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东方IC
教师、培训师、销售员等由于长期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声音不仅不再动听,还罹患咽喉炎、声带小结等职业病
受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 邱宝珊教授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张秋霞 卢杰
进入秋季,广州的天气明显干燥起来,很多读者都感到咽部不适,有的甚至出现了声音沙哑问题。特别是教师、培训师、销售员等需要说话很多的职业人群,则更容易出现嗓音、声带不适,如声音变得沙哑、粗糙、低沉或发声无力,甚而失声。
日前,记者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里,发现有间嗓音室,邱宝珊教授正在给来就医的患者进行医学的发声训练。她提醒说,要保护好嗓音,先从会发声开始;而若想发声更省力,要善用腹式呼吸;此外还要注意远离毁嗓食物。
护嗓第一招
正确发声从腹式呼吸学起
邱宝珊介绍,发声训练不仅治疗手段,而且也有保健作用:对于目前声带并没有特别的异常,只是想学习如何正确发声,保护好嗓音的读者,邱宝珊建议,学会腹式呼吸是基础。
大家在尝试自行练习的时候,要全身放松地坐在靠背椅上。吸气的时候,注意力放在腹部,让腹部像气球一样慢慢胀起;呼气时,腹部随气体呼出而渐渐瘪下去。腹式呼吸可以增加肺活量,因此可以提供足够的气流,使讲话或歌唱变得轻松。
腹式呼吸如何与我们说话相配合?邱宝珊介绍说,吸气同时开始起音,发声过程自如地腹式呼气,让其慢慢形成习惯。在腹式呼吸的基础上,还可以学习一些气息控制的方法,如“快慢呼吸”、“狗喘气”等的训练。
掌握好腹式呼吸和气息控制后,可以将两者结合,先应用于朗诵,再应用于说话、交谈。朗读训练可以先从诗歌开始,再进行短句练习,渐渐过渡到文章。朗读时要注意的是,除了要保持腹式呼吸外,要记得适时换气,要避免气息不足时还强硬发声,这样就会对声带造成伤害。
护嗓第二招
说话过多时,用“打嘟法”放松声带
邱宝珊表示,要想在说话时更好利用气息,正确的姿态也很重要,无论是坐还是站都要放松双肩和颈项,如果含胸驼背或过于紧张的话,气息出来时就不通畅。
若因工作需要,不得不长时间大声讲话时,要学会在休息时对声带进行放松练习。在临床上,放松声带的方法有很多,如穴位针灸、发气泡音等。读者若自行练习,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打嘟法”,就是模仿小孩子玩口水,用嘴持续发出“嘟——”音。
护嗓第三招
远离“毁嗓”的饮食
要保护好嗓音,在日常吃吃喝喝上也要注意。口干了该如何喝水,这里面也有学问。邱宝珊介绍,如果拿起瓶冷饮,几大口喝下去,这样非但不能起到润喉的作用,还会对喉咙有不良刺激,正确的方法是小口小口地喝。当然,最好是喝温开水。
喜欢吃巧克力、甜品的读者也要注意了,过甜的食物不利于声带的保护,至于辛辣、刺激食物就更不必说了。如果你忍不住馋,偶尔吃下无妨。但在需要演讲或演唱前,或声音已经出现嘶哑、低沉的情况时,一定要远离这些食物。
很多人当声音嘶哑、喉咙不适时喜欢吃含片、喉片。邱宝珊教授提醒说,要留意当中含片或喉片中有无薄荷、冰片等成分。如果是胃食道反流患者,薄荷、冰片等会对胃产生刺激,可能会加重返流,进而影响声带,甚至烧心,因此不建议含用。
知多D
我们的嗓子是如何出毛病的?
当说话的时候,自肺呼出的气流冲击、振动闭合的声带而产生原始的声音,经共鸣腔的放大,唇、舌、齿、腭、面颊等器官的协调,声音变得洪亮,形成了丰富的语言。
我们平时讲上半天一天都不会累,但若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呐喊、或在管教小孩时咆哮、或需长时间说话时,这些不良的说话方式,可引起喉部肌肉挤压,声带过度碰撞而引起声带损伤,久而久之,声带可出现肥厚,长出小结或息肉,闭合不佳,导致声音嘶哑、低沉、毛糙、沙哑,甚至失声。
若想正确地发出洪亮的声音,那需要善用我们的共鸣腔。胸腔、咽喉口腔和鼻窦腔等都是我们发声时的共鸣腔。发声的时候,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大;而某些特定的声音通过共鸣腔的作用后可以使得振幅增大,从而增强发声。
所以,在临床中,需要通过锻炼唇、舌和面颊的协调运动,对就诊者进行调整共鸣腔的训练。这些方法很专业,一定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陈辉、张秋霞、卢杰
(《跟着医生学护嗓》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联系电话:020-87133589、8713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