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伟大又神圣的龙有九个孩子,「龙生九子」相信你一定不陌生,但你知道到底是哪九位呢?又在哪可以见到祂们的踪影吗?祂们又是在做甚麽的?
又名鸱吻,鸱尾、龙吻,其形状似龙又有鱼身。口润嗓粗,平生好吞。常饰于殿脊两端之上。取其灭火消灾之用意,佛经中是雨神座下物,能够灭火消灾的功效。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用它作镇邪,以避火。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
又名宪章,其形似虎,平生好讼,又有威力。传说其不仅急公好义,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除常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官衙大堂两侧。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是黎民百姓的守护神。
赑屃
又名霸下、龟趺、填下,其状像龟,有齿好负重。龙头龟身后有麒麟尾,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其背长年驮载着石碑,力大可驮负三山五岳。常饰于石碑石柱之底,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其形状像龙,好鸣叫,常做洪钟提梁的兽钮。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其一直害怕鲸鱼袭击。每当遇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大声吼叫。人们取其性好鸣特性,铸为钟纽助鸣声远扬,而把敲钟木杵鲸鱼状。
饕餮
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状如羊身人面性好食,贪食爱吃常饰于鼎盖。凶猛,喜食人食量大。民间传说(www.aIhUaU.Com)其样子似狼,饕餮纹常饰青铜鼎器,因其它也能喝水贪吸,也常在桥梁外侧正中,饰于饕餮纹以防大水……
貔貅
雄性为貔,雌性为貅,龙头马身麟脚形似狮,貔貅有二十六种造型,有七七四十九个化身。貔貅以金银珠宝为食,传其屁眼受罚被封住,被视为招财进宝祥兽。象征揽财,只进不出,可镇宅辟邪聚财掌权。
豺头龙身,性格刚烈,好勇擅斗,嗜杀好斗,其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以增自身的强大威力。俗语: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睚眦便成为克煞一切邪恶的化身。
椒图
形状像螺蚌,性好闭。反感外人进入其巢穴,铺首衔圆环为其形象。其常雕画于大门之上,螺蚌若遇到外物侵犯,总是会将壳口紧合闭。人们将其用于门板上,取其可以紧闭之寓意,自古用以求安全之意。
形似狮子,喜欢烟火,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佛祖见它非常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坐骑。其形一般用在香炉上,随烟雾而吞烟吐雾之。其与狮同类能食虎豹,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石狮项圈图亦是狻猊。
其实,「龙生九子」说法众说纷纭,也有一种说法提到龙王其实不只九个儿子,相传我们常听到的麒麟、螕貅也都是龙王众多儿子之一,「九」在中国也意味著吉祥、长长久久之意,以九来表示极多、有尊贵、至高无上之意,是虚数也是贵数,所以才会用此来描述龙子。
龙子传说还得从叶公说起。
龙子和龙一样,也是不断发展、沿革逐渐形成的。虽然有关龙子的说法不一,但有一点,龙子的昆仲数目是取得共识的,即龙有九个儿子,龙承九子,子子不同。这是自古以来众所周知的,但它们怎么会留在人间各司一职,就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了,这还要从刘伯温说起。

具体解说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中的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六弟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因龙九子名和职司不易记,情驿快乐鸟作一首歌诀以便于读者记忆。歌诀为“囚睚嘲蒲五子狻,赑狴负螭九子全。琴剑殿钟炉角烟,重衙碑脊避火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