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需要动力。大学生必须适应社会动力性的要求,努力培养自身的五种能力。
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大学生应正确把握需要,培养自我激励的能力
需要是人的欲望和要求,是人类活动的驱动力。社会发展动力源于每个社会成员的内在活力,个体的活力又源自内在需要的追求。因此,大学生应当认识和挖掘自我心中最重要、最崇高、最持久的需要,持之以恒地追求和实现之。《礼记·大学》所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自汉唐以来历代士人毕生追求的理想,对当代大学生仍有着深刻的启示:努力学习、探索和认识外部客观世界,努力了解、端正和塑造自我主观世界,努力修炼、提高和完善自我的思想品德与知识才华,处理好人际关系,担当起治理国家的重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竞争是社会发展的杠杆,大学生应正确面对社会竞争,培养良性竞争的能力
优胜劣汰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大学生必须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高度重视竞争现象,培养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寻找竞争机遇,达到实现自我、利国利民的目标。竞争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增强竞争意识,学会在竞争中求生存,在进取中求发展;增强时间观念,珍惜时间,科学安排日程表,努力充实自己;培养智商与情商水平,增强硬实力和软实力;培养自我展示能力,把自己的才华与品行展示于社会;培养抗御挫折的能力,增强心理承受力,以应对各种艰难险阻的考验。竞争有两极趋势: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前者机会均等,过程规范,结果双赢;后者机会不平等,过程失范,其结局或是两败俱伤,或是一方得势而另一方屈辱。显然,良性竞争才是大学生最佳的选择。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大学生应紧跟改革潮流,培养开拓创新的能力
社会改革是指按照一定目标对社会体系进行变革的社会运动。创新力就是一种改革力,改革和发展寓于创新之中。对个人而言,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创新是一种追求改变、重塑自己、脱胎换骨、不断向上的愿望、能力、过程及结果。创新包括思想创新、能力创新、学习创新、工作创新和生活创新。大学生要始终追求思想、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创新,不断向自己的过去挑战、向自我极限挑战, 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只有敢于和善于不断创新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者。
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大学生要增强开放心理,培养善于沟通的能力
一个社会的开放度,往往决定了该社会系统的发展程度。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知识化、开放化的社会,因此,社会沟通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特殊重要性。有效的沟通有利于保持组织系统的活力和稳定状态,增强社会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有利于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各阶层和谐相处;有利于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大学生应当依次递进地培养自身的沟通能力,即:学会与自己沟通,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理解和调控自我的情绪;学会与他人沟通,客观真实地评价他人,理解和调节相处对象的情绪;学会与组织沟通,增强自己对组织的认同感,争取组织对自己的认可度;学会与社会沟通,以科学的视角认知社会,以有效的方式参与社会,以积极的行为影响社会。
学习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生要树立新的学习观,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习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习使人类文明得以承传、保留;学习使人类文明不断得到创新和提升。学习的过程就是人类适应环境、选择价值系统、解决问题、满足需要的过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个人要想成功,必须成为“学习型个人”;社会组织要想成功,必须成为“学习型组织”;社会要得到不断发展,必须成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绝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的概念或教育的概念,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范畴。大学生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学习型个人:要学会学习,21世纪的文盲是那些不会主动寻求新知识的人,也就是不会学习的人;要享受学习,学习兴趣来自有意义的学习,所谓有意义的学习是一种对个人的行为、态度、经验、个性等方面发生影响的学习,而不仅仅是一种事实和知识积累的学习;要全方位学习,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又要学习思想品德知识,既要学习理论知识又要学习实际知识,既要在课堂学习又要面向社会学习;要展示学习,大学生应当成为一般民众学习的榜样,通过劝说、示范、参与和帮助等方式在社会上掀起学习之风;要做到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实践是促使个人不断进取、社会不断进步的恒常性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