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国内外研究现状 梳理中国微课研究现状

梳理中国微课研究现状2014年04月25日 10:23:38访问量:36次发布人:陈彦秋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已逐渐成为教育技术领域探讨的焦点。在国外,基于微课的“颠倒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育改革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已逐渐成为教育技术领域探讨的焦点。在国外,基于微课的“颠倒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育改革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自2010 年以来,国内微课实践日益加强,相关研究逐步深化。本文研究关注国内微课研究现状,对国内微课研究作一综述。

  笔者以“微课”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分别进行精确和模糊检索,共有文献75篇,再以“微课”为主题对中国知网进行精确检索,共有文献50 篇,排除重复结果(网络出版时间截至2013 年10 月)后共有文章81 篇,其中包括综述类文章1 篇,介绍性文章7 篇,与微课内容不相关的文章4 篇,另外69 篇文章的内容涉及到微课概念内涵阐释、微课设计、微课开发以及微课应用等方面。

微课概念厘清

  目前,国内对“微课”概念的界定还未达成共识。从字面来看,微课由“微”与“课”构成。“微”有“细小、轻微”的意思。 “课”是指“有计划的分段教学”或“教学的时间单位”。由此看出,“微课”应该是有时间限制的教学活动全过程。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把微课定义为“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指出,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课程”是指:“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如:课表,安排课。由此可见,“课程”是“课”的上位概念,由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实施系列的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因此又有观点认为微课是微课程。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认为微课是指时间在10 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胡铁生则指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关于微课是“课”还是“课程”的问题,苏州电教馆馆长金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微课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其实质是一段视频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是微课程系统的一段学习材料。所以说,微课是微课程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综上可知,从狭义上理解,微课是教师在课堂上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视频记录,但是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规律,容易造成教与学脱节。从广义上来说,微课应该是包括微视频、学习单与学生学习活动流程的微课程。从教育目标来看,微课程更能体现课改要求,兼顾教与学,微课程是微课必然的发展方向。

微课实质解析

微课国内外研究现状 梳理中国微课研究现状

  从“资源构成”角度,微课是学习资源。胡铁生认为,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南京大学梁乐明等人认为,微课是一套以微视频为核心,辅之以相应的教学资源与学习支持的学习资源。

  从教学媒体呈现形式的角度,微课是教学视频。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从学习时间及空间的角度,微课是学习方式。胡铁生认为“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微课是教研手段。胡铁生认为,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使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将会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角度,微课是教学模式。梁乐明等人认为“微课程通过提升知识传输的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提供有效支架而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

  总体而言,微课能充分利用移动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切合信息时代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自由选择时间和空间对课堂教授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并且通过师生在线交流使教与学相互促进,为传统课堂教学提供重要补充,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

微课设计与开发

  微课设计

  微课的设计是决定一个微课作品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国内微课设计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微课教学设计模式创建和策略探究两个方面。

  有关微课教学设计模式创建,梁乐明等人认为,微课教学设计要考虑以下要素:微课是一堂完整的课,应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应注重教学视频与现实课堂的结合;学习资源是动态生成的,师生应相互构建学习内容。有关微课教学设计策略,有人认为可参照“微课程”创始人戴维·彭罗斯提出的五个步骤来思维微课程设计,可从“在哪里挖掘知识”、“需要挖些什么”、“怎样对学习进行监督”三个维度提出相应的微课设计策略。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认为设计微课时应统筹分析微型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认证服务等构成微课的四要素间的关系。

  微课开发

  微课开发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开发途径、模式、环节、策略、制作技术、平台的开发等方面。

  胡铁生认为,就开发途径而言,主要有加工改造式与原创开发式两种。就开发模式而言,有征集评审式(面向教师个人)与采取项目开发式(面向学校和机构)两种。

  就开发环节而言,从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视角,包括选定主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制作加工、微课上传发布等建设环节及微课展播、推广交流、教学应用、评价反馈等应用环节;从一线教师的视角,包括合理选题、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撰写视频字幕、拓展其他资源等环节;从技术人员的视角,包括课堂教学视频拍摄与后期编辑等环节。

  就平台功能的开发而言,应建构集建设、管理、应用、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的微课平台。

  就开发策略而言,微课可采取征集评审式与专业拍摄式相结合的开发策略。金陵则强调,保证微课传播中的视听一致性,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就开发中的制作技术,也有人阐述了摄制型、录屏型微课制作所需的设备配置、相应的制作方法及技术要点。

  总的来看,当前微课开发研究只局限于国内区域资源开发的经验概括,并不适合在全国范围——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进行推广。

  微课应用与推广

  2010~2011 年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重庆、内蒙古等地区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微课应用实践。2012 年以来,在国家各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微课实践在全国中小学、职业院校、电大系统、高等院校甚至一些民办教育团体迅速推广开来。

微课应用

  基于微课的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微课的一些重大教学改革项目是微课实践另外一种重要途径。焦建利等人与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合作启动了基于“颠倒教室”的教学改革实验项目;黎加厚等人在上海闵行区、山东淄博、深圳福田区开展了关于教师微课程教学设计的培训项目;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集团合作面向全球推出了的“凤凰微课”;佛山的胡铁生主持了“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天津的张宝君主持了“天津市小学《习字与书法》网络微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很多人将微课具体应用到不同课型的数学教学中,对数学课型的转变产生重要意义。有具体分析了微课特点与微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将这些理论成果合理融入到“缓冲溶液”课程教学中;也有人针对“C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特点引入微课教学;还有人把微课引入到大学物理教学中,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也有人在人体形态学课堂教学中,借助微课静态和动态展示人体结构的图形图像。

