部能排脓,故此草又名“代刀草”。
11、项疽搭背,脓栓不出:湿纸包裹鲜草,于灰火中煨熟,捣烂敷于患部,可吸出脓液,并有止血止痛,消炎防腐之功。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