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这个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因为《韩非子》的著作实在是闻名于天下,可是我们闻的只是他的产物,他智慧的结晶,甚至近代著名学者、革命家章太炎称“半部《韩非子》治天下”,这是多么高的赞赏。可是我们没有听说过韩非除了著作外有什么特别大的成就,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拥有大智慧的人却只落得个惨死的下场,令人匪夷所思,让我们先看一下韩非这个人。
韩非是战国末期出生在韩国的一位贵族公子。可是因为说话有口吃,所以不善辩论,口吃这一方面妨碍了他的口才,不过他的文采仍然征服了世界,他很善于写文章,通过一杆笔便能改变人的思想。可是他在韩国并不受任用,因为韩国的贵族力量太大,已经动摇到了皇室的权势,所以身为贵族的一分子,韩非的身份天生就是受质疑排挤的。
要说韩非还要先看一个必不可少的人物,那就是李斯。李斯这个名字实在是太出名了,当时秦国的第二把交椅,秦始皇的左右臂,秦朝的丞相,他的出身竟然是和韩非同是同学,根据《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李斯和韩非年轻是同是荀子的弟子,而且李斯也自认为自己的能力比不上韩非。就连大秦国的丞相都说自己比不上韩非,那么韩非如果放在秦国上能爬到什么位置?韩非的思想能高达什么样的程度呢?这里就铺下了铺垫了。
同样是《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
韩非学有所成后回去打算对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多次给韩王上书,务求改善韩国把资源用在有用的方面上,可是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和任用。他就退出写出了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都是惊为天人的对治理国家十分有作用的著作。就这样好长一段时间,韩非都没有出世,一直藏龙卧虎。
《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直到有一天,韩非的书传到了秦始皇的手里,这就不得了了,秦始皇马上认为韩非的思想十分有高度,说白了其实就是很符合秦始皇的思想,很有帝皇的思想。他就说出如果能看到韩非就算死也没有遗憾了,当时中原世界最高权力者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是多么高的赞赏和荣誉啊。而秦国欲统一六国,韩国首当其冲,所以就派兵攻打韩国,也希望能够得到韩非这个人物。无奈之下,韩国任用韩非,并出使了秦国。
毫无疑问,当时韩非有当皇帝的思想,不过即使当不了皇帝,最适合他效力的非秦王莫属,因为秦王才配拥有这样大智慧的人物啊。不过韩非到了秦国却没有一心一意为秦王服务,一直在为自己的韩国争取苟延残喘的时间,提出“存韩灭赵”的提议,与大红人李斯的意见相反。还得罪了当时同是秦朝的另一位红人姚贾。呆了不长时间就被人上谏,受到秦王质疑打入了监狱,为什么秦王要打他进监狱?因为韩非实在是太聪明,他的思想与秦王的思想不谋而合,甚至比秦王还更有做帝皇的思想觉悟,秦王有戒心之余肯定也有些许的嫉妒之心。
再看,韩非子著作吸收了儒、法、道诸家的某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在秦国他的许多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这样的人没理由不会审时度势,自寻死路的,他只要一心一意为秦王服务肯定能受重用的吧。可惜,一切都还没反应过来,韩非就已经死在了监狱里了。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後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许多传言都说李斯是因为嫉妒韩非的才华而对韩非下毒手,事实的真相也不得而知,毕竟撰写事实也是通过事迹的记录和口传,难免会有扭曲和篡改。不过都说丞相肚里能撑船,当时韩非也一直都遭受到了秦王的质疑,李斯韩非两人也是师出同门,于情于理都没理由去痛下毒手。再看李斯的顶头上司是秦王,没有秦王的命令李斯也不敢轻举妄动,是秦王下令赐死的也比较合理。
无论如何总的来说,韩非这个拥有大智慧的人即使没有帝皇的权势,不过从现世看来,他所留下的成就比帝皇要远远大得多,流芳百世的《韩非子》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多得瑰宝。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空留思想在人间的韩非 成就为何远比帝皇要大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