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与蜗牛
四月末的天气已经不适宜午后散步了,燥热已如夏日。今天,当我仍沿着往日的路线寻觅一种独有的天然空间时,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我总有习惯在一天之内至少散步三次,且常是独自一人,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一种习惯性的自我强迫症。身边朋友也无此习惯,且独自散步可以天马行空、来去自如。四月末的阳光是灿烂的,水面是平静的,但心是流动的。
从图书馆出发,右拐,绕着启明湖一圈或原路或另择蹊径返回,这通常是我的一条行走路线。这种路线犹如老朋友一样亲切而熟悉,然不乏惊喜与意外。随着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变化,它总能给你不一样的惊喜,伴着一年四季的流动,它也总能让你有所意外。
前段时间,一连好几天的下雨天气,午后散步,当我沿着水泥小路行走时,发现无数的小青蛙跳向两边的草丛。我生怕不小心踩到如此可爱的生命,于是脚步缓慢、小心翼翼。这很让我意外,初次体验到如此真切的生命气息。在另一条更大的水泥路上,一只蜗牛横卧地面,而后背着外壳、沿着缝隙缓慢爬行。我细心观察,好长时间,发现它几乎原地未动,但它似乎坚强而执着。
世界如此奇妙,在同一个世界里创造了两种迥然相异的物种。在几乎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我见证了迥然相异的两种生命的自我实现形态。青蛙的“自我”是一种动态的形态,以一种高调的方式明证“我”的存在,它的跳跃与鸣叫绝不会让你忽视乃至无视。你必须在心理上生起一种类似于喜爱乃至敬佩,或厌恶乃至憎恨的情愫:总之,它以一
种明晰的方式提醒你、与你对视,而你则报以一种强烈的态度。与此不同,蜗牛的“自我”显得隐性很多,低调、默默无闻,显然是一种静态的。柔软的身体、大面积覆盖的外壳,缓慢爬行的速度,也乏独特的叫声,很容易让你忽略它之“存在”为存在。过慢的爬行会让你很没有耐心,过大的外壳会让你很受压抑。对于它,更多时候只会让你产生微弱的感情:一种叫做“怜悯”的不很明晰的情愫。
青蛙至于蜗牛,在某种程度上,在物犹如太阳之于月亮,狂风之于细雨,珠宝之于石头……在人犹如西施之于东施,富人之于穷人,巨人之于矮人……在这种对比的思维中,重要点在于突出优秀者的优秀、低劣者的低劣。
在此,青蛙是正题,蜗牛是反题,也可反过来。如果按正常逻辑演进来说,得有一个合题。这就是既非青蛙又非蜗牛,既是青蛙又是蜗牛。主要点为,弃了青蛙的咄咄逼人、高调出场与蜗牛的默默无闻、微不足道,扬了青蛙的生机勃勃、欢欣雀跃与蜗牛的坚强执着、迎难而上。于是青蛙与蜗牛的结合成了较为完美的结合,用一个公式为:青蛙+蜗牛=完美,这也许就是其他生命形式或人应有的明证“自我”的方式。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