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葆桢故居
沈葆桢故居在福建福州的宫巷内,号码为二十六号。沈葆桢故居最开始建造于明朝天启年间,在数年之间,这所宅子便多次更换主人,直到沈葆桢购买了这座大房宅,对这所房子加以修缮改造,这里便成了沈葆桢故居。
沈葆桢故居
沈葆桢故居结构为木,四面都是风火墙,做工非常的精细,整体呈流线型,墙头呈翘角状,还有彩色的人像泥塑,花鸟虫鱼鸟兽各类,俗称墙头花。沈葆桢故居的整个院落呈三进三出型,还布有三座花厅。沈葆桢故居是一所典型的表现福州官宦人家宅邸特色的建筑。沈葆桢故居坐北朝南,进门就有一面大屏风,两侧是耳房,绕过屏风便是天井和回廊,沈葆桢故居大厅建造的高大敞亮,是接待客人举办宴席的地方,后厅上方摆放了祖先的神龛。西侧院和大院之间隔了一堵高墙,按照大院的格局平分了三座花厅,开辟了一座小门和大院相连接。现在这所房子就是沈家后人的住宅,是清朝时期福州典型的有钱人家。
在1996年的时候,沈葆桢故居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沈葆桢故居又成为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到了现在这所故居已成风烛残年之势,岌岌可危。福州市的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也将沈葆桢故居纳入保护范围,大力进行修复工作。人们盼望着这座久远的宅子还能长久的保留下去。
沈葆桢墓
沈葆桢去世后,人们将他的陵墓修建在福建福州市西郊的梅亭村,沈葆桢墓在梅亭村火烽山的南侧,整个坐北朝南,呈一个如意形状。
沈葆桢墓
沈葆桢墓是三合土构筑,拥有四层墓埕,整个沈葆桢墓宽十点九米,深二十点五米,密封的土堆高高的隆起,形状就像一把倒置着的釜。沈葆桢墓密封的土堆前安置着花岗石的墓碑,墓碑高约八十五分米,宽六十分米,沈葆桢的墓碑厚度达一百五十五公分,看起来是非常的高大雄壮,足以显现立碑的人对沈葆桢去世的哀痛之意。
墓碑上刻有碑文,上书字体为楷书,是对沈葆桢墓的主人描述,称沈葆桢为资政大人。沈葆桢墓碑的两边分别立着一对三合土铸造的狮子,雄狮子呈现戏球嬉闹的状态,而雌狮子携带着小狮子在另一侧。沈葆桢墓的祭台案上有动物的浮雕。这是当年沈葆桢墓刚刚建造出时的状态,足以说明沈葆桢仙逝时对世人的打击多大、世人对他多么的不舍。沈葆桢墓经过长年的风吹雨打,已没了早年的完整,墓碑两侧都已经残缺不全,碑文也变得模糊不清了,没了往日的风采。
1988年福州文物保管委员会决定对沈葆桢墓进行一番修缮整理,沈葆桢墓才有所改善,继续呈现在世人的面前。1992年沈葆桢墓被列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对象,每年都会有许多人前来吊唁这位晚清名臣。
沈葆桢简介
沈葆桢简介中指出沈葆桢字幼丹,又名沈振宗,是中国近代史上造船事业、海军事业的奠基人。沈葆桢1820年出生在福建福州的一个贫穷家庭,是晚清时代的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沈葆桢简介提到他祖籍在河南,后来迁到浙江一带,雍正时期迁居到福建。沈葆桢的父亲是一个私塾先生,母亲每天做女工补贴家用,承担了相夫教子的重任,沈葆桢的舅舅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他经常到林则徐的书房阅读,故而思想也比较先进。
沈葆桢旧照
道光年间,年仅十六岁的沈葆桢便考取了功名,在沈葆桢二十岁的时候,林则徐虎门销烟引发了列强采取强硬态度,鸦片战争爆发。在林则徐和沈葆桢父母的主持下,沈葆桢和林则徐的女儿林普晴成亲。后来沈葆桢升调监察御史一职。沈葆桢简介上记载他在咸丰年间被重用,出任江西九江知府的职位,不久又被曾国藩派到安庆大营中。后来日本发动侵台战争,沈葆桢被派遣到台湾任命钦差大臣,主管台湾方面的海防任务,并与日本方面交涉,使日军退兵。光绪年间沈葆桢回到朝廷,任两江总督一职,开始督办南洋水师,后来由于经费问题,率先组建了北洋水师。
1879年沈葆桢在江宁病逝,年仅五十九岁,谥号文肃,朝廷追谥沈葆桢太子太保的称号,这就是沈葆桢简介的主要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