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学讲义 怎样翻译古文(寒假补课讲义 第一课时)

怎样翻译古文(寒假补课讲义)

第一课时

前言

1、翻译古文的要求:信、达、雅
    “信”就是忠于原文,不歪曲原文的意思;“达”就是通达,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不使人感到艰涩别扭;“雅”就是译文要自然优美,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修辞恰当,用词得体。

信、达、雅是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提出来的,原来是指翻译外文的要求,后来人们也用来说明翻译古文的要求。

对于中学生,主要做到“信”和“达”,“雅”是更高一级的要求。

    2、翻译古文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要求原文每一个字在译文中都有着落,译文每一个词在原文中都有根据,并且原文中的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以及文言特殊句式(倒装句、被动句等)在译文中都要体现出来。如《游褒禅山记》中“则或咎其欲出者”译成“就有人责怪那个想要出来的人”,原文中的每一个字都得到了落实。

    如果直译后语意仍不明朗,甚至十分拗口,就要改为意译。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如果直译:处在高高的殿堂,就担忧老百姓;处在偏远的乡间,就担忧国君。含义不够明确,如果译成:当他在朝廷做官时心里就记挂着黎民百姓,当他流落到民间时就想着如何为君主效力。这样译就准确地传达出了原文的精神。

    一般来说,古文中用修辞的地方需要意译

    ①互文不可直译。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要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正确译文是:将军和壮士在十年中身经百战,有的战死了,有的得胜归来。

    ②文言中的“双提分承”(有的书上叫做“并提”),翻译时应分别表达。例:风霜高洁(《醉翁亭记》)译为:天气高爽,霜色洁白。“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出师表》译为:将军向宠,性情善良,品行端正。

    讨论:如何翻译下面的句子

古文字学讲义 怎样翻译古文(寒假补课讲义 第一课时)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答案:①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悲伤。(互文)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答案:②除非正午,看不到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双提分承)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同上)

    答案:③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双提分承)

翻译古文的方法

翻译古文的方法:留、换、补、删、调。

一、留

留就是保留。哪些词语可以保留?①专名词,如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②一些基本词汇,如人、天、山、水等以及其他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③只有古代才有、现代已经不存在的事物名称都可照录,不必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巴陵”可照录不译。《鸿门宴》中“参乘”(职务),《荆轲刺秦王》中的“九宾”(外交礼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汤镬”之刑,都是只有古代才有现代没有的事物,只好保留。“屡宣诣会极门受旨”,许多同学不能判断“会极门”是地名,而错误地把“会极门”理解为“到极门前集合”,如果这样译,“诣”就成了多余的。其实,只要能正确判断“诣”是动词“到、前往”的意思,就容易猜想得到“会极门”是指某地方的名称了。

注意:不要把古汉语中的专名词当成普通实词

    不要把古汉语中的专名词误当成普通实词。如“江”古代专指长江,“河”古代专指黄河。“江东”“江左”“江表”都指长江以南的地方。有一次翻译,有人把“曾子衣敝衣以耕”中的“曾子”译成“曾经的儿子”,就闹笑话了。《三国志·王粲传》:“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父谦”,是说王粲的父亲是王谦,而不是说他父亲很“谦虚”,所以做了大官。

二、换

    换就是替换,有人称为“对译”,就是将古代汉语的词语译成对应的现代汉语的词。古代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是一个词,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的显著区别。因此,将古代汉语的词语替换成现代汉语的词语,常常是将古汉语的单音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相应的双音词。这是古文今译的基础性工作。这种替换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在原来的单音词前或后加上一个词缀,如:师-老师;石-石头。二是在原来单音词的前后加一个同义或近义的词素,如:寒-寒冷;宫-宫殿;率-率领;士-士兵。三是换为词形上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如:歧(歧路亡羊)-岔路;夷-平坦;邦-国家。“肴核既尽”(《赤壁赋》),“肴核”就应译为“菜肴、果品”。

    由于第二种情况稍多,加上学养的不足和思维的惰性,很容易将本应使用第三种情况翻译附会为第二种情况,也就是顾“名”思“义”,在联想时不适当地受到古汉语单音词的影响,出现“顺水推舟”的错译。如“妻尝之田,暴麦于庭”,有的同学将“暴麦于庭”译成“把麦子暴露在院子里”。其实“暴”是“曝”的通假字(如成语“一暴十寒”),是说妻子有一次到田里干活,把麦子放在院子里晒。“庭”虽然可以译成“庭院”,但译成“院子”更口语化一点,“庭院”用于比较正规的场合,如“庭院经济”“庭院农业”“世界五大庭院树木”。再如“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有的同学译成“秦国遇见将军,可以说是很深厚了”,其实正确的翻译是: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很刻毒了。(注:在古文中,“深刻”是严峻苛刻的意思,与宽厚是反义词。如:性笃厚,不译为深刻)