微课在教师教研中的应用

  微课在教师教研中的应用方面,内蒙古的李玉平带领深圳、湛江、湖北、山东、内蒙、上海、海南等地教师们开展基于三微研究(针对微问题、开展微研究、形成微成果)的区域网络教研;广东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构建微学习生态系统;福建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开展微课程科研课题实验;韶关学院设计基于微课理念下的教师教育技能实训方案。这些案例都证明微课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新途径。

  微课竞赛与推广

  2012年9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由15 个省(市、区)的7 万多名教师上报的优秀参赛微课作品超过20000件。至此,微课实践得到了国内教育界的广泛重视。然而,各种竞赛活动承办方更应该关注参赛优秀作品的后续推广应用情况,必须杜绝为比赛而比赛,注重微课的应用实效,切忌走上“重建设轻应用无研究”的老路。

  自2010 年以来,我国微课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迅猛发展的过程,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呈现建设先行,理论与应用滞后的局面,因此相关研究亟待加强。

  理论研究方面

  1. 学界对微课概念的争论焦点集中在微课是“课”还是“课程”,从长远来看,微课概念应该向微课程概念演化。

  2. 关于微课教学设计模式与策略研究不多,而设计理念的专门研究基本是空白。通过文献阅读发现,有学者认为设计微课时应改变长期以讲授为主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设计思维,代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设计理念。如微课程应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学生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教师在“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微课教学设计应加强其理论、理念、策略、方法和模式的研究。

  3. 在微课开发方面,佛山微课开发的途径、模式、环节、策略对我国其他区域甚至全国性微课开发具有借鉴与启示作用,但因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不易推广,故应因地制宜地加强微课开发相关理论的研究。

  在微课平台开发方面,胡铁生认为,平台功能应在满足微课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而研究表明,微课平台功能明显不完善。比如在管理功能上,缺乏向学习者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及确定学习者自主学习路径的学习分析技术;在应用功能中,缺乏用于学生异步、同步交流的交流与协作系统;缺乏诸如笔记、书签等用于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系统;缺乏诸如学习单、视频索引等学习支持系统;缺乏用于自测、考试的评价系统。

  4. 在微课评价方面,针对微课评的指标体系和评审机制的专门研究基本为空白。研究发现,只有“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与“中国微课大赛”制定了微课评价指标体系。且通过比较发现,两个大赛的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一致、体系单一,对微课实践引导缺乏多元化引领作用。科学、权威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体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教育特性,新课程标准对学习资源的要求以及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要求,引导微课实践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另外,佛山微课建设创新了评审机制,该评审机制对其微课建设与竞赛活动起到有效激励作用,有利于鼓励优秀微课的创新与发展,对全国性微课评审机制的创新有一定借鉴与启示作用。该评审机制具体体现为:一是评审方式采用分布式专家在线评审和大众用户评审相结合;二是奖励机制由原来只对获奖作品的学科教师个人进行奖励,创新为对获奖作品的教师团队进行集体表彰;三是奖项设计效仿奥斯卡电影优中选优的选拔评审机制。

  现有微课理论研究明显还不全面,关于微课教学设计模式、策略、理念,微课评价指标体系、评审机制方面的研究还有空白需要填补。

  应用实践方面

  微课应用实践研究成果首先体现在建设环节上,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微课资源库,为丰富我国数字化信息资源做出了有益探索;其次体现在基于微课的教学改革研究上,可对我国微课教学改革起到先导作用;最后体现在一线教师基于微课的教学教研应用上,可成为基于微课的教师专业成长新途径。

  另外,微课实践研究在设计与应用环节还有待加强。在设计环节上,一方面应加强信息化环境下对教师的微课教学设计理论、理念、策略、方法和模式方面的培训。据调查,有76% 的中小学教师认为微课的教学设计是微课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有34% 的人认为“没有掌握微课的设计方法”是微课制作的困难。另一方面应加强“微视频”技术培训。胡铁生指出,课堂教学视频的拍摄与编辑技术是当前微课质量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

  在应用环节上,应加强微课应用模式、策略、机制的研究,以引导微课的应用。据调查,目前中国微课网平台的微课资源应用情况极不乐观:仅 31% 左右的教师会“经常”去点播或查看自己的微课,35% 左右的教师会去“经常”点播或查看他人的微课,17.5% 的教师会“经常”去下载他人微课,12% 左右的教师会评论他人微课,16% 的教师会在自己课堂教学中主动运用微课。

  研究表明,只有在完善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强化实践探索中的设计和应用环节,才能形成以理论指导实践,为用而建、以建促用、用中提建的良好态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9651/18629334373.html

更多阅读

国内外城市空间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1、空间的概念及理论17世纪社会哲学家笛卡尔创立了空间概念,笛卡尔结束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两千年的时间里将空间和时间作为范畴以便于对感知的材料进行分类和命名的传统,奠定了数学在空间认知中的地位,创立了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参考文献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附:参考文献【述 评】“少教多学”的思想并不是今天才有的,追本溯源,自古有之。先秦时期,孔子就曾有过非常明确的阐述,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此外,《学记》中也曾有过这方面的阐述:“故君子

“学困生”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素质教育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三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有人把它归纳为“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人

国内六大知名OA系统点评 oa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金和、泛微、华天动力、致远、通达、蓝凌。这六个品牌包括功能完善、产品稳定、开放灵活、服务到位等。评比哪个更适合你的企业。对OA办公系统等绝大多数产品来说,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自己。所以,小编无法选出综合评比最好的一款O

声明:《微课国内外研究现状 梳理中国微课研究现状》为网友逗比青年欢乐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