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情商》
作者:【美】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 著,杨春晓 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2月01日
内容简介:情商为什么如此独特?我们是如何做出决策的? 如何发挥你的大脑创造力? 如何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 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如何有效地理解他人?《情商》一书风靡世界之后,社交与情感学习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情商不仅被公认为卓越领导力的基础要素,而且还是美满人生的催化剂。
心理学看点:潜意识 唤醒 情商 认知
推荐理由:这本书是“情商”之父积淀数十年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的升华与延伸。相信这本书能给职场中的你、家庭中的你、社会中的你提供最新的情商指导。你该如何真正提高情商?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精彩书摘:
惊人的发展
“情绪智力”俗称“情商”,现已遍地开花,无处不在,甚至现身于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卡通漫画《呆伯特》、《傻瓜嬉皮》以及《纽约客》罗兹·查斯特的专栏漫画。我还见过号称提高儿童情商的玩具,征婚者打广告有时也以高情商为卖点。我甚至在一家酒店的房间发现一瓶洗发水,瓶身印着关于情商的妙语金句。
也许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情商对商界的影响,《哈佛商业评论》认为情商“开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是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之一。
1995年,《情商》出版之后的10年间,商业组织对情商概念的应用越来越广,特别是在管理者的甄选、提拔和提升方面。随着情商热潮的兴起,甚至催生了情商咨询和培训等附属产业,但有些人为了推销服务而言过其实。为了澄清人们对情商的种种误解,我为《情商》10周年纪念版写了一篇新的序言。由于对情商的夸大宣传,在当时引发了学术界一些心理学家对情商概念的质疑。直到现在,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法,我们逐渐掌握了更为精确的研究数据,情商的种种好处得到了经验的证明,对于情商的诸多批评才逐渐消失。
罗格斯大学的“组织中的情商研究学会”(CREIO)在情商研究方面走在前列,其合作机构包括美国联邦政府的人力资源办公室和美国运通公司等。
我在《情商》一书中主要关注的是大脑与情绪的最新研究发现,特别是情商在儿童成长和学校教育方面的应用。不过在《情商》的一个章节里,我介绍了当时还是很新的领导力概念—“用心管理”。我对商界一直保持非常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在《情商》之后出版的两本著作《情商实务》(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和《高情商领导》分别介绍了情商在商业组织的应用研究以及领导力本身。“用心管理”论述了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实用技巧,以及批评方法不当造成的后果,并对高情商领导与低情商领导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述。
情商研究有大大小小几十种理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每种模式代表了不同的研究方向。第一种模式是彼得·沙洛维和约翰·梅耶提出的模式,一直坚持一个世纪以前由智商研究开创的传统智力研究范式。第二种模式由鲁文·巴昂提出,起源于他的幸福研究。我的模式是第三种模式,融合了情商理论和近几十年关于个体竞争力的模型研究,关注行为层面,即工作和组织领导力的表现。
我在《情商实务》中提出,与智商或技能不同的是,情商是一种鉴别性的竞争力,最能反映谁在一群很聪明的人当中最有号令群雄的本领。纵观全球各大组织机构认为优秀领导者应有的诸多竞争力要素,领导者职位越高,其智商和技能的重要性就越低。(对于较低端工作,智商和专业技能相对更重要。)
在最高层面,关于领导力的诸多竞争力模型通常包含80%~100%以情商为基础的能力。一家全球执行力研究公司的研究负责人指出:“首席执行官被聘请是由于智商和经营才能,被解雇是由于缺乏情商。”
在《情商实务》一书,我提出情商的要素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四个方面,还论述了如何依靠这些要素取得事业的成功,从而扩展了情商的研究框架。
商界对情商(特别是领导力)的浓厚兴趣引起了《哈佛商业评论》编辑的关注。1998年,在他们的邀请之下,针对这个主题,我在该刊发表了《领导是怎样炼成的》一文,同样产生了意外的反响。该文很快成为《哈佛商业评论》创刊史上最多读者要求重印的文章之一,并且被收录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行的几本领导力文集中一本叫作“十大必读文章精华录”的书中。