    替换的翻译法并不是说把单音词通通变成双音词,文言单音词所表示的意义,有的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仍然是单音词。如“吾欲之南海”中的“吾”替换为“我”,“之”替换为“去”,全句应译为“我想要去南海”。单音词与双音词之间的替换应当是灵活的,该用单音词就用单音词,该用双音词的就换成双音词。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应当译成:那些平坦又近的地方,来游览的人就多;地势险阻并且路程近的地方,到过的人就少。  “夷”“近”“险”“远”这几个词,有的译成双音词,有的译成单音词,各得其宜。“远”“近”“多”“少”等基本词汇,在汉语中就是使用单音词。

    替换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最大的障碍是多义词在“作祟”。古汉语单音词居多,一词多义现象更为突出。例如“请”字,在古汉语中有较多义项:①公将战,曹刿请见(请求)②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催请)③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请教)④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请示)⑤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拜访,问候)⑥王好战,请以战喻(请让我)

    再如“寝”,除表示①睡觉(“宰予昼寝”)以外,还表示:②止息,搁置,如“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后汉书·范滂传》);“(三俊)备列上奏,寝不行”(《明史》)③相貌丑陋,如:“表以粲貌寝而体弱,不甚重也”(《三国志·王粲传》)

    在替换(对译)时,有时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适当变通,不可胶柱鼓瑟。如: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潦水流麦”,有的同学译成“雨水把麦子流走了”,虽然也说得过去,但不如译成“雨水把麦子冲走了”更切合实际情况。

    替换的一个重要障碍是不明词性。由于学养的不足,经验的缺乏,学生容易以今度古,难以根据上下文判断某些词语的词性,结果无论怎么翻译都是错的。如以下各句:时议壮之;中外高其风节;士类益以此多之(士人们更加因为这件事称赞他)。这几个句子中的“壮”“高”“多”都不是形容词,而是包含了意动用法,认为怎么样,都可以译成“称赞”“赞扬”。在考试时,“时议壮之”有的译成“当时的议论很盛大”,有的译成“一时人们的讨论非常热闹”,不一而足,都是把“壮”当成形容词。

    古汉语中的双音词

    要注意,古代汉语中也有双音词。如《鸿门宴》中有:天子、诸侯、大王、将军、士卒、婚姻、非常、戮力、玉玦、参乘、彘肩、细说、须臾、天下、白璧……其中有的古今说法相同,或者现代汉语中没有恰当的词语去对译,可以保留,如:天子、诸侯、将军、天下、参乘、白璧。有的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也能理解,但为了更通俗晓畅,最好也把它们译出来,如“士卒”(士兵)、“戮力”(合力)、“须臾”(一会儿)。更有一些词,虽然表面上现在也有类似的说法,但实际意义并不同,如“婚姻”是“结为儿女亲家”,而不是指双方当事人结为夫妻。

    不要误合双音词

    还要注意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连用当成一个双音词,犯“误合双音词”的错误。有时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词连用恰好和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词形相同,但意义并不相同。如“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方”,意思相当于土地方圆,是古代计算土地面积的方法。

200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其中有一句:“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不少学生译成:“他在士大夫中是一个忠实诚信的人。”这里关键是对“诚信”二字的理解,学生犯了“误合双音词”的错误。这里“诚信”是两个词,“诚”是副词,确实、实在,“信”是信任,与后面的“于士大夫”构成被动结构,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他那忠诚朴实的品德确实受到士大夫们的信任。”

    下面再举两个例子

    ①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五人墓碑记》)译: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

    ②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勾践灭吴》)译:将要率领你们夫妇们来繁殖生息。说明:“将”是副词,读jiāng;“帅”是动词,与“二三子夫妇”组成动宾关系。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以上加线的5个词语,哪些要保留,哪些要直译,哪些要意译?

“长安君”是专名词,要保留。“媪”“膏腴”“重器”需要翻译,“山陵崩”需要意译,不能简单地译成“死”,要根据语境译成“百年之后”方才得体。

    讨论:口头翻译下面的文字。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参考答案:接触了实际然后才知道真相,亲自经历了一件事然后才知道艰难,哪有不实践就能够知道的呢?翻阅五岳的地图,以为了解山,还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趟;谈论大海的广阔,以为懂得海,还不如做买卖的人在海上望一眼;谈论各种美味的菜谱,以为知道美味了,还不如厨师尝一口。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89651/547603574616.html

更多阅读

邵伟华大师周易预测学讲义|梅花心易 周易预测学讲义

邵伟华大师周易预测学讲义上传好像是搞不来了,就一贴一贴复制吧,请喜欢它的易友自行复制.《周易预测学》讲义基本理论和方法(摘自预测大师邵伟华、邵伟中预测班讲义)周易预测是大家比较熟悉而又通用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起卦方法比

古文大全 中国古文典籍翻译 古文典籍

当前位置: 文言汉语网 > 古文典籍 >墨子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现存53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 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

古文字学入门概述... 古文字学导论

古文字学入门概述逸空2005年12月27日20:28:05起稿,2006年4月25日下午和次日凌晨主笔并完稿http://www1.blog.163.com/article/-KQqc-tD5iZ5.html[此文献给我尊敬的--为理想和事业而誓死不逾的各位朋友,为文字和知识而废寝忘食的各位朋

声明:《古文字学讲义 怎样翻译古文(寒假补课讲义 第一课时)》为网友单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