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1.15至17-2015.1.15至17)
作者.赵太国
一湘江血战,
三万红军的
生命染红了战旗。
弹痕累累于如血的残阳里,
如诉如泣。
战马萧萧,
西风凄凄。
喇叭声咽,
寒天冻地。
红军越过了
“四道封锁线”,
越过了逶迤五岭的腥风血雨,
却越不过心头的一道坎,
何时请出毛主席?
通道转兵,
黎平会议,
中央红军终于采纳了
毛主席的主张,
放弃前往湘西
与红二、六军团
会合的打算,
直插贵州,
挥师向西。
突破乌江,
智取遵义。
二
1935年1月9日下午,
毛泽东骑马进入黔北古城遵义。
红军战士们一遍又一遍地
呼喊一个名字:
“毛主席!毛主席!毛主席”
似乎此时此刻,
红军选择了自己的领袖,
夕阳落山之时
意味着红日即将升起。
遵义,这个黔北小城,
有一条河也叫“湘江”,
它在暗示着三万多红军烈士,
战死湘江的悲惨教训,
它是在提醒红军
不可重演瞎指挥的流血悲剧。
红军湘江突围,
九死一生,
危在旦夕。
损兵过半,
大伤元气。
伤兵满营,
血染征衣。
为什么红军还能
在遵义召开会议?
为什么还能在遵义
驻扎、养伤、喘息?
为什么能在这里实现
伟大的历史转折。
重获生机、焕发活力?
那是因为红军有
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
有坚定的信仰和吸取教训的能力,
有坚持真理、遵循道义的底气。
红军将粮食分给干人,
红军给穷人送去寒衣。
红军为学校保护书籍,
红军为百姓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
红军在遵义打土豪缴获的
银元、食盐、布匹、
棉花、衣物、大米,
五分之一发给了
贫苦群众救急。
老百姓从来没有
见过这么好的军队,
遵义城里还流传过
“ 红军到,干人笑”的民谣 ;
有一首民谣说:
“太阳出来暖洋洋,
红军来了不纳粮。
又分钱来又分米,
穷人有了救命王”。
红军还在遵义招募了
四千多名新兵,
给红军失血的躯体
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三个漆黑的夜里,
政治局扩大会议,
在柏公馆召开,
史称“遵义会议”。
会议在夜间进行,
目的是为了躲避敌人的轰炸机。
一般是晚上七点
至凌晨一两点,
会议的地点、时间、议题,
都是最高机密。
会议只讨论军事失败,
不涉及政治问题。
这是毛主席的提议,
是扳倒博古、李德的一着妙棋。
中国在遵义的黑夜里,
正在召开一次
决定中国命运的会议。
中央红军用它流了
一大半的鲜血,
用它伤痕累累的身躯,
在最危险的时候,
聚集起
最强的大脑,
最硬的骨头
最大的心脏,
在柏公馆的二楼
讨论最关红军
生死存亡的议题。
出席会议的有:
博古、周恩来、张闻天、
毛泽东、朱德、陈云,
后补委员有王稼祥、邓发、
刘少奇、凯丰,
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有:
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
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
还有中央秘书长邓小平、
军事顾问李德等20人,
会议由博古主持,
他作了只强调红军
军事客观因素的主报告
周恩来作了
关于第五次反“围剿”
军事问题的副报告,
主动承担了责任,
重点分析了
反“围剿”失败的
军事错误问题。
张闻天作了
反对左倾军事路线的报告,
批判了李德瞎指挥的昏招臭棋。
遵义会议中的毛主席,
病容憔悴,
心情沉郁;
眼窝深陷,
目光如矩。
干瘦的身躯笔直站立,
硕大的头颅思考着
决定红军生死存亡的问题。
毛主席的的报告是“定调报告”,
其见解之深刻。
思想之犀利,
言辞之辛辣,
话语之风趣;
定调之准确,
发声之有力,
使人闻之如闻迅雷震耳,
见之如见天空闪电霹雳。
毛主席的发言似三支利箭,
射中了左倾军事路线的要害:
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防御中的保守主义,
转移中的逃跑主义。
入木三分,痛快淋漓。
毛泽东说李德的军事指挥,
是叫花子与龙王比宝,
显露的不是智慧而是谋略的低级;
毛主席又说,
李德的失败,
无非是不知道人要吃饭,
不知道打仗要死人,
不知道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不知道这里有中国的国情,
不知道红军的打法有红军的道理。
邓小平做了会议记录,
这个打不倒的小个子,
记录的每一个字都有千钧之力,
黑夜里的会议,
每一个字都像灯光一样亮如晨曦。
谁也没有想到四十三年后,
邓小平出席了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
他举起了中国
改革开放的大旗。
遵义会议的会场沸腾了,
朱总司令的拳头
重重地砸在桌子上,
他猛地站了起来,威严无比。
他想起了瑞金失守、
想起了湘江之战牺牲的红军,
失声流泪,
将手指指向博古、李德,声色俱厉:
“你们瞎指挥,弄丢了根据地,
牺牲了多少人命,
我们还能跟着你们的
错误领导走下去吗?”