我在哈佛大学的研究生导师是戴维·麦克莱兰,他的研究领域是成功企业家的动机,而且他本人就是创业家,他与别人共同创立了一家叫作“麦克伯”(McBer)的研究和咨询机构,将竞争力模型方法应用于组织机构。麦克伯后来被合益集团收购,麦克伯的研究部门现改名为麦克莱兰研究所,由麦克莱兰原来的学生吉姆·伯勒斯、玛丽·芳登和鲁斯·雅各布(现为马洛伊)领导。人们对情商竞争力的兴趣越来越大,他们研究了几千名公司主管的经营表现和领导风格,我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写成名为“领导风格”的报道文章,该文载于《哈佛商业评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创造有赖于团队合作。因此耶鲁大学的罗伯特·斯滕伯格和温迪·威廉姆斯提出了“群商”的概念,群商反映了团队每个成员最大程度发挥最优秀才能的总和。但决定团队实际生产力的不是理论上的潜能,即群商,而是该团队协调合作的有效性,即人际关系的和谐度。我最早在《情商》一书探讨了群商的相关问题,后来又从团队领导风格的角度研究了团队的情绪机制。
《情商》侧重于介绍当时新兴学科“情感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而我在2003年出版的《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则得益于另外一个新兴领域“社交神经科学”的惊人成果。社交神经科学是大脑研究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的是人际互动时大脑的运行状况,由此引发了大脑社交神经回路的大量发现。这些发现对于探索大脑思考中枢与情绪中枢之间的联系有着深远的意义。
我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提到了“空闲”(常见于某些公司)以及压力过大引致的“疲惫”(同样常见),这两种心理状态都会破坏大脑的前额区,即理解、专注、学习和创造力的神经中枢。另外,我在本书中论述了“涌流”这种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大脑的认知能力达到巅峰状态,人们发挥出最佳水平。
空闲、疲惫以及涌流三种大脑运行的状态重新定义了领导者的根本任务:帮助人们进入并保持最佳表现的大脑状态。在与我的同事安妮·麦基和理查德·博亚兹合著的《高情商领导》一书中,我们认为高效的领导者能够与下属产生共鸣,双方神经系统的和谐有助于催生涌流。
最后的问题是领导者如何进一步提高情商。大脑科学发现了神经可塑性—大脑生长和塑造的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这为我们带来了福音。本书论述了经过系统的学习,可在事业发展或人生的任何阶段增强领导力。
每种情商模式的大部分要素可划分为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以及人际关系管理四大类型。在这些核心能力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事业竞争力,它们是判别优秀领导者的标准。
情商决定了我们学习自我管理等基础要素的潜能,而情绪竞争力反映的是我们把情商转化为职业能力的潜能。比如要提高客户服务和团队合作的情绪竞争力,就要具备情商的基础能力,如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但情绪竞争力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一个人仅仅拥有社会意识或人际关系管理的技能,并不代表掌握了妥善处理客户关系或解决冲突所需要的额外知识,只能说明这个人具备了掌控情绪竞争力的潜能。
因此,情商的基础能力对于某种特定的竞争力或工作技能是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用认知能力举例,一个学生尽管拥有非常出色的空间能力,但他可能从来没有学过几何,更没法成为建筑师,同样,一个人尽管可能具有很强的同理心,但处理长期的客户关系却很糟糕。
用心管理
墨尔本·麦克布鲁姆是一位喜欢发号施令的上司,他的脾气让跟他一起工作的人都感到害怕。如果麦克布鲁姆在办公室或工厂上班,那么这一点还不算什么,但是他是一名飞行员。
1978年的一天,麦克布鲁姆驾驶的飞机即将降落在俄勒冈的波特兰,但他突然发现飞机起落架出现了问题。因此,麦克布鲁姆把飞行设置为等待航线模式,飞机在机场附近的高空盘旋,而他则在拨弄飞机的机械装置。
在麦克布鲁姆专心研究起落架的时候,飞机燃料读数渐渐接近于零。副驾驶员们害怕麦克布鲁姆发怒,在灾难即将降临之际居然什么都没说。最后飞机坠毁了,造成10人死亡。
这次飞机失事在飞行员安全培训中已经成为反面教材。80%的飞机失事是因为飞行员犯了本来可以避免的错误,如果机组人员工作更加协调,这些错误根本不会发生。团队合作、开明沟通、协调配合、注意倾听以及表达真实想法,这些社会智力的基本要素和驾驶技术一样需要在飞行员训练中得到加强。
飞机驾驶舱是工作组织的一个缩影。如果不是发生了飞机失事这种让人警醒的重大事件,低落的士气、战战兢兢的员工、颐指气使的老板,以及工作环境中其他形形色色的情绪缺陷,其破坏性后果通常会被不在场的人忽略。但它们往往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无法如期完成任务的情况增多,错漏百出,大批员工跳槽到工作环境更好的企业。这是工作环境情绪智力水平过低导致的必然恶果。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企业有可能倒闭。
情绪智力的成本效率对企业来说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有些经理人也许难以接受。一项面向250名企业执行官的调查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工作需要他们“用脑而不是用心”。很多被调查者表示,他们担心对同事抱有同理心或同情心会使他们与组织的目标产生冲突。其中有一位认为“感知员工情绪”这种想法是荒谬的,他表示,如果这样,“就没法管理他们了”。其他被调查者则认为如果他们不铁石心肠,他们就无法做出企业所要求的“困难”决定,不过他们向员工宣布决定时可能会选择较为人道的方式。
