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心血管频道mp 2016-06-23 17:59:44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有真就有假,高血压也不例外。如果在临床中错把李鬼当李逵,可不仅仅是劳民伤财这么简单……
作者:李沐梓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在临床中,如果“假戏真做”,错把假性高血压当作真性高血压治疗,不仅加重了患者的治疗负担,还会增加老年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因此,正确认识并重视假性高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假性高血压,究竟是何方神圣?
假性高血压指,用常规的袖带测压法所测得的血压值高于经动脉穿刺直接测得的血压值,假性高血压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多见于老年、动脉硬化及糖尿病患者,也可见于青少年,其中老年人假性高血压的检出率为4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1]将假性高血压定义为:袖带测压比直接动脉内测得的收缩压高10 mmHg和/或袖带测压比动脉内舒张压高15 mmHg。此外,血压的假性升高现象还包括白大衣高血压、夜间单纯性高血压等,家庭血压监测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此类现象的识别起着重要作用。
2、假性高血压,是怎么发生的?
假性高血压可分为收缩期、舒张期假性高血压及袖带充气性高血压。收缩期/舒张期假性高血压的发生是因为动脉中膜增厚导致的动脉僵硬,在袖带测压时,因血管不能被压缩,致使所测得的血压比血管内的实际血压高,且动脉壁每增厚1倍,可造成32 mmHg的血压测量错误。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弹性及顺应性的逐渐降低,假性高血压日益成为不被熟知的安全隐患。当降压治疗对血压本身无明显影响但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状,如头晕、黑朦等时,一定要意识到发生假性高血压的可能。Mejia等[2]研究发现在袖带充气时,少数患者的动脉内血压随之升高,其机制尚未明确。
3、假性“高血压”,降压不就完了?错!
由于假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是一种假象,若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情况,错用降压药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一般假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疗效都比较差,如联合使用降压药物或加大降压药物的剂量,动脉内血压过度下降可引起脑、心、肾等脏器的灌注不足,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肾功能不全等意外事件。

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中,医生需结合患者病史、临床特点以及特殊检查(PWV、ABPM、双上肢X线检查等),进行假性高血压高危患者的筛查。
尽管假性高血压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但也不可因此轻易忽视年轻人群的发病。此外,以下几种情况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假性高血压:
①经袖带测压法测定,患者存在持续的高血压,而无明显的靶器官损伤,如心脏肥大、肾功能不全或眼底改变;
②高血压患者经抗高血压治疗后,出现低灌注现象,如头晕、晕厥、黑朦等症状;
③高血压患者经过正规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的反复调整,血压状况并未得到改善或对高血压药物出现耐药情况;
④兼顾颈椎病、血压计使用不当等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