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冲刺压轴卷 【高考冲刺】 高考历史的阐释问题

  

  对学生历史阐释能力的考察,是高考历史试卷重要的组成部分。试题设计的优劣关系到选拨人才区分度的有效性问题。近年来全国出现了大量的优秀历史区分度的试题,这些试题都在试图引导历史教师科学有效的培养学生历史问题的阐释能力。

  什么是历史阐释能力?简单地说就是用一种历史理论解释一种历史现象。这就体现了历史学科的一个大的特点就是史论结合,重视历史证据,重视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请看

  2014年全国一卷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017高考冲刺压轴卷 【高考冲刺】   高考历史的阐释问题

  2014年北京卷37题

  (2)阅读图16至图19,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这两道试题都是典型的历史阐释问题。都需要考生按照一定历史理论解释看到的历史现象。所以培养学生的历史阐释能力,就是高三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梳理一下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我认为高三学生必须了解的历史理论有

  (1)文明冲突和传播的理论

  历史现象:三个阶段冲突融合形成新文明

  实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变化

  阶段性特点: 从物质文明交流到制度文明的演进到思想文化的变动

  文化传播的时空变化:由点到面历史的渐进性规律

  (2)历史的客观性与主观性规律

  历史事实是相对客观的,但是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历史认识是主观的

  历史认识是具有时代性特征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认识是有阶级性的

  历史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3)历史现象的描述与解释

  现象的描述:考察的是学生划分阶段和抓住事物发展特征的能力

  历史解释的关键是寻找不同的认识问题的角度

  共性与个性继承与发展偶然与必然必要性与可能性

  这些都是历史阐释能力考察的主要内容。

  总结历史阐释问题的答题思路是学生历史成绩提高的重要步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8751/422642591736.html

更多阅读

2014四川高考压轴卷语文 2015四川高考语文

2014年四川省高考压轴卷语 文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慰藉 (jiè)露面(lòu)脖颈(gěng)应有尽有(yìng)B. 哂笑(xī)骁勇(xiāo)龋齿(qǔ)悄然落泪(qiǎo)C. 瓜蔓(wàn)勒紧(lēi

2012年山东省高考压轴卷文科综合 高考文科综合分数

2012年山东省高考压轴卷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第Ⅰ卷(必做,共

2014福建省高考压轴卷文综解析 广西2016高考文综解析

2014福建省高考压轴卷文综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选择题答案使用2B

2017高考压轴卷文综 2012年福建省高考压轴卷文综

2012年福建省高考压轴卷文综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II卷第40-42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I卷(选择题共144分)      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声明:《2017高考冲刺压轴卷 【高考冲刺】 高考历史的阐释问题》为网友西瓜味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