这项调查是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当时的企业环境和现在差别很大。我认为,他们这种态度已经过时了。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情绪智力对职场和市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哈佛商学院心理学家肖沙娜·朱伯夫(Shoshona Zuboff)指出:“20世纪以来,企业经历了急剧的变化,情绪景观也随之出现了改变。在企业的等级制度下,经理人阶层曾经长期处于统治地位,手腕强硬的铁血老板得到回报。但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双重压力之下,企业僵化的等级制度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瓦解。铁血战士代表企业的过去,而人际关系的大师代表企业的未来。”
原因很明显,想象一下,在一个工作团队中,有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怒火,或者对同事的感受麻木不仁的后果是什么。如果情绪低落,人们就无法聚精会神、思路清晰地记忆、学习或决策。按照一位管理咨询师的说法,“压力之下必有愚夫”。
我们还可以正面考察一下提高基本情绪竞争力(与他人的情绪协调一致,防止分歧升级,工作进入“涌流”状态)对工作的益处。领导力不是支配和控制,而是说服人们向共同目标努力的艺术。此外,在对自己职业的管理中,最关键的是识别自身对工作最深刻的感受,了解什么样的改变能使我们对工作更为满意。
情绪潜能逐渐成为重要的业务技能,这也反映了工作环境的急剧变化。下面我将介绍情绪智力的三种不同应用:一是把发牢骚转化为有用的批评;二是营造推崇多样性的氛围,而不是将其视为摩擦的根源;三是建立有效的关系网。
批评是第一要务
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负责一个软件开发项目。他正在向公司的产品开发副总裁汇报几个月以来的工作成果。他的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对自己艰苦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感到自豪。然而,工程师汇报完毕之后,副总裁挖苦地问道:“你从研究所毕业多长时间了?这些技术标准太荒唐了,过不了我这关。”
工程师感到非常尴尬和沮丧,他在会议剩余时间里闷闷不乐地坐着,一言不发。他的团队成员为捍卫他们的成果不断辩解,但都说不到点子上,而且态度有点儿抵触。副总裁此时被叫走,会议突然中断,于是大家不欢而散。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工程师一直对副总裁的评价耿耿于怀。他无精打采,绝望透顶,他觉得自己在公司再也不会被委以重任了,尽管他很喜欢这份工作,但他还是打算辞职不干了。
最后工程师去见副总裁,跟他说起那次会议,说到副总裁的批评令他的团队士气低落。然后他字斟句酌地问:“我不太明白你的用意。你应该不只是想让我难堪,你当时还有别的想法吗?”
副总裁很吃惊,他根本没有想到他当时的话会产生这么严重的影响,他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实际上,他认为这个软件开发项目很有前途,但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他并不是要把它贬得一无是处。副总裁说,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反应方式这么糟糕,他也不是想伤害别人的感情。于是副总裁向工程师送上迟来的道歉。
这个故事讲的其实是反馈问题,即人们获取关键的信息,以确保工作不会偏离正轨。系统论中的“反馈”,原意是关于系统的一部分运作情况的数据交换,系统的一部分会影响其他部分,因此任何阻碍进程的部分都应得到改善。在企业中,每个人都是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反馈(也就是信息交流)相当于组织的血液,人们据此了解他们所做的工作是否符合要求,或是否需要调整、升级甚至彻底转向。没有反馈,人们就会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与上司、同事相处,也不知道别人对他们的期望,随着时间流逝,这些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从某种意义上说,批评是经理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同时也是他们最害怕、最想逃避的事情之一。和前文那位挖苦下属的副总裁一样,很多经理人的反馈方法很糟糕。这种欠缺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正如夫妇的情绪健康取决于他们表达不满的技巧,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满意度以及产出也取决于上司向他们指出问题的方式。事实上,如何提出批评和接受批评,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同事满意度以及上司满意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书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情商的力量
第1章 惊人的发展
第2章 用心管理
第3章 领导是怎样炼成的
第4章 你适合什么样的领导风格
第5章 群商
第二部分 大脑与情商
第6章 情商为什么如此独特
第7章 自我意识:我们是如何做出决策的
第8章 最佳心理状态
第9章 伽马射线洞穿创意之门
第10章 对抗“杏仁核劫持”的自我控制与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