朱德掷地有声的言语,
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掌声轰然响起。
此时此刻,
湘江之战那三万多英魂,
仿佛正盘绕在遵义会议会址周围的上空,
他们灵魂的耳朵,
正在倾听毛主席、朱总司令
发言的惊天心语;
他们正在用寒风的语言,
声讨博古、李德丧失根据地昏招臭棋!
还有会场外几万红军将士的眼睛,
像天上的星星一样,
望着这个会议的会址,
瞪大着期盼的眼睛,
期盼着从会场上
走出来的
满面春风、
三军拥戴,
胜券在握的毛主席。
四
在遵义寒冷而又温暖的
一月十七日夜里,
红军的首脑们,
举起庄严的手臂,
同意了最应该
同意的决议。
就连会议
桌下的火盆,
也绽放出了
温暖的笑意。
它不仅温暖了
朱毛红军的身躯,
更温暖了
红军的心与希翼。
那会议桌子
下面的火苗哟!
也像葵花一样
朝向了毛主席!
1935年1月17日,
黎明来临之时,
红日必将升起。
遵义会议决定:
(一)毛泽东同志当选为常委;
(二)指定张闻天同志接替博古同志总负责,
起草遵义会议决议;
(三)取消三人团,仍由朱德、周恩来指挥红军,
周恩来为为军事上的最后决策者,
毛泽东为周恩来军事上的帮助者。
毛泽东成了红军事实上的
领导者和指挥者。
这个会议决议,
就是一面历史大转折的红旗!
五
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中,
被拥戴为红军的最高统帅,
并非偶然,
也并非不可思议。
毛主席的崇高威望,
早在井冈山、
江西根据地时期,
就已经确立。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毛主席制定的游击战术,
曾叫国民党军队,
吃尽苦头、哭天喊地。
1930年冬,
第一次反围剿,
四万胜十万,
“前头捉了张辉瓒”,
烽烟滚滚退强敌。
1931年4月,
第二次反围剿,
三万五胜敌二十万;
“七百里驱十五日”,
“横扫千军如卷席”。
1932年7月,
第三次反围剿,
三万胜敌三十万;
老蒋以十击一吃败仗,
红军以一当十惊天地。
毛主席就是这样的
天才领袖和统帅,
无可置疑!
别人想不出计谋时,
他能出妙计,
别人顶不住巨大压力时,
他能顶住压力;
别人在紧要关头下不了决心时,
他敢下决心扭转危局;
别人预见不到的结果,
他能及早预见、下出妙棋;
别人啃不动的硬骨头,
他能啃进肚子里。
他,挽狂澜之既到,
他,扶大厦之将倾;
他,可叫敌人闻风丧胆,
他,可让红军所向无敌。
遵义会议,
红军选择了毛主席,
中国选择了毛主席!
群雁高飞头雁领,
群龙得首飞天宇。
遵义的寒风似春风,
遵义的冬雨似春雨。
星光的前头似霞光,
黑夜的尽头是一轮红日的冉冉升起。
毛主席是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大诗人,
他是长征这部英雄史诗的主笔,
二万五千里的山水和天地,
为他准备好了纸笔墨砚,
正等待他撰写前所未闻的英雄传奇!
群雁高飞头雁领 群龙得首飞天宇
遵义的寒风似春风 遵义的冬雨似春雨